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風險控制對策中的手段有哪些
英盛觀察分析風險控對策主要有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轉換、風險對沖、風險補償、風險控制七種基本類型:
1.風險承擔
風險承擔是企業對風險承受度之內的風險,在權衡成本效益之後,不準備採取控制措施降低風險或者減輕損失的策略。
集團或子公司採取風險承受的策略,或者是因為這是比較經濟的策略,或者是因為沒有其他備選方法(比如降低、規避或分擔)。採用風險承受時,管理層需考慮所有的方案,即如果沒有其他備選方案,管理層需確定已對所有可能的規避、降低或分擔方法進行分析來決定承受風險。
在考慮做出風險應對的過程中,管理層需要評估各種風險控制措施的成本,及風險發生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降低所帶來的收益,選擇一種風險應對策略。
2. 風險規避
風險規避是企業對超出風險承受度的風險,通過放棄或者停止與該風險相關的業務活動以避免和減輕損失的策略。
採用風險規避的目的是,預期出現不利後果時,一並化解風險。比如集團可以認為某個投資項目的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大而又不能承受也不能採取措施降低,集團則可以選擇退出投資項目,或則勒令子公司退出投資項目,從而規避風險。
3.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企業通過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將風險轉嫁給另一個人或單位的一種風險管理策略。
一般說來,風險轉移的方式可以分為財務型非保險轉移和財務型保險轉移。
財務型非保險轉移是指通過訂立經濟合同,將風險以及與風險有關的財務結果轉移給別人。常見的財務型非保險風險轉移有租賃、互助保證、基金制度等等。
財務型保險轉移是指通過訂立保險合同,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保險人)。個體在面臨風險的時候,可以向保險人交納一定的保險費,將風險轉移。一旦預期風險發生並且造成了損失,則保險人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責任范圍之內進行經濟賠償。由於保險存在著許多優點,所以通過保險來轉移風險是最常見的風險管理方式。
4. 風險轉換
風險轉換是指通過一些特殊手段,將一種風險轉換成另一種或幾種 其他風險,使得轉換後的風險更容易管理,或者獲得額外盈利的風險管理策略。
風險轉換策略的典型應用就是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債券是指一種發行人依照法定程序發行、在一定期間內依據約定條件可以轉換為股票(通常為普通股)的公司債券。在持有該債券時,面臨的主要風險有可轉換債券發行失敗風險、股票上市失敗風險、可轉換債券到期不能轉股的風險、轉股後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攤薄的風險及可轉換債券價格波動風險等,當該債券成功轉換為普通股票後,持有者面臨的風險轉換為股票價格波動風險、股票套牢風險等,並且可能帶來一定盈利。
5. 風險對沖
風險對沖有兩種解釋,一種是通過承擔多種相關風險,使這些相關風險之間產生對沖關系以降低這些風險大小的管理策略;另一種解釋是指通過投資或購買與標的資產收益波動負相關的某種資產或衍生產品,來沖銷標的資產潛在的風險損失的一種風險管理策略。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套期保值業務和期權交易業務。
6. 風險補償
風險補償是指在事前(損失發生以前)對承擔風險措施制定必要的補償機制,以增加個人或單位承擔風險的信心和勇氣。
通常來說,對於那些無法通過風險對沖、風險轉換或風險轉移進行管理,而且又無法規避、不得不承擔的風險,可以採取這種風險補償策略。比較典型的應用是在市場營銷對營銷人員考核激勵的補償機制。例如,公司派小張開拓西北新市場,按照公司當前以業績為導向的銷售考核方式,小張很難完成銷售任務,因此獲得獎金的概率很小,工作積極性也不高,於是銷售總監單獨為他制定一條補償方案:假如小張未能完成銷售任務,但只要每月比上月有20%的增長,就能夠獲得額外獎金。這樣一來,小張的工作積極性就高多了,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風險補償策略。
7.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企業在權衡成本
⑵ 財務案例討論(根據下列案例資料,對下列債券發行方案進行分析)
一、綜合案例分析
1、對教材59頁(三)案例,根據以下要求分析:
(一)確定分析主體
(二)分析的理論依據及具體論證
(三)結論
答:(一)確定分析主體
分析主體:廣東核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二)分析的理論依據及具體論證
一、債券發行的合法性分析: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
2、國務院頒布《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的規定
比如:
