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阿根廷第二大城市是
羅薩里奧(Rosario)阿根廷第二大城市,重要河港。地處阿根廷東部巴拉那河下游西岸,是聖菲省東南部和巴拉那河上的重要河港。人口約100萬。平均海拔22米。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降水量944毫米。始建於17世紀末。1852年設市。1852~1861年間為拉普拉塔聯合省最大的貿易中心。在阿根廷的獨立戰爭中曾遭受破壞,後隨鐵路向內地延伸和地區經濟開發以及當地港口的建設使得城市得以迅速發展,並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貿易中心和工業城市。 該市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成為了旅遊勝地。羅薩里奧是城市羅薩里奧部門和位於阿根廷的主要工業走廊的核心。這座城市是一個主要的鐵路終端和阿根廷東北部的航運中心。通過巴拉那河船隻到達這座城市。
經濟
羅薩里奧是主要的大都市的中心地區的經濟是基於服務和行業,生成阿根廷第二大城市地區生產總值(gdp),之後更大的布宜諾斯艾利斯。[12]主要製造業是農業產業,其產業放在更大的羅薩里奧的北部和南部地區,投資在過去的十年裡改變了羅薩里奧處理世界石油的重要作用[13]其它許多領域有助於城市的多元化的工業產品。羅薩里奧及其市區生產汽車的20%,4%的國內冰箱,80%的食品行業的機械和100%的汽車身體長途巴士在阿根廷。
其他重要行業包括石油化工行業,有三個工廠位於郊區的聖洛倫佐和港口聖·馬丁;化學部門,與植物為硫酸、肥料、樹脂和其他產品;纖維素行業;肉類產業;鐵工廠,汽車零部件,工廠和設備的瓶裝油,農業機械,建築行業的材料和設備。全球跨國公司落戶羅薩里奧包括等,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嘉吉、聯合利華、約翰迪爾,Petrobras,ICI,陶氏,天納克和馬勒。
羅薩里奧的主要金融銀行在城市羅薩里奧市銀行。中央辦公室位於金融區,聖,聖·馬丁和整個城市有幾個額外辦公室。它是專注於中小企業和其他組織,特別是通過微信用,並可能被視為一種"道德銀行"。[14]
市銀行成立於1896年,以支持公民和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高效的聖達菲省南部地區集中在羅薩里奧。當時,這個城市大約有92000居民,已經巴拉那河上最重要的港口。創建市級金融機構的想法被表示在1893年由市長Floardo Grandoli,援引"高利貸的中心"的擴散,利用信貸那些有需要的人,尤其是窮人(未能解決的概要聖達菲省銀行獲得貸款卻明顯有償還能力的人)。行動,市咨詢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法案(1895年2月1日)規定一個"有機憲章城市銀行的貸款和儲蓄賬戶;"銀行開了一年後。
1905年銀行的座位感動。更名為其目前的形式於1940年5月14日由市政法案。它的位置再次感動,最後一次到目前為止,在1986年。一些政治爭議後,銀行在2006年被自治區為了符合資本化的新規定由中央銀行,並轉換為股份公司,只有1%的股票屬於市狀態。增加了一個特別條款,規定最低份額是不變的,為防止假想的企圖私有化。[15]
羅薩里奧貿易委員會舉辦全國最大的商品市場,從事穀物和油籽,也是最大的期貨交易所(ROFEX)。銀行業包括國有市政羅薩里奧銀行分支機構和辦事處遍布城市,和中央的聖達菲的新銀行。
在阿根廷最大的技術中心--馬球學府羅薩里奧(PTR)--位於羅薩里奧在La西伯利亞的網站。中心重點研究和開發後的三個領域:生物技術、軟體開發和電信。目前有3500名員工,預計將增長100%,到2015年,成為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之一。
⑵ 近代阿根廷文學是什麼
在拉丁美洲,阿根廷的近代文學比較發達,它受古代印第安文學和宗主國文學的影響較少,而受歐洲文學的影響較多。
18世紀出現了具有西班牙古典主義傾向的詩人曼努埃爾·何塞·德·拉瓦爾登(1754~1810),其代表作是《雄偉的巴拉那頌歌》和劇本《西里波》。
19世紀初,阿根廷獨立革命取得了勝利。這場革命運動為阿根廷民族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出現了一群年輕的詩人和優秀詩歌,主要屬於古典主義,主題多為謳歌新獲得解放的祖國。維森特·洛佩斯·伊·普拉內斯(1785~1856)的《愛國進行曲》(1813),後來成為阿根廷國歌;胡安·克魯斯·巴雷拉(1794~1839)的《瑪伊普》和《伊圖薩因戈戰役》等詩激盪著強烈的愛國熱情。
獨立革命勝利後不久,阿根廷發生了內戰,封建軍閥羅薩斯打敗對手,對全國實行獨裁統治。阿根廷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獨裁斗爭。這一斗爭推動了文學的發展,其主要傾向屬於浪漫主義,代表作家有埃切維里亞、薩米恩托和馬莫爾等人。
埃斯特萬·埃切維里亞(1805~1851)是阿根廷第一個浪漫主義作家,著有長詩和詩集《埃爾維拉》(1832)、《慰安集》(1834)、《詩韻集》(1838);政論《社會主義原理》(1838);政治諷刺小說《屠場》(1838)。多明戈·福斯蒂諾·薩米恩托(1811~1888)的代表作《法昆多》又名《文明與野蠻》(1845)對羅薩斯政權進行了分析和批判,顯示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文學才能。詩人、小說家何塞·馬莫爾(1817~1871)的長篇小說《阿瑪利亞》(1851)表現了羅薩斯獨裁統治下布宜諾斯艾利斯人民的嚴酷斗爭。
19世紀下半葉,阿根廷出現了三部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加烏喬詩歌,以大草原為背景,以加烏喬為主角,表現克里奧約的鄉村生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伊拉里奧·阿斯卡蘇比(1807~1875)的《桑托斯·維加》,匯集了許多有關加烏喬的傳說和故事,以濃郁的詩情和鮮明的色彩描繪了美麗的大草原景色;埃斯塔尼斯拉奧·德爾·坎波(1834~1880)的《浮士德》寫得生動有趣,富於想像力;何塞·埃爾南德斯(1834~1886)的《馬丁·菲耶羅》及其續篇《馬丁·菲耶羅的歸來》,歌頌了爭取自由、反對階級壓迫的斗爭,反映了19世紀末阿根廷社會資本主義化過程中鄉村的破敗和加烏喬的不幸命運。
羅薩斯獨裁政權崩潰之後,阿根廷文學涌現了最後幾位浪漫主義詩人和一群具有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傾向的作家,其中有詩人奧萊加里奧·安德拉德(1839~1882),他以濃重的抒情筆調描寫自然景色;表現加烏喬典型人物的拉斐爾·奧夫利加多(1851~1920);詩集《風中之葉》和《遠方的回聲》的作者卡洛斯·吉多·伊·斯帕諾(1827~1918);以及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家佩德羅·博尼法西奧·帕拉西奧斯(1854~1917)。
在散文方面,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家是:盧西奧·維克托里奧·曼西利亞(1831~1913),著有《朗克爾印第安民族紀游》(1870);米格爾·卡內(1851~1905),著有《青年時代》(1884);愛德華多·維爾德(1844~1913),著有《失去的時間》(1878)和《順水》(1914)。
在小說方面,盧西奧·維森特·洛佩斯(1848~1894)的《大村莊》(1884),歐亨尼奧·坎巴塞雷斯(1843~1888)的《沒有目的》(1885),何塞·馬里亞·米羅(1867~1896)的《交易所》(1891),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
在戲劇方面,愛德華多·古鐵雷斯(1851~1889)的劇本《胡安·莫雷拉》演出成功,從而使加烏喬戲劇得以流行。保爾·格羅薩克斯(1848~1929)、馬丁·加西亞·梅羅(1862~1905)、何塞·曼努埃爾·埃斯特拉達(1842~1894)和佩德羅·戈耶納(1843~1892)則是這個時期享有盛名的文學史家與文學評論家。
⑶ 巴西聖保羅與印度加爾各答進行比較
加爾各答: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於印度東部恆河三角洲地區, 胡格利河(恆河一條支流)的東岸。該市有人口4,638,350人,整個大都市區的人口為14,681,589人(2006年1月),屬印度第三大大都會區(僅次於孟買和德里)和印度第四大城市。
加爾各答屬於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6.8 攝氏度,月平均氣溫從19 °C到30 °C 。夏季炎熱潮濕,在5-7月最高氣溫經常超過40 °C 。冬季持續只有2個半月,在12月和1月,氣溫會下降到12 °C – 14 °C 。有記錄的最高氣溫是43 °C,最低氣溫是5 °C。 初夏時節常有雷暴雨伴隨狂風,斷斷續續襲擊該市,對緩解濕熱很有幫助。這種雷暴雨當地稱作Kal sakhi(西北強風)。
