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信託交易 » 特鋼股票收購信託公司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特鋼股票收購信託公司

發布時間: 2021-06-17 06:37:49

① 93年的長城特鋼股票,現在叫什麼

長城特殊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代碼000569,1994年4月25上市,2009年5月6日退市,與攀鋼釩鈦000629合並重組

② 軍工裡面的特鋼股都有那些

軍工板塊股票有以下:
▪ 哈飛股份(600038)
▪ 中船股份(600072)
▪ 長春一東(600148)
▪ 航天機電(600151)
▪ 東安動力(600178)
▪ 光電股份(600184)
▪ 北方股份(600262)
▪ 航天信息(600271)
▪ 洪都航空(600316)
▪ 航天動力(600343)
▪ 成發科技(600391)
▪ 撫順特鋼(600399)
▪ 中兵光電(600435)
▪ 凌雲股份(600480)
▪ 風帆股份(600482)
▪ 晉西車軸(600495)
▪ 航天晨光(600501)
▪ 貴航股份(600523)
▪ 迪馬股份(600565)
▪ 航天通信(600677)
▪ 廣船國際(600685)
▪ *ST輕騎(600698)
▪ ST長信(600706)
▪ 中航重機(600765)
▪ 華東電腦(600850)
▪ 航天長峰(600855)
▪ 中國嘉陵(600877)
▪ 航天電子(600879)
▪ 四創電子(600990)
▪ 中國重工(601989)
▪ 飛亞達A(000026)
▪ 中航地產(000043)
▪ 深天馬A(000050)
▪ 遼通化工(000059)
▪ 中興通信(000063)
▪ 北方國際(000065)
▪ 中信海直(000099)
▪ 長安汽車(000625)
▪ 天興儀表(000710)
▪ *ST南方(000716)
▪ 振華科技(000733)
▪ 中航動控(000738)
▪ 西飛國際(000768)
▪ 中核科技(000777)
▪ 航天科技(000901)
▪ 中航精機(002013)
▪ 航天電器(002025)
▪ 中航三鑫(002163)

軍工板塊中的特鋼股只有 撫順特鋼
撫順特鋼(600399)
公司是大型特殊鋼重點企業和軍工材料研發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的「特鋼搖籃」,先後為我國冶煉出了第一爐不銹鋼、第一爐超高強鋼、第一爐高速鋼、第一爐高溫合金,並為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枚導彈、第一艘潛水艇和多項國家重點國防工程提供了大批關鍵的特鋼新材料,是我國軍工特鋼材料的主要單位,行業領先地位突出。目前公司的軍工產品占收入比重約10%-15%,目前我國武器裝備所使用的特鋼材料中,有80%左右來自公司,公司還提供了國家重點航天航空材料用量的50%以上,其中「神六」飛船及其運載火箭均採用了公司的高溫合金、高強鋼、不銹鋼等多項特殊鋼新產品。

③ 並購案例分析

公司並購案例分析

中國證監會於2002年10月8日發布了《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並從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文擬以新辦法實施後即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發生的上市公司收購案例為研究對象,力圖在案例的統計分析中尋找具有共性的典型特徵以及一些案例的個性化特點。

一般而言,從目前發生的多數並購案例看,若以股權發生轉移的目的區分,大致有兩種類型,一是出於產業整合的目的進行戰略並購;二是以買殼收購為手段,進行重大資產重組,而後以再融資為目的的股權變動。本文分析的重點將結合控制權轉移的途徑,側重於從收購目的即戰略並購和買殼收購入手。也就是說,本文分析的第一層次以目的為主,第二層次將途徑及其他特徵綜合作分析。基於此,我們統計出共有49例並購案例,其中戰略並購30例,買殼並購19例。戰略並購類案例控制權盡管通常發生了改變,但是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不會發生重大改變。收購人實施收購的目的主要有:提高管理水平進行產業整合、投資進入新的產業、其他(如反收購、利用上市公司作為產業資本運作的平台、MBO等)。買殼收購類案例主要包含民營企業買殼上市和政府推動下的資產重組(重組和收購方也是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主要資產都會發生重大改變。上市公司收購案例的統計分析均來源於公開披露的信息。

