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證券市場 » 2007年債券市場結構大盤點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2007年債券市場結構大盤點

發布時間: 2021-06-17 07:29:39

股票市場的特徵及結構是什麼什麼是債券市場

股票市場的特徵:
1、無期性。股票是一種沒有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者人一旦認購了股票之後,就不能向股份公司要求退股,只能在股票市場上進行轉讓。而且只要股份公司還存在,它所發行的股票就存在、有效,股份公司沒有償還投資人投資的義務。
2、權責性。股東憑其特衣的股票,享有其股份數相應的權利,同時也承擔相應的責任。權利主要表現為: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經營決策,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收益。責任主要是承擔公司的經營風險,對公司的經營決策承擔責任,責任的限度為其認購股票的全部的投資額。
3、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是指股票在不同的投資者之間進行轉讓,股票持有人可以通過股票的轉讓隨時收回自己的投資額,提高了股票的變現能力。
4、風險性。任何一項投資的風險和收益都是並存的,股票的風險主要來源於股票價格的波動,股票價格要受到諸如公司經營狀況、宏觀經濟政策,市場供求關系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股票投資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活動。

股票市場的結構:
A股市場由三大板塊組成:主板/中小板/創業板。

債券市場:
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債券持有人)即債權人。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是固定利息證券(定息證券)的一種。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債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國,比較典型的政府債券是國庫券。人們對債券不恰當的投機行為,例如無貨沽空,可導致金融市場的動盪。

債券市場是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是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是一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個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可以為全社會的投資者和籌資者提供低風險的投融資工具;債券的收益率曲線是社會經濟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準,因此債券市場也是傳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載體。可以說,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構成了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基礎。
可將債券市場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 債券市場債券發行市場,又稱一級市場、是發行單位初次出售新債券的市場。債券發行市場的作用 是將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工商企業等為籌集資金向社會發行的債券,分散發行到投資者手中。
債券流通市場,又稱二級市場,指已發行債券買賣轉讓的市場。債券一經認購,即確立了一定期限的債權債務關系,但通過債券流通市場,投資者可以轉讓債權。把債券變現。
債券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相輔相成,是互相依存的整體。發行市場是整個債券市場的源頭,是債券流通中場的前提和基礎。發達的流通市場是發行市場的重要支撐,流通市場的發達是發行市場擴大的必要條件。

⑵ 甲公司2007年1月1日,按面值從債券二級市場購入乙公司

2007年1月1日,購入債券: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5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5 000 000

2007年12月31日
借:應收利息 150 000
貸:投資收益 150 000

收到利息:
借:銀行存款 150 000
貸:應收利息 150 000

2008年:
借:應收利息 150 000
貸:投資收益 150 000

收到利息:
借:銀行存款 150 000
貸:應收利息 150 000

2008年12月31日,確認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1 000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 000 00

⑶ 2007年股市大勢如何

健康向上 牛市格局不變

⑷ 81年到07年國債每年的發行數目

資本市場金融工具的出現應該在80年代初,比如81年我們開始發行國債,82年到84年企業債、金融債出現,這時候中國資本市場的債券工具已經開始出現了,這可以算是中國資本市場處於萌芽狀態了。後來83年深圳寶安發股票,84年上海飛樂發股票,股票這種金融工具形式也開始出現。債券與股票的出現,說明中國資本市場的一級市場開始萌芽。隨後,債券和股票作為一種金融工具它肯定要流通,於是資本市場的二級市場產生與發展就成為必然。

80年代初,債券與股票的出現,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一是高度單一性與集中性的金融結構難以滿足經濟發展開始多元化的現實需求;二是分權讓利的改革邏輯形成了「弱財政」格局,使得中央政府對於稅收之外的籌資方式和分配製度有著強烈的願望與需求;另外,居民儲蓄的高增長也需要多樣化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資產;三是金融活動高度集中於銀行和企業資金高度依賴於銀行,使銀行面臨著高風險;四是進行股份制改革也是國有企業走出困境的現實選擇。這一切,促成了債券與股票這種資本市場金融工具的出現。

