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惡意收購案例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惡意收購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6-16 20:29:42

⑴ 常聽說惡性收購或從二級市場舉牌使其成為大股東後影響公司決策,我國歷史上有哪些上市公司有出現過此案例

前海人壽投資南玻就是典型的案例。
最終前海控股南玻後,南玻原創始人集體出走。

⑵ 2004-2005有哪些上市公司並購舞弊的案例

這個不知道是不是,你看看
酒鬼酒(000799)
酒鬼酒2005年半年度報告披露時賬上還有4.36億元的貨幣資金,主要是當年收購時原控股股東湘泉集團的股權轉讓款。由於之前湘泉集團佔用巨額資金,所以這筆錢就直接注入酒鬼酒。但是,截至2005年9月7日,公司賬上4.2億元資金均被大股東成功集團及其關聯方全部轉出,存放在銀行三個賬戶內的實際資金余額只有503元。其中18238.45萬元轉入成功開發投資,1600萬元轉入湖南福萊特,另外約2.2億元的資金早已不在公司帳上,不明去路。

酒鬼酒的前任董事長劉虹現已被拘留。從2002年他接手酒鬼開始,公司的情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每況愈下,每年都是巨額虧損。其實公司賬上一直有高額的貨幣資金,除了劉虹的自有資金1.2億元之外,還有3億元的存款。只是劉虹從來不拿這筆資金出來救急。

至於外界對其的揣測,究竟是玩「空手套白狼」的游戲,3億元資金從來都是形式到賬,時點出現,還是劉虹真的一心想搞好酒鬼酒,只是這3億元屬於短期資金拆借,真正控制權不在其手?這筆酒鬼酒的糊塗賬也只有看守所里的劉虹最心知肚明了。

另外還找到一些就收入偽造現金流的案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上市公司九大收入陷阱案例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companyresearch/20051107/10562098704.shtml

⑶ 惡意收購上市公司有什麼法律後果

一、產權界定問題。由於我國特殊的經濟體制,導致我國公司產權主體的多樣化,有國家、集體、個人,還有外資主體。如果產權不明晰,則導致的法律後果是國有資產的流失,或企業和個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護。在產權問題的處理上,協議雙方可規避法律的地方很多,使其他股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選擇也很多,這樣的暗箱操作極易使某一方的非法所得增加而使其他產權人的利益受損。因產權界定而產生的訴訟,雙方的舉證往往有一定的難度,這是因為企業成立時間較長,而且在《公司法》出台之前企業的產權結構較為混亂。處理這類案件應從原始的投資狀況入手,先分清投資主體的多少,然後是投資份額的認定,還有後續部分的投資,最後是在經營過程中產生資產的認定,在認定中應嚴格區分債權和股權,如果在投入中約定了固定的收益不承擔風險的行為應視作債權而不應作為產權主體。

五、勞動關系問題。公司重組後的勞動關系問題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但也是最易成為不穩定因素的問題。依照法律規定,公司被收購後的勞動關系不應發生變更,已同職工訂立的勞動合同依然有效,但實際情況亦不完全都是這樣。由於原公司往往對公司職工享有的勞動權利不予重視,諸如拖欠的各類保險費用,或職工內部集資等,這些遺留問題轉到了收購者手中,最後又轉嫁到了勞動者身上,而且新的管理層一旦確立一般都會伴隨大量的裁員,這使勞資雙方的關系處於緊張狀態,最終是增加了收購成本。

而且處理不好將會釀成大的騷動,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這些都將會成為訴訟的隱患。企業職工因公司被兼並、收購而出現的失業或變相失業的情況可提起勞動仲裁,受理此類案件應以保護勞動者為主,能夠恢復勞動關系的應盡量予以恢復,不能恢復的則應講明道理,妥善安置。收購方如果在勞動關系問題上對被收購方有虛假承諾的行為,則可認定收購方的主觀惡意,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從而導致收購無效。

六、舉牌問題,即發出要約的時機問題。我國《證券法》規定收購方在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時必須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要約,之前在持有該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時應當報告證券管理機構,並公告,以後持有股份每上升五個百分點都應進行公告。舉牌是收購發生的第一步,收購是否成功需要仔細研究市場情況,以確定在什麼時間和以什麼樣的價格容易達到目的。

