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環世物流是不是上市公司
不是。
環世物流集團成立於2001年7月1日,總部位於上海市楊浦區,旗下擁有上海環世捷運物流有限公司,上海賽孚創思化工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延平物流有限公司,上海歐賽物流有限公司,致遠船務有限公司五大全資子公司。公司總部設在上海,並先後在北京、天津、深圳、廈門、福州、寧波、香港、義烏、南京、青島、廣州、連雲港、東莞、武漢、台灣、佛山、大連、重慶設立了18家分公司及辦事處。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環世物流集團已建立起了覆蓋中國、遍及全球主要經濟區域的代理及服務網路,是一家以自有散雜貨船隊,罐式集裝箱設備,車隊、貨站和倉庫為載體,集海、陸、空貨運、倉儲碼頭服務、船務代理及貨運代理業務、化工物流、項目物流為一體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環世物流集團於2008年和2009年連續兩年榮獲CIFA評選的「中國國際貨代物流百強企業」和「中國貨代物流行業企業信用AAA等級」。 截至2009年底,公司擁有專業人員823名,年營業額達29億元人民幣。 環世物流集團目前是國家交通部審批的無船承運人(MOC-NOVCC NO:01143)、國際航空運輸一類貨運銷售代理(No.HD30574)、國際罐式集裝箱組織成員ITCO、中國國際貨運代理人協會成員CIF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理事CFLP、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成員IATA、美國海事聯邦委員會成員FMC、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成員TIACA、國際貨運代理人聯盟成員FIATA、中國全球物流網路成員CGLN(WCA)、亞洲罐箱聯盟成員ATA、上海市物流協會成員SLA。
㈡ 國際貨代業內龍頭企業有哪些
華南肯定是長帆 海光 這種 北方 大的公司是航星 不過做海外的 本地的岩瑞
㈢ 武漢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貨代企業是哪個公司
你好!
東南物流挺不錯的。總部是上市公司,實力很強。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㈣ 上市公司可以代收外匯嗎有一國外客戶付指定貨代運費2000美金,我公司代收,然後再支付給貨代,可以嗎
可以呀,謝謝
㈤ 寧波貨代的現狀及解決辦法
一、中國國際貨代市場之現狀 1.進入本行業的企業日益增多 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貨代和物流的發展。顯著的標志就是進入本行業的企業日益增多。 1983 年,中國只有中外運一家國際貨代企業,到 2003 年 11 月,經過商務部批准設立的一級國際貨代已經有 4100 家,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貨代誕生,平均每月增加 100 家。在中國貨代市場上,還有一大批沒有取得一級代理資格但實際從事貨代業務的公司和組織,包括個體戶,據業內人事估計,全國大約有 3 萬間。中國的物流公司更是多如牛毛。由於物流的概念比較新,大家爭先恐後感時髦。原先的快遞公司、搬家公司、運輸公司、倉儲公司和貨代公司,紛紛更名,冠以「物流」二字;海陸空的承運人也延伸服務,搞物流;製造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也成立物流公司;還有哪些不知「物流」為何物的人,也加入物流大軍。這樣,中國的物流很快就形成了龐大的隊伍,有關數據表明,中國的「物流」企業有二十多萬家。 2.政府對行業管理「秩序缺位」。 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處處留下了計劃經濟的痕跡。貨代和物流行業也不例外。目前,政府對貨代和物流的行政管理可以描述為「行政主管條塊化,市場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法規化」,這種狀況叫做「市場秩序缺位」。中國對貨代和物流行政管理是多頭管理、條塊分割而又盤根錯節。涉及到的部門有今年剛組建的商務部、交通部、鐵道部、民航總局、郵政總局等。各部門都有各自主管的市場和業務,為了確保本部門的利益,他們就通過行政立法來保護。