東南季風 從6月到9月,給這座城市帶來一多半的年降雨量,1,582 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8月季風時節(306 毫米)。每年該市的日照時間為2,528小時,日照時間最大 值出現在每年3月污染是加爾各答的一個主要問題,懸浮顆粒物(SPM)水平高於印度其他大城市, 定期造成煙霧。
加爾各答是印度東部和印度東北部主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擁有加爾各答證券交易所 — 印度第二大交易所。 它還是一個重要的商港和軍港,是該地區唯一擁有國際機場的城市。加爾各答曾經是印度的首都和頭號城市,在印度獨立後由於政治情勢不穩(地處敵對國家的邊境),以及左翼政黨支持的工會運動,造成資金大量外逃,開始經歷了長期的經濟衰退。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許多大型工廠紛紛關閉或收縮,商業也轉往別處。資金與資源的缺乏,加上國際上對於該市傳統產業(如黃麻)的需求不足,更增加了該市經濟的蕭條。 1990年代,隨著改革者布達德夫·巴塔查爾吉當選西孟加拉邦的首席部長,加爾各答經濟開始自由化進程,帶來了該市發展的機遇。
長期以來,在加爾各答 ,在非正規經濟部門就業的勞動力超過40%。 該市有著大量不熟練和半熟練的勞動人口。同時,作為西孟加拉邦的首府,邦政府和聯邦政府的雇員在該市的勞動力中也佔有很大比例。 加爾各答的經濟復興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IT產業,IT部門的年增長率達到70% — 2倍於全國平均水平
近年來,該市又興起投資建造新住宅項目的浪潮。 加爾各答擁有許多大公司經營的工廠,生產的產品從電子一直到黃麻。一些著名的公司在加爾各答設立總部,如ITC、巴塔鞋業、伯拉公司、印度煤炭公司、印度協和銀行、UCO銀行和阿拉哈巴德銀行等。2000年以後,印度政府採取「看東方」政策,開放錫金與中國之間的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並開放東南亞國家進入印度市場並投資,這都使得加爾各答得到一個有利的位置。
印度加爾各答資源比較匱乏,所以礦產這些資源基本沒有~
聖保羅(葡萄牙語:São Paulo,)是巴西的一個州,以聖保羅的名字命名。聖保羅州是巴西重要的工業和經濟區。
聖保羅州的面積248,209.426平方公里,人口41,055,734人(占巴西全國人口的21.5%),是西半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分區。聖保羅州的氣候屬熱帶至亞熱帶,地勢高度是該州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
氣候狀況
因地勢比較高,夏季多雨涼爽,冬季乾燥偏冷,無嚴寒,是一座氣候宜人、林木蒼翠、風光秀麗的城市。
工業
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工業城市,城市工業的形成和發展同聖保羅州的經濟密切相關。公元19世紀以前,聖保羅州盛產棉花、稻米和咖啡,所以作為州首府的聖保羅市的工業以棉紡、糧食加工、咖啡加工的傳統工業為主。後來,逐漸發展了冶金、機械、汽車、電力、食品、水泥、化學、橡膠、煙草、造紙等工業,而這些工業部門能夠大力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附近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工業原料的大部分可從聖保羅州及附近地區獲得。近二三十年來,聖保羅又建有巴西電子工業中心、汽車工業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煉油廠。聖保羅現有3萬多家工廠企業,產業工人200多萬,集中了巴西全國工業的一半。
聖保羅的農牧產品的主要特點是品種多、質量好,是巴西的主要農牧業產區,農牧業產值占巴西的24%,超過全國第二、第三大農牧業產區南大河州和巴拉那州的總和。 2005年的農牧業產值中,將近50%為工業用植物產品,28.5%為動物產品,其餘為新鮮水果、穀物、纖維產品和油料作物。聖保羅生產的橙子和甘蔗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80%和58%。2005年這兩種產品的產值總額達56.3億美元,佔全州農業產值的43%。 畜牧業方面,聖保羅的存欄數佔全國的6.7%,牛奶產量佔全國的7.4%。2005年牛肉和牛奶產值總額為22.1億美元。 家禽業方面,聖保羅的母雞飼養數佔全國的22%,公雞和雛雞飼養數佔全國的15%,雞蛋產量佔全國的30%。2005年,聖保羅的雞肉產量為110萬噸,加上雞蛋產量,共創造收入11.2億美元。
聖保羅的主要礦產種類不是很多,采礦設備的主要製造中心是聖保羅州,其次是貝洛奧里藏特.但其中有鈮、鉭,銅....
⑷ 非洲十大城市vs南美洲十大城市
毫無疑問,排名第一的是開羅,擁有600萬人口,GDP上千億美元,唯一一個能進世界前100的非洲城市;排名第二的也不用懷疑,約翰內斯堡,南非的經濟中心,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非洲少數幾座能拿的出手的;第三名,也不用說,開普敦,貧窮的非洲大陸的一處亮點,350萬人口,700億的GDP;排名第四,內羅畢,東非最大城市,號稱「東非小巴黎」,一個現代化的非洲城市,人口310萬;排名第五,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首都兼第一大城市,地中海南岸最大港口,人口約300萬,GDP約500億美元;排名第六,拉各斯,西非第一大城市,市區人口700多萬,經濟產值能佔到全國的接近一半;排名第七,金沙薩,剛果首都,中部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約300萬;排名第八,德班,國際會議之都,鑲嵌在南部非洲的又一顆鑽石,風景如畫,擁有300萬人,被稱作「非洲最佳管理城市」;排名第九,達喀爾,一個以汽車拉力賽著稱的城市,西非的第一大港口;第十,達累斯薩拉姆,坦尚尼亞首都,一個快速發展的城市,人口已突破六百萬,城市景觀很漂亮,東非第二大城市。
而南美
10゜ Lima—Peru 利馬 – 秘魯
利巴是秘魯全國最大經濟、文化中心。市內建築壯麗,多廣場、教堂、博物館(40座);有南美最古老的聖馬科斯大學(建於1551年)和其他高等學校(12所)。著名的游覽城市。氣候潮濕,氣溫宜人,夏天溫度很少超過31度,冬天則很少低於13度。終年陽光燦爛,海風陣陣,市區建築與綠樹繁花相輝映,被人們稱為南美洲風景秀麗的「花園城市」。利馬是因里馬克河而得名的,里馬克為神的名稱,據說以前在這里有一尊大神像,當人們朝拜時,藏在神像裡面的僧人就大聲說話,人們以為神像在同他們談話,於是人們便用神的名稱來命名這個地方,意為「會講話的神」。利馬市擁有640萬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1/4強,是秘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南美洲最富庶、最優美的城市」稱號。
9゜ Medellin -- Colômbia 麥德林 -- 哥倫比亞
麥德林是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安蒂奧基亞省首府。地處中科迪勒拉山脈西麓的阿布拉山谷,波爾塞河畔。海拔1541米。年均溫21.5℃,年均降水量1309毫米。四季如春,氣候宜人。該城市是安蒂奧基亞省重要的大學、商業、工業、科技區域。在21世紀初的城市重新獲得活力與工業發展。麥德林開始地鐵通勤鐵路的建設,開放發展政策,提高城市安全和改善教育。研究人員在海外發展研究所稱頌的城市,作為一個後華盛頓共識經濟發展的"地方發展狀態"模式的先驅。城市是國際上推廣作為旅遊目的地。它作為高科技中心也一直在發展其高科技產業。麥德林地鐵的工業得到發展,安全和教育也得到提高,使之成為旅遊城市。該城市海拔較高,麥德林河穿城而過,向北流淌,造就了溫和的春季氣候,使之獲得了"春城"的美譽。
8゜ 馬拉開波 -- 委內瑞拉
馬拉開波是委內瑞拉蘇利亞州首府,位於馬拉開波湖西岸,為全國第二大城市和海港,新興石油城,蘇利亞州首府。位於馬拉開波湖海峽西岸。因歷史上與外地交往甚少,至今仍保留著濃厚的地方色彩,人們喜歡穿著印第安服裝。城內十七、八世紀的古建築隨處可見,與現代化樓房交相輝映,別具一格。市內交通發達,有國際機場和航線,水路可通遠洋輪和油輪,有約8公里長的烏達內塔將軍橋與東北部連接,有公路與馬拉開波湖東岸各城相通。市內有聖阿納教堂、印第安人保留區和繁榮的市場。馬拉開波湖上井架林立,遊人可飽覽油田風光。馬拉開波湖位於委內瑞拉境內的西北部,南北長155千米,東西寬95千米,是世界上產量最高、開采最悠久的「石油湖」。湖區儲油量約50億桶。由於儲量大,原油源源不斷從湖畔的裂縫中溢出,浮在水面上。從湖的東西兩岸眺望湖面,只見井架林立、油管密布、油塔成群,景色十分壯觀。湖上大橋是南美洲跨度最大的橋梁之一。湖畔建有許多石油城鎮。馬拉開波湖的漁業資源也十分豐富,除出產大量魚蝦外,現在湖邊的許多地方也搞起了水產養殖。湖岸四周是大片肥沃的牧場,是委全國最重要的畜牧業基地,這里出產的牛奶和乳酪佔全國的70%。當地人這樣比喻,馬拉開波湖的形狀就像是個朝加勒比海開口的錢袋,湖口的烏爾塔內塔將軍大橋是扎著袋口的繩子,湖底和四周埋藏的全是石油和美元。