⑸ 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有哪些

主要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等機構為主,三類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託管量佔比達到85%左右,其中商業銀行就達到了70%。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平穩較快發展,市場規模已居於世界前列,形成了以銀行間市場為主、交易所市場及商業銀行櫃台市場為輔、互聯互通、分工合理的市場格局,有90%以上的債券託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跨越式發展,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社會融資結構、完善金融宏觀調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與商業銀行關系密切。在199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之初,商業銀行即作為首批市場成員進行債券現券和回購交易。目前,商業銀行是銀行間債券市場主要的做市商機構,是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的一級交易商,是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核心成員,也是國債承銷團的主要成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以來,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中的主導地位遭到市場個別人士的質疑,一種觀點認為,商業銀行持債比重高,單一的投資者結構使得債券市場成為買方市場;還有觀點認為,商業銀行持有債券與貸款一樣仍屬於間接融資,銀行體系存在較高的系統性風險。上述觀點明顯混淆了債券與貸款間的差別,漠視近年來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同時也忽視了我國是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這一現實。
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
已日趨多樣化
盡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初期,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居主導地位,但隨著市場發展,近年來商業銀行「獨大」的局面已有所改變,一是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中商業銀行絕對數量增加,但相對數量下降。2008年年末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1857家,其中商業銀行361家,佔比19%。至2015年5月末,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數總計8366家,其中商業銀行832家,佔比降至不足10%,表明銀行間債券市場已經成為以眾多合格機構投資者為主、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機構間市場。
二是商業銀行在銀行間現券市場交易佔比呈下降趨勢,非銀行金融機構已成為信用債市場中的主要參與者。據統計,2011年至2014年,商業銀行參與的現券交易市場佔比在64%~68%之間,低於2007年至2010年的71%~75%。分市場看,在利率債市場,2007年至2014年商業銀行交易市場佔比在72%~81%之間,在信用債市場,交易比重在49%~64%之間,表明非銀行金融機構已成為左右信用債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三是商業銀行債券持有量比重呈下降趨勢,在信用債市場佔比已不足五成。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的債券持有量為12萬億元,市場佔比接近70%,至2014年年末,商業銀行債券持有量升至20萬億元,但市場佔比已不足60%。分市場看,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國債持有量為30740億元,占國債未償余額的58%,2014年年末這一比例升至70%。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國開債持有量為24126億元,占國開債未償余額的75%,2014年年末這一比例大體保持不變。商業銀行持有較多的利率債,一方面滿足了銀行的資產配置需求;另一方面也為銀行開展流動性管理,參與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等提供了便利。在信用債市場,2010年年末商業銀行持有企業債4964億元,占企業債未償余額的34%,至2014年年末這一比重已降至23%;2010年年末,商業銀行持有短融及中期票據的比重均超過50%,但至2014年年末均已不足50%。
商業銀行深度參與
銀行間債券市場意義重大
盡管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中的持債比重呈下降走勢,但總體規模依然較高,這與我國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有關。以資產規模計算,截至2014年年末,商業銀行總資產達134.8萬億元,雖然2014年商業銀行債券投資余額僅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15.2%,但龐大的資產規模使得商業銀行仍是債券市場主要的持有者。
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深度參與銀行間債市,對於優化社會融資結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等均具有積極意義。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6萬億元,其中企業債券融資規模佔比14.7%,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規模佔比為2.6%。從存量數據看,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27.6萬億元,其中企業債券存量為12.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存量為3.9萬億元。數據表明,債券市場已成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決定性力量。
這其中,商業銀行作為以間接融資業務為主的金融中介,通過將部分資產配置於債券,既實現了風險的分散化,又客觀上提高了我國直接融資比重,那種將銀行持有債券簡單地等同於貸款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一是與貸款相比,債券作為標准化產品具有較好的流動性,銀行可隨時轉讓。二是銀行可通過債券遠期、利率互換等衍生品對債券投資進行風險管理,因此與單獨持有貸款相比,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更高。三是信用債發行人往往面臨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其所面臨的外部約束明顯高於銀行貸款。四是銀行開展債券投資,不僅有助於債券順利發行與轉讓,也有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銀行將一部分資金配置於利率債及信用債,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銀行體系風險。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銀行間債券市場仍是主戰場
盡管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但總體來看我國直接融資比重依然偏低,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直接融資比重,降低銀行系統風險,銀行間債券市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自2005年開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啟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相關制度已初步建立,產品發行和交易已開始採用備案制和注冊制,目前我國已迎來資產證券化發展的大好時期。未來,我國應遵循國際金融市場一般發展規律,立足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動以合格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資產證券化市場平穩有序健康發展。
二是積極推動信用衍生品市場發展。在銀行面臨的各種風險中,信用風險相對比較突出,但風險對沖工具匱乏。雖然2010年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啟了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試點,但由於種種原因其交易極不活躍,風險管理功能無從發揮。有關主管部門應打破利益藩籬,攜手推動場外信用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基於前期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可考慮先在銀行間市場推出以經濟主體為參考標的的單名信用違約互換,適時推出總收益互換、信用聯結票據以及信用違約互換指數等其他信用衍生產品,以為市場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選擇。
三是進一步優化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近年來,在人民銀行的推動下,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基本成形。年初至今,人民銀行又推動私募投資基金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並將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入市申請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額度管理同時取消。未來可考慮將養老金、住房公積金等長線投資者直接引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以進一步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體范圍。

