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購買信託產品有哪些注意事項
市面上購買的信託產品為集合資金信託,購買時注意以下問題:
1、渠道,目前銀行已經不能銷售信託,最好在信託直屬的機構認購。
2、發行方,關注發行方信託公司的背景實力,最好選取口碑較好,有國資背景的信託公司。
3、產品標的,關注其標的資產,經濟實力較好的地區的政信項目較好,地產項目最好選取前50強的。不要一味關注收益。
4、期限,最好選取1年期的,期限太長,無形增加未來不定性因素。
5、人員,專屬的理財專員很關鍵,其專業性可以起到很多的幫助,甚至是產品之外的。
補充:集合資金信託的購買一般為100萬起步,因此決策起來需要慎重。
㈡ 購買信託產品要注意哪些地方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信託產品投資的領域非常廣,投資的方式非常靈活,但我們在購買信託產品的時候,也會有些風險的,我們在購買信託產品時,應注意下面幾點。
1、摸准該信託產品的投資方向
信託產品的投資范圍非常廣,從信託產品運行的多年經驗來看,其風險最大的就是藝術品信託和煤炭信託,尤其是藝術品信託存在的風險更大。由於我國目前藝術品市場還不完善,沒有專業的技術來辨別真偽和估值,因此就存在更多風險。
2、了解發行信託產品的信託公司
投資者應選擇經營規范、有較好口碑的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投資者詳細深入調查信託公司的財務狀況、資金實力、信譽度、制度情況、風險狀況等。對於財務不佳、公司制度結構不健全、經營風險較高的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不宜購買。
3、重點關注簽署的信託合同
信託合同是確定投資者與信託公司權利義務的惟一書面文件,投資者一定要仔細閱讀。在簽訂合同時,投資者應該與信託公司就信託財產的審計事宜、信託計劃的信息披露進行明確約定,要求信託公司定期向委託人、受益人或其他指定的人選披露信託財產的最新情況,並且定期公布信託財產的審計報告。
簽署合同前,投資者還應該考慮信託項目的收益達到信託公司承諾收益的可能性。比如說,房地產項目從買地、建設到銷售再到結算利潤,至少也要一兩年時間,而股權信託項目在短時間內提升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較為可觀的利潤似乎是不現實的。如果信託公司承諾收益的到期實現可能性較小的話,這樣的信託產品風險較高,即使到期能夠實現信託收益,也很有可能不是來源於信託項目本身,而是保證人或信託公司以其固有資產支付的。
4、不要購買接力信託
有些信託產品在出現問題之後會改個名稱繼續托盤信託,這樣信託產品在經過多次轉手之後,其期限和產品的利息已經很高,這樣出現風險的幾率就會越大,應該盡量避免購買。
以上為「購買信託產品要注意哪些地方」的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㈢ 選購信託產品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買信託理財師回答:選擇信託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應考察信託項目的風險控制措施。
風險控制主要包括擔保措施和結構化設計。投資者要查看擔保措施是否完備,萬一項目出現問題,原先預設的擔保措施是否能及時有效地補償信託本息。現在很多信託產品會採取雙重甚至三重擔保措施,除了常規的擔保,有些信託會有應收賬款或土地的質押,這些方式都是為提高信託產品的信用等級。而結構化設計要關注優先順序與劣後級之間的比例,看劣後能否很好的覆蓋優先順序本息。
其次,自我評估風險承擔能力,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信託產品。
一般而言,投資於房地產、證券市場的信託項目風險略高,但其收益也相對較高;而投資於基礎設施的信託項目比較穩定,現金流量明確,安全性好但收益相對較低。因此,對於偏好穩定收益的投資者盡量選擇基礎建設類信託,而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地產類信託。
再次,應考察信託產品的盈利前景。
目前市場上推出的信託產品大多為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即事先確定信託資金的具體投向。因此,投資者在購買信託理財產品時要關注信託項目的好壞,如信託項目所處的行業、運作過程中現金流是否穩定可靠、項目投產後是否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等。這些都隱含著信託項目的成功率,關系著投資者的本金及收益是否能夠到期按時獲取。
最後,投資者應了解信託投資公司的資信情況。
其中包括其資產狀況、組織結構、誠信度、內部管理水平和歷史業績等。選擇信譽好、選擇資金實力強、誠信度高、資產狀況良好、人員素質高和歷史業績好的信託公司。
㈣ 購買信託理財產品要注意哪些問題呀
我總結了一下,選購信託產品應當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投向及資金運用方式
2.交易對手盡調情況
3.還款來源是否充分
4.抵押資產評估情況及抵押率控制
5.融資方關聯企業的擔保能力
6.產品期限
7.產品收益率
8.信託公司過往業績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如果滿意請點右下角的贊同,謝謝
㈤ 購買信託時要注意什麼
任何投資品都是有風險的,信託產品也不例外。信託最大的風險就是信託資金的使用方資金鏈斷裂,信託產品到期時本金無法歸還,更不要說利息。
㈥ 買信託需要注意什麼
買信託產品主要還是看投資人的選擇,比如資金量、收益情況和投資年限等等,可以找第三方的理財師好好問問,像利得財富這種。問銀行和信託公司也可以,不過銀行對信託的業務服務不完善,信託公司的客服對個人購買信託的服務也比較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