7゜ Panamá -- Panamá 巴拿馬 -- 巴拿馬
巴拿馬城(Panama City),是南美國家巴拿馬的首都。瀕臨巴拿馬灣,背靠安康山谷,巴拿馬運河從城市邊緣緩緩流過,是一座臨海靠山、風景如畫的海口城市。巴拿馬城位於巴拿馬運河太平洋端的入口,為巴拿馬的首都,亦是巴拿馬的政治、行政及文化中心。該城市由西班牙人於1519年設立,是西班牙帝國入侵位於現屬秘魯的印加帝國之起始點和基地,亦是當時歐洲人在美洲新大陸的重要貿易中心之一。巴拿馬城是一座臨海靠山,風景如畫的海口城市,條條街道筆直整潔,古香古色的教堂、城堡與式樣新穎的現代建築交錯相間,綠樹掩映,花草簇擁,賞心悅目。這座城市分為老區和新區兩部分,老區街道狹窄,迄今保留著一些西班牙古堡和帶露台的房屋;新區街道整齊,馬路寬闊,擁有大面積的近代樓房、現代化高樓大廈以及新式花園宅院。
6゜ Brasília – Brasil 巴西利亞 -- 巴西
巴西利亞(英語:Brasilia,葡萄牙語:Brasília),巴西的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巴西利亞的GDP在拉丁美洲的城市裡排名第五,在巴西則排第三。它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拉美大城市中最高的。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186.4萬(1990年)。地處高原,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 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巴西利亞建城於1956年至1960年,以新市鎮、城市規劃方式規劃興建,其也以大膽設計的建築物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1960年4月21日,巴西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因此將當時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巴西利亞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巴西利亞是全世界最大的20世紀以後建成的城市。
5゜ Rio deJaneiro – Brasil 里約熱內盧 – 巴西
里約熱內盧(葡萄牙語:Rio de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有時簡稱為里約,曾經是巴西(1763年–1960年)及葡萄牙帝國首都(1808年–1821年),位於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在1960年以前為巴西首都,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公里。里約熱內盧屬於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濕季。里約熱內盧州不僅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巴西及南美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樞紐和信息通訊、旅遊、文化、金融和保險中心而聞名。里約州是巴西第二大工業基地。市境內的里約熱內盧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里約熱內盧也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聖保羅,又被稱為巴西的第二首都,著名的國際大都市。是全國最大進口港、全國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交通中心。背山面水,港灣優良。工業主要有紡織、印刷、汽車等,有七百多家銀行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有世界最大的馬拉卡納體育場。海濱風景優美,為南美洲著名旅遊勝地。里約以其美輪美奐的山水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而揚名世界,也被評為"世界上50個最值得一游"的旅遊勝地之一。里約熱內盧位於巴西國土的東南部,在向北伸入的瓜納巴拉灣西岸,有長達14公里的跨灣公路大橋與東岸的尼泰羅伊市相連.過400多年的發展,里約熱內盧已經成為僅次於聖保羅的特大城市和工商業、金融中心,與桑托斯港並列的最大外貿港口,並且集中了巴西最著名的博物館,擁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圖書館、世界最大的足球場,以及全國最大的公園、植物園等。聳立在瓜納巴拉灣南口的兩座狀如麵包的山峰(奧庫卡山)是里約熱內盧的標志。乘電纜車登上海拔395米的山頂,舉目遠眺,美麗的里約熱內盧城盡收眼底:瓜納巴拉灣波光粼粼,白帆點點;灣畔綿延的海灘上銀沙耀目,遊人如蟻,太陽傘如朵朵鮮花盛開;寬闊的海濱大道一直伸向看不見的盡頭,來往汽車穿梭不絕 ,面海而立的現代化樓群密密麻麻......2009年10月2日,獲得2016年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2014年7月14日,巴西世界盃決賽在里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球場舉行,德國擊敗阿根廷奪得冠軍。
2016年8月5日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里約熱內盧盛大開幕。
4゜ Santiago -- Chile 聖地亞哥 – 智利
聖地亞哥,全稱為聖地亞哥·德·智利(西班牙語:Santiago de Chile),是智利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南美洲第四大城市。位於國境中部,坐落在馬波喬河畔,東依安第斯山,西距瓦爾帕來索港約100公里。夏季乾燥溫和,冬季涼爽多雨霧,碧波粼粼的馬波喬河從城邊緩緩流過,終年積雪的安第斯山彷彿一頂閃閃發光的銀冠,天然山水給聖地亞哥增添了動人的風韻。聖地亞哥市所在的地區夏季(10月至次年3月)氣溫並不太熱,最熱的1月份平均溫度是20℃左右;冬天也不太冷,最冷的7月份平均溫度也有8℃左右。聖地亞哥是一個由多個市鎮構成的城市,雖均屬聖地亞哥首都大區管轄,嚴格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市政機構;大部分市鎮位於聖地亞哥省境內,其中最核心的市鎮亦稱為"聖地亞哥"。聖地亞哥雖是智利首都,但智利國會卻設於該市以西120公里的海濱城市瓦爾帕萊索。聖地亞哥是智利工業與金融中心,城市貢獻了智利全國45%的GDP。
3゜ Caracas -- Venezuela 加拉加斯– 委內瑞拉
加拉加斯(英語:Caracas)又譯"卡拉卡斯",是拉丁美洲國家委內瑞拉的首都,全國最大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加勒比海之濱的卡拉卡斯谷地,中北部阿維拉山南麓,北距加勒比海11千米,距重要海港拉瓜伊拉僅11公里,市區三面環山,面積77平方千米,人口約207萬;加拉加斯始建於1567年,歷史上曾屢遭地震破壞;1830年定為共和國首都,1950年連同郊區和米蘭達州5座城鎮組成大都市區,面積36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500萬。
2゜ Buenos Aires -- Argentina 布宜諾斯艾利斯 --- 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西班牙語:BuenosAires,意為"好空氣"或"順風")簡稱BA,華人常略稱為布宜諾斯或布宜諾。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Plata,直譯:銀之河)南岸、南美洲東南岸、對岸為烏拉圭(東方);大布宜諾都會區2012年有12,801,364的人口,是南美第二大都會區,次於大聖保羅都會區(2012年19,956,590人)。布宜諾斯艾利斯不僅是阿根廷的政治中心,也是經濟、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市擁有八萬多家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三分之二,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享有"南美洲巴黎"的盛名。剛獨立時只是小城市,但自從Sarmiento的歐洲化、現代化的政策實施後,吸引了許多義大利、西班牙的移民,成為南美最歐洲化的城市。七月九日大道(La Avenida9 de Julio)是世界最寬的馬路,有約130米寬(超過16線道)。有名的阿根廷探戈是從這個城市的boca地區發源。2007年布宜諾斯艾利斯被評為全球第三最美的城市。