⑹ 總結2007年中國經濟發展狀況

1、現實經濟低於潛在經濟增長水平,GDP有望增長9.5%左右

從潛在經濟增長能力看,一個經濟體的經濟潛在增長水平是由自然資源、資本積累、勞動力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提高以及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決定的。從決定潛力經濟增長的幾個因素看,近幾年,隨著投資的大幅度增加,我國資本積累的速度快速增長,資本存量的增長速度由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11.5%提高到12.8%左右,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速度接近改革開放以來年均3%的水平,國內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建設得到明顯加強,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明顯緩解,支持經濟增長的供給能力更加寬松,潛在生產能力在10.5%左右,高於改革開放28年來潛在增長率9.5%左右的平均水平。

從現實經濟增長因素看,明年,國際國內的環境仍然有利於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

第一,雖然國際石油價格繼續高位波動,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緊,世界經濟增速會有所放緩,但2007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據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預測,2007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9%左右,低於2005年0.2個百分點,仍高於1990-2006年平均4%的增長速度;世界貿易量增長率達到7%左右,增長勢頭良好;跨國直接投資繼續回升,並購規模明顯擴大,並重點轉向控制戰略產業和市場;世界經濟發展總體上有利於我國保持對外貿易的繼續增長和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同時,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二,我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逐步改善。近年來,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為主要內容農村綜合改革取得進展,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取得成效,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邁出重要步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順利實施,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進展平穩,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加快,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取得進展,這些改革將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

第三,我國仍處於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加快升級帶動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和結構升級引導的內生經濟增長活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形成了城鎮消費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升級、企業自主投資能力提升、就業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的良性循環。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進一步提高,中期內煤電油運的瓶頸制約基本消除。

第四,我國將繼續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實行穩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環保政策的協調配合,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合理控制投資增長,提高消費水平,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狀況。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的影響,2007年我國經濟將承接2003年以來的發展勢頭,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國民經濟有望增長9.5%-10%,雖然低於潛在經濟水平,但仍處於經濟增長周期中的繁榮階段。

2、社會總供求關系基本平衡,物價水平小幅上漲

2007年,我國經濟總體上將呈現出潛在生產能力大於實際經濟增長速度的格局,總體價格水平不會大幅度回升,也不會出現通貨緊縮的局面。

首先,雖然2006年糧食產量達到9800億斤以上的水平,糧食供求基本平衡,但國際糧價穩中趨升和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會對市場糧價形成一定支撐,糧食價格會基本穩定。

其次,國家將不斷完善資源性產品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價格機制,理順土地、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淡水等資源性產品價格,這會增加其下游產品的生產成本,抬高部分生產資料產品的價格。

第三,服務價格仍將是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我國一些重要的服務價格如教育、文化、旅遊、醫療等屬於政府控制價格或政府指導價格,其價格上漲的壓力並未充分釋放。

第四,銀行體系貨幣流動性過剩會拉動價格上漲。通貨膨脹歸根結底是貨幣現象,今年以來,由於外匯儲備增長較快,外匯占款被動投放人民幣較多,廣義貨幣供應量保持在17%左右的較快增幅,根據貨幣供應量與名義收入和價格的關系,當前貨幣供用量對明年的價格上漲形成支撐。預計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5%左右,漲幅與2006年基本持平。

