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投資銀行學的其他版本
作者:趙智文,馬曉軍
ISBN:10位[7030208048] 13位[978703020804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1
定價:¥30.00 元
內容提要
全書共十章,主要內容包括投資銀行概述、股份制改組和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公司再融資、債券的發行與承銷、基金的發行與交易、公司並購、資產證券化、項目融資、風險投資、金融工程與投資銀行。 本書在寫作方法上力求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內容上盡量反映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緊跟我國經濟改革實踐的步伐,做到體系完整、內容豐富、融會中西、實用性強。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金融、經濟、管理等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亦可用於相關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和日常培訓。
編輯推薦
投資銀行是資本市場的靈魂。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的發展必將帶動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而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就會對投資銀行產生強烈的需求。 本書側重於介紹投資銀行的業務,除第一章外,每章分別介紹一項業務,包括股份制改組和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公司再融資、債券的發行與承銷、基金的發行與交易、公司並購、資產證券化、項目融資、風險投資和金融工程,全書體系完整,內容豐富。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投資銀行概述
第一節 投資銀行的基本情況
一、投資銀行業務的含義
二、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
三、投資銀行的內部結構
四、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比較
第二節 投資銀行的基本經濟功能
一、媒介資金的供求
二、推動證券市場的發展
三、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
四、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
第三節 西方的投資銀行
一、美國的投資銀行
二、歐洲大陸的全能銀行
三、英國的商人銀行
四、日本的證券公司
第四節 我國的投資銀行
一、我國投資銀行的發展歷史
二、我國投資銀行的發展特點
三、我國投資銀行的發展現狀
第二章 股份制改組和首次公開發行
第一節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
一、公司的概念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
第二節 企業的股份制改組
一、企業股份制改組的內容、程序和模式
二、股份制改組的資產評估及產權界定
三、股份制改組的財務審計
第三節 首次公開發行與股票上市
一、證券發行制度
二、投資銀行的發行准備工作
三、股票發行的審核
四、股票發行的方式
五、股票的上市
第四節 股票發行定價
一、股票的發行價格
二、我國股票發行的定價制度
三、影響股票發行定價的因素
四、股票發行的定價方法
五、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折價現象
第三章 上市公司再融資
第一節 上市公司發行新股
一、上市公司資本市場再融資的方式
二、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的條件
第二節 上市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
一、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基本概念
二、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的基本條款
三、可轉換公司債券的發行條件
四、附認股權證公司債券
五、再融資的承銷風險
第四章 債券的發行與承銷
第一節 債券的基本知識
一、債券的概念和特徵
二、債券的種類
三、債券的價格與收益
第二節 國債的發行與承銷
一、國債的概念
二、國債的發行方式
三、國債的承銷程序
四、國債的交易
五、國債的一級自營商制度
六、國債承銷的風險與收益
第三節 公司債券的發行
一、公司債券的發行條件
二、公司債券的發行主體與發行條件
三、我國公司債券發行的申報與審核
四、公司債券發行與承銷的一般程序
五、公司債券的發行定價
六、公司債券的信用評級
第四節 金融債券
一、政策性金融債券
二、金融企業債券
三、商業銀行次級債券
第五節 短期融資券的發行
一、短期融資券發行的條件
二、短期融資券發行的程序
三、短期融資券的特點
第五章 基金的發行與交易
第一節 基金的特徵及種類
一、基金的基本概念
二、基金的種類
三、一些特殊的基金
第二節 證券投資基金的發行
一、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發行的監管制度
二、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設立程序
第三節 證券投資基金的上市交易與贖回
一、封閉式基金的上市交易
二、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與贖回
第六章 公司並購
第一節 公司並購概述
一、公司並購的含義及主要形式
二、並購的主要類型
三、公司並購的動因
第二節 投資銀行的公司並購顧問業務及其操作程序
一、收購方案的設計
二、收購方案的執行
三、並購風險的提示
第三節 杠桿收購
一、杠桿收購概述
二、杠桿收購的具體程序
三、杠桿收購的融資體系
四、風險控制
第四節 反收購策略
一、預防性反收購措施
二、主動性反收購措施
第七章 資產證券化
第一節 資產證券化的基本原理
一、資產證券化的含義
二、資產證券化的基本運行機制
第二節 資產證券化的作用與風險
一、資產證券化的特徵
二、資產證券化的作用
三、資產證券化的風險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的主要形式
一、按照基礎資產分類
二、按照現金流支付方式分類
第四節 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歷程