1゜ São Paulo -- Brasil 聖保羅 -- 巴西
位於巴西東南部聖保羅州的首府。市內人口超過1,100萬,是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的都市。據2011年數據,包含近郊全城人口達2,039萬,在都市圏人口上居世界第8位、南半球第1位。2012年,美國的SinkTank公開發表按照產業・人才・文化・政治等對象來綜合的世界都市排名,聖保羅是居世界33位的都市,特別是另有機構更是給予世界12位高評價。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工業中心,大型工業企業有3000多家,工人達200餘萬,整體工業實力雄踞南美諸城市之首。聖保羅又是巴西的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大量移民使得聖保羅成為一個國際性城市。一年一度的聖保羅狂歡節舉世聞名。位於國境東南部馬爾山脈大崖壁邊緣海拔800多米的高原上,東南距外港桑多斯(Santos,南美第一大港)63公里,城區面積1624平方公里,包括郊區在內的大聖保羅則達2300多平方公里,大聖保羅人口超過1300萬。該城雖然處在南回歸線附近,但因地勢比較高,夏季多雨涼爽,冬季乾燥偏冷,無嚴寒,是一座氣候宜人、林木蒼翠、風光秀麗的城市。聖保羅為南美洲最富裕的城市,如同巴黎、紐約等世界大城市一樣,東南瀕大西洋,西、北界巴拉那河及其支聖保羅的幾個商業區分布在全市不同區域,聖保羅市中心的Oscar Freire大街名店林立,世界頂級服飾的店鋪在這里都可以看到。聖保羅市東區則有拉美地區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Shopping Aricanva。聖保羅市西也有多個高檔購物區,聖保羅最昂貴的兩個購物場所Iguatemi和Potio Higienopolis就位於此。各式商品應有盡有,但貧富分化及治安等城市問題亦相對嚴重。
⑸ 阿根廷羅薩里奧到巴拉那有多遠
羅薩里奧(Rosario)阿根廷第三大城市,重要河港。地處阿根廷東部巴拉那河下游西岸,是聖菲省東南部和巴拉那河上的重要河港。
始建於17世紀末。1852年設市。1852~1861年間為拉普拉塔聯合省最大的貿易中心。在阿根廷的獨立戰爭中曾遭受破壞,後隨鐵路向內地延伸和地區經濟開發以及當地港口的建設使得城市得以迅速發展,並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貿易中心和工業城市。 該市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成為了旅遊勝地。羅薩里奧是城市羅薩里奧部門和位於阿根廷的主要工業走廊的核心。這座城市是一個主要的鐵路終端和阿根廷東北部的航運中心。
羅薩里奧是多種多樣文化活動的舉辦之地,很多擁有國家或者是國際重要意義,在音樂、繪畫、哲學、政治、詩歌、文學等方面培養出了大量的人才。
中文名稱
羅薩里奧
外文名稱
Rosario
行政區類別
城市
所屬地區
阿根廷
地理位置
阿根廷東部
人 口
100萬
方 言
西班牙語
氣候條件
溫和濕潤
歷史名人
萊昂內爾.梅西
目錄
1
阿根廷城市
2
經濟
3
旅遊
阿根廷城市
編輯
盡管這個城市沒有一個明確的日期或基礎任何官方承認,大多數評論家,羅薩
里奧成立於1793年10月7日與當地457居民人口。[8]然而該鎮被正式宣布為城市於1852年8月3日,當時它被稱為Pago de
los溢流,即「流之地」,指的是幾個小河流穿越聖達菲的南部地區,像Luena流,Saladillo流,流入巴拉那河。1689年,路易斯·羅梅
羅德上尉公關獲得土地的一部分Pago de los溢流的皇家法令,西班牙王室支付服務。在此之前,該地區原本recciones
Calchaqui族群居住的,一種任務由方濟會士。這些任務最終攻擊和摧毀敵對部落的查科地區。
羅梅羅de公關建立第一個永久定居,一個大牧場——是農田,而不是作為一個小鎮。1719年,耶穌會士買了另一部分,建立了大牧場聖米蓋爾。區域仍地廣人稀,沒有中央權威,它被從省會(Santa Fe),進而從布宜諾斯艾利斯。
1724年,另一個殖民定居點是黑山,聖地亞哥發起設立工廠,把未來的計劃,建造一座教堂,並於1751年被任命為市長。這個地方政府向北擴展的面積控制從今天的羅薩里奧;僅在1784年是分為兩個較小的地區。
1812年2月27日,通用Manuel Belgrano提出新創建的阿根廷國旗的海岸巴拉那河,第一次。正因為如此,羅薩里奧被稱為「阿根廷國旗的搖籃」。紀念標志著國旗。
聖達菲省大大遭受內戰折磨阿根廷在1820年之後。人口增長相對緩慢。在
此期間,羅薩里奧是一個小型定居點和阻止在聖達菲布宜諾斯艾利斯。1823年是提高「村」的類別(del Rosario Ilustre
y事業別墅)。查爾斯·達爾文穿越該地區在1832年和羅薩里奧描述為「一個大城鎮」約有2000居民。1841年港口被關閉對外貿易法令的領袖和布宜諾
斯艾利斯州長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禁止導航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non-Argentine船隻。
1851年12月25日,一小群當地居民和城市的軍事警衛宣布他們支持競
爭對手領袖Jose de
Urquiza胡斯托。作為獎勵參與Caseros之戰,勝利Urquiza寫信給州長聖達菲1852年6月9日要求羅薩里奧被授予城市地位。州長多明戈
克雷斯波合理請求在省立法機構,標志著小鎮的地理戰略地位國家和國際貿易,羅薩里奧8月5日正式宣布一個城市。
Urquiza免費開放河國際貿易。城市的經濟和人口擴張的速度越來越
快。到1880年,羅薩里奧已經成為第一個出口阿根廷的出口。到1887年,約有50000居民,其中40%是移民,帶來了新的想法從歐洲,開始把羅薩里
奧變成政治上進步的城市(對比更為保守,貴族聖達菲)。
在19世紀下半葉的一部分,有一個運動促進城市羅薩里奧成為共和國的首
都。創始人Ovidio拉各斯最古老的阿根廷報紙La資本,是最強的後衛之一的這個想法(羅薩里奧的主要途徑之一,現在有他的名字)。羅薩里奧確實宣布聯
邦首都在三次,但每次收到否決權定律行政部門(一旦Bartolome斜方和兩次多明戈Faustino
Sarmiento)。在過去的15年的19世紀,城市人口增加了一倍多,部分原因在於移民。1911年法國獨資的鐵路公司Ferrocarril羅薩里
奧y Puerto Belgrano開了羅薩里奧和Puerto
Belgrano,阿根廷的主要海軍基地。羅薩里奧,到1926年有1926居民,其中47%來自外國,許多來自歐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1946年羅薩里奧大規模支持胡安·庇隆的崛起。這座城市得到了許多行業的國有化和補貼的好處。庇隆於1955年被推翻。1969年工人和學生參加了街頭抗議獨裁(Rosariazo)。在獨裁統治在1976年開始,數以百計的市民被政府「消失」。
1983年阿根廷回到民主統治但惡性通貨膨脹導致該國1989年的經濟崩潰。在羅薩里奧有騷亂的搶劫事件。下梅內姆政府情況將更糟城市的工業部門被外國競爭拆除,農產品出口停滯不前。在該地區1995年的失業率達到21.1%,羅薩里奧和很大一部分的人口低於貧困線以下。
自從2001年之後的恢復國民經濟的崩潰,羅薩里奧的經濟情況有所改善。
農產品出口的繁榮已導致大量增加消費支出和投資。社會黨在每次選舉中贏得了城市的市長選舉中自1989年以來,當議員赫Cavallero當選。他的繼任
者,克里絲(1995年當選),在2007年當選州長聖達菲的亞軍,成為2011年總統大選FAP張票。2007年當選市長Miguel
Lifschitz政府利用經濟繁榮大力投資公共工程,以及在公共衛生(佔大約四分之一的整個預算)。莫妮卡Fein成為市長,2011年,阿根廷歷史上
第一個社會主義婦女當選市長。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法國投資修建港口後,這里逐漸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谷
物港口。同時還是一個重要的工業城市,擁有先進的食品加工、製革、造紙、機械工業。該市有發達的公路及鐵路網與阿根廷各地相連。
周圍地區農業發達。工業多以當地原料為基礎,有製糖、麵粉、肉類加工和冷藏、製革等,此外還有冶金、鋼鐵、煉油、化工、機械等工業。工廠分布在城郊。為重
要的鐵路樞紐。重要外貿港口,設施完備。有國際機場。設有2所高等院校以及歷史博物館、美術館、大教堂等文化設施。
著名的革命家切格瓦拉和足球巨星梅西都出生於羅薩里奧。
經濟
編輯
羅薩里奧是主要的大都市的中心地區的經濟是基於服務和行業,生成阿根廷第
二大城市地區生產總值(gdp),之後更大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主要製造業是農業產業,其產業放在更大的羅薩里奧的北部和南部地區,投資在過去的十年裡改變
了羅薩里奧處理世界石油的重要作用[13]其它許多領域有助於城市的多元化的工業產品。羅薩里奧及其市區生產汽車的20%,4%的國內冰箱,80%的食品
