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通證券鍾奇屢薦大跌個股 薦股亂象何時止
止不了,你知道這一個薦股的 僅僅是冰山一角,股市裡各種薦股各種騙,多了去了,薦完後面都有他們的目的,漲了吹牛逼,套了 陪了,他們就達到第一步目的了,後面賣軟體 搞分成 轉其他電子盤,如果都不是那麼這人就是一股盲,不懂什麼叫股票,就別再上當了,
B. 全球"負利率"已成趨勢 還有哪些投資最有"期待值
目前,在全球「負利率」局面漸成趨勢的大環境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長期走低已經是大勢所趨。那麼,除了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之外,在「負利率」的環境下,還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哪些品類值得投資,成為了眼下大家普遍關注的焦點。但實質上,投資的機會也是此消彼長,除了固定收益類產品之外,也有不少投資品類的「期待值」正在上升。在此介紹幾種,不妨作參考。
傳統固定收益類產品:鎖定互聯網銀行、中小銀行
根據記者從各家商業銀行了解,雖然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一直往下走,但也有少數理財產品收益率仍在5%以上。
以微眾銀行的理財產品「陽光年年盈」為例,年化收益率為5%,投資門檻為1000元起,相比常規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門檻較低。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產品屬於萬能型保險,最低的保證收益率為3.5%,也就是說5%只是預期收益,雖說兌付的機率較高,但仍有不確定風險。該產品購買後有15日的猶豫期,保單生效的500日內贖回費用高達2%,但500日後可免費贖回。
而根據融360統計,在7月份新發的理財產品中,收益率排名前三的銀行分別為渤海銀行、泰安銀行及齊魯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為4.27%、4.21%、4.17%,穩健型投資者也可關注。
「從不同類型的銀行理財產品看,城商行及股份制銀行的收益最高。由於國有銀行發行的低收益保本類理財產品比例較大,為此收益相對降低。在收益率繼續下降的情況下,建議投資者可購買中小銀行的產品。」融360理財分析師王夢升表示。
黃金:可選擇實物金或與黃金掛鉤的ETF
通脹預期在中短期內依然強烈,雖然「負利率」讓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下降,但這時候黃金卻迎來了投資機會。今年以來,金價上漲了近30%,不少錯過上半年機會的投資者都扼腕嘆息。但實質上,下半年黃金仍有投資機會。
「在未來半年和一年的時間內,我們看好黃金,原因有兩點:第一,今年美國再加息預期非常小;第二,地緣政治的影響使得黃金避險需求增大。」海通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鍾奇在日前舉行的廣發銀行財富論壇上對記者表示,黃金走勢和美國的實際利率關系最強,而全球的實際利率都往下行,這種下行趨勢將倒逼美國往前走。
鍾奇預計,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如果美國不加息,黃金可漲至1450美元左右;但如果美國加息,才是黃金大牛市的開始,金價不排除沖擊2000美元的可能。
「黃金股和黃金資產在未來以及未來的一年中有非常強的資產配置作用。」鍾奇表示,對於投資者而言,有兩種方式參與黃金投資:如果是風險偏好大的,可選擇黃金期貨、與黃金掛鉤的股票等;如果是風險偏好低,則選擇實物金作投資較為穩健。
具體到投資產品而言,對於風險偏好低的「小白」客戶來說,工行、微眾銀行、京東金融的實物金產品都是不錯的選擇。如京東金融的「京生金」,是一款定期的互聯網黃金投資產品,用戶申購後,不管金價漲跌,每天均會增長黃金克數,投資的實物黃金的價格也低於實體店。
據悉,「京生金」第一期推出60天、75天、90天3個期限的定期產品,投資者年化生金率分別為1.78%、1.98%及2.18%。與普通的實物金相比,「京生金」更劃算的地方在於,用戶的收益將來自兩塊,除了因金價波動產生的收益外,還有實物金「生金」的克數收益。
例如,投資者購入年化生金率為3%、期限1年的產品1000元,成交單價為250元/克,則投資者成交數量為4克,到期將獲利的黃金收益克數是4*3%*365/365=0.12克。如果到期黃金單價為260元/克,到期本金與利息收益總計1040+31.2=1071.2元。
與黃金掛鉤的權益類產品,則有黃金ETF或其他與貴金屬投資掛鉤的股票、基金產品,比如華安易富黃金等,屬於規模較大的ETF,目前通過微眾銀行等網路渠道購買,可免申購費用,贖回費率也較低。
海外投資:可開始嘗試布局
在人民幣匯率承壓的大環境下,再加上投資目光的「出海」趨勢日受關注,就投資價值而言,越來越多投資者考慮「走出去」投資,但卻苦於找不到投資的方向或產品。海外投資值得關注的領域到底有哪些?
僑外投資集團總裁丁穎對記者表示,在目前的投資環境下,海外有兩個領域具備不錯的投資機會:「第一個,是海外不動產投資。針對不同投資項目而言,我認為海外的不動產投資,特別是歐洲房產投資擁有非常好的機會。在海外房產投資類型中,海外學區房將成投資熱寵,其中包括美國、葡萄牙、西班牙、希臘、塞普勒斯、韓國等十多個國家的優質房源。第二個,是通過身份獲取實現資產增值,取得綠卡不僅是海外投資其中一個重要收益,還能確保你在海外擁有比非綠卡持有者更多的投資機會。」
此外,除了獲取身份、購置房產之外,國內的投資者也有更「接地氣」的方式參與到海外市場的投資,比如購買外匯類理財產品、購買QDII類產品或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