典型的例子就在中國國際快遞、無船承運人等問題上出現的政府主管部門之間的不協調,給行業的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值得慶幸的是,政府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正採取積極的行動,理順關系。今年年初的國務院 機構改革,已將物流管理明確地納入了政府部門的職責范圍,而承擔這項重任的便是新組建的商務部。這樣,從國家層面實現了管理機構「到位」。商務部正在協調相關主管部門,就行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調研和協調,並且要從國家層面通過立法形式,調整行政管理關系,使貨代和物流市場健康快速發展。 3.中國物流企業缺乏核心競爭能力。 盡管物流企業數量不少,但其整體實力和管理水平 與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競爭化和企業效益最大化目標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集中體現為「小、少、弱、差」。即:第一,大部分企業規模小,無論是人員規模、資產規模、營業額規模以及市場份額等都比較小;第二,是物流服務功能少,局限於傳統的單項服務,同質化現象嚴重;第三,由於缺少高素質物流專業人才,導致物流組織能力弱,許多物流企業對現代綜合物流似懂非懂,不會制訂現代綜合物流服務方案,造成物流成本過高。第四、管理水平差。中國大部分貨代企業只有十來年的歷史,從行業的生命循環周期曲線來看,中國的貨代和物流行業處於「開始」階段。因此,在人員管理、市場營銷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網路化管理方面,亟待提高競爭能力。 4、外資企業紛紛搶佔中國市場。 我國政府正在按照加入 WTO 時的承諾,對外開放貨代市場。現在已經允許外資控股 75% ,不晚於 2005 年 12 月,將允許外商獨資。外資貨代進入中國市場有四種策略選擇:找中國的公司做代理;設立辦事處;設立合資公司;設立獨資公司。我們預測,即使中國全面徹底開放以後,外資在中國市場存在的四種方式都將存在,他們會根據自身的業務情況和規模,選擇合適的進入方式,而不是有些人擔心的那樣,外資都會搞獨資。 現有的外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非常活躍,隨著國外投資方的設廠而設點。他們憑借管理優勢、海外代理網路優勢、以及出口 FOB 條款優勢,掌控相當大的貨源,他們也在想法設法搶佔中國市場份額。 二、中國貨代與物流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中國貨代行業將進一步實行對內開放。 中國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進入門檻很高,政府對自然人直接設立國際貨代一直沒有開放。 WTO 之後,中國各行各業都加大了對內開放的力度和廣度。08年 9 月初,中國的進出口經營權全面放開,凡注冊資本在 100 萬元人民幣的流通企業,不分經濟性質,都可以申請進出口資格,政府實行核准制。我們預測,緊接著政府主管部門就要對國際貨代採取一系列對內開放措施。現在,有關部門正在調研,論證允許自然人直接持股國際貨代企業的可行性和操作規程。我們估計,一旦允許中國自然人持股國際貨代企業,將出現迅速引爆民營貨代市場。 2、行業將發生裂變和整合。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 WTO 承諾開放時間的臨近,貨代和物流行業將按市場規則進行整合和裂變。我們判斷,整合和裂變的方向有三個。其一,包裝上市。目前,中外運和中遠都有物流板塊的上市公司。還有一些國有大型物流公司,比如中鐵系統、中郵系統等,正在整合物流資源,准備以物流為核心業務上市。其次,網路化經營。中國的貨代和物流公司在網路化方面比較薄弱。可以說,沒有一家貨代公司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代理網路,只有少數公司在全國范圍建立網路。隨著業務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貨代公司必須在國內、國內建立健全代理網路,通過聯盟形式,快速實現網路化經營。再次,專業化經營。「大而全、小而全」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貨代企業,尤其是中小型貨代,應該找准自己的市場定位,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業務,走專業化經營之路,強化自身在某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判斷,整合和裂變之後,貨代和物流行業將出現一些上市公司、一批網路化企業和眾多的專業化公司。 