行業的機械和100%的汽車身體長途巴士在阿根廷。
其他重要行業包括石油化工行業,有三個工廠位於郊區的聖洛倫佐和港口聖·
馬丁;化學部門,與植物為硫酸、肥料、樹脂和其他產品;纖維素行業;肉類產業;鐵工廠,汽車零部件,工廠和設備的瓶裝油,農業機械,建築行業的材料和設
備。全球跨國公司落戶羅薩里奧包括等,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嘉吉、聯合利華、約翰迪爾,Petrobras,ICI,陶氏,天納克和馬勒。
羅薩里奧的主要金融銀行在城市羅薩里奧市銀行。中央辦公室位於金融區,聖,聖·馬丁和整個城市有幾個額外辦公室。它是專注於中小企業和其他組織,特別是通過微信用,並可能被視為一種「道德銀行」。[14]
市銀行成立於1896年,以支持公民和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高效的聖達菲省
南部地區集中在羅薩里奧。當時,這個城市大約有92000居民,已經巴拉那河上最重要的港口。創建市級金融機構的想法被表示在1893年由市長
Floardo
Grandoli,援引「高利貸的中心」的擴散,利用信貸那些有需要的人,尤其是窮人(未能解決的概要聖達菲省銀行獲得貸款卻明顯有償還能力的人)。行
動,市咨詢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法案(1895年2月1日)規定一個「有機憲章城市銀行的貸款和儲蓄賬戶;「銀行開了一年後。
1905年銀行的座位感動。更名為其目前的形式於1940年5月14日由
市政法案。它的位置再次感動,最後一次到目前為止,在1986年。一些政治爭議後,銀行在2006年被自治區為了符合資本化的新規定由中央銀行,並轉換為
股份公司,只有1%的股票屬於市狀態。增加了一個特別條款,規定最低份額是不變的,為防止假想的企圖私有化。[15]
羅薩里奧貿易委員會舉辦全國最大的商品市場,從事穀物和油籽,也是最大的期貨交易所(ROFEX)。銀行業包括國有市政羅薩里奧銀行分支機構和辦事處遍布城市,和中央的聖達菲的新銀行。
在阿根廷最大的技術中心——馬球學府羅薩里奧(PTR)——位於羅薩里奧在La西伯利亞的網站。中心重點研究和開發後的三個領域:生物技術、軟體開發和電信。目前有3500名員工,預計將增長100%,到2015年,成為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之一。
旅遊
編輯
羅薩里奧坐落於阿根廷聖菲省的巴拉那河畔,是阿根廷遠近聞名的港口城市,
為阿根廷第三大城市,聖菲省第一大城市。該城市是眾多名人的出生之地,如古巴共產黨、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切·格瓦拉、阿根廷足球運動員
利昂內爾·梅西,以及阿根廷模特和女商人瓦萊莉亞·馬薩。
羅薩里奧是多種多樣文化活動的舉辦之地,很多擁有國家或者是國際重要意
義,在音樂、繪畫、哲學、政治、詩歌、文學等方面培養出了大量的人才。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為國旗紀念碑,位於巴拉那河河畔,於1957年矗立於此,高
70米,壯觀無比。該城市擁有幾座博物館,包括羅薩里奧當代藝術博物館、實驗科學博物館、天文館、美術館、裝飾藝術博物館、羅薩里奧市裡博物館、歷史博物
館、自然科學博物館等。
巴拉那
(阿根廷東北部河港)
編輯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巴拉那,恩特雷里奧斯省首府。位於巴拉那河左岸,市區距其河港約3公里。人口16萬(1980)。始建於1730年。
中文名稱
巴拉那
所屬地區
阿根廷東北部河港
地理位置
位於巴拉那河左岸,市區距其河港約3公里
人 口
16萬(1980)
巴拉那,恩特雷里奧斯省首
府。位於巴拉那河左岸,市區距其河港約3公里。人口16萬(1980)。始建於1730年。1853-1862年曾為阿根廷聯邦的首都。東部農牧區的貿易
和工業中心。有食品、卷煙、車輛製造、木材加工、水泥、陶瓷、肥皂等工業。鐵路、公路通往烏拉圭和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有水下隧道同聖菲城相聯。城東15公里有飛機場。有大教堂、議會大廈、博物館等古老建築。
巴拉那
(巴西南部州)
編輯
本詞條缺少概述、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中文名稱
巴拉那
外文名稱
Parana
面 積
19.93萬平方公里
人 口
913.8萬
巴拉那(Parana),巴西南部一州。東南瀕大西洋,西南臨巴拉圭和阿根廷。面積19.93萬平方公里。人口913.8萬(1990)。首府庫里蒂巴。1889年設州。
大部分屬巴西南部高原;東部馬爾山脈逼近海岸,有狹長的沿海低地。南回歸線橫穿北部,沿海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內部高原屬大陸性氣候。主要河流均是巴拉那河支流,富水力資源,有著名的伊瓜蘇瀑布和
塞特克達斯瀑布。多森林。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咖啡、大豆、小麥、稻穀、花生、玉米、豆類產量居全國前列,還產馬黛茶、棉花、甘蔗、薴麻以及大量畜產品和木
材。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和木材加工為主。有雲母、鉛、鐵、煤、金、銀、大理石等礦產。西部建有世界最大的伊泰普水電站(1,260萬千瓦)。有高級公路通巴
拉圭。
⑹ 暗黑2 巴拉那之星有交易價值嗎
1、肯定的告訴你沒有交易價值。
2、由於爆率的關系,這東西連收藏價值都很有限(基本沒有)
3、單手物攻武器由於悔恨的原因,幾乎都沒有什麼使用價值(死刃、5s eth符文大師觀賞價值大於使用價值)。
4、多看看交易帖,你會漸漸了解各個物品價值的。
⑺ 巴西世界盃舉辦城市
2014年巴西世界盃是第20屆世界盃足球賽。比賽於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南美洲國家巴西境內12座城市中的12座球場內舉行。12 個城市是:
1.貝羅奧里藏特
貝洛奧里藏特是米納斯吉拉斯州首府。該市位於首都巴西利亞東南部約720千米處的高原谷地中,面積355平方千米,人口約211萬,是巴西發展迅速的城市之一。[44]
坐落在貝洛奧里藏特潘普利亞社區的米內朗競技場建於1965年,是米內羅競技和克魯塞羅的主場。巴西世界盃前對米內朗體育場的現代化翻修,包括讓球場地面下降,改良體育場的功能等。經過翻修後能容納62,547人。這座球場中曾經走出過羅納爾多、托斯唐、達里奧等足球巨星。
球場名:米內朗競技場
座位數:62,547
修建年份:1965年(2012年翻新)
2.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是巴西的首都,位於巴西高原,海拔1158米。1956年,時任巴西總統的儒塞利諾·庫比契克力主建設巴西利亞市,最終耗費巨資,歷時41個月建成。巴西利亞市以飛機狀的大膽設計、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稱,該市氣候宜人,四季如春,人均綠地約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大都市。[46]
位於巴西利亞的國家體育場是2014巴西世界盃中第二大的球場,能容納70,042名觀眾。國家體育場擁有金屬頂棚和看台,以及更低的場地,使得每個座位都能有無障礙的視角。這座體育場在世界盃結束後用來舉辦音樂會和重大文化活動。
球場名:國家體育場
座位數:70,042
修建年份:2012年(新建)
3.庫亞巴
庫亞巴位於南美洲的幾何中心位置,是馬托格羅索州的首府,人口約95萬。1719年為開采黃金而建,1818年設市。該市是前往巴西多處旅遊目的地的起點,被喻為「進入亞馬遜的大門」。[48]
庫亞巴的承辦球場是新修建的潘塔納爾競技場,可容納42968人。這座多功能的體育場擁有可變化的結構,世界盃結束後能減小尺寸。帶頂棚的理想配置使之可以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可持續性發展的思路被應用到每一個細節,建造用的木材來自被認證的源頭,產生的垃圾廢棄物被回收,從而使其在體育場建造中得到再利用。
球場名:潘塔納爾競技場
座位數:42,968
修建年份:2014年(新建)
4.庫里奇巴
庫里奇巴是巴拉那州首府。該市城區擁有約175萬常住人口,是巴西人口第8多的城市。1721年,該市被正式命名為庫里提巴,意為「大量的松子」。20世紀50年代,庫里提巴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庫里提巴是第一批被聯合國命名為「最適宜人居的城市」。
位於庫里奇巴的拜沙達競技場是巴西最古老的體育場之一,始建於1914年,之後因為老化的關系在1970年關閉;1999年,新修建的拜沙達競技場完工。球場在2012年開始再次進行翻修,將座位增加到41456個。拜沙達競技場是帕拉尼恩斯俱樂部的主場。
球場名:拜沙達競技場
座位數:41,456
修建年份:1914年(2014年翻新)
5.福塔萊薩
