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教「兩職合一」的一個問題,謝謝好心人
、、、、財務舞弊的成因財務舞弊的成因財務舞弊的成因財務舞弊的成因 (一)經濟利益的驅動作用經濟利益的驅動作用經濟利益的驅動作用經濟利益的驅動作用 1、欺詐上市。在現實狀況下,一部分公司在上市前,其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並沒有達到上市公司的資格的相關標准,比如,上市公司要連續三年盈利的嚴格規定,因此,一時期間形成「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情形,像提前確認收入,隱瞞重大事項,虛假編制公司前三年的財務報表,實現賬上盈利,帳下虧損,從而取得上市資格。藍田股份,大慶聯誼,麥科特等就是上市欺詐的典型。 2、騙取信貸資金。公司難免在資金周轉上會出現一點困難,這是往往需要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然而一個公司要想取得銀行的貸款,就必須通過銀行的相關考核指標,比如償債能力指標,信用能力指標等,這些都需要考察該公司的財務報告等財務信息。一些業績欠佳的公司或企業為了獲得金融機構的巨額貸款,緩解財務危機,於是乎通過舞弊行為,虛增利潤來通過各項考核指標。 3、為了再融資。在證券市場上,潛在投資者主要依據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或經營業績來做出投資決策的,一些公司為擴大公司規模,需要大量資金,增發新股,但2001年監證會對其做出的具體限制,使得不少上市公司靠自身主營業務的正常經營無法達到融資的條件,於是乎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釋放良好的業績信息,已達到向社會募股集資的目的。 (二)內部治理結構的缺陷內部治理結構的缺陷內部治理結構的缺陷內部治理結構的缺陷 如今,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還很不完善,存在諸多問題,這為上市公司進行財務舞弊提供了契機。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股權結構不合理。(1)「大股東控制」的局面。通過截止到2006年下半年滬深股市的數據顯示,第一大股東控股比例沒有超過25%的只有219家,60%-70%的上市公司都存在著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款項的情況。在所有權高度集中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治理失效的可能性隨之增大,控股股東將出於自利目的報告會計信息,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董事會獨立性缺失。當今在很多上市公司中,董事長和總經理常常兩職合一,董事會成員絕大多數是企業經理人員,使得經理人員在公司的經營決策、利潤分配、聘任或解聘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發言權。在這種情況下,公司董事會的運作通常被「內部人」控制,而不是以集體利益為基礎的。由於經理人員的目標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與上市公司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存在偏差,信息披露必然按照有利於經理人員利益的要求披露。這種現象的出現導致公司經理操縱利潤、侵蝕公司外部中小投資者的合法利益,公司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不能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財務舞弊現象時有發生。 3、監事會形同虛設。(1)監事會獨立性差。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成員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由股東提名,另一部分由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由股東提名的監事會代表往往是由大股東選派的,其作用更多的是維護大股東的利益,配合董事會和經理進行工作;由職代會推薦的職工代表則由於工作上受公司董事和經理的領導,其行為易受到董事會和經理層的影響,很難對其進行監督,以致監事會的監督工作虛化。因此,職工監事和股東監事對大股東和管理層的舞弊行為起不到應有的監督作用。(2)監事會監督能力不強。監事的整體素質不夠高,尤其是在國有企業中,不少監事是由上級主管部門選派來的行政幹部,並不具備監督企業所需的專業知識。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監事會的監督職能弱化。 (三)社會監督體系不嚴密社會監督體系不嚴密社會監督體系不嚴密社會監督體系不嚴密 社會監督體系分為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外部監督主要指財政監督、審計監督.內部監督主要是指內部審計。 1、內審職能弱化。(1)審計的獨立性不足。獨立性是社會審計的靈魂。但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卻遠未達到市場經濟發展的規范要求。這體現在:第一,公司內部法人治理結構失效;第二,會計事務所的規模偏小,導致其在業務和經濟上對客戶的依賴。(2) 審計人員業務素質欠佳。