⑴ 買理財保險產品賺錢嗎
理財型保險產品通常更加穩健,沒有股票基金那樣激進。賺錢嘛,看你個人認為什麼情況是賺錢。一般來說,根據你的需求,一方面,你希望在未來有穩定的現金流,滿足以後的基本生活需求,你可以配置一點分紅型年金產品,這個時候的收益目的是抵禦通貨膨脹,也就是發揮時間復利價值。另一方面,你希望多元化配置可投資資產,除了股票基金P2P,配置一部分投資連結險,以此來降低虧損的風險,這個時候的收益目的是通過組合來獲得更高的資產性收入。
然而,如果你拿保險理財跟股票、P2P什麼的比賺錢,那就沒得比,畢竟我們應該有的信念是:保險姓保。
⑵ 理財產品很多,買理財產品就一定能掙錢嗎
現如今有許多人購買理財產品,那麼它一定會賺錢嗎,那真說不定不是嗎?很多人都相信理財產品,有沒有了解過的,還有跟風的,更多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嘗試的,但你都不了解,但你依然相信你會有這樣的運氣,這是最讓我佩服的地方。
前段時間,我經常刷到一些視頻是關於購買理財產品賺到錢的人,雖然虧損的也有,但卻是比較少的,但沒過多久就有許多虧錢的蹦了出來,虧損的還是比較大的,這應該就是有反彈作用吧,因為時間隔得並不久,而且還有較大的反轉,這應該也是證實了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並不是一定能賺錢的,除非你購買哪種長期收益並且有一定分紅的理財產品,才會有一定的收益,但都是一些小的收益。
在銀行有一些理財產品分類:1.固定收益類2.保本型非固定收益類3.不保本浮動收益。這三種類型非常常見,這三種收益確定性越來越低,但預期收益率相對來說就是依次增高的,要想賺大錢就會有風險,但不能保證理財產品一定賺錢。
⑶ 在銀行買理財,分紅險。
個人覺得沒意義,之前也買過,後來到期後就不買了,覺得基金更好一些
⑷ 買保險真的能賺錢說是幾年後能分紅很多利息
收益率只有3.33%,保險跑不贏通脹,理不了財,更不能讓你成為富翁。
保險姓保,不姓理財。
如果你相信了理財保險產品的這些」耀眼「宣傳:
這個坑不僅長達幾十年,而且還需要花十萬以上的高價錢。
這么憋屈,這么冤,簡直就是花錢買坑,坐在坑裡吃土啊。
是的,這土,我們已經吃了很多年,已經吃習慣了。所以一提到買保險,就問返錢嗎?收益多少啊?幾年能回本?
而不是問:保障作用強嗎?杠桿比例高嗎?對健康要求嚴嗎?
今日,要告訴你一個大實話:
在我們目前的保險產品設計體系中,保險不能抵抗通貨膨脹,更沒有理財與財富增值的功能。
為什麼呢?
1.18年來,保險行業平均投資收益率最高為8.69%
從2011年到2018年,各家保險公司的實際投資收益率統計數據顯示,除了2014年、2015年,收益率破8之外,其他年份離8(發發發)總是很遙遠。
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年均收益率,連5%都達不到。
又如何幫你抵抗通貨膨脹,如何幫你實現假想的財務自由,財富增值呢?
我們在買理財保險、返還保險時,總感覺自己佔了便宜。
那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不算賬,不算付出與成本的高低,被小聰明、小便宜,蒙了雙眼。
2.去年2018年的實際收益率,行業平均值降到了3.33%
是的,你沒看錯,數據真真切切地在眼前。保險公司的投資業績不樂觀,也受到了2018年股市、債市、樓市的影響
理財保險宣傳的時候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消費者遲早會警醒,一旦警醒,便要退保。
保險公司早就料到,於是在產品設計中,將前5年的退保金都設置得很低,一些產品甚至設置了賬戶管理費、退保手續費。
這就是敞開大門,熱烈歡迎你去送錢。可進門容易,出門難啊。
2018年保險公司的平均實際收益率,低於把錢放到銀行存3年期定期的收益率。
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率低,分紅險,萬能險等理財類保險,收益率如何高呢?更不要指望保險能幫你理財,跑贏通脹了。
3.為什麼保險公司普遍收益率都不高呢?
這與我國特色的保險監管有關,保險公司收取我們的保費,看上去是個大富婆,有上億的資金可以拿去投資。
但是保險公司不是「自由身」,背後還有垂簾聽政的皇太後指點江山。哪兒能投,哪兒不能投,是皇太後(銀保監會)說了算。
關於保險公司可以投資的項目清單,保險君就不列舉了。太過專業,我們普通人容易看花眼。
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穩健。
穩健,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低風險,低收益。
這就是保險姓保,不姓理財,簡單通俗易懂的解釋。
所以,要理財,要發家致富,不能指望保險,找別的方法吧。
⑸ 買理財保險分紅怎麼樣
您好!
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目前市場的理財險類型來說,主要是萬能險、分紅險與投連險。至於什麼時候適宜買理財保險,建議您最好是依據您自身的保障狀況與經濟能力來全面考慮。
您可以看看理財保險投保攻略(http://hi..com/ulbttivxcedorsr/item/9dd7d4305dafe6bfb711dbaa),包含了一些產品推薦和投保注意事項。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的問題可以繼續和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