一、美國資產證券化的產生與發展
二、我國資產證券化的實踐
第八章 項目融資
第一節 項目融資的含義和參與者
一、項目融資的含義和特徵
二、適於融資的項目
三、項目融資的參與者
第二節 項目融資的基本結構
一、項目的投資結構
二、項目的融資結構
三、項目的資金結構
四、項目的信用保障結構
第三節 「產品支付法」或「產品購買協議」模式
一、「產品支付法」融資模式
二、「產品購買協議」融資模式
第四節 BOT模式
一、BOT模式的基本概念
二、BOT的運作程序
第九章 風險投資
第一節 風險投資的產生與發展
一、風險投資的基本概念
二、美國風險投資的發展
三、我國風險投資的發展
第二節 風險投資的主體,
一、風險資本提供者
二、風險投資機構
三、風險企業
四、政府機構
第三節 風險投資的運行機制
一、項目篩選
二、投資協議
三、投資管理
四、投資退出
第四節 投資銀行與風險投資
一、投資銀行參與風險投資的目的
二、投資銀行參與風險投資的方式
第十章 金融工程與投資銀行
第一節 金融工程概述
一、金融工程的含義
二、金融工程的產生與發展
三、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
四、投資銀行在金融工程中的作用
第二節 金融遠期合約和金融期貨
一、金融遠期合約
二、金融期貨合約
三、金融期貨與金融遠期合約的比較
四、期貨合約和遠期合約的定價
第三節 金融期權
一、金融期權合約
二、金融期權的分類
三、金融期權的定價
第四節 金融互換
一、金融互換合約
二、金融互換的基本類型
參考文獻 基本信息
作者:王長江編著
出 版 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9-1
版次:1
頁數:322
字數:518000
印刷時間:2010-9-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 S B N:9787305076145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十二章,從理論到實踐詳細闡述了現代投資銀行業務的最新發展,主要內容包括:證券承銷、證券交易、私募股權投資與風險資本投資、並購業務、資產證券化、金融工程、資產管理等。
該書適合作為有關金融機構從業人員、高年級大學生和研究生在投資銀行業與金融市場方面的專業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投資銀行概述
第二節 投資銀行盈利模式與經營原則
第三節 投資銀行發展模式
第四節 投資銀行家
第二章 風險、風險管理與投資銀行治理結構
第一節 投資銀行風險及其管理
第二節 投資銀行股權結構
第三節 投資銀行董事會制度
第四節 投資銀行激勵機制
第三章 證券承銷
第一節 證券發行制度
第二節 股票承銷
第三節 債券承銷
第四節 證券承銷收益與風險
第四章 證券交易
第一節 證券經紀業
第二節 融資融券
第三節 自營業務
第四節 做市商業務
第五章 私募股權投資與風險資本投資
第一節 私募股權投資
第二節 風險資本投資
第三節 二板市場
第六章 並購業務
第一節 公司並購概述
第二節 公司並購操作
第三節 杠桿並購
第四節 反並購
第七章 資產證券化
第一節 資產證券化概述
第二節 資產證券化運作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風險管理
第八章 基金管理
第一節 證券投資基金理論基礎
第二節 證券投資基金概述
第三節 投資銀行在證券投資基金中的操作
第四節 證券投資基金業務風險管理
第九章 項目融資
第一節 項目融資基本原理
第二節 項目融資風險管理
第三節 投資銀行在項目融資中的具體操作
第十章 金融工程
第一節 金融工程基本原理
第二節 投資銀行與金融工程的運用
第三節 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
第十一章 資產管理
第一節 資產管理概述
第二節 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操作
第三節 資產管理業務收益與風險
第十二章 投資銀行監管
第一節 投資銀行監管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投資銀行監管體制
第三節 凈資本監管
主要參考文獻
『貳』 資產證券化迅速發展的原因
資產證券化,通俗而言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主要為信貸資產),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其最大作用是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作為一項金融技術,資產證券化在發達國家的使用非常普遍,目前美國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貸款、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車貸款是靠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提供的。在我國,由於銀行有「短存長貸」的矛盾,資產管理公司也有回收不良資產的壓力,資產證券化因此得到了國內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市場參與各方的積極響應,也是它迅速發展的原因。
資產證券化通過其巧妙的設計和獨特的運作方式,將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有機聯結,一方面實現銀行信貸風險「減壓」,另一方面,在為資本市場增添交易品種的同時,為市場輸送源源不斷的資金「血液」。有業內專家指出,資產證券化有助於化解銀行業的長期貸款風險,在目前背景下更是如此。因為在前些年,國內銀行貸款多為中短期貸款,但隨著住房貸款規模的不斷增大,銀行貸款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中長期貸款拉長至20年甚至30年,信貸結構「短存長貸」的矛盾使得銀行業潛伏相當大的風險。
而化解這一風險或者分擔這一風險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資產證券化,即將中長期貸款打包證券化後出售給投資者,這樣銀行業可使貸款成為具有證券流動性的貸款,有利於增加資產負債表的流動性。
從資產實體上看,信貸資產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資產,包括住房抵押貸款、項目貸款等。從產品的形式上看,信貸資產證券化將不具備流動性的資產轉變為信用風險較低、收益較穩定的可流通證券,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儲蓄替代型投資工具。從可交易的平台看,它即可在銀行銷售體系內以銀行客戶為對象進行發售,也可在證券交易系統進行交易買賣。