3、外資公司、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將逐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據我們觀察,國外大的公司,該進來的都已經進來了,比如, DHL 、 FedEx 、 Shenkers 、 Eagle 、 Bax 、 Nippon 、近鐵等。他們都是以中外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有的企業合作得非常默契,即使政策允許外資獨資了,他們也不會放棄中國的合作夥伴;有的合資企業可能要隨著政策開放對合作方式進行戰略性調整,轉變成獨資公司。屆時,中外合資企業、外方控股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將成為中國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國有貨代企業將是中國市場的主力軍。中外運、中遠、中海、中鐵、中郵等大型國有企業正積極得抓住市場經濟發展機遇,由傳統的貨代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努力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國家隊。民營企業是最具有活力的新生力量。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再次鼓勵非公有經濟的發展,商務部即將推出國際貨代對中國自然人開放的新舉措。不久就會涌現出一大批民營貨代和物流企業,他們產權清晰、輕裝上陣、體制靈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外資公司、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成為三支勁旅,在中國的貨代和物流市場強烈角逐,逐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4、貨代物流市場潛力巨大,將繼續成為投資熱點。 中國獨特的經濟形態給了貨代和物流市場獨特的投資機會。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位居世界的第六位。到 2020 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比 2000 年要翻兩番,預計要達到四萬億美元。中國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也將翻兩番,預計能夠達到兩萬億美元。中國的貨代和物流也將隨之同步增長。中國國內的巨大市場以及中國特有的比較成本優勢決定了中國會發展成為世界加工廠,這樣中國就會變成世界物流集散中心。因此,中國貨代和物流市場的巨大潛力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中國的貨運物流的基礎設施比較差,亟待改善和提高。政府層面也在積極做物流區域規劃,比如,珠江三角洲物流規劃和長江三角洲物流規劃。各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視物流規劃,興辦物流園區。這些情況說明一個現象:貨代和物流市場仍將成為中外投資者追捧的「靚女」,繼續成為投資熱點。 2010貨代海外開拓發展分析 行將歲晚,我們還來不及回顧就開始展望。在海外開拓的路上,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上海好友開拓海外代理2年,鎩羽而歸的蕭瑟;寧波的第一場雪後煮酒論FOB的余熱;就這樣在心頭反復拉鋸,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2005年的放開,2007年的部署,海外中小型貨代就在我們的身邊。76%的FOB市場已上升到80%,而CIF市場的利基---—客戶卻由於《新勞動法》、來料加工保證金、匯率等因素而變得不穩定。來自直接客戶的倒閉消息公開或者隱晦的流傳,而貨代企業倒閉、捲款而逃的消息不絕於耳。在這個時候寫2010年貨代海外開拓的主題,多少有點悲壯的意義。如果可以,但願海外代理不是挽救貨代的最後一口氣,或者最後一根稻草。如果堅持以CIF貨為主的讀者,可以在此打住,把時間花到電話聯系客戶上。否則,請往下讀。 CIF的利基減弱必然導致利潤空間壓縮,而來自船運公司的壓力、同行的競爭及貨主市場資金占壓的業務特性更讓貨運代理必須思考2010年的方向。我們對貨運代理企業的利基及盈利率作出調研,並制定出左圖。 