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為什麼上市公司那麼小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為什麼上市公司那麼小

發布時間: 2021-06-14 11:13:32

『壹』 什麼樣的小公司(上市公司)將來會變成大的上市公司請舉例

主要分布在兩大類:
一是消費類公司,尤其分布在醫葯,酒類,家電連鎖等行業。如蘇寧電器,自上市以來復權價已超過1000元,類積上漲50多倍。雲南白葯自上市以來復權價已經上漲超過100多倍,茅台更不是用說,剛上市時市值充其量也只算中等,目前市值已經超過眾多的中央直屬企業。其它還有新合成,華蘭生物,東阿阿膠等,樓主可看一下它們的年線,注意要復權。

二是資源類上市公司,眾所周知,中國部分資源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有色金屬和煤炭,資源是國家的,是全民的,但卻被這些企業無償享有了。這兩類除了個別公司外,幾乎全都成了大牛股。煤炭類例如大同,平煤,露天,國陽,西山;有色類如中金黃金,宏達,恆邦,吉恩,江銅等。

『貳』 小公司可以上市嗎

可以,但是前提是要符合國家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及《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
(3)公司成立時間須在3年以上,最近3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組而設立的,或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的公司改組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的,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成立時間可連續計算。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不少於公司股份總數的25%;如果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不少於15%。
(5)公司在最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6)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及交易所規定的其他條件。
上市即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指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當大量投資者認購新股時,需要以抽簽形式分配股票,又稱為抽新股,認購的投資者期望可以用高於認購價的價格售出。在中國環境下,上市分為中國公司在中國境內上市或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A股或B股)、中國公司直接到境外證券交易所(比如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等)(H股)以及中國公司間接通過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並以該離岸公司的名義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紅籌股)三種方式。

『叄』 為何有些上市公司的員工人數這么少有一小部分都不到100人。人這么少他們是如何處理龐大的事物的

他們不是人少,其實他們的人也不少,只是他們內部的人全部是管理精英人員。只負責策劃,然後從外面找人做。

『肆』 上市公司都是很大的嗎

不都是。
上市公司的行業不同、企業性質不同、發展不同,最後形成的規模不盡相同。
有很大的比如中石油,工商銀行這類的超級大盤股,總股本有千億股以上,市值都有萬億;
也有中小板、創業板,尤其現在的創業板,很多公司的股本只有幾千萬股,市值有的也才2,3億。

這樣一對比,就明白了吧。上市公司大大小小的都有,而大的以一些國家控股的大型能源、生產和一些國家壟斷的掌握經濟命脈的大公司為主;小的以一些創新性,科技型的小公司為主。

『伍』 大小非從哪來的,為什麼上市公司上市不直接全流通

中國股票市場在設計的時候,由於當時的市場容量。經濟體制等客觀因素所限,將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分為三種:一是國家股,持有人是國資委或財政系統等,二是法人股,又可分為國有法人股(持有人是國有公司)和社會法人股(持有人是非國有公司),三是社會公眾股,又可分為流通股和內部職工股,後者在一定期限後可上市,以前很多公司為了爭取上市,常常用內部職工股來行賄。
由於當時沒有基金。社保。保險等機構資金,人民幣還沒有開始升值,國內熱錢不多,整個股票市場的資金供給主要是社會資金,主導者是莊家,博弈者是散戶。
由於國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所以大股東持有股票的價值不能體現在市值上,於是大股東不僅不會想方設法做大做強上市公司,反而想盡各種辦法掏空上市公司,這一時期也是各種丑聞的高發期。國家當時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曾經想搞全流通試點,結果往往是剛試探性的放點風出來,股市馬上以暴跌進行抗議。
尚福林當了證監會主席後,對全流通的問題在進行了充分調研後,以大小非向流通股股東讓利為主要手段,以充分尊重流通股股東的意願為核心推出了全流通試點工作,其核心要點是股改方案應得到流通股股東的多數贊同。三一重工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事實證明,股改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僅基本達到了大小非和流通股股東雙贏的結果,而且由於大小非持有股票的價值可以在市值上得到充分體現,所以大小非做大做強上市公司的意願空前增強,股改後上市公司各種定向增發注入優質資產和現金的方案不絕於耳。這也是我非常欣賞尚福林的地方(我可不是他的下屬,用不著拍馬屁)。
由於大小非不斷出台做大做強做實上市公司的利好消息,加上股市已經經過5年左右的特大熊市,確實跌無可跌,而且人民幣開始匯改,境外資金一邊倒認為人民幣將走上單邊升值的道路,所以各種合法和非法的資金通過合法和非法的渠道千方百計的進入大陸,然後進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加上國家允許基金。社保。保險資金等機構入市,這四方面的大利好因素家在一起,終於導演了2006-2007年超級大牛市。

