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無實際控制人名單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無實際控制人名單

發布時間: 2021-06-16 23:54:42

⑴ 國內有沒有上市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但不認定為實際控制人)的企業上市的案例

1999年,申達股份(600626)分拆出欣龍無紡(000955);2002年,同方股份(600100)分拆出泰豪科技(600590)等案例可算A股分拆的先例,近年來沒見過。

⑵ 無實際控制人的情況如何認定

那就是沒有實際控制人,參考TCL集團和萬科。我理解,實際控制人的定義是不明確的,50%以上當然是,但50%以下到底怎麼判斷目前沒有明文約束,除了國資委有個申報文件附註里寫明了持股30%以上是單一最大股東的情況可認為是實際控制人外,其他文件對持股50%以下的單一最大股東是否就是實際控制人無規定。新手發言,不負任何責任。:)

⑶ 無實際控制人的IPO企業,證監會主要關注什麼問題

一般應當通過公司章程、協議或者其他安排予以明確如何指派董事會及高管,並在最近3年內且在首發後的可預期期限內是穩定、有效存在的。

⑷ 上市公司沒實際控股人是好還是壞

這個不好,002112重組的時候開始就是沒有實際控制人,這個方案就沒有通過,後來改為有實際控制人就好了,沒有實際控制,會發生不能預知的問題

⑸ 上市公司可有第一大股東,但沒有實際控制人

可以,看你占的比例多少。比如廊坊發展第一大股東廊坊國資委只有百分之十幾的股份,但算不上實例控制人

⑹ 無實際控制人股票名單

這樣吧,我給你提供點干貨你可以看看 600332白雲山 600887伊利股份 300102乾照光電 000848承德露露 600463空港股份 ,請回復,你的問題我會給你解答

⑺ 股東大會前公告無實際控制人對上市公司有什麼影響

實際控制人:
1)
佔50%股份以上。
2)佔30%以上,可以影響董事會一般的人員選任。
3)通過協議安排或間接持股,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影響。
無實際控制人在國內的證券市場可以看做既無利好有無利空,除非同其它如管理層的水平,勤勉程度,行業地位聯系後才能判斷。

⑻ 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是什麼意思,我在一個公司年報上看到的,不甚明白,求詳解.

應該還是有所區別的。
我們可以就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來討論,畢竟這個有相關法規明確規定。
就上市公司而言,其實際控股人通常是持有股份最大的股東,但也有可能某公司或某人通過關聯企業或控制下的企業合計持有股份最大,這樣該公司或個人就是實際控股人。

而實際控制人按《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收購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構成對一個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
(一)在一個上市公司股東名冊中持股數量最多的;但是有相反證據的除外;
(二)能夠行使、控制一個上市公司的表決權超過該公司股東名冊中持股數量最多的股東的;
(三)持有、控制一個上市公司股份、表決權的比例達到或者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但是有相反證據的除外;
(四)通過行使表決權能夠決定一個上市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當選的;
(五)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他情形。

由以上可以發現,某公司或個人即使不是實際控股股東,即他以及其關聯企業擁有的股權並不佔控股地位,但如果他能夠以受託表決權形式獲取足夠多的表決權,也能對公司起到實質性控制,成為實際控制人。
舉個在國內可能出現的例子:
某人A擁有核心技術和管理能力,引進資金方B以及其他股東共同組建C公司,其中A持有30%股權,B持有55%股權,其他股權由其餘小股東持有。C公司籌建後,A與B簽署協議,約定B將對公司的經營決策、表決權過渡給A,B只享有對C公司的收益權。這樣,對於C公司而言,B是其實際控股人;而A成為其實際控制人。
在國外,這種實際控股人和實際控制人分離情況可能會更常見些。因為有些國家的股權可以區分內含表決權股權和不含表決權股權。那些持有不含表決權股權的股東可能成為實際控股人,但真正的實際控制人是持有最大表決權的股東。這是家族型企業快速融資發展又不失去對企業控制的一種重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