從投資群體看,它即可是機構投資者,也可是社會大眾投資者。投資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判斷來獲得證券化了的貸款收益率,在認為其被低估時可以買入,進而獲得投資收益。
『叄』 簡述美國次級貸款證券化機制
次貸證券化是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金融創新過程中普遍展開的一種金融市場現象,它是將缺乏流動性但未來有著穩定凈現金流的資產,通過真實銷售、破產隔離、信用增級和有限追索等機制,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資產支持債券的金融行為。
美國的次貸危機,並非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也非次級債危機,它的全稱應當是「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危機」,僅從字面上就可看到,理解這場危機的關鍵不僅在於「次貸」,而且在於「證券化」。
擴展知識:
資產證券化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美國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運用到了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注意,「次級」(sub-prime)指的是借款人信用,低於「主級」(prime),也就是FICO信用評分不足640的借款人。
資產證券化運作是一種杠桿操作,通常實施資產證券化的金融機構(從抵押貸款公司到投資銀行及其他相關金融機構)都有著較高的杠桿率(總資產/凈資產),特別是發行抵押債務債券和信用違約掉期的金融機構,通過這些來達到以小博大的目的。
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設計和定價存在著嚴重缺陷。機構在對次級抵押貸款實施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因為技術難度、市場和人文因素,造就出了沒人看得懂的、晦澀、不透明的衍生品「怪胎」。
危機爆發後,當時的美聯儲紐約聯儲主席蓋特納說,「Nobody knows who owes whom what」(沒人知道誰到底欠了誰多少錢)。
『肆』 美國資產證券化中的FASIT載體是什麼
這個具體我不太清楚,記得炎黃財經的一期視頻有提到過說:最後的FASIT立法提案產生了金融資產證券化投資信託,資產范圍擴大到多種金融資產,標志著資產證券化制度趨於完善。
『伍』 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現狀如何
資產證券化提高了資本市場的運作效率:投資者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獲得較大的流動性;能夠降低投資風險;能夠提高自身的資產質量;能夠突破投資限制。
陳湛勻指出:對於投資者來說,資產證券化可以實現風險隔離,風險較低,主要是資產證券化有一個資產轉移的過程,原始權益人將證券化的資產轉移給SPV,將證券化資產與原權益人經營風險進行隔離,包括原始權益人的債務風險和破產風險,從而實現資產和主體的風險隔離,投資者只需考慮證券化資產的質量。
陳湛勻教授
以下是陳湛勻的部分觀點實錄:
對於投資者來說,資產證券化可以實現風險隔離,風險較低,主要是資產證券化有一個資產轉移的過程,原始權益人將證券化的資產轉移給SPV,將證券化資產與原權益人經營風險進行隔離,包括原始權益人的債務風險和破產風險,從而實現資產和主體的風險隔離,投資者只需考慮證券化資產的質量。再者,由於資產證券化後可以在資本市場上市交易,因此證券化的產品流動性增強,且通常具有較高的收益。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上海電視台「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主持人,中國第一財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特邀嘉賓,長期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授課,已獲近2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聘為國際論壇峰會和國外大學演講,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權威金融專家,成功輔導不少企業上市。
『陸』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中美的資產證券化市場有何不同
資產證券化是指以基礎資產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結構化設計進行信用增級,在此基礎上發行資產支持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過程。它是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支持,發行可交易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
陳湛勻指出:資產證券化就是出售基礎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進行融資的一種直接融資的方式。美國的政府國民抵押協會於1970年首次發行以抵押貸款組合為基礎資產的抵押支持證券-房貸轉付證券,在首次資產證券化成功發行後,資產證券化成為了一種全新的金融創新工具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且此基礎上,風險證券化產品又被衍生出來。
陳湛勻教授
以下是陳湛勻的部分觀點實錄:
資產證券化(securitization)是以基礎資產(underlying assets)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一定的結構設計和資產轉移,對資產的收益和風險進行分離和重組,在資本市場將基礎資產轉換成可以出售或轉讓證券進行融資,並以基礎資產本身所產生的現金流進行償付的一種過程或技術。其中基礎資產就是未來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或是資產組合。原理就是發起人將證券化資產如應收賬款、汽車貸款等預期未來現金流出售給一家有著特殊目的機構(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SPV主動購買可證券化的資產;SPV將這些資產全部匯聚到資產池內,用資產池中所產生的現金流為證券市場上融資的證券作為支撐,用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來為所發行的有價證券進行清償。