戰略並購案例分析

一、並購對象的特徵

1、 行業特徵----高度集中於製造業。按照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所有1200餘家上市公司分別歸屬於22個行業大類中(由於製造業公司數量龐大,因此細分為10個子類別)。在本文研究的30個戰略並購案例分屬於其中的12個行業,行業覆蓋率達到了55%。占據前4位的行業集中了19個案例,集中度達到了63.3%,接近三分之二。

從統計結果看,戰略並購在高科技、金融、公用事業等市場普遍認為較為熱門的行業出現的頻率並不高。相反,戰略並購卻大部分集中在一些傳統製造行業(如機械、醫葯、食品等)。在8個製造業子行業中發生的案例共有25項,占據了83.3%的比例。由此可以認為,戰略並購對象的行業特徵相當顯著,有超過80%的案例集中於製造業。

如此鮮明的行業特徵自然而然地讓人聯想到全球製造業基地向中國轉移的大趨勢。可以預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將為上市公司在製造業領域的戰略並購提供一個廣闊的舞台。

研究表明:"製造業目前是中國經濟的中堅,但中國還沒有完成工業化過程,因此製造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由於"中國製造業市場集中度低、技術層次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具備了產業轉移所必需的條件"。因此,在實現製造業的產業轉移、產業整合的過程中,戰略並購無疑是最為快捷、有效的途徑之一。

2、地域特徵----與區域經濟戰略相關。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較廣,30個案例分布在18個省市,最多的是江蘇和廣東,但也分別只有4個和3個案例,兩者合計僅佔23%,不足四分之一,因此地域分布是較為分散的。其中西部地區和華東相對較多,分別有11家、9家,兩者合計佔了案例總數的三分之二。

盡管戰略並購的地域特徵並不顯著,但是可以發現並購活躍的地區也是區域經濟活躍(華東五省一市)以及受到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政策扶持的地區(西部大開發)。因此,近期國家的區域經濟政策的變化應該引起關注。而東北地區將是下一階段的黑馬。

3、股權特徵----股權結構趨於合理。戰略並購對象的大股東股權屬性有鮮明的特點,除了深達聲、ST黑豹、恆河制葯之外,其餘清一色的是國有股或國有法人股,其中由國資局、財政局持有的純國有股就有10家,佔了三分之一。這與目前國有資產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的大環境、大趨勢相吻合。

4、所處市場。在30家公司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公司有16家、深圳掛牌的14家,因此在戰略並購中可以將滬深兩市視為統一的市場。沒有明顯的差別。

5、上市公司特徵。上市公司業績分布較廣,巨虧股、虧損股、微利股、績平股、有配股資格、績優股等各個層次的公司都有。擁有再融資資格、績平微利股以及虧損股各有10家,各佔三分之一,比例非常平均。

上市公司資產質量普遍較好,除4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在75%以上外,其餘均低於66%。

上市公司規模分布:以中、小盤股居多,其中僅有3家公司的總股本大於4億股(通常市場認為的大盤股),其餘90%的公司總股本均在4億股以下。這主要與收購成本相關,目標企業的規模大,相應的收購成本也較高。

6、戰略並購的類別。戰略並購對象與收購人同處相同行業或屬上下游關系的共有15家,佔一半的比例。按照通常戰略並購的分類可以將其分為三類,即橫向並購、縱向並購和混合並購。在本文研究的30個戰略並購案例中,混合並購占據了主導地位,共有15家,佔50%;橫向並購有10家,佔三分之一;而縱向並購最少,僅有5家,佔六分之一。

一般而言,混合並購體現了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橫向並購則更多的體現出企業規模化的經營戰略,縱向並購應該屬於企業實施集約化經營戰略的手段。從中國上市公司戰略並購案例的類別分析,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到目前中國企業經營戰略的整體取向。盡管不少的企業深受多元化之苦,但是目前中國企業以多元化作為經營戰略的仍舊居於主流地位。

