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高盛集團持有工商銀行和吉寶房地產的股票。
①高盛在2006年以戰略投資者身份斥資約25.8億美元,購入工行7%的股權。隨後工行實上海和香港上市,在經營業績穩健提升的同時,工行的整體實力持續增強。
②北京時間5月21日,高盛集團宣布已同意以2.80億新加坡元(約合2.23億美元)收購世界最大鑽井平台製造商新加坡吉寶企業集團(Keppel Corp)旗下吉寶房地產投資信託(Keppel REIT)的6.7%股權。
2、高盛集團是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向全球提供廣泛的投資、咨詢和金融服務,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於紐約,並在東京、倫敦和香港設有分部,在23個國家擁有41個辦事處。其所有運作都建立於緊密一體的全球基礎上,由優秀的專家為客戶提供服務。同時擁有豐富的地區市場知識和國際運作能力。
⑵ 高盛公司為何要上市是在中國上市的嗎上市對他有什麼好處謝謝!
高盛建立近兩百年了,一直是世界上大事件的幕後黑手和策劃人,唯利是圖是這個公司的天性,強大的實力是其保證,中國金融界目前就像一個剛呱呱墮地的新生嬰兒,高盛希望能控制中國金融界來為他謀取更大的利益,上市只是它們這個計劃中的其中一步
⑶ 最近內地有個新的上市公司是高盛的全資子公司,三個字的,我忘了叫什麼有誰知道嗎
海普瑞
⑷ 請問「高盛集團」是否是香港的上市公司。謝謝
不是,而是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代碼GS
⑸ 高盛作為戰略投資者,持有的中國的上市公司股票的上市公司的數量。
高盛在中國的投資遠比人們想像復雜的多。最直觀的上市公司有海普瑞、雙匯發展、中芯國際,此外中國移動、工商銀行、平安保險都有它的股份,但究竟有多少,恐怕沒有人能回答清楚。因為高盛表面上是戰略投資者,實際上卻持股不會太長,股價上升之後套現者不計其數。
⑹ 既然高盛集團那麼厲害,為什麼不是世界500強前幾名
高盛?一個沒有實業的金融投資銀行罷了,它是08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之一,同樣也是那次金融危機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一個靠創造經濟泡沫獲得收益的公司,連雷曼兄弟這種不會倒也不能倒的公司都被它坑了,它可能並不需要世界500強的名額
⑺ 高盛公司是干什麼的,為什麼實力那麼強
高盛是第一家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交易許可的外資投資銀行,也是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一,並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高盛還是第一家中標協助中國處理不良資產的外資機構,也是第一家完成不良資產國際銷售的外資機構。在不久前進行的中國銀行上市中,高盛也是三家承銷商之一。
高盛公司在中國證券經紀公司高盛高華中持有股份,它還為三家中國企業經辦了首次公開募股事宜,這三家公司是中國石油、平安保險和中國銀行,它們的募股規模在中國股市均排在前幾位。
⑻ 為什麼高盛的資產和它的市值相差這么大
這就是市盈率的問題了。
很多上市公司虧損,甚至資不抵債,但股票還是正價,市值還是很高。
其行業被看好,看好公司幾年甚至幾十年內的發展,給予一定的高估值。
上市公司的殼資源,上證券交易市場不容易,花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金錢和精力,好不容易上市,這也是一筆不可低估的價值。
品牌估值,高盛的百年樹立的金融品牌,估值也是一塊。
隱性價值:資源,人脈,資質,管理,規模,等等。
⑼ 在國內屬於高盛的上市公司都有哪幾家
好像有個尚德 高盛擔任上海先進半導體在香港首次公開上市項目
高盛擔任中國銀行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
⑽ 高盛為什麼要上市而華為不上市
1.高盛為何上市?