3、經濟增長對就業帶動作用增強,就業壓力持續不減

2007年,勞動力總量過剩和結構性短缺這兩種現象會同時並存,就業總量壓力持續不減。2007年,全國城鎮需要就業的人口約2500萬人,全國城鎮新增勞動力1200萬,其中高校畢業生390萬,中職畢業生270萬,當年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210萬,復轉軍人50餘萬,農轉非人員260萬,而且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轉移到非農領域就業,向城鎮轉移的規模將不斷增加,對我國的就業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估計2007年新增就業崗位約為1000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約200萬人,城鎮失業人員總量增加,城鎮登記失業率達到4.6%左右。

4、外匯儲備繼續增加,人民幣升值趨勢不會變化

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平穩實施,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和人民幣匯率向合理、均衡水平過渡奠定了基礎。

國際收支理論、資產市場理論與購買力平價理論是關於匯率決定的主要理論。首先,從購買力評價看,自1994年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約為9.8%,是美國的2.5倍、日本的5.5倍、歐盟的4.8倍,通貨膨脹率低於美國和歐盟的水平,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大大高於美日歐,這意味著和美元、日元、歐元相比,人民幣的購買力在不斷提高,中美、中日和中歐等之間的相對購買力需要不斷調整。自去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5.7%,對日元升值10%,但對歐元、英鎊、韓元等仍在貶值,人民幣的名義有效匯率基本穩定,因此目前的人民幣匯率水平仍存在低估現象。其次,從國際收支看,國內外匯明顯供大於求,外匯儲備規模過大。2007年貨物貿易收支順差在2006年超過1700億美元的基礎上仍將維持在1500億美元,直接投資項目仍將保持較大順差,達到500億美元左右,到2007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將在2006年增加約2500億美元的基礎上再增加2500億美元左右,達到130000億美元。第三,從利率平價看,中美兩國的利率差減小,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從2004年6月起,美聯儲連續第17次以0.25個百分點的幅度上調利率,到2006年8月底聯邦基金利率達到了5.25%,為四年來的最高水平。從2006年第二季度起,美國經濟開始減速,美國本輪加息周期行將結束。雖然日本和歐元區的貨幣政策會進一步緊縮,但隨著2006年人民幣兩次提高利率水平以及物價水平之間的差異,我國與美國、日本、歐元區的實際利差有所減小,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大。綜合以上各方面影響,2007年,人民幣升值趨勢不會改變。

5、消費需求平穩增長,消費結構繼續升級

2007年消費需求保持較快增長的有利因素較多。

首先,農民收入連續三年保持較快增長,農村消費結構穩步升級。2006年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004年和2005年增長6.8%和6.2%的基礎上增長6%,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對於改變農民收入預期,擴大消費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農村以家用電器為主的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已由沿海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內陸地區。

其次,城市居民收入繼續增加,中等收入階層消費呈現增加趨勢。2006年,公務員工資結構調整將提高公職人員收入水平,有利於擴大中等群體的收入,挖掘他們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的潛力。

第三,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助於擴大即期消費。國家財政支出更加註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對教育亂收費、看病難、看病貴等出台了較為嚴厲的制止措施,推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制,完善義務教育政策。隨著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居民對未來預期不斷看好,消費需求將不斷釋放。

2007年消費增長也面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受房地產價格高企和調控政策的影響,住房消費繼續受到抑制。二是由於農資價格上漲、國家對種糧農民補貼的增收效應減弱等影響,農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的難度加大。預計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3%,實際增長11%左右,服務性消費回升。

6、投資增速平穩回落,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

2007年,投資反彈壓力仍然較大。首先,投資在建規模偏大,2006年在建項目投資規模達到30多萬億,相當於當年三年的工作量;其次,投資擴張的內在機制尚未改變,有的地方繼續將投資增長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個別地方把大項目與政績考核掛鉤,各地為十七大召開營造良好氣氛也會加大投資;再次,資金來源相對寬松。近幾年,企業效益好轉,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度增長,企業投資資金十分寬裕。外匯儲備增長較快,人民幣外匯占款過多,也會增加貨幣供給水平,信貸資金充裕。但總的看,2007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將在快速增長中呈現平穩回落的態勢,一是中央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調控力度不減,國家將繼續把控制新開工項目作為投資調控的重點,堅持嚴把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嚴格環保、技術和安全等市場准入門檻,防止投資需求再度反彈。二是部分加工工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存在,利潤增速不高,必然降低企業投資意願,約束部分行業的投資擴張;三是隨著貿易摩擦加劇和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外商向我國轉移加工產業的步伐放慢,對明年固定資產投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綜合多種因素,2007年,全社會投資增長22%,比2006年回落5個百分點。