福塔萊薩是塞阿拉州首府,橫跨帕熱烏河河口兩岸。福塔萊薩始建於1609年,1637至1654年曾經被荷蘭人佔領;1823年設市,並被定為塞阿拉州首府。從十九世紀開始,該市逐漸發展為現代化的港口城市。[52]
市內建於1973年的卡斯特朗體育場,是塞阿拉競技俱樂部和福塔萊薩足球俱樂部兩支球隊的主場。體育場為舉辦聯合會杯和世界盃進行了翻新,球場的容量增加至64,846人,並建設了擁有有1900個車位的地下停車場,行政包廂,VIP區,媒體中心,混合區和煥然一新的更衣室。一個新的頂棚覆也蓋了所有的座位區。[53]
球場名:卡斯特朗體育場
座位數:64,846
修建年份:1973年(2012年翻新)
6.瑪瑙斯
瑪瑙斯是亞馬遜州首府,地處黑河和索里芒斯河交匯處,是巴西人口第八多城市,被稱為「亞馬遜心臟」「森林之城」。為了吸引資金,增加就業機會,巴西政府自上世紀起特許大部分至瑪瑙斯自由區商品免稅進口,從而為自由區的成功奠定了基礎。[54]
位於瑪瑙斯的亞馬遜競技場球場被金屬結構包圍,外形像一個草籃。新建的球場能夠容納42377名觀眾,收集的雨水會後續用於洗手間或球場的澆灌上,球場內的植物保護帶也會降低能源成本並控制溫度。世界盃結束後能夠通過舉辦音樂會和文化活動以繼續吸引遊客。[55]
球場名:亞馬遜競技場
座位數:42,374
修建年份:2013年(新建)
7.納塔爾
納塔爾是北里奧格蘭德州首府。這里交通非常便捷,鐵路和公路網十分發達。不僅如此,這座城市還有大型機場。因此,納塔爾承辦世界盃這樣的重磅賽事,自然是再適合不過。[56]
為了讓納塔爾成為12個舉辦2014巴西世界盃的城市之一,拆除了Macha和 Humberto Nesi兩座相鄰的體育場。沙丘球場在這個舊址上修建,取名源自該地一處最吸引人的自然景觀,沙灘上的沙丘。不僅如此,球場高低起伏的結構也可以說是模仿了沙丘。沙丘球場可容納42086人。[57]
球場名:沙丘體育場
座位數:42,086
修建年份:2013年(新建)
8.阿雷格里港
阿雷格里港,是巴西最大的城市之一,在葡萄牙語中是開心港口的意思,是南里奧格蘭德州的首府。阿雷格里港始建於1740年,1810年設鎮,改今名。1822年設市。19世紀以來,由於德國和義大利移民大量遷入,其內地被開發成為巴西發達的農牧區之一,該地隨之發展為農牧產品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20世紀20年代以後,工業發展迅速。[58]
貝拉里奧體育場是巴西國際隊主場,貝拉里奧在葡萄牙語里是水邊的意思。之所以如此得名,是因為這座1969年建立完成的體育場坐落在瓜伊巴河岸。貝拉里奧體育場1969年建成,建造過程歷經艱辛,花費了總共大約10年時間,國際隊的球迷們為之捐贈了磚塊、水泥、金屬。翻修計劃的主要內容就是為球場增加金屬頂棚,遮蓋住看台。完成之後球場的容量將為48,849人[59]。
球場名:貝拉里奧體育場
座位數:48,849
修建年份:1969年(2013年翻新)
9.累西腓
累西腓是位於巴西東北部的一座港口城市,歷史名城。該市是巴西重要的海、空軍基地,同時也是伯南布哥州首府。累西腓市位於南美大陸東端的布朗庫角南部,該市市區由大陸、半島和1座島嶼組成,並被眾多的河流和渠道縱橫分隔,由鐵橋和石橋相連。[60]
伯南布哥競技場是位於累西腓的一個全新球場,坐落在累西腓的大都市區,有餐廳,購物中心,電影院,離累西腓機場19公里。這個地區經濟貧困,所以伯南布哥競技場被視為大累西腓推進發展的催化劑。球場能容納42248名觀眾,並在2011年10月與累西腓航海俱樂部達成協議,成為其主場。[61]
球場名:伯南布哥競技場
座位數:44,248
修建年份:2014年(新建)
10.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位於巴西東南部,在1960年以前為巴西首都,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聖保羅,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公里。1975年成為里約熱內盧州首府。里約熱內盧的海灘舉世聞名,其數目和延伸長度為世界之最,全市共有海灘72個,其中兩個最有名的海灘是科帕卡巴納海灘和依巴內瑪海灘。[62]
馬拉卡納體育場是本屆世界盃舉辦決賽的球場。這座球場是巴西最大的足球場,能容納76,804人,在歷史上曾最多容納20萬人。這座球場為1950年巴西世界盃而修建,舉辦了被認為是那屆決賽的賽會最後一場比賽,巴西對陣烏拉圭的比賽。[63]
球場名:馬拉卡納體育場
座位數:76,804
修建年份:1950年(2013年翻新)
11.薩爾瓦多
薩爾瓦多是巴希亞州的首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薩爾瓦多一直被稱為「巴希亞」。薩爾瓦多市內依然有許多殖民時期的建築,包括巴西的第一座大教堂和最老的醫學院。薩爾瓦多也以其受非洲文化的影響而著稱,市內大多數居民都是非洲後裔。薩爾瓦多還是巴西黑人武術的中心,市內有350多座教堂,因此也被稱為「黑羅馬」。[64]
新水源競技場於1951年1月28日開放,多次舉辦巴伊亞和維多利亞體育俱樂部間的德比。2007年11月關閉三年後拆除。新球場在舊址上修建,仿造它的前身,覆蓋了輕型金屬頂棚。公私合營,是個有全景餐廳,足球博物館,停車場,商店,酒店和音樂廳的綜合設施。[65]
球場名:新水源競技場
座位數:48,747
修建年份:1951年(2013年重建)
12.聖保羅
聖保羅是巴西及南美洲最大的城市。1554年耶穌會傳教士何塞-德-安奇耶塔在他寫給教會的書信里,將這個地方稱為「聖保羅」。聖保羅是巴西和拉美的金融中心,銀行體系發達完善。聖保羅證券交易所和期貨交易市場是拉美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和期貨交易市場。[66]
聖保羅競技場是2014巴西世界盃開幕式球場,能容納65807人,但其中有20000個座位是臨時座位。作為聖保羅的三大俱樂部之一,擁有最多支持者的科林蒂安俱樂部沒有一座符合必須規格的自己的體育場。科林蒂安的夢想終於隨著聖保羅競技場的建設而實現。球場的建設推動了聖保羅東區的發,有大約6000人直接或間接被僱傭,參與這座球場的建設。[67]
球場名:聖保羅競技場
座位數:65,807
修建年份:2014年(新建)
⑻ 聖保羅的經濟
聖保羅給人的印象是一派十分繁華的景象。從飛機上俯視這座南美洲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的馬路上車水馬龍,全市6.4萬條街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市區許多建築物高達三四十層,如聖保羅州銀行高32層,在160米的樓頂建有一座電視塔;義大利大廈高41層,頂端建有餐廳和瞭望台,憑欄遠望,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主要商業街區及商品
聖保羅市商業十分繁榮,商業區主要集中在迪雷塔大街、「十一月十五日」大街、聖本託大街、「三月二十五日」街、安東尼奧·普拉多廣場和共和國廣場一帶。三月二十五街簡稱二十五街,有「巴西的唐人街」之稱。另外,在共和國廣場中心的花園里,設有工藝品集市,有出售寶石、古董、木雕、皮貨、郵票、硬幣、名畫的攤位,每逢星期日,聖保羅市民和外來遊客紛紛涌到這里,使集市變得水泄不通。市中心地區有一個佔地2.7萬平方米的大市場,商品繁多,種類齊全,而且價格較低廉,一天到晚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聖保羅的農牧產品的主要特點是品種多、質量好,是巴西的主要農牧業產區,農牧業產值占巴西的24%,超過全國第二、第三大農牧業產區南大河州和巴拉那州的總和。
2005年的農牧業產值中,將近50%為工業用植物產品,28.5%為動物產品,其餘為新鮮水果、穀物、纖維產品和油料作物。聖保羅生產的橙子和甘蔗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80%和58%。2005年這兩種產品的產值總額達56.3億美元,佔全州農業產值的43%。
畜牧業方面,聖保羅的存欄數佔全國的6.7%,牛奶產量佔全國的7.4%。2005年牛肉和牛奶產值總額為22.1億美元。
家禽業方面,聖保羅的母雞飼養數佔全國的22%,公雞和雛雞飼養數佔全國的15%,雞蛋產量佔全國的30%。2005年,聖保羅的雞肉產量為110萬噸,加上雞蛋產量,共創造收入11.2億美元。 聖保羅是巴西和拉美的金融中心,一些國際著名銀行駐巴西總部和國內各大銀行的總部均設於此,銀行體系發達完善。各銀行在全州設有4428個分支機構,銀行大都實現了聯網,自動化程度較高。自1988年金融開放後,外國銀行大量湧入。全州儲蓄和業務佔全國的46%和43%。全州銀行機構有5000家,其中大聖保羅地區有2000家,聖保羅市有1600家。
聖保羅證券交易所(BOVESPA)和期貨交易市場(BM&F)是拉美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和期貨交易市場。
BOVESPA建於1890年8月23日,自1968年開始公布BOVESPA指數,作為巴西的主要股票指數。交易所設備先進,與世界各大股票交易所相聯。
1986年期貨市場開始正式啟用,是世界第三大期貨市場。
⑼ 誰知道有關」世界盃」的趣聞
http://www.bookhome.net/jishi/other1/sjbqwl.html
世界盃趣聞錄
作者:季一德
