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和基金一樣都是委託理財的關系。信託與基金的區別更多是在國內監管政策下的經營方式的不同。基金分為公募和私募,公募就是公開發行的。信託有特定的規則,在發行、認購和贖回方式上都有別於基金。信託與基金區別之一是的兩種公司經營方式不同。在安全性方面,信託與基金的區別是信託產品的安全性高於基金,風險較低;在投資渠道方面,信託與基金的區別是信託產品的投資范圍相當廣,既可以投資證券等金融產品,也可以投資實業,而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范圍目前只限於股票和債券。信託根據簽訂的協議,在一段時間以後可以收回,也可以協議轉讓他人。信託的主體是信託公司,基金的主體是基金公司。信託是以信託合約為基礎,信託公司自己或者委託其他管理人代為投資,基金則是基金契約為基礎,基金公司自己投資,不委託其他人。
❷ 私募股權基金和風險投資以及信託產品的區別在哪
私募股權基金和風險投資都屬於廣義私募股權投資(PE)。狹義私募股權基金主要投向成長型及成熟型的企業,風險較低,收益也較風險投資少。風險投資(VC)主要投資於早期項目或企業股權,比如天使投資,投向項目極早期(甚至只有一個想法,缺乏團隊和企業平台)。可以說,狹義私募和風投的區別主要在於投資標的所處的階段。
信託計劃和私募(廣義,含風投,下同)的區別在於:信託向不特定對象募集,募集方式是公開的,可以運用各種公開的手段進行募資宣傳,而私募僅對特定對象募集,不能使用報紙、電視等公開方式宣傳;此外,比較重要的是信託產品只是一個計劃,不是一個主體,而私募基金成立是依託於主體而成立的,需要在工商注冊(公司或有限合夥企業),有稅務機構代碼證,等等。這是我認為最核心的兩個區別。
僅供參考。
❸ 信託,資管計劃,基金,私募基金這些有什麼區別
信託、資管計劃、基金、私募基金有3點不同:
一、四者的實質不同:
1、信託的實質:信託是一種理財方式,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信託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
2、資管計劃的實質: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基金子公司)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服務創新產品,投資於產品約定的權益類或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的資產。
3、基金的實質: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現在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4、私募基金的實質:指以非公開方式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並以特定目標為投資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私募基金是以大眾傳播以外的手段招募,發起人集合非公眾性多元主體的資金設立投資基金,進行證券投資。
二、四者的定位不同:
1、信託的定位:信託是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進行管理和處分的行為。
2、資管計劃的定位: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帶有一定的私募性質,它目標群多為中高端客戶。券商設立的非限定性集合計劃接受單個客戶的資金不得低於10萬元,而設立的限定性集合理財計劃接受單個客戶的資金不得低於5萬元。
3、基金的定位:基金是大眾化的理財品種,是公募產品。
4、私募基金的定位:私募基金則是通過非公開發售的方式募集,募集的對象是少數特定的投資者,包括機構和個人。
三、四者的投資風險不同:
1、信託的投資風險:風險低,由於信託財產具有的獨立性,使得信託財產在設立信託時沒有法律瑕疵,在信託期內能夠對抗第三方的訴訟,保證信託財產不受侵犯,從而使信託制度具有了其他經濟制度所不具備的風險規避作用。
2、資管計劃的投資風險:風險較低,因為資管計劃具有分散風險的作用,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可投資的封閉式基金多種多樣,單個客戶選擇面較窄,不能保證一定會有持有到期收益。
3、基金的投資風險:投資對沖基金可以增加投資組合的多樣性,投資者可以以此降低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敞口。對沖基金經理使用特定的交易策略和工具,為的就是降低市場風險,獲取風險調整收益,這與投資者期望的風險水平是一致的。
理想的對沖基金獲得的收益與市場指數相對無關。雖然「對沖」是降低投資風險的一種手段,但是,和所有其他的投資一樣,對沖基金無法完全避免風險。
4、私募基金的投資風險: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伴隨著高風險。股權投資通常需要經歷若干年的投資周期,而因為投資於發展期或成長期的企業,被投資企業的發展本身有很大風險,如果被投資企業最後以破產慘淡收場,私募股權基金也可能血本無歸。
❹ 小曹講信託(十):什麼是私募股權投資信託
私募股權投資信託是指信託公司以《信託法》、《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以非公開方式與投資者訂立信託合同,投資者將自己的資金信託給信託公司,由信託公司將募集的信託資金以權益投資的方式進入合適的公司(多為非上市公司),並適時退出實現增值,進而將信託收益按照信託合同的約定交付給受益人的資本運營方式。
❺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信託計劃區別在哪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信託計劃區別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依據法律主體不一樣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目前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合夥企業在運作基金;信託公司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信託公司管理辦法》和《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運作信託計劃。
第二:管理機構不一樣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按照企業的運作方式,在工商管理部門登記後,在發改委或金融辦(各地不一)辦理備案;信託公司則接受銀監會的監管。
第三:業務審批機制不一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事後在相關政府部門備案,接受監管;信託計劃有些則要事前報備,如現行的房地產信託計劃等。
第四:人數限制有差別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限制人數不超過50人;信託計劃除限制50人外,但對於合格機構投資者人數不做限制。
第五......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幫助你。
❻ 私募股權信託產品的問題,企業有信託成分無法上市,那麼私募股權信託如何退出求高人解答!