7、出口增速回落,貿易順差仍然較大

從出口看,世界經濟和世界貿易增速減慢,給我國出口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龐大的外匯儲備和較大貿易順差將成為我國外貿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更加嚴峻,人民幣匯率機制調整及人民幣升值將影響2007年出口的增長。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的措施也會對我國出口產生抑製作用。但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升級,出口產品競爭力明顯提升。此外,近幾年投資形成了國內龐大的加工生產能力,國內市場競爭明顯加劇,迫使企業努力擴大出口。2007年,我國出口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從進口看,能源、原材料、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總體短缺的格局將帶動進口增長逐步回升,人民幣升值會增加對進口產品的需求。綜合分析,2007年全年進、出口增長速度將達到15%左右,貿易順差約1500億美元,凈出口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

8、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調整財政政策的著力點

我國經濟連續四年出現了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維護好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關鍵是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面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投資增長過快、農業基礎比較脆弱、社會發展問題突出等問題,財政政策的著力點是在大力增收節支的基礎上,適當減少財政赤字,縮小長期建設國債發行規模,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支持新農村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首先,加大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度,促進農民增收,增強農民消費能力。其次,加大對義務教育、公共醫療的財政投入,減輕居民教育、醫療方面的過重負擔,適當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再次,國債項目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主要投向「十一五」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利於擴大城鄉居民消費的城鄉基礎設施項目。2007年全年財政收入增長15%左右,中央財政赤字規模可穩定在2500億元左右,國家長期建設國債發行保持500億元的規模。

9、貨幣政策適時適度微調,貨幣信貸穩定增長

2007年的貨幣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合理控制貨幣信貸總量,保持價格基本穩定,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同時,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達到適度控制投資增長、積極擴大消費需求。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積極探索和拓展外匯儲備的使用渠道和方式。靈活採取公開市場操作來對沖外匯占款,努力保持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總量適度、結構合理和貨幣市場利率的基本穩定;通過信貸政策引導商業銀行區別對待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貸款需求,保證企業合理正常的資金需求,繼續加大對農村和中小企業特別是一些成長型企業的貸款支持力度;在不斷健全個人信用徵信體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初步預測,2007年全年廣義貨幣同比增速將達到16%左右,狹義貨幣增速將達到16%左右,新增貸款規模控制在3萬億元。

10、加快推進體制改革,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保證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保障。當前改革的主要任務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進一步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理順政府與企事業單位、市場中介組織的關系,切實將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以理順產權關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要繼續推進國有經濟結構和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加大國有獨資企業和壟斷行業的改革力度,推進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加快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以推進公共財政體系建設為重點,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要完善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和支付制度,理順省級以下財政管理體制。穩步推進稅制改革,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改革資源稅制度,適時開征燃油稅,為實行增值稅轉型和推行物業稅創造條件;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優化金融結構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要鞏固和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成果,推行政策性銀行向開發性轉型,穩步發展多種所有制中小金融企業;以完善市場功能為重點,推進重要資源性產品和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進一步理順水、電、煤、油、土地等價格,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生產供求關系的價格形成機制,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

⑺ 請教金融史上一些主要的事件,比如87股災,327國債事件,07年次貸危機等

美國「87股災」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華爾街上的紐約股票市場颳起了股票暴跌的風潮,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重挫了508.32點,跌幅達22.6%,創下自1941年以來單曰跌幅最高紀錄。6.5小時之內,紐約股指損失5000億美元,其價值相當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這次股市暴跌震驚了整個金融世界,並在全世界股票市場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倫敦、法蘭克福、東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強烈沖擊,股票跌幅多達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再西方各國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數以千計的人精神崩潰,跳樓自殺。