(1)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額不低於人民幣三千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額不低於人民幣六千萬元;
(2)累計債券總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額的百分之四十;
(3)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
(4)企業債券管理辦法規定:企業債券得利率不得高於銀行相同期限居民儲蓄定期存款利率40%;
(5)不存在下列情況:
1)前一次發行的公司債券尚未募足的;
2)對已發行的公司債券或者其債務有違約或者延遲支付本息的事實,且仍處於繼續狀態的。
二、債券發行內容分析:
1、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中廣核電集團的凈資產為118.9億元,2000年度實現業主收入67.9億元,利潤總額26.7億元,凈利潤18.9億元,而且從近年經營的業績來看,其主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均呈穩定增長之勢。
2、分析債券籌資的發行規模:從前面分析看出,發行主體收入、利潤均呈穩定增長之勢。而且嶺澳核電站將於2002年7月和2003年3月投入商業運行。總之,核電集團有限公司未來將有巨大而穩定的現金流入,本期債券發行規模為25億元,相對而言只是個較小的數目,因此到期本息的償有足夠的保障。
3、分析債券籌資的期限策略:從投資項目的性質來看:嶺澳核電站為生產性投資建設項目,而通常一個企業為某項生產性投資建設項目籌集資金發行債券時,期限要長一些,因為只有在該項目投產獲利後才有成償債能力,該公司發行債券的年限7年,該期限有利於企業的償債。
4、分析債券的利率的制訂:該債券的利率為固定的年利率4.12%,對於長期債券而言,由於市場利率經常波動,固定利率很容易導致投資者的盈利有所下降或增加了不確定性,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在扣除20%的利息稅後,所得利息為3.296%。同期銀行利率為2.25%。2001年五年期國債利率3.14%,公司七年期債券確定利率4.12%,扣除年限差異,其利差也為80個基本點左右,不算太高,但超過了同期居民儲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而與實際對比,2002年至2008年,我國金融機構五年期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分別為2.79%,3.6%,4.14%,4.41%,4.95%,5.22%,5.49%,處於利率上升通道,確定固定利率,恰好對公司有益。該債券信用級別高,屬國家開發銀行無條件不可撤消連帶責任擔保債券,風險低。因此,投資者者能夠獲得較高得利息收入。
5、分析還本付息方法:該債券選擇的還本付息方式是按年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盡管在本金償付上一定程度有損財務穩健,但相對於其他方式,該方式現值最低的。
6、從債券其他籌資條件看:經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評定,核電集團有限公司發行得債券得信用等級為AAA,是企業債券中的「金邊債券」。從擔保的情況來看,本期債券由國家開發銀行提供無條件不可撤消連帶責任保證。因此具有準國債的性質,信用風險很小,可以看出,嶺澳核電站的工程債券每年將給總公司帶來巨大而穩定的現金流入,而且從2002年7月開始,嶺澳核電站開始投入商業運行,隨著發電量的逐年增加,其每年的現金流入增長很快。因此本期債券的償付有很好的保障。
(三)結論
根據案例資料,嶺澳核電站竣工後將為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從投資者角度講,該債券風險較低,具有準國債的性質,利率水平相對較高,因此投資價值也較高。
⑶ 為什麼公司欲發行的可轉換債權資本成本小於公司債務資本成本方案不可行
可轉換債權的風險高於普通債券,所以投資人要求的報酬率也高於普通債券,對發行公司來說,只有發行的可轉債成本高於普通債務,才會被投資人所接受。
⑷ 民營上市公司債務違約頻現該怎麼解決
近一段時間以來,債券市場信用風險加速暴露,一些民營上市公司或持有上市公司的集團接連出現債券違約,引發了市場的擔憂。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債務違約,體現出金融與政府債務雙重監管大背景下,一些企業自身經營和財務控制能力出現了問題,債券市場的風險整體仍然可控。
而在稍早之前,則出現了企業發債10億元幾乎全部流標的情況。5月21日,東方園林發布公告稱,公司公開發行不超過15億元的債券已經獲批,原本計劃發行的10億元公司債券,實際發行規模僅0.5億元。業內人士認為,在信用收縮的大環境下,資質較差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和部分城投平台再融資壓力進一步加大,這可能將繼續加快相關信用風險的暴露。
WIND統計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已經發生至少19起債券違約事件,涉及發行主體11家,合計債券余額為176.04億元。除此前的春和集團、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外,新增違約主體5家,分別為上海華信、富貴鳥、凱迪生態、神霧環保和中安消。與2016年不同的是,本輪違約多集中在民營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一些較知名的上市公司,因此引發了市場對風險蔓延的擔憂。