企業經營戰略決定了戰略並購對象選擇的關鍵依據之一。戰略並購是實現企業經營戰略的手段。因此,戰略與並購是目標與手段之間的關系。不同類型的並購下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如何實現企業經營戰略與並購手段的有機結合等都是值得每一個立志快速成長的中國企業研究的課題。

7、非流通股比例。戰略並購案例中,非流通股比例在30%至75%之間。其中有20家的非流通股比例在50%至75%之間,占總數的三分之二。

二、收購人的特徵

1、地域特徵。戰略並購案例中屬於本地收購(收購人與收購對象同處一省)的有11例,佔三分之一強。在異地收購中來自於廣東的買家最多,共有4家,占異地並購案例的三分之一;另外來自於海外(東南亞)和浙江的有3家,上海有2家。可以看出收購人有較明顯的地域特徵,即集中於經濟增長迅速的地區。

2、 收購人屬性。戰略並購的收購人主要是民營企業、上市公司或關聯公司、外資等三類,30個案例中有3家外資、10家上市公司或關聯公司、16家民營企業和1家信託投資公司。因此,尋找收購人可多關注民營企業和上市公司,尤其是民營上市公司,他們通常較一般的民營企業對資本市場更熟悉,更認同資本運作對企業的高速成長所起的作用,同時他們比其他的上市公司有更靈活的經營機制和更迅速的決策機制。作為民營上市公司,他們有一般企業所難以匹敵的融資渠道和資金實力。民營上市公司(指直接上市)的經營戰略、發展擴張的路徑、以及並購手段的使用等問題也值得我們進一步的跟蹤研究。

三、交易特徵

由於有7家公司是通過間接收購的方式出讓控股權的,交易的方式與控股股東相關而與上市公司不是直接相關,因此此處不作為研究對象。

1、交易規模。涉及法人股轉讓的交易規模較小,3家公司均在1億元以內。戰略並購中涉及國有(法人)股,採用直接收購方式的交易規模大多在1到3億元(其中,20家公司中有16家均在2.6億元以內)。另外5000萬元左右的2家,交易規模在3.5到4億元的有2家。20家公司的平均交易規模正好為2億元。

2、交易溢價。為了分析的方便,我們將無溢價定義為:考慮到基準值選擇上的差異,按凈資產值或高於凈資產10%以內的價格交易都屬於無溢價的情況。在20家涉及國有(法人)股戰略並購的公司中,有7家公司溢價,幅度在10%到90%之間,有溢價的交易,平均溢價幅度為35%。

3、 收購方式。

(1)迴避要約收購。由於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規定,收購上市公司30%以上股權時會涉及要約收購的問題,因此大多數公司採取了迴避持股超過30%的方式。30個案例中,收購後比例過30%的有11例,佔三分之一,其中2家已經實施了要約收購。另外有2家公司(榮華實業和新疆眾和)沒有得到要約收購豁免,後來不得不採取減持至30%以下的方式迴避要約收購。

(2)間接收購。雖然間接收購方式並不能繞過要約收購的障礙,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採用這種收購方式的案例越來越多。根據相關公司在收購報告書中的表述,當收購人絕對控股(即持股50%以上)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時,一般認為收購人即已控制了大股東所持有的所有上市公司股權,如果比例超過30%,則涉及要約收購問題。在目前的戰略並購中已經出現了7例間接收購的案例,除ST天鵝外其餘6家公司都超過了30%持股比例。這6家公司中,2家已經實施了要約收購,2家是ST公司,另外2家存在經營虧損的情況。

間接收購方式的流行可能主要有三方面的優勢:

首先,信息披露略少於直接收購,例如通常只披露交易總價而不披露被收購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財務狀況;

其次,大幅減少收購現金支出,通常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負債累累,凈資產值極低,收購標的價格比直接收購上市公司低得多;

最後,由於大股東的控制方通常為地方政府,如果收購方單單將優質的上市公司買去,通常談判會很艱難,但間接收購類似於以承債方式整體兼並破產企業,一般更易為地方政府所接受。

