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分紅基金避稅財務怎麼做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分紅基金避稅財務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1-06-16 23:23:14

❶ 知識就是財富 怎樣通過基金分紅 合理避稅

1、分析基本的情況,看這次基金分紅的避稅入口點,問題需要專業分析;
2、推薦方案,入駐稅收窪地,通過基金分紅的高稅率轉化為低稅率的模式,進行合理避稅。

❷ 請問大家 股東分紅如何在外帳避稅

利用股權投資進行巧妙避稅,是股權投資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話題< /STRONG>。通過股權投資收益進行合理避稅,不但可使投資者獲取更多的利潤,而且也能使其方法符合游戲規則。就股權投資收益避稅而言,雖已有很多成功先例,但其中也不乏失敗案例。 <BR> 比如,因缺乏流動資金,深圳市某網路公司大股東李歌於2000年將其持有的該公司20%的股份轉讓給4家風險投資機構,並取得股權轉讓凈收益 9505.28萬元。李歌的股權轉讓金一直沒有從公司提取出來,而是以公積金形式留存於公司賬上進行再投資,還是用於公司發展。但經稽查,稅務機關認為李歌取得了股權轉讓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901.06萬元。由於李歌堅持認為自己的股權轉讓所得進行了再投資,並沒有拿到錢,不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拒絕繳納稅款。2003年8月4日,深圳市地稅局在當地媒體上發布公告,曝光了25家欠稅大戶,其中女老總李歌因欠下個人所得稅1901.06萬元成為曝光名單中唯一的、也是深圳市首次曝光的個人欠稅戶而引起全國的注意。
<P> 這個案例告訴投資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個人轉讓股權所得屬於財產轉讓所得,應按20%的稅率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從稅收征管的角度來看,深圳市地方稅務局對該案的稽查及處理均完全符合稅法規定。但作為投資人,李歌為了增加公司的流動資金,吸引風險投資,只有這種方法嗎?答案是否定的,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李歌在對自己的股權投資收益處置時沒有做出科學的稅收籌劃。那麼,股權投資收益有哪些籌劃方法呢?
<P> 保留被投資企業利潤不作分配
<P> 就股權投資而言,有個人股權和企業股權投資。個人從被投資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後未分配的凈利潤(包括被投資企業從該凈利潤中撮提取的盈餘公積金)中分配取得股息性質的投資收益是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按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P> 企業通過股權投資從被投資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後未分配的凈利潤(包括被投資企業從該凈利潤中提取的盈餘公積金)中分配取得股息性質的投資收益是企業的股權投資所得。因為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不同,造成企業間企業所得稅的稅率也不相同。稅法規定,凡投資方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高於被投資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的,除國家稅收法規規定的定期減稅、免稅優惠以外,其取得的投資所得應按規定還原為稅前收益後,並入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依法補繳企業所得稅

❸ 分紅如何避稅

只要是人壽保險產品,都有避稅功能,包括他的分紅。並且保險還有避債功能。

❹ 基金分紅一般是怎麼做賬的

以購買華泰柏瑞盛世中國混合基金(460001)510萬,分紅比例40%為例,分紅基金記賬分錄:
購入: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510萬
貸:銀行存款 510萬
分紅:
借 : 銀行存款 204萬=510萬*40%
貸:投資收益 204萬(免稅)

確認損失(分紅後凈值降低):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4萬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4萬
贖回:
借:銀行存款 304.37萬
投資收益(申購贖回費)1.63萬=1000+306萬*0.5%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4萬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510萬
借:投資收益 204萬 (虧損部分直接抵減營業利潤)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4萬
小結:資金買入賣出的時間大概5-7天,買入前股票倉位很低,所以股價波動對基金凈值的影響不大,分紅收益與基金虧損基本對沖,資金基本可以做到保值。以營業利潤510萬為例,操作前交510萬*25%=127.5萬的企業所得稅;通過以上操作,分紅部分免企業所得稅(需要在季報、年報前在稅務網站上做免稅備案),基金虧損部分正常抵減營業利潤使得應納稅所得額減少(-204萬),只需要繳納(510萬-204萬)*25%=76.5萬的企業所得稅,減少了51萬的稅金流出。當然以上投資基金的手續費測算要根據基金公司的費率表,一般規模越大費率越低,節稅效果越好(如投資華泰柏瑞盛世中國混合基金100-200萬申購費1%,500萬以上申購費1000元/筆)。同時,分紅比例也會影響節稅效果,分紅比例越高,節稅效果越好。

❺ 基金分紅避稅,靠不靠譜

很多企業都通過這種方式在避稅的。
如有不懂之處,真誠歡迎追問;如果有幸幫助到你,請及時採納!謝謝啦!

❻ 基金分紅避稅原理

基金分紅避稅是因為基金分紅不用繳稅。

❼ 股東分紅如何避稅

利用股權投資進行巧妙避稅,是股權投資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話題。

通過股權投資收益進行合理避稅,不但可使投資者獲取更多的利潤,而且也能使其方法符合游戲規則。就股權投資收益避稅而言,雖已有很多成功先例,但其中也不乏失敗案例。 <BR> 比如,因缺乏流動資金,深圳市某網路公司大股東李歌於2000年將其持有的該公司20%的股份轉讓給4家風險投資機構,並取得股權轉讓凈收益 9505.28萬元。李歌的股權轉讓金一直沒有從公司提取出來,而是以公積金形式留存於公司賬上進行再投資,還是用於公司發展。但經稽查,稅務機關認為李歌取得了股權轉讓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901.06萬元。由於李歌堅持認為自己的股權轉讓所得進行了再投資,並沒有拿到錢,不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拒絕繳納稅款。2003年8月4日,深圳市地稅局在當地媒體上發布公告,曝光了25家欠稅大戶,其中女老總李歌因欠下個人所得稅1901.06萬元成為曝光名單中唯一的、也是深圳市首次曝光的個人欠稅戶而引起全國的注意。
<P> 這個案例告訴投資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個人轉讓股權所得屬於財產轉讓所得,應按20%的稅率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從稅收征管的角度來看,深圳市地方稅務局對該案的稽查及處理均完全符合稅法規定。但作為投資人,李歌為了增加公司的流動資金,吸引風險投資,只有這種方法嗎?答案是否定的,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李歌在對自己的股權投資收益處置時沒有做出科學的稅收籌劃。那麼,股權投資收益有哪些籌劃方法呢?
<P> 保留被投資企業利潤不作分配
<P> 就股權投資而言,有個人股權和企業股權投資。個人從被投資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後未分配的凈利潤(包括被投資企業從該凈利潤中撮提取的盈餘公積金)中分配取得股息性質的投資收益是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按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P> 企業通過股權投資從被投資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後未分配的凈利潤(包括被投資企業從該凈利潤中提取的盈餘公積金)中分配取得股息性質的投資收益是企業的股權投資所得。因為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不同,造成企業間企業所得稅的稅率也不相同。稅法規定,凡投資方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高於被投資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的,除國家稅收法規規定的定期減稅、免稅優惠以外,其取得的投資所得應按規定還原為稅前收益後,並入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依法補繳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