簡單來說,資產證券化就是出售基礎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進行融資的一種直接融資的方式。美國的政府國民抵押協會於1970年首次發行以抵押貸款組合為基礎資產的抵押支持證券-房貸轉付證券,在首次資產證券化成功發行後,資產證券化成為了一種全新的金融創新工具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並且此基礎上,風險證券化產品又被衍生出來。
全球證券化市場目前大約有十萬億美元的規模,主要有住房抵押貸款類、企業貸款類、個人消費貸款類,其中個人消費貸款類包括信用卡、汽車貸款和學生貸款等。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證券化市場,規模佔全球總量的85%,美國使用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十分普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貸款、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車貸款是靠發行資產證券提供的。而我國近幾年資產證券化的發展也十分迅速,規模在不斷增長。截至2018年底,中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存量規模為人民幣2.67萬億元,同比增長34%,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資產證券化市場,僅次於美國。
著名經濟學家、全球共德CEO陳湛勻教授簡介: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上海電視台「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主持人,中國第一財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特邀嘉賓,長期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授課,已獲近2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聘為國際論壇峰會和國外大學演講,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權威金融專家,成功輔導不少企業上市。
『柒』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它和美國2009經濟危機有什麼關系通俗點的,不要粘貼復制。
今年經常提到的資產證券化主要是指債轉股,很多國有企業負債累累,並且沒有償還能力,然後就有金融公司把國企的不良資產收購過來,然後變成股權賣給其它公司,買這些爛賬的公司通常都是上市公司,他們也知道那些國企還不上債務,但是他們可以把這些股權增發到股市上,讓投資者來消化掉,很多投資者不明白其中的內幕,買了這種股,輕則不掙錢,重則被深套
你可以看一下《大空頭》這部電影,講的就是金融危機的事,影片最後就提到了類似的操作方式
『捌』 美國什麼時候出現信貸資產證券化
20世紀70年代後期
『玖』 結合美國次貸危機,談談對資產證券化的認識
資產證券化產生的初衷是為了轉移和分散風險。從整個金融體系的角度來考察,採用資產證券化這一融資方式,銀行可以將缺乏流動性的貸款轉換、分割為標准化、單位化的有價證券,將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分散到眾多投資者的身上。貸款類信用衍生工具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轉移貸款所蘊含的信用風險,在不影響客戶關系的情況下靈活地改變資產負債表的風險承擔狀況,且不用改變銀行資產負債表內構成。作為美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融資工具,資產證券化對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不僅如此,在許多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資產證券化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毋庸置疑,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源於美國次級貸款的證券化。但資產證券化是否必然會製造風險?到底是資產證券化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從而引發了金融危機?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決定了資產證券化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命運,也決定了其未來的中國之路。
金融危機發生後,很多人對以資產證券化為核心的金融創新產生了懷疑,認為是資產證券化製造了巨大的風險。但實際上,引發這場金融危機的關鍵不在證券化,而在於證券化背後的信貸資產,正是因為次級貸款的大量發放導致了金融體系承擔的信用風險總量顯著增加,而次貸證券化又導致這些信用風險由信貸領域轉移到資本市場。
由次級貸款證券化所引發的金融危機,促使我們對其功能、風險以及未來的發展作進一步的反思。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資產證券化是金融創新的基石。正是資產證券化改變了風險的生存狀態,使風險由存量化變成了流量化,而風險從存量化到流量化的轉變是金融創新的巨大成就,是金融體系由傳統邁向現代的重要標志。從這個意義上說,資產證券化在金融體系的創新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資產證券化是實現現代金融體系風險配置的工具。資產證券化正是通過風險定價和轉移技術實現了風險配置的功能,成為金融功能從資源配置到風險配置轉型的有力工具。
但是資產證券化在開放的金融體系中會加速風險和危機的傳播和擴散,而這顯然有可能加大系統性風險和金融危機的傳染效應,從而有可能使局部性金融危機或個案性金融危機演變成全球性金融危機。
我們注意到,在美國金融危機後大部分金融創新產品受到重創之時,貸款交易作為美國資產證券化的前端產品卻始終保持著穩步增長的勢頭。其主要原因有二:貸款交易本身屬於資產證券化初級產品,只是將風險在不同的機構投資者之間重新配置,並沒有放大原有風險或增加新風險;美國貸款交易市場是相對集中的場外交易市場,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美國銀團貸款與交易協會(LSTA)作為這個市場的行業組織,在市場交易流程的規范性和交易協議的標准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且設計了對進入交易的貸款的逐日盯市制度,使得交易品種、交易價格和清算結算都具有較好的透明性。這對於我國現階段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