4、 交易審批。戰略並購交易的審批流程如下(一般情況下):

交易雙方董事會通過→收購對象的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交易雙方股東大會通過→財政部、主管部委(教育部、經貿委)批准→證監會無異議、豁免全面要約收購義務→過戶。

在2003年3月底之前發生的16個案例中有10家已經獲得財政部的批准(根據截至2003年8月22日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其中9家是在2003年批準的。通過率高達62.5%,假如不考慮有兩起外資並購的案例涉及較為復雜的程序的話,通過率超過70%,這表明2003年財政部、證監會加快了審批進程,使上市公司收購交易大大提速。但是其中只有兩例是4月之後批準的,這主要是因為國務院機構改革,國資委行使審批職能尚未到位,導致5月份以來審批進程又再次受阻。相信這只是交接環節上過渡時期的問題,隨著各部委職能的到位,審批進程會恢復正常。

從未獲得批準的這6個案例特徵看,仍有共性值得關注。主要是轉讓股權比例,其中有5個案例的出讓股權都超過了總股本的30%(不論是否有非關聯公司分別受讓)。而在10個獲得批準的案例中僅有3家屬於此種情況,其中2家採取了要約收購的辦法,另有1家採取了兩收購方分別受讓,而且2家公司受讓股權比例相差較遠。

買殼收購案例分析

在19家買殼收購的公司中,14家是比較典型的民營企業買殼上市、資產重組的案例,5家是典型的政府推動型國有企業資產重組案例。

一、殼資源特徵

1、地域性特徵。基於買殼性質的重組有一比較明顯的特徵,就是在上市公司當地進行的重組佔了相當的比例。在本文分析的19個案例中就有6例是在本地公司間進行重組的,其中四川3例,濟南、海口、廣東各1例。其次,從殼公司所處地域來看,地域分布不太明顯,川、黔、滇、瓊、滬、皖、粵、魯、蒙、鄂、湘都有分布。從買殼的公司來看,散布於川、黔、瓊、粵、魯、陝、浙、蘇、京,剔除同地域的轉讓,浙江民營企業收購外地公司為2例,陝西、北京收購為2例,蘇、黔各為1例。

2、行業特徵。殼資源有較突出的行業特徵,殼資源相對集中於傳統的製造行業,其中化工行業2家,紡織服裝2家,冶金機械4家,食品飲料1家;而商貿旅遊酒店等服務型行業也有3家公司;另綜合性公司2家,電子通信3家,軟體企業1家,文化產業1家。從行業分類我們可以看出,傳統的製造業是殼資源比較集中的領域,而科技類企業由於行業景氣等原因,由於企業自身質地不佳導致業績下滑,也成為殼資源新的發源地。

3、所有權特徵。殼資源的出讓人中有財政局、國資公司6家,授權經營的國有獨資企業5家。以上13家涉及到國有資產轉讓審批的計11家(另2家受讓方同為國有企業)。其餘8家均為社會法人股的轉讓,無需國資委審批。當然,其中有3家同時轉讓了國有股和社會法人股。很有意思的是,ST渤海、滬昌特鋼在轉讓的過程中,有部分社會法人股轉為了國有法人股,這種看似逆潮流而動的行為明顯體現了政府推動的意圖。

4、財務特徵。

(1)每股凈資產。每股凈資產低於1元的7家;每股凈資產1元至1.5元的4家;每股凈資產1.5元至2元6家;每股凈資產高於2元的2家。從中可得出每股凈資產低於2元的殼資源較受青睞,這可能是考慮到收購成本的原因所導致的。

(2)每股收益。在收購協議簽署最接近日期的上市公司業績來看,未虧損企業有5家,但非常明顯的是這5家企業的業績狀況也呈下滑趨勢,且大多集中於每股收益0.05元左右。毋庸置疑,本文所涉及到的ST公司全部為虧損企業,且虧損至少兩年。但各家經營狀況不一,從2002年年報來看,虧損從-0.171元到-0.50元不等。