由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海外貨代(代理)、海外進口商的利基下,盈利率依然可以保持在8%-15%,但國內貨代、國內直客的盈利率僅維持在3%-5%的范圍。於此,我們可以預見,2010年的主題必然是: 海外開拓。下面我們對不同類型的貨代公司未來的發展進行簡要討論。 第一、 小型貨代 小型貨代往往都是有一個或者幾個老業務員合夥建立的多,在管理運營較為靈活但缺乏規范以及穩定性,對資金及風險管理難以控制。如何合理發揮其特色服務成為著重思考的問題。總體而言,海外市場的開拓將會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在我們的調查中,相當一部分的優勢是他們跟代理之間共同建立起來的,甚至是一個代理可以完全支撐起整個公司。我們認為,在貨代已經進入「資金流競爭「的階段,小型貨代沒有必要在這個戰場廝殺。其實,你買一張機票或者參加一次海外開拓培訓,或許就能進入一片藍海。 第二、 中大型貨代 相對於小型貨代,中大型企業考慮的問題往往更多更深更長遠,更具規劃性。在我們的調查以及接觸中,面臨選擇轉型的佔多數,而這里,我們將調研的結果分成三類: 一是往現代物流方向發展。該類企業綜合物流的本地服務比較完善,具有相對強硬的背景,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國內的客戶已經滿足不了其業務的發展,本地雖具優勢但利潤空間不斷下降,客戶需求多元化,對國外客戶無法將其服務延伸至海外。在這種情況下,海外市場的開發不可停。成為海外供應鏈的一部分,或者某個海外項目物流、工程物流的本地供應商,甚至對大型海外集團開發將會是其最佳選擇。 二是走供應鏈方向發展。 此類企業的業務仍是以貨代業務為基礎而不可脫離。而服務鏈應該是一條可以不斷往外延伸並深入到買賣雙方的利益角度考慮分析問題,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該情況下,可以選擇國外開設公司,上海亞東早前就派人入駐美國拓展其服務業務;同樣,美國的North Star International則在8年前就一直研究發展供應鏈,目前其系統已經達到了美國甚至是世界一流的水平,今年發展目標主要轉向中國市場,但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第一方物流」即如何能更加貼切的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客戶的利益。在更多時候,海外代理開發與你就像隔著圍牆,牆外的人想進來,牆內的人想出去。這時候,如果你們能夠在門口遇上,或許就是一段佳緣。 三是往外貿物流一體化方向發展。 該類企業一般成本控制強,掌握的環節越多,可調節的成本會更加靈活,利潤空間當然也就更大。富士康里有一句經典的話:赤字接單,黑字出貨。就告訴我們,掌握的服務環節越多,可調節的空間也就越大。當然這是需要相當的專業來支撐的。由於其業務的特殊性,他們對海外的需求是相當旺盛的,對海外市場的開拓不僅是代理還有海外直客,為客戶提供更加完善的物流服務,更加切合考慮客戶的成本核算,當然也急需海外代理的物流服務,使其業務更趨完美。 當然,除此之外,資金實力雄厚的公司也有基於網路、資產、設施等優勢資源,同實力相當的跨國公司搞交叉持股、戰略聯盟,從全球化中共享利益,分散風險;或者通過並購等資本運作擴張業務。而融資的擴大將為其建立海外網路、推進國際化經營、實現全球戰略創造了前提條件。 綜上所述,08年貨代的發展不管大小,都將面臨著一個國際化的問題。FOB出口的市場份額不斷在增長、海外貨代的不斷入駐、加上本土船公司的市場份額面臨挑戰等。僅僅依靠「船公司運價靚,服務好」的老套套已經唱不響了。「東方不亮,西方亮」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當口,無論你是小型、中型或大型的貨運企業,在2010年都必須走出去。你不需要做亞歷山大大帝或者鄭和,一張遠行的機票,或許就是改變公司命運的火種。 向所有開拓海外的先行者致敬並祝願這個2010更加燦爛
㈥ 貨代公司能上市么
如果單純是貨代公司國內好像還沒有上市公司,畢竟貨代都不是實體,只是個中介而已,而且你又不能像房產中介一樣在全國布點,貨代一般都是在沿海或者內陸核心點設有分公司,不論從規模還是營業額很難達到上市要求
但國外或者台灣不乏上市公司,不一一舉例,如果貴司領導有志於打造「全球」供應鏈體系,上市未嘗不可
㈦ 關於廣東珠江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情況
沒有聽說過,建議找工作應該找大點的公司,平台好,成長才夠快。
㈧ 有沒有什麼貨代公司是做整個物流的產業鏈的
只能告訴你,沒有那樣的貨代
當然,有幾千個億美金的身家,
估計可以包攬一個東南亞來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