一些公司盡管在形式上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也名義上賦予了相應的職權,但實質上卻將內部審計機構作為擺設,聘用一些非專業人員從事內部審計工作或者專業內審人員無所事事,再加上對後續教育又往往重視不夠因此,審計執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2、外部監督措施的弱化 。(1)外部監督相關法規不健全。《會計法》、《公司法》、《證券法》等法規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行現代企業制度、規范公司行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這些法規尚存諸多待完善之處。特別是一些條款的表述模糊。如《企業會計制度》在執行其中的計提八項減值准備、借款費用核算方法、股權投資核算方法、合並政策以及不同的折舊方法等,這些方法的選用,大部分是會計專業人員,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相關信息。給企業舞弊留下了很大的彈性空間。從這方面就可以看出法規,條例的不完善,給舞弊行為以可乘之機。(2)外部監督主體執法不嚴。一方面,我國《證券法》、《公司法》、《會計法》等相關法規對上市公司退市均作出了明確規定。但事實上因財務舞弊而退市的公司少之又少。顯然,這是與其密切相關的證券監督機構和會計師事務所監督力度弱化所致,才會使其死裡逃生。另一方面,我們雖然制定了各種相關的會計法規,但在執行過程中執法人員本身就存在著舞弊行為,收受企業賄賂,惡意與企業串通,那麼有再多的法律法規,恐怕也只能變成一紙空文。並且,就算舞弊企業作假被發現,對於財務舞弊單位更多的是給予較低的罰款。因此,執法機關在實踐中,客觀存在不完全執行會計法規的條款來制止財務舞弊行為。這就會導致企業無視法律法規,在財務舞弊的收益遠大於其成本的情況下,任意製造虛假會計信息。 (四)誠信文化的缺失誠信文化的缺失誠信文化的缺失誠信文化的缺失 上市公司財務人員的執業技能應該沒有什麼評論的,但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社會不良風氣給會計人員職業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響。人們在追求物質利益時,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逐步抬頭,私慾不斷膨脹,削弱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部分會計人員不顧會計行業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道德規范,在個人利益的驅使下,不顧一切地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利用職務之便進行財務舞弊
B. 新三板掛牌前,如何自己調整內帳,外賬
1、通常企業在不同目的之下,為了滿足不同要求對同一個會計主體編制了兩套賬,甚至多套賬。這些目的通常有:
(1)反映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的賬:內賬(管理賬)
(2)為了應付稅務機關的賬:外賬(稅務賬)
(3)為了貸款需要的賬:銀行賬
(4)為了海關檢查的賬:海關賬
(5)為了申請高新資格的賬:高新賬
2、兩套賬或多套賬的原理:對於同一會計主體,對於同一個會計期間,對發生的經濟業務,每套賬做不同取捨,使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導致每套賬的會計報表結果不一樣。
3、一般來說:大多數企業是兩套賬:內帳和外賬。
4、企業為什麼需要兩套賬:中國的稅負環境太惡劣,企業若完全照章納稅,很多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將會有沉重負擔,甚至無法生存,很多企業的原始積累都是靠偷稅漏稅來完成的。企業為了減少稅負,外賬採取少計收入,多記成本費用等的方法來進行會計核算;但是對企業企業管理者,需要財務數據放映企業全面真實的情況,才能夠利用財務數據對企業進行管理。因此,企業編制兩套賬。
兩套賬簿的正確做法
1、內賬目標:內賬的目標是放映實際情況,因此,核算的重點是實質,不是形式。例如:業務員請人洗腳,沒有發票,寫一張紙條經過審批就可以入賬;例如送人一個紅包,寫一張紙條經過審批就可以入賬。等等。。。
2、外賬目標:符合稅法的要求,重點是發票。
3、兩套賬的程序:先從內賬入手,將內賬的憑證經過增減、變換後為外賬憑證。
(1)復印:對於正常的業務,如收入、成本、費用是有發
票的憑證進行復印,原件作為外賬的記賬憑證,復印件作為內賬的記賬憑證。
(2)減少:對不符合稅法要求的憑證,如不開票收入,沒有發
票的成本費用,只在內賬核算,不在外賬核算。
(3)增加:為了多記成本費用,如多開的發
票,並不是實際發生的,只在外賬核算,不在內賬核算。
(4)變換:如對一些費用,沒有發票,以另一種名義開發
票。例如,送人一個紅包,內賬憑一張紙條記到「業務招待費」、甚至記到明細科目「回佣」;然後以一張加油發
票代替,外賬記到「汽車費用」。以此類推。
(5)經過復印、減少、增加、變換後,內外賬分別有了自己的原始憑證,按照各自的原始憑證進行記賬。
兩套賬及多套賬
兩套賬之間還是有著緊密的聯系,多套賬的難度會更大,帳套太多也就混亂的情況越嚴重。不管企業到底有多少套帳,內賬始終是根本,外賬是參考,通過一定的辦法,找出最正確的賬套,消滅其它賬套。
兩套賬和ERP
以兩賬合一後的數據或以內賬的數據進行ERP,因為外賬通常是非常不準確的,和企業的實際差異太大,以外賬數據進行ERP,將是一場災難。若以內賬數據(當然也要准)進行ERP,在兩賬合一完成後,按兩賬合一完成後的數據對ERP重新初始化,新建賬套。
兩賬合一
一、兩賬合一的目標:
在某一個資產負債表日,經過調整之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都是公允的,簡單來說,公允可以理解為正確或准確。在這一天,資產負債表的期末數據都是可以盤點的、可以查驗的、可以詢證的。兩賬合一針對的是資產負債表,因為資產負債表是連續的,有期初、期末,期初期末是連續的。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是期間報表。