七、信息披露問題。在上市公司收購的過程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必要的信息披露,因為收購面臨的是不特定的大多數,在股權的變遷中不能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而且證券市場自身的性質決定了消息決定了價格的波動,無形中使股東的風險增大,同時也為大資金造市提供了方便,所以信息披露是相當重要的。信息披露中主要遇到的問題是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不應出現隱瞞真實情況,或提供虛假材料的現象,如有,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八、惡意收購問題。惡意收購的目的不在於收購本身,而是通過收購手段牟取暴利,客觀上擾亂了證券交易市場。一般惡意收購所採用的方式主要是散布虛假消息,使股票價格異常波動,或使用多個帳戶購買某公司股票,等到披露信息時再進行虛假的買賣行為,實際上此時它已經完全控制了該公司股票;或打著收購的幌子,目的是使股價上漲而使自己手中所持有的低價股票在高位拋出,牟取暴利,等等。

惡意收購上市公司有什麼法律後果?惡意收購別人公司可能是為了出一口氣,但最終要承擔的法律後果卻是非常嚴重,提醒每一個決策者在做收購決定時要能夠遵循相關規則。

⑷ 有哪些經典的敵意收購 案例和手法

敵意收購(hostiletakeover),又稱惡意收購(hostiletakeover),是指收購公司在未經目標公司董事會允許,不管對方是否同意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收購活動。當事雙方採用各種攻防策略完成收購行為,並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權,成為大股東。當中,雙方強烈的對抗性是其基本特點。除非目標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場上吸納,否則收購困難。敵意收購可能引致突襲收購。進行敵意收購的收購公司一般被稱作「黑衣騎士」。就惡意收購來看,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狗熊式擁抱(BearHug),第二種則是狙擊式公開購買。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惡意收購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103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從收購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收購完成,甲骨文先後對收購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後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後以103億美元成交,前後歷時18個月。歐洲企敵意收購准備業界最大敵意收購戰,當法國制葯巨頭塞諾菲宣布斥資480億歐元收購競爭對手安萬特,在全球制葯業掀起一場軒然大波的時候,卻有另外兩家看似與此無關的公司從中受益。它們就是石油巨頭道達爾和化妝品集團歐萊雅。石油巨頭道達爾(TotalSA)和化妝品集團歐萊雅(LOrealSA)這兩家大型法國公司都持有塞諾菲的大量股權。不管收購結果如何,它們都能最終獲利。如果塞諾菲能夠成功地以480億歐元出價收購安萬特,道達爾和歐萊雅就會更容易兌現它們所持新制葯巨頭的股票。如果塞諾菲落敗,自己就會一夜之間成為被收購的目標,那麼道達爾和歐萊雅所持的塞諾菲股票就會增值。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idwest)掛出大股東中鋼集團的聲明,截至7月10日,中鋼總計持有Midwest股份已達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達到50.97%,獲得了Midwest的控股權。分析人士稱,此項目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收購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收購案例,已無需澳官方再行審批。對於鼓舞中國企業開展海外並購會產生積極影響。在中國證券史上,90年代寶安、延中的控股大戰以及大飛樂、小飛樂的收購案都是惡意收購的經典案例,且大多成功。在美國證券史上,此類惡意收購也層出不窮,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惡意收購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103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從收購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收購完成,甲骨文先後對收購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後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後以103億美元成交,前後歷時18個月。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idwest)掛出大股東中鋼集團的聲明,截至7月10日,中鋼總計持有Midwest股份已達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達到50.97%,獲得了Midwest的控股權。分析人士稱,此項目是中國國有企業的第三次海外敵意收購嘗試,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敵意收購案例,已無需澳官方再行審批。對於鼓舞中國企業開展海外並購會產生積極影響。

⑸ 國內有什麼惡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近期比較經代表性的案例

「股價暴跌,導致我們抵押給摩根斯坦利的蒙牛股份在價值上大為縮水,這引得境外一些資本大鱷蠢蠢欲動,一面編織謊言,一面張口以待……及時補足保證金,關繫到企業話語權的存亡。作為民族乳製品企業的蒙牛,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在記者獨家得到的一封牛根生致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及長江商學院同學的萬言書中,牛根生如是寫道。

蒙牛究竟遭遇了什麼樣的危機?是什麼樣的抵押使得蒙牛可能失去話語權,並使得牛根生這個硬漢在與柳傳志、潘石屹等人的飯桌上聲淚俱下?