這一天被金融界稱為「黑色星期一」,《紐約時報》稱其為「華爾街歷史上最壞的曰子」。

直接原因
股災
股災後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論,主要認為股災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價過高、市場上流動資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認同的理論是股災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電腦程式實時計算股價變動和買賣策略,在1970年代末漸在華爾街盛行,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時買和賣。股災後很多人說電腦程式看到股價下挫,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設定的機制加入拋售股票,形成惡性循環,令股價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價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拋售股票。 (2)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謂投資組合保險,就是當市場下滑時,為止住損失,就賣掉股票。這里有個前提,就是得有潛在的接盤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盤者都消失了,投資組合保險的操作方式將股價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資組合保險依靠的是幾乎沒有限制的資金流動性,但流動性並不總是存在的,資金的流動性有時會乾涸。在每個人都想賣出時,這樣的投資策略是不可行的。 (3)經濟學家 Richard Roll 認為市場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國盛行, 但沒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卻在10月19日當天帶頭下挫, 因此是因為市場全球化令在一個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動在一天內漫延全球股市。
引發條件
引發股市股災的原因很多,但起碼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一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嚴重的惡化狀況,上市公司經營發生困難; (2)低成本直接融資導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催生泡沫導致股價被嚴重高估。 (3)股票市場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嚴重缺陷,造成投機盛行,股票市場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 (4)政治、軍事、自然災害等危機使證券市場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證券市場出現心理恐慌而無法繼續正常運轉
327國債事件
1995年時,國家宏觀調控提出三年內大幅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措施,到94年底、95年初的時段,通脹率已經被控下調了2.5%左右。眾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國通脹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這三年裡,保值貼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據這些數據,時任萬國證券總經理,有中國證券教父之稱的管金生的預測,327國債的保值貼息率不可能上調,即使不下降,也應維持在8%的水平。按照這一計算,327國債將以132元的價格兌付。因此當市價在147~148元波動的時候,萬國證券聯合遼寧國發集團,成為了市場空頭主力。 而另外一邊,當時的中國經濟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經開),隸屬於財政部,有理由認為,它當時已經知道財政部將上調保值貼息率。因此,中經開成為了多頭主力。 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發布公告稱,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空頭判斷徹底錯誤。當日,中經開率領多方借利好大肆買入,將價格推到了151.98元。隨後遼國發的高嶺、高原兄弟在形勢對空頭及其不利的情況下由空翻多,將其50萬口做空單迅速平倉,反手買入50萬口做多,327國債在1分鍾內漲了2元。這對於萬國證券意味著一個沉重打擊——60億人民幣的巨額虧損。管金生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在收盤前八分鍾時,做出避免巨額虧損的瘋狂舉措:大舉透支賣出國債期貨,做空國債。下午四點二十二,在手頭並沒有足夠保證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發難,先以50萬口把價位從151.30元轟到150元,然後把價位打到148元,最後一個730萬口的巨大賣單把價位打到147.40元。而這筆730萬口賣單面值1460億元。當日開盤的多方全部爆倉,並且由於時間倉促,多方根本沒有來得及有所反應,使得這次激烈的多空絞殺終於以萬國證券盈利而告終。而另一方面,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則出現了約40億元的巨額虧損。 2月23日晚上十點,上交所在經過緊急會議後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交易是異常的無效的,經過此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這也就是說當日收盤前8分鍾內多頭的所有賣單無效,327產品兌付價由會員協議確定。上交所的這一決定,使萬國證券的尾盤操作收獲瞬間化為泡影。萬國虧損56億人民幣,瀕臨破產。 2月24日,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就國債期貨交易的監管問題作出六項規定,,即1、從2月24日起,對國債期貨交易實行漲跌停板制度,2、嚴格加強最高持倉合約限額的管理工作,3、切實建立客戶持倉限額的規定,4、嚴禁會員公司之間相互借用倉位,5、對持倉限額使用結構實行控制;6、嚴格國債期貨資金使用管理。同時,為了維持市場穩定,開辦了協議平倉專場。
07次貸危機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宣布業績,並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准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升幅達33.6%;消息一出,令當日股市大跌,其中恆生指數下跌777點,跌幅4%。 。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2007年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2007年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2007年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不過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股價已由高位時的23美元跌倒了現在的3美元多一點,也就是說目前的花旗集團的身價相當於一家美國地區銀行的水平,根據最新排名花旗已經跌至19名,且市值已經縮水百分之九十,且其財務狀況也不樂觀.
2007年2月13日 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18億美元壞賬撥備 美最大次級房貸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減少放貸 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發布盈利預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瀕臨破產 美股大跌,道指跌2%、標普跌2.04%、納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減半數員工後,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4月24日 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調,道指跌1.37%、標普跌1.29%、納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標普降低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 2007年7月19日 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瀕臨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麥格理銀行聲明旗下兩只高收益基金投資者面臨25%的損失 2007年8月3日 貝爾斯登稱,美國信貸市場呈現20年來最差狀態 歐美股市全線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總裁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2007年8月6日 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 2007年8月9日 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美國次級債,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價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級債危機蔓延,歐洲央行出手干預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注資超3262億美元救市 美聯儲一天三次向銀行注資380億美元以穩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爾瑪和家得寶等數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級債危機蒙受巨大損失 美股很快應聲大跌至數月來的低點 2007年8月14日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過720億美元救市 亞太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 各經濟體或推遲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業抵押貸款公司股價暴跌,面臨破產 美次級債危機惡化,亞太股市遭遇911以來最嚴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聯儲降低窗口貼現利率50個基點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1萬億日元 歐洲央行擬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銀行系統注資8000億日元 