由於所持有的企業無法上市,只有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尋找買家,把股權兌現成現金才能實現退出。有時候這種私募股權是營造目標客戶所需求的且符合客戶配套運營的子公司為目的運作進行的,一個公司若要有一定產業鏈需要一定的資金和時間,而這類私募股權就是通過幫助營造產業鏈其中一環,把所持有股權的公司打包銷售給客戶使其資金可以退出。
❼ 什麼是信託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信託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可以理解為私募股權信託投資,是指信託公司將信託計劃下取得的資金進行權益類投資。
其設立主要依據為《信託法》(2001年)、銀監會2007年制定的《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簡稱「信託兩規」)、《信託公司私人股權投資信託業務操作指引》(2008年)。
❽ 現在對於私募股權信託融資有什麼條件和限制嗎
你說的私 募股權信託融資 其實正兒八經的叫法是 私募股權投資信託
或者叫做 信託私募股權投資
條件:正規的信託公司, 投資方向是 有成長性的企業。通過轉讓信託受益權或者企業以後上市,來完成自己的華麗退出。
限制:必須按照《信託法》、《信託公司管理辦法》、《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以非公開方式與投資者訂立信託合同,投資者將自己的資金信託給信託公司,由信託公司將募集的信託資金以權益投資的方式進入合適的公司(多為非上市公司)。
❾ 私募股權基金和風險投資以及信託產品的區別是什麼
私人股權投資(又稱私募股權投資或私募基金),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用來指稱對任何一種不能在股票市場自由交易的股權資產的投資。被動的機構投資者可能會投資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然後交由私人股權投資公司管理並投向目標公司。私人股權投資可以分為以下種類:杠桿收購、風險投資、成長資本、天使投資和夾層融資以及其他形式。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一般會控制所投資公司的管理,而且經常會引進新的管理團隊以使公司價值提升.想要更全面的解答,建議去今日英才去聽下有關課程,很詳細,並且很便宜,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❿ 信託和私募兩者有什麼區別
區別:
1、在安全性方面。信託產品的安全性普遍高於私募基金,這主要是因為信託受銀監會的嚴格監管,行業較為規范,且信託公司本身注冊資本雄厚決定的。
2、在投資渠道方面。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私募監管暫行辦法》)的規定,私募基金可投資於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以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如紅酒、藝術品等其他投資標的。而信託產品的投資范圍也相當廣,既可以投資證券等金融產品,也可以投資實業,兩者投資范圍限制區別不大。但信託投資實業的居多,投資金融的多為通道類產品;而私募基金投資股票股權之類的證券投資基金為大多數。
3、在流動性方面。信託根據簽訂的協議,在信託期限屆滿之前,不得回贖,但可以依法轉讓,流動性較差。而私募基金經常有封閉期和贖回費的設定,導致轉讓折價高,流動性也較差。
4、門檻性。信託類的門檻很高,一般都是100萬起步,並且不能大范圍公開宣傳,只能特定的小范圍宣傳和推介;2016年「7.15新規」出台後,根據規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投資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凈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機構,以及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但就市場實際情況而言,由於信託有大小額配比限制,100萬能買到的信託產品已經越來越少了。
5、收益性。目前市面上的信託產品多為固定收益,收益區間在10%以下,而私募基金隨標的不同,收益構成也不同,浮動收益較多,不能統一比較。總體上來說,金融產品的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投資者需要謹慎對待每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