牛根生的「萬言書」

在10月初的一場眾多中國知名企業家的聚會上,牛根生遭受了來自不同領域的企業家的質疑,大家的疑問來自於企業到底事先知不知道有三聚氰胺這回事情,自己的員工是否也喝「染毒」的牛奶。

據記者從多個渠道證實,當日參加這個聚會的有柳傳志、傅成玉、田溯寧、馬雲、郭廣昌 、俞敏洪 等諸多企業家。在飯桌上,氣氛比往常凝重,大家的話題始終圍繞著「三鹿事件」引發的乳業危機。

一位與會者對記者透露,牛根生在談話中告訴大家,蒙牛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在遭受牛奶下架、股價暴跌的連續打擊之後,陷入現金流危機的蒙牛將可能被外資惡意收購,「說到動情之處,老牛哭了,現場的柳傳志等企業家當場就表示願意出手相救,相信老牛的企業,相信老牛的為人。」該與會者告訴記者,場面悲壯感人。

聚會後,10月18日,牛根生迅速寫了一封長達一萬多字的「中國乳業的罪罰治救——致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及長江商學院同學的一封信」,這封郵件也被迅速發到當時參會的一些企業家郵箱。

記者在得到此信後,先後在蒙牛總裁楊文俊、總裁助理張治國等蒙牛管理層處得到了真實性的確認,牛根生秘書盧先生驚訝地對記者表示,「目前此事,只有很少人知曉。」

牛根生在信件中對事件的來龍去脈和蒙牛的補救措施做了詳細的說明,牛根生希望「將事件的范圍、起因、經過以及蒙牛採取的行動匯報於此,望大家賜教」。

⑹ 中國企業並購案例

2008年7月23日,為國內外財經界廣泛關注的凱雷徐工並購案歷時三年之久,終於塵埃落定。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和凱雷投資集團共同宣布雙方於2005年10月簽署的入股徐工的相關協議有效期已過,雙方決定不再就此項投資進行合作,徐工將獨立進行重組。

2005年10月,徐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徐工科技曾公告稱,凱雷將出資3.75億美元現金購買徐工機械85%的股權。2006年10月收購方案進行了修改,凱雷的持股比例下降至50%。2007年3月,凱雷再次將收購方案的持股比例減至45%。

在經歷三次修改後,凱雷入股徐工機械的方案仍然沒有獲得商務部的批復。其間,國內工程機械類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紛紛就外資並購徐工是否危及國家產業安全、徐工國有資產價值是否被低估展開了激烈辯論,商務部兩度召開聽證會,充分聽取各方意見。

7月23日徐工、凱雷共同發布的聯合聲明再次表明雙方合作的原委:「初衷在於藉助凱雷的國際專業技術和網路,幫助徐工進行全球擴張及提升其行業領導地位。」

然而時至今日,雙方的合作意向最終未能實現。聯合聲明表示:「基於發展進程中市場環境的重大變化,合作雙方一致認為對徐工而言,當前的最佳策略是盡快進行企業重組,打造一個高度整合、精簡的機構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全球范圍的競爭。」

聯合聲明還表示:「盡管目前雙方不再進行此項投資,我們珍視彼此建立的強有力的合作關系。雙方堅信徐工的拓展將為與凱雷和旗下投資公司進行合作創造良好的機會。」

2)公共討論促進徐工發展

徐工、凱雷的聯合聲明發布後,我國最大的工程機械行業民營企業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向媒體表示,凱雷與徐工的聯姻失敗在意料之中,希望徐工並購案的結束成為賤賣國資的句號。

「我們已經在恪守並購雙方保密協議的前提下,對當初確定的徐工機械資產估值情況作了最大限度的澄清和說明,而且已經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審核並作出結論。」徐工集團新聞發言人劉慶東說,「作為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我們要盡職盡責做好企業層面的基礎工作,更要服從和執行國家的戰略決策和最終意見。」

「國內外市場環境和我國的外資並購政策的確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資深證券評論家袁劍說,「與三年前相比,我國資本市場的定價能力已大大提高,能夠更好地發現企業價值,因此徐工、凱雷現在的選擇,是合乎邏輯的,也更加有利於徐工發展。」