(3)股權結構。殼資源具有非常突出的股本特徵,買殼收購類公司的總股本大多集中於1億股到2.5億股之間,總股本在1億股以下的公司(袖珍股)有2家,在1億股至1.5億股間的公司有8家,1.5億股至2.5億股間的公司有8家,僅有1家總股本超過7億股(可視做特例)。

而非流通股比例均大多集中於44%到75%之間,其中50%以下的公司僅有3家,50%以上65%以下的有9家,65%以上75%以下的有6家,75%以上的僅為滬昌特鋼,其總股本超過了7億股。

(4)資產負債比率。我們認為資產負債比率的狀況反映的是公司對債務杠桿運用的效率,40%以下的負債比率反映公司資金運用效率不高,40%到60%相對適中,60%以上有償債風險。

基於此,統計上述公司在股權轉讓前的資產負債比率可以看到,殼資源的負債情況分布比較均勻,其中40%以下的公司有6家,最低的紅河光明,僅為5.6%;40%至60%的有6家;60%以上的有7家,最高的ST金盤為99.29%,也正因此,公司面臨資不抵債的窘境,最終被司法劃轉。而對於那些資產負債比率較低的公司,收購方壓力較小,也完全可以通過資產置換方式將負債比率較高的資產置換入殼公司,以達到自身優化資本結構的目的。

5、經歷兩次以上重組的公司。經統計,經歷兩次以上重組的公司有8家,其中誠成文化、湖大科教有3次重組。當然這其中滬昌特鋼因為母公司被整體劃轉至寶鋼旗下而經歷了一次實際控制人的變化,但股權性質未發生變化。而其他公司的首次重組大多為國有股變更為法人股,這就為未來的其他法人股東入主奠定了基礎,降低了轉讓的難度。

二、買殼方的特徵

1、買殼方屬性及規模。買殼方中有14家民營企業(包含2家上市公司的關聯企業),有5家國有大型企業,國有企業買殼案例均擬對殼公司進行重大資產重組。

公司規模:由於收購方的凈資產披露信息不完整,故我們對部分公司只能使用注冊資本。除了只披露注冊資本以外收購方,其他收購方凈資產均在2億元以上,其中2家國企重組方的凈資產規模更是超過15億元。

而從披露的收購方利潤狀況來看,凈利潤分布苦樂不均,低的全年不過331萬元,高的全年達到1.58億元。

2、行業特徵。買殼方的行業主要分布在四大行業:房地產、機械設備、醫葯和通訊設備,分別有4家房地產企業、4家機械設備製造企業、3家醫葯企業、3家通訊設備製造企業、以及環保、化纖、商業、專業市場開發、建材企業各1家。買殼方顯現出以製造業和房地產業為主的格局。尤其是近兩年,房地產企業正通過買殼等方式加快進入資本市場。

3、收購資金的來源。在本文提及到的19家案例中,收購資金大多來自於自籌,但同時也有部分來源於銀行借款或下屬公司。其中非常明顯的就是滬昌特鋼的收購方西安高新運用2億元的自有資金和8.55億元的銀行貸款進行收購。而償還銀行貸款的資金來源又是收購完成後進行重大資產置換時注入上市公司的價值11.9億元的地產,這樣西安高新既償還了貸款,又實現了套現,可謂一舉三得。另五洲集團用於收購ST明珠的資金、華業發展收購仕奇實業的部分資金也來源於銀行借款,且這些資金的金額與所使用的自有資金的數量不相上下。不過利用銀行貸款實施收購與《貸款通則》第五章第20條(不得用貸款從事股本權益性投資)發生沖突。在實際已發生的案例中已屢屢出現向銀行借貸完成股權收購的事實,但並未發現因此而失敗或被明令禁止的,所以我們認為,通過借貸進行收購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它無疑是存在法律缺陷的。

④ 特種鋼板塊上市公司股票一覽 特種鋼板塊股票有哪些

特種鋼相關上市公司股票一覽 特種鋼概念股有哪些?

