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翁姓氏在福建有分布嗎
翁姓是我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大約出現在3000多年前的周昭王時代。在歷史上一直是春風得意,神采飛揚的。這一點,可以找到許許多多具體的證據。例如,翁伯是一位名登《史記貨殖傳》,以販脂而富傾縣邑的大富豪;唐僖宗時的翁洮,更是皇帝嘉慕不已的一代高士,以一首《枯木詩》謝絕朝廷的徵召,千百年來傳為佳話。目前我國北方的翁姓雖不多見,但在南方,特別是閩、粵,台灣一帶卻是名門大姓。翁氏家族古自世傳的郡望」錢塘」看來,很可能就在今浙江省定海縣東方三十里的翁洲這個地方,唐朝時曾經設置過翁山縣,所以迄今亦名翁山。而另外根據上述「翁山王來歷序」一文中所提及的「其地屬監官郡」,浙江省的海寧縣一帶,過去也曾經有一度以監官為地名,因此,翁姓很可能便發祥於此,成長茁壯於此,所以長時以來才以「錢塘」為整個家族的共同標幟,世世代代相承相襲。錢塘,就是現在浙江省的杭縣,是浙江省的省會所在地。這個地方之以錢塘為地名,是早自秦時期便已經開始的,該地與翁姓家族的實際淵源。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的一支翁姓,是在南唐時,有個叫翁巨隅的人任京兆榮王府咨議參軍。朝中朱全忠起兵發難,逼迫唐哀帝禪位。翁巨隅不願意隨波逐流,於是棄官避禍從西安遷到福建。翁氏入閩後,先投奔到福清縣擔任知縣的叔父家,而後又幾經輾轉,來到今天武夷山市的吳屯鄉定居,被後人尊為翁氏遷入武夷山的始祖。台灣省翁姓家族的世系,最是脈絡分明,有條不紊了——他們是三千年前周朝王室的姬姓苗裔,當然更是最為正統的黃帝子孫。台灣省的安溪派翁氏家族,顧名思義,他們的祖籍,就是福建的安溪。目前,這一派派繁衍在全省各地的子孫,盡管已經成千上萬,但根據本省《翁氏族譜》的記載,他們都共奉當年開基於安溪縣科榜鄉的翁治齋為一世祖。這位翁治齋,便是翁氏得姓始祖姬溢的第七十六世苗裔,黃帝軒轅氏的第九十九代裔孫。而這一代的翁姓省籍人士,大多是翁治齋的第二十代或二十一代後裔,依此推算,則他們當然是黃帝的第一百一十九代或一百二十代的子孫了。(余略)
2. 中國有幾個人姓翁
現今分布
【大陸】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鎮海嶼村、福建省福州市琅岐鎮鳳窩村、福建省連江縣東岱鎮一帶有、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鳳跡村、福建省福清市江陰鎮一帶、福建省福清市龍田鎮玉瑤村、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鎮瑟江村、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鎮杭中村、福建省福清市港頭鎮後園村、福建省晉江市大浯塘一帶、福建省晉江市英墩前堡村、福建省晉江市英厝頭、福建省莆田市黃石鎮一帶、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翁厝村、福建省莆田市北高鎮一帶、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龍門鎮一帶、浙江省永康市古麗鎮一帶、浙江省紹興縣錢清鎮高地翁一帶、廣東省潮汕一帶、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官潯鎮溪坂村一帶、江西省樟樹市臨江鎮徹埠村委翁家村、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大石鄉、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大南鎮大南村坳頭,浙江省樂清市翁村,江蘇省泰興市翁家莊,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翁山鄉,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大溪鄉嶺底翁家村。[1]