「然而,我們不能用今天正確的選擇,去證明三年前就是錯的。」袁劍說,「客觀地看,徐工當年也就是那個價值。」

「激烈而漫長的公共討論,不僅沒有耽誤徐工的發展,反而成為徐工加快發展的動力。」劉慶東說,「這三年是徐工職工凝聚力最強的三年,也是徐工發展最快的三年。」

三年來,徐工集團銷售收入平均增幅為33.4%。2007年徐工集團銷售收入達308億元,利稅達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2%和78.5%。

「空前的公共討論使徐工品牌聲名遠播,這兩年我們到很多國家開拓市場,一說我們是徐工的,人家都說知道!你們很搶手!」徐工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沙先亮說。2008年上半年,徐工集團工程機械出口額達4.27億美元,增幅達60.1%。

3)徐工獨立重組計劃全面啟動

「此次徐工、凱雷正式宣布合作意向結束,事實上是為徐工獨立重組計劃全面啟動拉開了大幕。」劉慶東說。

數周來,徐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徐工科技連續發布公告,徐工獨立重組方案逐漸浮出水面。

相關公告披露顯示,徐工集團目前已基本完成資產重組預案編制,集團絕大部分優質資產將進入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徐工重型機械公司、徐工進出口公司、徐工專用車輛公司、徐工液壓件公司等7大主營業務相關資產和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擁有的相關注冊商標所有權,收購資產范圍大大超過原市場預期。此外,徐工機械已於近日完成重型卡車業務收購,並計劃拓展發動機業務。

「徐工科技將由此成為我國業務線最全的工程機械上市公司。新公司收入規模也將超越現有的中聯、三一重工兩大工程機械巨頭,成為中國工程機械第一股。」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析報告這樣認為

⑺ 敵意收購有哪些經典案例過程和結果是怎樣的

案例一:
1989年KKR敵意收購的RJR Nabisco煙草公司
過程:起初西爾遜雷曼哈頓公司想收購RJR Nabisco煙草公司,每股出價75美元。
KKR聽到消息後迅速將出價提高至90美元。
隨後,福斯特曼·利特爾加入收購競爭,KKR立即將出價提高至109美元。
RJR Nabisco煙草公司的管理層則在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和所羅門兄弟的幫助下發起了反收購,將價格抬高至112美元。
最後RJR Nabisco煙草公司董事會接受了KKR公司109美元的價格。
在收購與反收購的激烈爭奪中,除了雷曼兄弟和所羅門兄弟外,摩根斯坦利、高盛和美林等頂尖投行和其他商業銀行也都紛紛捲入,為交易各方提供財務顧問或資金支持。
結果:這宗敵意收購涉及金額高達311億美元,KKR卻只動用了3000萬美元的自有資金。
311億美元的交易紀錄一直保持了17年,直到2006年才被打破。如果按照美元不變價格而不是名義價格計算,迄今還沒有任何一宗交易涉及的金額超過它。
這樁交易被記錄在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RJR Nabisco的隕落》中,後來還被拍成電視劇。
案例二:
過程:盛大同控股股東地平線媒體有限公司一起通過公開股票市場交易收購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約19.5%的已發行普通股。
而且,盛大已經按照美國證券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Schele 13 D報告,該公司在報告中表明了對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權,同時還公布了相關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le 13 D中報告的特定內容。
緊接著,2月19日23時,新浪CEO兼總裁汪延代表管委會發給全體員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響的態度。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態,不歡迎通過購買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時其管理層拋出「毒丸」計劃,以反擊盛大收購。
根據Nasdaq 數據顯示,盛大此時的市值約為21.3 億美元,新浪是12.9 億美元。在一般情況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購股權0.001美元或經調整的價格贖回購股權,也可以在某位個人或團體獲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獲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內)終止該購股權計劃。
結果:最終盛大隻能無奈放棄新浪。
案例三:
南孚電池在電池生產行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南孚占據全國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總銷量超過7億只,產值7億6千萬。南孚已發展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公司收購。
過程:1988年,南平電池廠與福建興業銀行、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福建分公司(簡稱「基地福建公司」)、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資組建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資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東以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與摩根士丹利、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新加波政府投資公司合資組成中國電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國電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絕對控股權,也就是說外方股東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過中國電池間接控股南孚。
「南孚其實並不缺乏資金,相反,南孚的資金很充裕。南孚當時是被迫合資的!」
做為國際風險投資大鱷,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業的理由很簡單,無非是看中其潛在的市場價值,時機一到便將其所持股份拋售,從股票升值中賺取巨額利潤。南平市政府引進國際風險投資的舉動無疑是「引狼入室」。
南孚後來被出賣給競爭對手的厄運便由此開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於經營不善,造成巨額虧損,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讓了中國電池8.25%的股份。接著,摩根士丹利以1500萬美元獲得了原屬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國電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東又收購多達1000萬美元的中國電池股份。至此,中國電池有限公司的絕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轉入外方股東手中,而它們對南孚的控股也已達到了72%。本來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國電池有限公司能夠在海外上市,從而給它帶來巨額的股票收益,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中國電池遲遲未能上市。
外方股東等不及了,它們以1億美元的價格將中國電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給美國吉列公司。外方股東的總投資約為4200萬美元,一下子凈賺了5800萬美元!
結果:生產「Mach3」剃須刀和金霸王電池等消費產品的美國吉列公司宣布,已經買下中國電池生產商南孚電池的多數股權——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短短幾年時間,南孚由中國電池生產業的巨頭變成了其競爭對手的子公司,而且這個競爭對手曾是它的手下敗將。
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卻始終無法打開局面,市場份額不到南孚的1/10。現在好了,最大的競爭對手消失了,而且還得到了一家年利潤8000萬美元,擁有300多萬個銷售點的電池生產企業,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大半個中國市場。
本來南孚的優質鹼性電池已打入國際市場,此時正是向海外發展的大好時機,可是為了避免和母公司爭奪市場份額,南孚只好匆匆鳴金收兵。
由於不能與金霸王正面沖突,現在南孚有一半的生產能力被閑置著。
南孚正漸漸地失去活力。南孚被並購,不僅對其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南孚被收購後不久,原總經理陳來茂便黯然辭職。
十幾年的辛勤奮斗換來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經是別人的了。