第一章
當過德寇戰俘的世界盃第一進球者
誰是世界盃第一進球者?法國的勞倫特。
在1930年首屆世界盃賽上,法國、墨西哥、阿根廷、智利被分在第一組。
7 月13日是個下雪的天氣,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地亞的第二大體育場,法國與
墨西哥打響了世界盃的揭幕戰。勞倫特兄弟雙雙上場。當比賽進行到19分鍾時,法
國隊門將戴保一個大腳把球開過中場,中衛比內爾迅速傳給23歲的左前鋒勞倫特,
勞倫特及時把球傳給左翼鋒將蘭耶爾。蘭耶爾帶球晃過一名墨西哥防守隊員,直插
禁區,隨後又回敲給跟進的勞倫特。勞倫特毫不遲疑地帶球前進,左右一晃,並迅
疾地從對方兩名防守隊員的空隙中穿過。在離球門10多米處,他果斷起腳勁射,球
如流星,從大門左上角飛入網窩,頓時全場歡聲雷動,熱烈祝賀勞倫特踢進世界盃
大賽的第一個進球。法國隊首破對方的門,群情激奮,接二連三地攻破墨西哥隊大
門,結果以4 :1 結束了世界盃的開場戲。
比賽終場哨剛落,勞倫特立即陷入記者們和球迷的重重包圍之中,狂熱的球迷
先是把他強按在地,立即有許多人向他撲來,此刻勞倫特全身都是狂熱的嘴唇,經
過一陣狂吻後,球迷們又將他抬起來,繞場狂奔。直折騰得勞倫特連聲叫喊:「快
把我放下!快把我放下!」第二天,報紙上刊登勞倫特的大幅照片,稱他是「沖進
世界盃足球賽大門的第一人」。商店裡用勞倫特的名字做成各種各樣的紀念品,也
成為球迷們搶購的珍品,一股「勞倫特熱」從烏拉圭傳向法蘭西。
1932年,法國足球賽實行職業化,勞倫特當時每月月薪2300法朗,約當時普通
工人的三倍。
1939年9 月3 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勞倫特與無數法國青
年,高唱《馬賽曲》應征入伍,開赴戰場,後來勞倫特被德軍俘虜,關入戰俘集中
營,受到種種非人的折磨。可是他沒有屈服,依然像綠茵場上的好漢,對勝利充滿
希望。在法國貝當政府投降之後,他曾多次聆聽過戴高樂將軍在倫敦的演講,特別
是戴高樂將軍的「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法蘭西抵抗運動的火焰決不應該熄滅,也決
不會熄滅」的誓言,經常在他耳際回響。
勞倫特,這位世界盃的綠茵猛士,經過長達四年的監禁,於1943年因病釋放。
回到破舊不堪的家裡,親人已不認識他。夜晚,他經常從惡夢中驚醒過來。
1945年二戰結束,勞倫特來到貝桑松重操舊業,當上一名足球教練,並在那兒
安了家。他曾11次代表法國隊出征,他的兒子也是法國足壇的一員戰將,曾入選過
法國大學生足球隊。
1998年,法國世界盃賽組委會十分榮幸地邀請到這位「國寶」———世界盃歷
史的見證人,參加了盛大的開幕式。
第二章
四萬球迷橫渡巴拉那河
1929年,經國際足聯巴塞羅那會議批准,南美小國烏拉圭獲得舉辦第一屆世界
杯的主辦權。
熱情的足球愛好者募捐40萬美元,並且以神奇的速度修建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
大的可容納10萬名觀眾的「聖特納里奧」體育場。
足球發源地歐洲沒有急於接受烏拉圭的邀請。因為1929年秋季紐約股票交易所
倒閉,引起歐洲的經濟危機;加上航空還未成為民用,所以歐洲球隊要從水路通往
拉丁美洲,可謂路途遙遠。最後在國際足聯主席雷米特的努力下,歐洲的法國、南
斯拉夫、羅馬尼亞、比利時四國參賽,加上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墨西
哥、巴拉圭、烏拉圭、秘魯、美國13支隊伍角逐。
1930年7 月13日比賽開始。
比賽分四組進行。半決賽結果,烏拉圭以6 :1 勝南斯拉夫;阿根廷隊也以6
:1 贏了美國隊。決賽是在阿根廷隊與烏拉圭隊之間進行。這兩支隊伍碰到一起,
真是冤家路窄。為何這般說?原來192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9 屆奧運會足
球決賽中兩隊相遇,氣勢極盛的烏拉圭隊以2 :1 戰勝了阿根廷隊,奪得金牌。這
次又在第一屆世界盃決賽中狹路相逢,雙方分外眼紅。阿根廷人決心雪恥,報兩年
前的一箭之仇;而烏拉圭隊力爭利用主辦國天時、地利、人和之利奪冠,要把金光
閃閃的女神杯抱在懷里。
自現代足球傳到美洲之後,風靡巴拉那河兩岸的巴西、巴拉圭及烏拉圭,萬千
年以來,這條發源於安第斯山的大河,平穩地流往南美諸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附
近匯入烏拉圭河,向東流入大西洋。
7 月30日清晨,巴拉那河的出海口突然人歡馬叫,萬眾歡騰,阿根廷球迷掀起
一股強大的渡河風暴。當薄霧剛從河面上消失,金色的陽光把滔滔河水照得金光粼
粼,4 萬阿根廷球迷從全國各地湧向巴拉那河的入海口,因為從這個入海口到達烏
拉圭首都蒙德維地亞的路程最近。他們有的高舉橫幅,有的手執彩旗,有的吹吹打
打,5 人一夥,10人一幫,有的乘著船隻,有的紛紛跳下寬闊的大河,球迷在河面
上高唱著「不戰勝則死亡」的歌曲:
前進,阿根廷的戰神,
安第斯山的女神保佑你,
你像一匹駿馬,縱橫馳騁。
用利劍劈殺敵人,不戰勝則死亡。
家鄉的父老用美酒等待著你們凱旋……
歌聲,鼓聲,汽笛聲,口號聲,這種場面宏偉氣吞河山的聲勢,可與二戰的諾
曼底登陸媲美。烏拉圭政府從沒見過這種架勢,驚恐不已。因為烏拉圭是個只有200
萬人口的小國,怎能一下子容納成千上萬的球迷?再說,烏拉圭與阿根廷關系和睦,
現在阿根廷球迷奮不顧身從大河入海口游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又怎麼向阿根廷
交待?為此,烏拉圭政府不得不出動許多海軍、戰艦前去接應,以防不測。
為了觀看一場球賽,4 萬球迷不顧生命安危,竟然跳下滔滔大河,集體橫渡到
烏拉圭為球隊助威,其場面之宏偉,真是天下奇觀。
第三章
決賽主裁判歷險記
1930年7 月30日,激情澎湃的「聖特納里奧」球場,紙片亂飛,歌聲激昂。南
美足壇的一對宿敵終於在蒙德維地亞聚首了。群情激昂的4 萬阿根廷球迷繼續高唱
「不戰勝則死亡」的戰歌,急匆匆趕赴「聖特納里奧」主賽場。而在游牧民居多的
烏拉圭,持槍是合法行為。為防止暴力事件,烏拉圭政府加強了完全防範措施,警
方出動了2125名警察,對9 萬多名觀眾進行搜身檢查,連主裁判約翰。朗格魯斯也
不例外。
有趣的是決賽主裁判朗格魯斯趕到賽場執法,有一段歷險過程:當世界盃組委
會委派比利時人朗格魯斯擔任冠亞軍決賽的主裁判時,這個身材高大的比利時人頭
戴寬沿帽,上穿灰色上裝,下穿加貝費式馬褲,正在阿根廷欣賞湖光山色,自由自
在地旅行。接到任務後,烏拉圭警方不得不派一艘小艇去接他。由於原定朗格魯斯
即將乘輪船返回歐洲,目前接到緊急任務,組委會還請求比利時政府,讓朗格魯斯
返歐的輪船遲開3 小時。經過緊張周旋,輪船公司同意遲開3 小時,談判自然順利
結束。
可是朗格魯斯在阿根廷海關遇到了麻煩,他請求警方允許一個無票乘客,搭小
艇去烏拉圭看球。阿根廷警方不肯放行。可這位球迷等朗格魯斯一走,馬上飛快地
追了上來,引起警察捉小偷的混亂場面,又耽擱了不少時間,費了不少口舌。可阿
根廷警方嚴格執法,這位垂頭喪氣的球迷眼看小艇即將離岸,用力掙脫看管的警察,
縱身向小艇的甲板上跳去,可是由於沒有掌握好距離,又用力不足,「通!」的一
聲掉進了水裡,於是警方又出動小艇,把這落水的球迷救了上來。
時間十分緊迫,朗格魯斯再也顧不上這個落水球迷了,讓小艇趕快啟航。小艇
飛快地在水面上穿梭,終於來到烏拉圭蒙德維地亞海關,又經過漫長的驗證等待,
朗格魯斯才來到比賽場地。
歐洲的同行告訴他,這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你得小心。朗格魯斯已經把心提
到了嗓子眼上。
比賽前,朗格魯斯接到了兩個皮球,一個是阿根廷給的,一個是烏拉圭製作的。
雙方都希望踢自己的球。朗格魯斯將兩個皮球都帶到了賽場,要求雙方隊長抽簽,
一個挑選大門,一個挑選賽球。結果比賽選用了烏拉圭製造的皮球。
銀笛一響,阿根廷隊頂住東道國球迷的狂熱壓力,以2 :1 領先;易地再戰,
烏拉圭隊穩扎穩打,第57分鍾、第68分鍾、第89分鍾連中三元,最後以4 :2 反敗
為勝,第一個世界盃賽的冠軍誕生了。烏拉圭人放聲高唱國歌,朗格魯斯急忙更衣。
為了避免受到義憤填膺的阿根廷球迷的襲擊,在烏拉圭警察的保護下,朗格魯斯迅
速奔向碼頭。
第四章
烏阿爭端事件
烏拉圭取得了第一屆世界盃的冠軍。高瘦的國際足聯主席雷米特把金光燦燦的
女神杯授給了烏拉圭足協主席保爾。保爾笑逐顏開地又把女神杯交給了烏拉圭隊隊
長納扎齊,納扎齊把女神杯高高舉起,向觀眾頻頻飛吻。許多隊員爭相親吻女神杯,
激動得熱淚盈眶。
比賽結束後,烏拉圭政府下令全國放假,舉國歡慶,人們狂歡遊行,蒙特維地
亞市萬人空巷,許多市民騎著高頭大馬,披紅戴綠,招搖過市。樂聲裊裊,鼓聲陣
陣,震耳欲聾,成千個妙齡女郎在街上翩翩起舞,烏拉圭像過節一樣,一直延續了
好長時間。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則民情沮喪,憤怒的阿根廷人到處找烏
拉圭人出氣。一位不甘心失敗的阿根廷青年用石頭襲擊烏拉圭駐阿大使館,門玻璃
砸得粉碎,引起警察開槍,使事態急劇擴大,烏拉圭人不甘示弱,以牙還牙。兩國
的新聞媒體也開始激烈的宣戰。
烏拉圭報刊譴責阿根廷球迷襲擊駐阿大使館時說:「這瘋狂的發泄,並不代表
他們的英勇,有種的人為什麼不將這種英勇拿到世界盃賽場上來呢?」
還有報刊諷刺挖苦地說道,「阿根廷人不是高唱『不戰勝則死亡』的戰歌嗎?