我國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000708 大冶特鋼(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000932 華菱管線

000778 新興鑄管(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000961 大連金牛

000709 唐鋼股份

000825 太鋼不銹(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399 撫順特鋼

600569 安陽鋼鐵(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581 八一鋼鐵(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782 新華股份

600784 魯銀投資(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808 馬鋼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894 廣鋼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001 邯鄲鋼鐵

600005 武鋼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010 包鋼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019 寶鋼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022 濟南鋼鐵(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000569 *ST 長鋼

600102 萊鋼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117 西寧特鋼(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126 杭鋼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165 寧夏恆力

000890 法 爾 勝

000959 首鋼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231 凌鋼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282 南鋼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307 酒鋼宏興(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600357 承德釩鈦

000761 本鋼板材(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000898 鞍鋼股份(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000717 韶鋼松山(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

000629 攀鋼鋼釩

參考財富 贏家網

⑤ 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屬干私企還是國企

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屬於私企。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特鋼),是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企業,集團旗下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青島特殊鋼鐵有限公司、靖江特殊鋼有限公司、銅陵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揚州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泰富特鋼懸架有限公司和浙江泰富無縫鋼管有限公司。

中信特鋼具備年產1300多萬噸特殊鋼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裝備具備世界先進水平,是全球鋼種覆蓋面大、涵蓋品種全、產品類別多的精品特殊鋼生產基地,擁有合金鋼棒材、特種中厚板材、特種無縫鋼管、特冶鍛造、合金鋼線材、連鑄合金圓坯六大產品群以及調質材、銀亮材、汽車零部件、磨球等深加工產品系列。

(5)特鋼股票收購信託公司擴展閱讀:

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股份」)成立於2011年12月,是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集團」)以絕大部分經營性凈資產作為出資聯合其全資子公司北京中信企業管理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280億元。

中信股份的股東中信集團是1979年在鄧小平先生的倡導和支持下、由榮毅仁先生創辦的。中信股份是一家金融與實業並舉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業務涉及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等金融領域和房地產、工程承包、資源能源、基礎設施、機械製造、信息產業等實業領域。

⑥ 特種鋼股票,特種鋼概念股有哪些

1、方大特鋼600507

2、撫順特鋼600399

3、西寧特鋼600117

4、永興特鋼002756

5、沙鋼股份002075

6、大冶特鋼000708

⑦ 中信特鋼是什麼原因股票下滑那麼厲害

由於中信特鋼中期業績下滑非常厲害,甚至到了虧損的邊緣,所以也導致了它的股價不穩。應該還有下跌的空間,大概1/3左右就會穩住了。但是一般來說像這樣的股票持有意義不大,很可能會退市,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不要去參與這樣的股票。

⑧ 江陰興澄特鋼的股票代碼是什麼

江陰興澄特鋼沒有上市,無股票代碼;

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隸屬中信特鋼集團,由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於一九九三年投資成立,現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特鋼企業協會會長單位,中國首家4A級國家標准化良好行為企業,江蘇省十佳節能減排示範企業。

(8)特鋼股票收購信託公司擴展閱讀

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的煉鋼、軋鋼、檢測等主要裝備設施均從國外引進,生產過程均採用國際先進工藝,現已成為國內生產高標准軸承鋼、高級齒輪鋼、合金彈簧鋼、合金管坯鋼、高級系泊鏈鋼、易切削非調質鋼和電渣鋼等優特鋼的主要基地;

主要產品都獲得國際質量認證,多種高等級產品的產銷量在國內多年領先,其中∮1000mm的連鑄圓坯填補了世界空白。公司有11個國家重點新產品,12個產品獲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

43個產品獲江蘇省重點高新技術產品稱號,擁有54項國家專利,主持及參與起草修訂多項國家及冶金產品技術標准,承擔兩項國家冶金課題的攻關項目。

⑨ 特鋼板塊股票有哪些

僅供參考

投資請謹慎

⑩ 永新特鋼股票代碼

永新特鋼的股票代碼是00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