⑻ 敵意並購的案例

1.澳大利亞反壟斷監管機構阻止Toll Holdings以46億澳元(合35億美元)的出價收購國內競爭對手Patrick Corporation,使這場旨在締造全球第四大運輸及物流公司的敵意收購行動受挫。
2.為防止被敵意並購日本各大公司紛設毒丸自保。
3.韓國工業巨頭浦項鋼鐵日前計劃以其1%股份,與另一巨頭現代重工交換同樣比率的股份,力圖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敵意並購威脅。
4.新日鐵聯合神戶制鋼和住友金屬工業共同宣布,三家日本鋼鐵巨頭計劃採取聯盟防禦策略對抗敵意並購。新日鐵、神戶制鋼和住友金屬工業在共同聲明中稱:「只要其中一家公司遭到敵意並購,三家公司將共同研究應對策略。」據悉,日本鋼鐵三巨頭達成了合作協議,因為一家公司遭受敵意並購必將給其他兩家公司帶來巨大沖擊。
5.法國財長:增資計劃將防止興業銀行受到敵意並購。
6.西門子監管委員會主席格哈德·克羅默(Gerhard Cromme)考慮出售公司部分資產,以提升股票價值,並降低公司被敵意並購的危險。

⑼ 惡意收購公司是怎麼回事

惡意收購很好理解,就是不通過談判,直接進行收購。這你就要首先理解什麼叫股權,股權就是一個人手裡的股票的數量對於一家公司能行使的權力的大小。比如你有一家公司總股份的百分之十,那你在這家公司的發言的份量就只能有百分之十。所以惡意收購就是通過收購股份也就是拿到或得到足夠的份量的股權,從而對一家公司行使控制權。 而不是通過雙方友好協商最後達成的收購行為,叫做惡意收購。 如果是一家獨資公司,是很難被惡意收購的。除非控制人同意,當然如果同意就不叫惡意收購了。如果誰能擁有一家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那他就是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換句話說也就是說人家就是絕對的控股股東。 問題2,雖然一家公司實力很大,但是它可以通過股票集資訊速的發展壯大起來,因為通過股票集資速度和成本以既效率是最高的。 另外通過股票集資還可以作為公司的廣告。還有就是通過股票集資可以很好的流通股東手裡的股票。也就是說股東手裡的股票可以隨時都變成現金。 當然也有收回自己股票的,這是因為這家公司的控制人對這家公司的未來相當看好。所以他想獨自承擔風險和收益。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股票集資可以很好的分散和防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