現在他們輸了,為什麼不去死而襲擊我們的大使館?你們賽前派4 萬人氣勢洶洶地
橫渡巴拉那河,現在怎麼樣?慘敗啦!這樣聲勢根本不起作用,而取勝的主要作用
是球員的信心和嫻熟的技術。沒有這兩樣東西,即使你們橫渡巴拉那河一千次,等
待你們的還是失敗!失敗!」
這下,阿根廷人可不幹了,他們的報紙電台鋪天蓋地發表評論,指責烏拉圭在
世界盃賽上的種種不是。有報紙說道:「這是一場骯臟的比賽。上半場比賽結束,
我隊以2 :1 領先。可烏拉圭幾萬球迷認為,我隊第2 個進球是在犯規的情況下攻
入的,口哨、噓聲不斷,最後他們如發狂的公牛向裁判施加壓力,提出抗議!可是
主裁判及巡邊員秉公執法!這就是烏拉圭人的道德!」
另一家報紙也引用裁判工作漏洞百出時指出:「眾所周知,我隊與法國隊比賽
中,為什麼離比賽結束還剩6 分鍾,巴西裁判卻吹響了終場哨聲!烏拉圭人用什麼
卑劣手段,使巴西裁判做出如此狂瘋的舉動?另一場我隊與墨西隊比賽當我隊薩庫
埃多發角球時,為什麼烏拉圭人一齊跳下看台,潮水般地湧向球場?哦,這就是烏
拉圭人的德行,取勝的法寶?」
當時,阿根廷有個最紅的歌星卡洛斯。加德爾,由於他在烏拉圭演唱了一曲探
戈,便被阿根廷人視為叛徒,在阿舉行的演唱會上,觀眾寥寥無幾,可見兩國球迷
嚴重對立到了什麼程度。
烏阿爭端事件愈演愈烈,使事態擴大化,兩國足協斷交達5 年之久。
第五章
烏英甩手不幹
國際足聯的總部設在蘇黎世。當秘書處准備第二屆世界盃足球賽報名工作時,
他們驚訝地發現,在30個報名隊的名單上,居然沒有上屆冠軍烏拉圭的大名,是南
美健兒忘了嗎?不會的,因為決定第二屆世界盃地點與日程是早已決定的。經過反
復聯系才知道:烏拉圭拒絕參加比賽。為什麼呢?原來1930年舉行的第一屆世界盃
的時候,烏拉圭向各國發出邀請,並慷慨承諾:負擔參賽國隊的一切費用。可是好
事多磨,1929年10月29日這天,在西方被稱為「黑色的星期五」,因為那天紐約交
易所的行情猛跌,貨幣貶值,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結構受到巨大的沖擊,出現
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比賽在烏拉圭進行,路途遙遠,費用昂貴。對歐洲國家的球
隊來說困難確實不少,一是經濟,二是時間。當時歐洲的運動員大都有自己的職業,
向老闆請兩個月的長假去踢球,不太可能獲准,而且各國足協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來
補貼球員因為兩個月不領薪金的損失,再者湊一筆大盤纏,就更是難上加難。還有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抽出優秀運動員長期脫離本國的比賽,會影響到各職業俱樂部
的收入。而烏拉圭真是望眼欲穿,結果只盼來了歐洲4 支球隊。對大多數拒絕參加
世界盃的歐洲球隊氣得要命。你不來烏拉圭,就是看不起烏拉圭人!
俗話說,仇恨的種子要發芽。南美洲的足球健兒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向古老的歐洲大陸擺出了恕不奉陪的挑戰。好了,現在輪到我們報復了:我堂堂的
世界冠軍不參加,看你們歐洲人的臉往哪兒擱?
烏拉圭人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國際足壇的震動,受到了國際輿論界的猛烈抨擊。
那英國人又為什麼甩手不幹呢?從1928年起,眾所周知,英國人對國際足聯的
創立和對國際足聯後來組織的世界盃,都沒有表現出應有的熱情。英國足協已經退
出了國際足聯。不參加國際足聯的一切活動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英國直到第二次
世界大戰結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再重新加入國際足聯,這是後話。在當時,面對
世界足球運動如此重大的比賽,而且在英國人的家門口歐洲舉行,作為現代足球發
源地的英國和他們在足球界的聲望,只要他們向國際足聯稍有表示願意參加,國際
足聯與東道主義大利都是求之不得的。墨索里尼當然知道英國足球的分量,他指示
義大利駐英使館,向英國人暗送秋波,直至頻頻向英國人揮動橄欖枝,可英國就是
不為所動。當時國際足聯也派代表飛往倫敦,與英國足協進行過多次非正式的談判。
傲慢自大的英國足協彬彬有禮地找各種借口推託:尊敬的閣下,大英帝國的足協有
一條鐵的紀律。有關國際大賽,須在一年之前提出申請安排。世界盃在義大利舉行,
而且是在炎熱的5 月份舉行,這與本國運動員在時間上有沖突。要知道,5 月份是
運動員的休假期,而不是比賽季節,所以非常遺憾,我們不能參加比賽。至此,烏
英兩國甩手不幹,已成為不可更改的事實。
第六章
遴選種子隊的風波
義大利組委會與國際足聯,都在第二屆世界盃遇到了一個不小的麻煩,這屆參
賽隊有31個,比賽將採取什麼樣的形式,使競賽組委會傷透了腦筋。
國際足聯的正式文件上有如下規定:杯賽應盡可能在一個國家的領土上進行。
若參賽的隊數超過30個,國際足聯有權在正式比賽之前,安排一些資格賽,這屆比
賽因為有31個隊,按規定必須進行一些資格賽。競賽組委會經過多次討論,一致認
為首先按地區分組進行預選賽,選出八個優勝者再參加決賽的辦法比較合理,而且
還可以節約時間和經費。
預選賽分12個小組進行。16支隊伍登陸比利牛斯半島義大利。
1934年5 月3 日,抽簽儀式在羅馬的「大使」飯店進行。決賽階段的比賽採用
淘汰制,如果安排不當,可使強隊一開始就相遇,一個立即被淘汰出局,另一個也
會精疲力竭,而弱隊則可能「輕舟已過萬重山」。如何安排才更合理,這是歷屆世
界杯都有爭議的問題。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美國隊,飄洋過海,長途跋涉8000多
公里,來到義大利都只打了一場,就全部被歐洲隊淘汰。他們大發牢騷,抱怨叫屈。
那怎麼辦?競賽組委會與國際足聯商議,首先選出8 個「種子隊」,其餘8 個都是
「弱隊」,他們決定用抽簽的辦法決定誰是「種子隊」。後來,國際足聯把義大利、
阿根廷、德國、匈牙利、奧地利、荷蘭、巴西、捷克斯洛伐克8 個隊評為「種子隊」。
對國際足聯評估出的8 個種子隊,如奧地利、義大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
國等還比較名副其實;巴西、阿根廷這里憑他們過去的聲望,加上他們是南美僅有
的代表,作為種子隊似乎還說得過去。唯獨荷蘭被列為種子隊,其他8 個「弱隊」
認為,這完全沒有道理。
為此,西班牙與瑞典首先向組委會發難,大聲疾呼:「這種評定不公平!」
他們尖銳地指出:「南美洲的球隊都沒有派出優秀的選手來參加比賽,代表阿
根廷和巴西的只是些國內第三流球隊,根本不能評為種子隊。」
有的代表說:「比賽還沒有開始,誰是驢,誰是馬根本無法鑒別出來,怎麼可
以作出這種武斷的極其荒謬的評估。」
剎那間,所謂「弱隊」對國際足聯及義大利競賽組委會作了猛烈的抨擊與批評,
可國際足聯的官員也並不是吃素的,他們反擊說,國際足聯是世界足球運動最權威
的機構,他們的評估,猶如道瓊斯股票的資深分析員一樣,值得信賴。
當然這股評選種子隊的風潮,很快平息下去。但是,以後的事實證明,首先向
國際足聯發難的西班牙和瑞典的意見是正確的。種子隊巴西以1 :3 負於西班牙;
種子隊阿根廷以2 :3 敗在瑞典隊手下。荷蘭對瑞士一場比賽,更使組委會難堪,
因為瑞士隊不費吹灰之力,就將荷蘭風車擊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