二、兩賬合一的方法:
1、兩賬合一的時間選擇
(1)選擇在計劃報告期的前一年,因為太早做會加重企業稅務負擔。(說白了,若不是因為要上市,企業就應該做兩套賬才是企業的現實選擇)
(2)選擇在第三季度開始做。
(3)選擇某一個月末為清產核資日,如6月30日,9月30日。
(4)到年末,資產負債表日,調整完畢,兩賬合一完成。
(5)兩賬合一過程採取了一些非規范的方法,是不能經過IPO審計的,因此,兩賬合一的年度,通常不能作為報告期。
2、對企業進行清產核資,查清楚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實際情況,和內賬數據進行比較,有差異直接調整內賬。按道理,內賬是反映企業真實情況的,數據本身就可以來分析與外賬的差異,但是由於多種原因,其實,企業的內賬也是混亂的,也是有很多差錯,因此通過清產核資,把內賬調整正確。
3、根據清產核資的結果,直接調整內賬,差異倒擠到「未分配利潤」。內賬的調整沒有忌諱,以差異表做附件直接調。
4、清產核資日之後內外賬不再發生新的差異,有差異都是清產核資日之前的,若有新的差異,那麼差異就會沒玩沒了,永不了結,兩賬合一也就失去了意義,兩賬合一就宣告失敗。(清產核資日之後,企業不可以再進行憑證的「復印」、「減少」、「增加」,但是必要時可以「變換」,「變換」也應盡量少,不要濫用)(因為「變換」通常是費用,不影響資產負債表)。
5、清產核資日之後,內外賬並行到年末,此時,內外賬已經一致(實際上「應交稅費」和「未分配利潤」還是有差異的,無妨)(因為應交稅費是永久性差異,企業只是在報告期規范納稅,此前的稅是無法計算清楚的,也不應該補交,「應交稅費」有問題,當然「未分配利潤」也就不準確)
6、對經調整的外賬的年末數,重新初始化,作為報告期第一年度的期初數,重啟新的帳套,新的帳套就是以後企業的帳套,原來的帳套停止。
內外賬差異的調整方法:以外賬為起點,以內賬為目標進行調整。
內外賬常見科目差異調整方法
前提:老闆要有一定的賬外資金實力,或將公司的資金倒騰為賬外資金。
C. 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有兩個財務負責人嗎
可以啊!有一個總負責就可以啊
D. 股票 兩個上市公司重組完成需要多長時間
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在重組過程中要定期公告進展情況。因涉及到會計,法律,資產評估以及各方利益等諸多方面的考量,如果是控股股東資產置入就會稍微快一點,要是並購,賣殼等則會復雜一點,困難一點。
重組是指企業制定和控制的,將顯著改變企業組織形式、經營范圍或經營方式的計劃實施行為。屬於重組的事項主要包括:
①出售或終止企業的部分經營業務;
②對企業的組織結構進行較大調整;
③關閉企業的部分營業場所,或將營業活動由一個國家或地區遷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
重組還包括股份分拆、合並、資本縮減(部分償還)以及名稱改變。
E. 大家好,公司原有兩套賬即內帳和外帳,現在老闆要求內外賬合一,內外現在庫存現金和往來賬都是好多出入的
對於不相符合的科目,按照真實余額填寫。建議你在月底,按照實際余額調整到位後製作平衡表。下月開始正式運行。
F. 一個上市公司有兩套賬,其中一套是正常經營用的賬,另一套是為了應付審計公司審計用的賬
風險收益不成比例,沒必要;會計賬和財務管理報表感覺這兩個實際
G. 內賬存貨遠遠大於外賬存貨,現在想兩賬合一,存貨怎麼處理好
明顯的兩套賬行為,財務不易啊;
吐槽完了,來為你解答『
把實際盤點的存貨,計算出實際存貨的價值;寫出盤盈報告,由管理層簽字確認,然後根據實際的存貨與外賬的差異,進行調整外賬存貨價值
』
4.會計處理賬戶示意圖
當原材料、產成品、現金發生盤盈時,將盤盈的金額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現金,盤盈固定資產的原值借記固定資產,估計的已折舊金額貸記累計折舊,同時,將原材料、庫存商品和現金的金額,以及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之間的差額,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財產損溢經過批准後,就轉入管理費用和營業外收入的貸方,即使在編制報表日未經批准,也應先按此處理。
(三).業務舉例
例1.企業在財產清查中,發現甲材料盤盈10噸,每噸1,000元。尚未報經批准。
業務分析:甲材料盈餘,借記原材料——甲材料,同時,盤盈在批准之前應記入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甲材料 10,0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10,000
經查明,盤盈的甲材料系計量儀器不準溢余,批准沖減管理費用。根據批准處理意見,進行會計處理。
業務分析:原材料盤盈經批准,應沖減管理費用,從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借方轉出。
會計分錄: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10,000
貸:管理費用10,000
回答不易,請給接納
H. 什麼是內外帳兩帳合一
常見兩套帳形成原因及情形:
1. 以公司資金進行大股東個人之大陸或海外轉投資。
2. 無存貨成本結算制度。
3. 財務帳以集團(即多家公司)觀念或公司與大股東財務未區分,進行合並記載。
4. 以是否取得稅務憑證為入帳基礎,致部分費用未入帳,如傭金。
5. 銷貨受限於客戶端要求,發票無法如數開出。
6. 帳務委外處理,但因公司規模及營業日趨復雜,外部非專職 記帳 人員無法詳實登載。
如何進行兩帳合一呢?
