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國內上市公司可以再到國外上市嗎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國內上市公司可以再到國外上市嗎

發布時間: 2021-06-14 17:16:02

㈠ 為什麼一些中國公司的股票可以在境外上市

國內現在很多企業採用的是買殼上市的方式,但在具體運作上,會吸取國內眾多在美上市公司的成功經驗,同時,遵循最新的中美兩國相關法規,又進行了完善,其主要的運作要點為:

1、美方財務顧問組織有關人員對公司所處行業的狀況、公司的運營系統、財務系統、股權結構和發展前景等進行赴美上市前的盡職調查。

2、美方財務顧問對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按照美國對上市公司的管理要求和標准進行赴美上市前的相關培訓,對公司上市運作團隊進行上市作業流程培訓。

3、上市重組。

4、中國會計師對上市企業進行財務預審。

5、美方會計師對上市企業進行正式的財務審計,並出具財務審計報告。

6、預選殼公司。

7、考察殼公司,由美律師完成對殼公司的盡職調查並出具《盡職調查報告》。

8、完成買殼,進行對接交割。

9、完成反向收購。

10、股東將股權證換取美國上市公司股票。

11、輔導股東開立美國證券交易帳戶及美國證券交易知識。

12、向美國SEC提交有關的申報材料並答復美SEC提出的有關質詢。

13、獲得公司名稱及股票代碼變更的確認。

14、上市掛牌。

15、採用同短期風險基金對接進行融資

㈡ 公司在國外上市和國內上市有什麼區別

1、再融資能力不同:國外上市比國內上市有更大的市場,持續再融資能力非常強,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和監管的便利,讓企業不斷去獲得再發展的資金支持。

2、面對環境不同:國際管制環境比國內要求更高,能夠給企業提供一個比較規范的,公司管制的外部環境,在美國每個季度都一報一次帳。

3、市場不同:境外資本市場,幾個主要交易市場,它的投資者是相對比較成熟的,這跟中國交易市場有一個很大的融資區別。我理解香港市場投資者90%是機構投資人,散戶可能不到10%,而這10%里頭還包括一大部分是大的投資者。

但是在中國市場,機構投資者佔到40%—50%,大部分是小的投資者,他受市場波動,受信息的影響非常大,而且散戶投資者本身不具有像機構這么多的分析能力,所以他對市場,對一個企業的判斷,更多局限於表面的影響。

㈢ 國內企業為什麼要去國外上市,比如納斯達克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國內上市的審批條件十分嚴格,比如連續三年贏利,股東要超過一定人數,持有百分之幾的股東要達到幾個,等等。而國外相對條件要寬松的多,只要你未來成長性好,目前虧損也能上市。
二:國內的上市審批程度異常繁縟,一套程序走下來得三五年時間,排隊等待的何止上千家,當然先照顧國企,尤其是中央直屬企業了,一般企業急需要融資,根本等不及。國外上市非常間便,一年足夠了。

就比如說高科技產業原因至少包括:
1. 境內上市門檻
高科技創新企業,前期都是燒錢的,很多燒到上市還沒開始盈利。而國內A股市場(包括創業板),對公司上市的業績與凈資產都有門檻要求。很多高科技創新企業無法達到A股上市要求。
2. 境外資本支持
高科技創新企業,投資風險極大。而國內的人民幣基金,很多還是投Pre-IPO項目。因此,高科技創新企業大都是在境外資本支持下發展起來的。境外美元基金基於各種考慮,傾向於境外上市退出。
3. 其他制度考慮
員工全員持股的期權制度等,在國內A股市場操作有現實難度。
民營高科技創新企業舍近求遠山路十八彎境外上市,很多是被迫選擇,而不是自願選擇。

㈣ 公司在中國上市,可以再去國外上市嗎

隸屬於國外的公司,在外國注冊的,暫時並不能夠回中國上市,以後或許政策改變,倒是有可能。如果是中國企業已經在國外上市的,可以由證券公司舉薦過ipo,能不能上市要看公司的業績以及其他方面是否符合中國上市標准。

㈤ 一家公司可以同時在國內和國外上市嗎

可以的,境內、境外本來就不可能是同一個地址了呀。
當然是在不同的證交所了。
但是企業通常不可能同時上市,總歸來講還是會有個前後
時間,只能講中間相隔時間可以很短。

㈥ 股票 企業在香港上市後為 什還能在內地上市(還可以 繼續去美國上市嗎)

可以,至於你說中移動,不是它不能在中國上市,而是它在香港上市是一種投資戰略,國家要它「走出去,然後帶回來」。另外它的盤子太大了,證監會審批也會慎重的。和它在香港上不上市沒關系。可以兩地同時上市的。

㈦ 一家公司可以在多個國內國外的交易所都上市嗎

可以。中國目前有公司在兩個及以上交易所掛牌交易。這就是所謂的多地上市。比較典型的就是「A+H」,即A股的上市公司又在香港上市

㈧ 現在為何很多公司要上市都是去國外上市而不是再A股呢

1 國內股市對上市公司的利潤都有明確要求。
不管是創業板還是主板都對企業盈利能力和營業收入提出了明確要求,但是科技互聯網公司上市之初,往往達不到這樣的條件,很多公司上市時甚至還是年年虧損的,最典型的就是京東,連虧了多年之後在美國上市。
但對於很多追求上市的科技互聯網公司來說,需要上市融資的時候正好還在發展初期,盈利模式還不太清晰,業務還在虧損。
如果等到盈利了再上市,很可能發展的時間窗口就過去了。
2 國內上市要求同股同權
很多科技互聯網公司,由於需要大量的融資,需要多輪融資,為了保證創始人團隊對經營的絕對控制權,避免大權旁落或者被資本裹挾,會設置一種AB股制度。比如1股B股,相當於10倍A股的投票權。這樣,即便創始人團隊只有很少的股權,那麼也能完成對公司的絕對控制。
國內的阿里巴巴、京東、網路等等公司都採用了類似的股權結構設計。
不過這倒不是大陸資本市場股市獨有的,就連世界金融中心香港也有同樣的要求。
正是此項要求,又把大量的科技互聯網公司隔絕在了門外。
3 國內股市很不穩健,動不動就暫停IPO。
自股市建立以來,已有有多次暫停IPO,有些科技互聯網公司不堪其擾,就跑國外上市。准備上市了,遭遇暫停IPO,一停就是一年半載,最佳融資時間可能就錯過了。
而且科技互聯網公司,快是很重要的,排隊排隊很可能就被友商超越了。
4 排隊排隊還得排隊
國內企業眾多,中小企業總數已經超過8000萬家,大多數都有融資需求,上市熱情很高漲,然後排隊的企業就多了。導致要上市的企業太多,排隊要排隊很久。而相比國內,在國外很快就能通過,顯然不願意在國內排隊漫長等候。
5 回歸A股也充滿不確定性
盡管有不少科技互聯網公司也希望能夠回歸A股,但是回歸A股不僅要從美國退市,進行股改,更重要的還得抓准時機,不然又是等等等

㈨ 一個公司可不可以再中國上市以後再在美國上市

當然可以。
例如中國鋁業就同時在美國、香港和中國國內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