1999年5月,高盛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一般來講,公司上市之後,會有數倍的市盈率,這時候原來股東所有的股份價值就會翻倍,所以人們都喜歡上市。而作為投資者,更是不亦樂乎。高盛當然也不例外。而且,他還想方設法提高公司上市後的股價,這樣對自己來說好處多多,最直觀的一點就是股份變現,成為大筆真金白銀。
高盛公開發行的正式原因之一是「使資本結構與公司使命相契合」。但不可否認,許多合夥人,尤其年輕人,與其說是關心高盛的未來,不如說更關心自己資本帳戶上儲蓄的驚人數目。資本的問題依然存在。實際上,高盛的股本基礎比摩根士丹利及美林都小(1998年中期為66億,摩根士丹利為138億,美林為117億)。但目前的行政總裁柯賽和前行政總裁懷特德都說較少的資本只會使公司能更好地決策,競爭對手也認為高盛並沒有由於資本缺乏而受到限制。 DLJ證券公司的行政總裁萊比說:「我希望能找到由於資本不足而使高盛不利的業務。」 A)實際上,問題不在於高盛資本的數額,而在於資本結構和資本的穩定性。當合夥人變為有限合夥人,他們可以抽回資本;若大批的合夥人變為有限合夥人,可撤回大量資本。這就是為什麼1994年是公司十分可怕的惡夢的原因。當時債券市場的波動損毀了高盛的盈利,合夥人紛紛逃之夭夭。 (而公開發行的主要倡導者柯賽,於1994年成為行政總裁,並不是巧合)。目前對於這方面的限制更為嚴厲:當合夥人變為有限合夥人時,他們僅僅能撤走一部分資本,其餘的可在至少5年後撤回。但資本還是可以逃離。B) 另一問題是高盛資本的成本。有兩家外部機構,日本的住友銀行和夏威夷的畢舍普地產公司,在高盛投資了相當大的數目----1998年中期為 15億美元,占總資本的23%。由於高盛稅前利潤的一大部分為這些外部股東佔有,因此很難從留存收益中擴大資本,尤其是當股市不好時。以帳面值幾倍的價格公開發行籌集的股本本應使高盛能以更低成本建立股本基礎。」
2.華為為何不上市?
華為在創辦的初期,作為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同時為了吸引人才,任總大量稀釋了自己的股份,這就是華為的全員持股。既是員工又是股東,所以華為能萬眾一心,蓬勃向上,企業的執行力特別強。如果華為上市,就會有成千上萬個千萬或億萬富翁,綁上黃金的雄鷹還能在天空翱翔嗎?曾經有一個海外的著名行業分析師和我討論北電為什麼衰落得這么快?他說:一大堆億萬美金的富翁討論?司的生死存亡,他們哪有緊迫感。所以北電錯過多次轉型的機會。另外,任總的股份可能很低,如果上市,就可能失去控制權,華為還離不開任總。
B)商業模式創新..在華為和中興崛起之前,電信業是技術驅動的產業,企業投入巨資研發新產品,然後定高價,賺取高額利潤,回收研發成本,再投入開發新產品;當產品量產、跟隨者大量進入後,開始降價,產品生命周期快速進入末期,開始向市場推廣新產品,賺取高額利潤,周而復始,形成良性循環。我們比喻這種商業模式為王小二賣豆腐。王小二開了一家豆腐店,賣兩塊錢一斤,有人看見有利可圖,開了第二家豆腐店,王小二開始降價到一塊五,三家、四家……豆腐店越開越多,價格降到8毛,王小二豆腐店倒閉。
C)IT泡沫以後,華為敏銳地發現,電信業已由技術驅動轉變為客戶需求驅動,因為技術的發展遠遠超過了目前的客戶需求,新技術越來越難以被市場證明。D)華為將自己定位為量產型公司而非技術創新型公司。華為進行了商業模式創新,新產品投入市場即以兩三年後量產的模型來定價,一開始就是虧損,這樣,西方競爭對手由於在成本上的劣勢,往往要丟市場份額,同時,不可能有小公司再度崛起。E)最近中國電信CDMA投標,華為跳水價,業界驚愕。其實在1998年的接入網,UT賣1800元每線,華為率先推出600元每線,UT消失了,華為佔領了70%的接入網市場份額。ADSL華為也是同樣的招數,華為寬頻市場全球份額第二。華為虧了嗎,事實證明,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華為大賺了。 F)如果華為是上市公司,就要對每季度的業績負責,就不能站在一個產品5年或者更長時間能不能盈利來定價,從而去佔領市場。如果以西方公司的游戲規則去運作,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華為。
華為拓展國際市場也是如此,巴西市場從1998年開始拓展,連續8年虧損,2008年收入將超過1億美金。如果華為是上市公司,可能在第三年就砍掉了巴西分公司,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國際市場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