【台灣】
台灣金門縣金寧鄉盤山村、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鎖港村、台灣澎湖縣湖西鄉中西村、台灣嘉義縣義竹鄉岸腳村 義竹村 六桂村 仁里村 傳芳村有來自福建安溪科榜翁姓宗族、台灣連江縣馬祖鄉南竿島、台灣苗栗縣苑裡鎮一帶、台灣彰化縣埔鹽鄉瓦磘村、台灣新北市坪林鄉
具體人數無法統計
3. 姓翁的人一般都分布在哪個地區
翁姓的望族居住在錢塘(今天的浙江杭縣)。
翁姓多分布在福建和台灣地區。
江南各地翁姓皆系出同源
從兩千九百七,八十年前的得姓始祖翁山王溢,到今天繁衍在台灣島上的翁姓子孫,黃帝軒轅氏的這一支後裔,已經衍傳了九十七,八代,平均每代是三十年。
以翁山王溢為一世祖,自他以後,台灣安溪派翁氏家族的世系更是井然有序:第二代的翁莆君,生了五個兒子,台灣的安溪派翁氏,是系出他的長子翁伯這位翁伯,死後葬於長安城西的十八里之處,第四代翁大連,是翁伯的長子,由隴西遷京兆郡長安都仁永貴里;第五代翁實,是翁大連的次子;第六代翁素,葬於第安城西十八里;第七代翁仲儒,是翁素的長子;第八代翁逸;第九代翁昶;第十代翁慈;第十一代翁孝山;第十二代翁饒;第十三代翁譽;第十四代翁森;第十五代翁薰;第十六代翁塾;第十七代翁助。
傳到第十八代的翁田,正好碰到晉朝末年的五胡之亂,當時官拜冀州刺史的翁田,便帶了自己的一家大小,跟隨晉朝皇帝渡過長江,在建業(今南京)落籍。這是台灣安溪派翁氏的播遷江南之始。
翁氏的南遷始祖翁田,共有四個兒子,台灣安溪派翁氏是出自其次子翁干。此後,第廿代為翁墀,廿一代為翁元祖,廿二代為翁倫元,廿三代為翁承皎,廿四代為翁蓋,廿五代為翁卯,廿六代為翁乾德,廿七代的翁弘,便是長時以來湖南、湖北、貴州、福建、兩廣、江西、浙江、江蘇、及台灣各地翁氏家族所共奉的。
【原城】開基祖,因此,上述各地的翁姓,在計算世系時,也有以翁弘為第一世的。我國南方各地翁姓家族的大多系出原城開基祖翁弘,有下列刊載於本省翁氏族譜的序文,可以說明:
【常熟派譜序】——翁氏之始出自姬姓,自周昭王封庶子於翁山,因以命氏,其有曰弘者,仕楚官左居之原,由弘而下二十七世孫郎鞠公,官泉州刺史,避石勒之亂,始由原城渡江,居浙江之西今,錢塘,仁和,海 ,餘姚,慈溪,永嘉…….
【閩省莆田派】——自弘圓內三十五世傳公後,為崇安丹山派始祖,福清則為四十二世布愈公後,晉江則為四十四世點公之後…….
【廣東潮州派】——四十四世祖弘公,即是南田派十一世遷居潮州之塘孝。為潮州始祖,入旦處休公之四世孫也。潮陽、揭揚、程鄉、饒平、惠來、諸子孫皆其裔也。
自翁弘開基原城以後,台灣安溪派翁氏的上代世系,是這樣的:廿八代是鄆州東平王翁替;廿九代是德州平原王翁存;卅代是食邑五十戶的淮南王翁肱;卅一代是會稽王翁迪,卅二代是冀州刺史翁挺;卅王代是禮部尚書翁筠;卅四代是范陽丞相翁昭隅,卅五代是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翁就,卅六代是京兆相翁道;卅七代是洪州觀察左庶牆;卅八代是金紫尚書翁剡;卅九代是潞州刺史翁福;四十代是鄧州刺史翁甫,他的墓,是在思州(今貴州思縣)龍宿山之南。
此後,台灣安溪派翁氏的歷代遠祖,便主要活動於長江以南的地區:四十一代的翁乾,是泉州刺吏,墓在泉州福建寺右邊;四十二代是福州觀察使翁興;四十三代是吳郡太守翁洽;四十四代是廣陵郡守翁儀;四十五代是諫議大夫翁 ,四十六代是蘇州刺史翁暉,墓在吳郡;四十七代是汴州刺吏翁瑜;四十八代是揚州刺吏翁皓;四十九代是鐵州中郡守翁賞;五十代是贏州刺吏翁雅;五十一代是江州刺吏翁圯,墓在潤州陵山郡;五十二代是太原郡令翁瑞,五十三代是泉州刺吏翁鞠,因石勒之亂,避居浙西。
4. 有多少人姓翁