澳聯儲向金融系統注入35.7億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37.5億美元 歐洲央行追加400億歐元再融資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業銀行貸出3.14億英鎊應對危機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70億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95億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52.5億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聯儲再向金融系統注資100億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聯儲將努力避免信貸危機損害經濟發展 布希承諾政府將採取一攬子計劃挽救次級房貸危機 2007年9月1日 英國銀行遭遇現金飢渴 2007年9月4日 國際清算銀行與標普對次級債危機嚴重程度產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國諾森羅克銀行擠兌風波導致央行行長金恩和財政大臣達林站上了辯護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深遠,但該機構同時認為各國政府不應過度監管 2007年10月8日 歐盟召開為期兩天的財長會議,主要討論美國經濟減速和美元貶值問題 2007年10月12日 美國財政部本著解決次貸危機的宗旨,開始廣開言路 改善監管結構 2007年10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幫助各大金融機構成立一支價值1000億美元的基金(超級基金),用以購買陷入困境的抵押證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國破產協會公布9月申請破產的消費者人數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萬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貸危機影響,全球頂級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虧損79億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證券也宣布當季虧損6.2億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歐洲資產規模最大的瑞士銀行宣布,因次貸相關資產虧損,第三季度出現近5年首次季度虧損達到8.3億瑞郎 2007年11月9日 歷時近兩個月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達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億美元幫助市場走出次貸危機 2007年11月26日 美國銀行開始帶領花旗、摩根大通為超級基金籌資800億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國樓市指標全面惡化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聲稱10月成屋銷售連續第八個月下滑,年率為497萬戶,房屋庫存增加1.9% 至445萬戶 第三季標普/希勒全美房價指數季率下跌1.7%,為該指數21年歷史上的最大單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資巨頭巴菲特開始購入21億美元得克薩斯公用事業公司TXU發行的垃圾債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第三季止贖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國總統布希決定在未來五年凍結部分抵押貸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國、加拿大、歐洲、英國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聯手救市,包括短期標售、互換外匯等 2007年12月14日 為避免賤價甩賣,花旗集團將SIV並入帳內資產 2007年12月17日 歐洲央行保證以固定利率向歐元區金融機構提供資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聯儲提交針對次貸風暴的一攬子改革措施 歐洲央行宣布額外向歐元區銀行體系提供5000億美元左右的兩周貸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聯儲定期招標工具向市場注入28天期200億美元資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級基金經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級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華爾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個出售協議,以緩解資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華爾街投行高盛預測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沖減340億美元次貸有價證券
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出現惡化跡象,引起美國股市劇烈動盪。投資者擔心,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會擴散到整個金融市場,影響消費信貸和企業融資,進而損害美國經濟增長。 但開始許多分析家認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圍,對美國整體經濟構成重大威脅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就目前看來,次貸危機已經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根據最新數據公布,美國已是第二季度GDP下降,且降了百分之零點五,這已宣告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而且預計美國經濟還將繼續低迷。 首先,美國的許多金融機構在這次危急中「中標」,而且其次貸問題也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期。 其次,美國經濟基本面強健,不乏繼續增長的動力。這是因為美國的各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強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學排行榜顯示美國的科技實力和創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當的時間內沒有國家和組織能撼動;而且美國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強,像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進行戰略收縮就有效的緩解了當時的危機。 而有論者認為,70年代美國的經濟危機根本上沒有解決,負債逐年增加,從1975年至今沒有出現過貿易順差。無論是凱恩斯主義的羅斯福新政也好,還是在七十年代取而代之的新自由主義也好,沒有解決社會分配和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之間的缺口問題,美國就從根本上無法擺脫其經濟危機。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將繼續阻礙生產的增長。更大的問題的是,影響房價出現兩位數下降的因素對在房地產泡沫鼎盛時期消費者大舉借債的美國會產生什麼影響。持樂觀看法的人從消費者支出的反彈中得到些許安慰,但這可能是一個錯誤。房價呈兩位數下降將使越來越多的抵押貸款借款人陷入財務困境。問題已經在其他消費者債務上顯現出來,如信用卡違約率正在上升,貸款機構很可能面臨更加棘手的局面。隨著住房擁有者感到自己越來越窮,消費者支出必將受到抑制,特別是在股市持續下滑的情況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國的次貸危機也可能產生心理蔓延,特別是房價的重估。盡管在美國不計後果向高風險借款人放貸的規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價的膨脹一直比美國更為嚴重,英國、西班牙等國更容易受到房價泡沫破滅的打擊。 另外,《經濟學家》還指出,全球經濟抵禦美國經濟疲軟的能力也不應被誇大。盡管美國經常項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佔GDP約6%,因消費的產品遠多於其生產的產品,美國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需求來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劇下降必然將損害其他地區的經濟。
中國經濟的影響
第一,次貸危機主要影響我國出口。 次貸危機引起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而這其中最主要是對出口的影響。2007年,由於美國和歐洲的進口需求疲軟,我國月度出口增長率已從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國次貸危機造成我國出口增長下降,一方面將引起我國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放緩,同時,由於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小於勞動力的供給,將使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增加。 其次,我國將面臨經濟增長趨緩和嚴峻就業形勢的雙重壓力。 我國已經截止到目前我國CPI已連續兩個月低於4% ,分別為10月4.0% ,11月2.4% ,而PPI為10月3.2% ,11月2% ,經濟形勢非常嚴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業企業的利潤率只有4.9%,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面臨巨大壓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業的倒閉,也加劇了失業的嚴峻形勢,現在我們國家頭等的經濟大事就是保增長,促就業。 最後,次貸危機將加大我國的匯率風險和資本市場風險。 為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美元大幅貶值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匯率風險。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從超過1.9萬億美元減少到1.89萬億美元,美元貶值10%—20%的存量損失是非常巨大的。在發達國家經濟放緩、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美元持續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預期不變的情況下,國際資本加速流向我國尋找避風港,將加劇我國資本市場的風險