中金公司認為,本次「違約潮」並非事出偶然,本輪債務違約加速受去年底來融資環境收緊所驅動,尤其是資管新規出台後銀行非標資產快速回表為地方政府與民企的資金鏈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同時,多項去杠桿宏觀政策疊加,包括財政支出放緩、地方政府融資及基建投資監管趨嚴,表內信貸額度偏緊等,也加劇了企業融資的壓力。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記者表示,這一情況的發生,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調整所致。由於中國經濟區域發展差異較大,違約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以及其他一些經濟形勢相對較差的地區。從行業來看,違約事件主要集中在一些面臨較大行業分化和環保壓力的傳統產業。
上市公司發債熱情高漲
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信用債發行規模已達4465.34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979.41億元,增幅高達355.92%。大幅攀升背後,上市公司償債壓力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存量信用債規模已達28188.96億元。其中,年內償債規模將達5436.61億元。即使扣除年內發行的短融,償債規模仍達3666.11億元。
從行業分布來看,按照細分行業分類,房地產發債規模最高,達到了864.9億元,緊隨其後的是電力能源行業,達到了831.9億元,采礦行業發債規模也達到了215億元。這三類行業發債規模占上市公司發債總量的比例達42.81%。Wind統計顯示,在年內上市公司債券到期情況方面,包含多個細分行業的製造業到期債券規模為1761億元,其次為電力能源行業,到期規模為822.6億元,房地產行業為717.86億元。
東方金誠評級公司首席分析師蘇莉認為,強監管下發生的信用收縮對債券發行人構成了一定的挑戰,融資成本和再融資難度有了較大的提升,尤其是對「借新還舊」過度依賴的企業沖擊較大。具體來說,部分負債高企、盈利能力出現顯著下降的民營企業或較為邊緣化的國企,尤其是處於產能過剩領域企業或成為信用風險暴露的集中區;部分面臨債券到期和回售壓力的房地產企業,在再融資難度明顯上升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出現新的違約主體。
另一方面,公開信息顯示,年報公布後,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正在受到交易所的高度關注。以飛樂音響為例,5月18日,上交所對其下發2017年年度報告的事後審核問詢函,問詢函要求該公司結合業務構成、資金使用安排、經營情況,說明報告期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的原因,並要求上市公司結合短期借款規模、流動資金等,分析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是否存在短期償債風險以及應對措施。
債券市場信用風險整體可控
盡管債券違約事件時有發生,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債券市場的信用風險仍然整體可控。李迅雷強調,從違約金額來看,信用債違約金額比例還不到1%,大概只有0.4%、0.5%左右,遠遠低於目前銀行的壞賬水平,在一個正常的范圍內。李迅雷表示,從金融監管角度來講,要打破剛性兌付,所以不排除接下來還有不少公司出現違約。他指出,應當要有防範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意識,做好預期引導。
中信證券則認為,近期頻繁爆發的信用風險事件,各家主體違約的導火索和根源有所不同,其風險的積聚與爆發不在貨幣政策或流動性環境,而在於自身經營和財務控制能力。在穩杠桿和防風險目標下,預計原有風險處置將更加溫和,防範新風險積聚。未來信用風險總體會更為緩和,但結構上低評級主體仍然面臨一定風險。
中金公司建議,在政策層面,要遏制風險蔓延,短期內需要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及較穩定的政策預期,保持社融增速環比在一個較合理的水平有助於穩定總體融資條件及總需求,同時盡快頒布資管新規的執行細則及過渡期的安排也有助於「非標」資產有序退出,降低「踩踏」風險。中長期制度建設方面,金融去杠桿不能「單兵突進」,平穩去杠桿需要財稅體制改革及低質量信用資產平穩退出機制等方面的配合。
蘇莉認為,近期及後續可能出現的違約案例是我國信用債市場去除剛性兌付面紗之後呈現的信用風險本來狀態,信用風險的還原和釋放將促使信用債市場回歸信用風險定價的本源,引導投資者理性平衡信用風險與收益,有助於消除系統性風險的隱患。不過,在相對集中暴露信用風險的階段,也需要避免金融機構集體非理性和踩踏效應導致風險傳染性加劇。建議債券市場投資者提升信用風險識別和組合管理能力,對債券風險的暴露制定應對預案,冷靜應對信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