『陸』 公司為什麼要上市

1.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注入的資金可擴大經營規模。

2.提升企業形象,提升公司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3.公司上市後需要定期的披露財務報表,把經營狀況置身於公眾視野下。提高對行業和受眾的影響力度,創造財富,使股東、員工的財富增加,提升員工忠誠度。

『柒』 公司為什麼要上市

作者:桃花島
標題中的它們,是指的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而不是公司本身,這點需要注意。
【不缺錢的公司】
真正好的公司不停的產生現金流,而且風險極小,如果要上市,可以被認為只有一個目的:套現。股東中部分人或者乾脆是大股東因為某種原因,要把能下蛋的雞賣掉,為了賣個好價格,就到市場上叫賣。
除了即時套現,股東仍然有為了資本獲得流動性溢價而上市,方便在有需要時套現,不過,鑒於不缺錢的好公司是如此的少,這樣為了流動性溢價而上市的情況,應該是比較少的。
總之,不缺錢的公司上市,既然不為了募集資金,不應該發新股。小散買入這類公司的本質,在於付出流動性溢價,獲得長期股權投資的高回報。
【缺錢的公司】
正常情況下,缺錢的公司,如果經營風險不高,為了保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股東如果能夠負債經營就會繼續負債經營,除非他借不到錢,才應該考慮上市。
1)公司處於發展瓶頸階段,如果在該階段不利用融資手段加快擴張,那麼就可能喪失市場機會,從而減弱競爭優勢。比方說,一個投入100萬可以達到年回報20萬收益的生意,當成立一年後發現商業模式成立且風險極低,那麼沒有必要等到5年後回報達到另一個100萬的時候再行擴張,可以考慮立即融資擴張。
要記住的是,這樣的大股東之所以不找銀行借錢,對小散來說可能是隱含著不對稱的風險信息的。
2)某些具備融資的正反饋效果的行業,比如快速成長的地產商、銀行。這類公司往往有非常高的資產負債率,通過大規模融資可以顯著減低經營風險,高溢價的融資甚至可以不斷的提高老股東的回報率。這類公司有著永遠填不滿的胃口,呵呵,甚至可以說,只要有債主他就要借錢,只要有小散他就要增發。
3)實際控制人出於把生意做大的目的而賺錢,比如管理層佔主導地位的公司。管理層的主要收益決定於公司利潤的絕對數或者公司資產規模、營業額規模的絕對數,他們常常聰明的選擇忘記股東需要的是高的資本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以及適當的風險控制水平。
這樣的公司去借錢的動力應該小於股權融資,利用杠桿提高的是凈資產收益率,還擴大了經營風險。
4)大股東希望把規模做大,資本回報率放在第二位。比如國資委這樣的老闆,當他的資本金來自全體人民,當他必須在經營中著重考慮外部效應,當他的激勵指標更多的被限制在和諧社會和就業穩定等目標之上,很難想像他會把股本回報率放在第一位。
這樣的公司也想借錢,不過既然可以低成本融資,那還是低成本的好---如此官位風險較小。
總之缺錢的公司要上市,各有各的理由,說來也並非沒有道理,但和小散追求資本增值的單純目標相比,重疊的部分並不多。
【忽悠型公司】
2)大股東和券商一起忽悠小散的公司,他們明知道這個公司業務一般,上市不過就是因為市道好高溢價可以圈錢,他們保留一大堆關聯交易渠道,他們美化公司報表。他們要的不是擴張的生意,而是赤裸裸的錢!
3)大股東把券商和小散一起忽悠掉的公司,整個一犯罪份子,不談也罷。
總之,忽悠型公司的特點是上市後肯定會出現總資產收益率的下降,要高度警惕此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