1. 帳務改由公司人員自行登載
當公司規模趨大,帳務整合的第一步應將原委外帳務改由公司會計人員自行登載,才易進行整合調整及逐一登載記錄實際交易情形。
2. 分析兩套帳差異金額及辨認產生差異主要原因
擇定基準日進行財務帳與稅務帳差異數計算及分析,在做差異比對前,要確認兩套帳皆已依原登載方式將所有基準日前交易完整登載,再與熟悉公司組織架構及業務之人員、財務帳登載人員討論公司營運模式及內帳(即財務帳之俗稱)登載方式後,找出可能形成兩套帳原因。依所找出可能形成原因與已計算之兩帳差異數進行合理性分析確認。
3. 整理各項資產負債實際數量及金額
以整帳公司之法律主體,進行資產負債實際數確認,必須在法律觀念上屬整帳公司之資產負債,方予列入,另實體資產(如存貨、固定資產)應進行盤點,以利確認;整理過程中應將非屬整帳公司之資產負債另行列表區分。
4. 處理差異
稅務帳與上述3所整理之資產負債實際數及公司所需或擬整入帳務補登之資產負債數這三者差異大,必須以稅務帳為主軸進行帳務補登、資產購入、報廢及增減資等適法作業調整。
5. 解決問題
兩套帳之所以形成,除大股東以往之錯誤節稅觀念外,大多存在以公司管理當局本身經驗或專業無法解決之問題,如大陸投資超限、成本結算制度未建立等,此時則有賴外部專業人員協助來解決,才能避免帳務整合後再發生。
公司應以策勵未來的角度進行帳務整合,在兩帳合一過程中,藉由公司管理當局、財會人員及外部專家共同參與。
I.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母公司報表和合並報表哪一個是上市公司的
這二個數據肯定是不一致的.因為有子公司的數據.和要對這個進行抵銷的.
看就看合並報表.合並報表反應的是沒有關系方交易的金額.是企業的真實的利潤和資產負債權益情況.
一般看合並的報表也就是看看上面的盈利能力.
看財務比率一般是用匯總報表進行比較分析的.
J. 上市公司報表中,資產負債表裡的,合並與母公司的區別
合並與母公司的區別如下:
1、作用不同
合並主要是用來存錢、取錢、轉賬的公司賬戶;
而母公司用來辦理包括提現和發放員工工資福利等在內一切符合法律法規的結算,而一般存款賬戶只能辦理一般的結算業務,不能提取現金和發放員工工資福利。
2、性質不同
合並可辦理轉賬結算和現金繳存,不可以辦理現金支取。
母公司可以隨時存入或取出資金,但是取出資金必須通過公司轉賬支票轉入公司基本賬戶中,然後再通過公司現金支票支取。
3、包括的范圍不同
合並包括:行政管理和技術人員,材料采購、保管和駕駛各種機械、車輛的人員,材料到達工地倉庫前的搬運裝卸工人,專職工會人員、醫務人員以及其他由施工管理費或營業外支出開支的人員的工資。
而母公司包含:個人從事設計、裝潢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4、開發票時填寫的信息不同
銷售方需要在合並的「購買方納稅人識別號」欄填寫購買方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購買方為企業的憑證,索取合並時,應向銷售方提供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而銷售方為其提供母公司時,應在「購買方納稅人識別號」欄填寫購買方的納稅人識別號,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稅收憑證。
母公司是具有唯一性的,只要稅務發票系統裡面查到了這家企業的發票代碼不同,就可以查詢到這家企業的進銷項發票情況,也就可以知道企業是否虛開發票了。
5、核心要點不同
合並給企業帶來新的機會,也可能帶來新的難題,如新的法律、新的政策的實施,對企業營銷可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掌握環境的發展趨勢是企業制定戰略計劃的重要前提。
而母公司避免和聲譽較高的名牌商品展開正面競爭。名牌商品都處於高度的商品保護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合並
網路-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