我國長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內,自漢、唐以來,就有很多以危為姓的人家,根據歷代學者的考證,他們都是苗族的後裔。東漢學者王符所著的《潛夫論》上說:「危氏,三苗之後」,正是這個意思。苗族又稱為三苗或有苗,自古以來就遍布於現在的四川、雲南、西藏、貴州、湖南、廣西及瓊州等地,與漢人毗鄰而居,關系非常密切。
5. 姓翁的祖籍
翁姓相傳來源於姬姓——周朝的國姓。說法大致有三:
1、因地得姓:周昭王封庶子端明王(名日溢)食邑於翁山(青州山東鹽官郡;在今浙江省定海縣東,一說在今廣東省翁源縣東,唯望出錢塘而非食采錢塘,又是古代淮夷之地,而廣東非周代九州之地,浙江廣東之說恐非也)。國亡後其子孫以地為姓。
2、傳說周昭王庶子出生時雙手握拳,他人掰不開,獨昭王能掰開,周昭王掰開後見初生兒左掌紋似篆文的「公」字,右掌紋如「羽」字,便將兒子取名『翁」,後來翁的子孫便以他的名字為姓(古書稱「氏以王父字」)。
3、上古夏朝初建時期,啟為夏王,當時有一位貴族叫翁難乙,相傳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6. 全國有多少人姓翁
我國長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內,自漢、唐以來,就有很多以危為姓的人家,根據歷代學者的考證,他們都是苗族的後裔。東漢學者王符所著的《潛夫論》上說:「危氏,三苗之後」,正是這個意思。苗族又稱為三苗或有苗,自古以來就遍布於現在的四川、雲南、西藏、貴州、湖南、廣西及瓊州等地,與漢人毗鄰而居,關系非常密切。
《舜典》的「傳」中,曾將當時三苗的來龍去脈加以介紹說:「三苗,國名,縉雲氏之後,為諸侯,號饕餮。」另外,其《名義考》也指出:「三苗建國在長沙,而所治則江南,荊、揚也。」
由《舜典》的這些文獻看來,古代的三苗本來是痊於江南的一個國家,是由縉雲氏的後裔所建,而所謂縉雲氏,則是黃帝時的夏官之名,其封地就在今浙江省縉雲山的仙都山一帶,算是黃帝名下的一個諸侯。如此看來,苗族的歷史跟漢族一樣的長,源自苗族的危姓中國人,的確足以自傲。
江西的苗裔危氏,經過長時期與漢人在生活上的打成一片,到了唐朝末年,便開始與漢人分庭抗禮,紛紛在各方面出人頭地。在後梁和吳越的朝廷上揚名親的危全諷、危存昌兄弟,以及危存昌之子危德昭,便是最為顯著的例子。
宋代的靖康年間,徽、欽二帝被金兵北虜,江西光澤地方發生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就是有一位叫作危翁一的老樵夫,竟然在痛器了3天3夜之後,骨立而死。
元末明初,在我國學術界又出現赫赫聲名的危素。大家都知道,要研究中國歷史,「二十四史」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文獻,而二十四史之中,宋、遼、金、元四史,就有危素的手澤,他對於傳統文化的貢獻,不言可喻。根據史載,早年在元室的朝廷上,就由於參加《宋史》、《遼史》和《金史》的編修,而深負時譽。到了明代,他又與宋濂同修《元史》,更奠定了他在學術上的崇高地位。危素治史的嚴肅態度,十分值得後世學者效法,據說,當他修纂《元史》的「後妃列傳」時,由於不信任手旁的現成資料,曾經特別買了許多食物送給一些白發宦官,設法獲知了實際的情形,然後才下筆寫書,一點兒都不肯敷衍馬虎。
513000人
7. 請問中國大陸有姓翁的嗎
當然有 百家姓大陸都有 大家都熟悉的翁美玲 翁同龢....
8. 全國各地姓翁的有多少
~~~
1、戶籍姓名相關的信息只能由公安機關在專用的網站搜索查詢。
2、由於涉及個人隱私,以前存在的一些統計名字的網站功能已被停止。
3、有多少人同名同姓不是哪一個人能夠選擇或確定的,因為它是個不斷變化中的未知數。
不要輕易泄露個人信息,千萬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小心防範電信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