⑻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2007年元月我國金融市場運行平穩,其中銀行間的債券交易7 724億元人民幣.7 724億元用

由於7724億有4位整數,所以可以確定n=4-1=3.
保留兩個有效數字,7724億=7.7×103億.
故選D.

⑼ 求對2007年a股市場總體評價,復制粘貼即可,要詳細專業

【前言】在消息面和國際匯市美元走低的雙重推動下,昨天人民幣匯率出現了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升幅,中間價首次突破7.77,盤中價和收盤價更是首次突破7.76,中間價、盤中價、收盤價全部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
==本文精彩導讀==
(一)熱點聚焦
1、人民幣匯率突破7.77
2、人民幣升值主動性增強
3、造紙業:看好擁有上游和技術優勢的公司
4、造紙業:07年投資要點及建議2隻股評級
(二)A股聚焦
5、階段調整帶來局部機會
6、箱體震盪取代主升浪!
7、調整未結束謹慎對反彈
(一)熱點聚焦
單日漲幅0.21%創紀錄
人民幣匯率突破7.77
昨天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7.7615元,人民幣較前一交易日大幅升值了161個基點,幅度達到了0.21%,創出了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升幅。這樣,新年僅僅過去一個多月,人民幣匯率累積升值幅度就已經達到了0.61%,匯改以來的累積升幅也已經達到了4.49%。
在詢價交易中,人民幣匯率最低為7.7623,最高則達到了7.7548,也是匯改以來首次突破7.76,最後報收於7.7585,人民幣較前日收盤價大幅升值了154個基點;在競價交易中,人民幣匯率最低也僅僅觸及了7.76,最高則達到了7.7550,最後報收於7.7561,較前日大幅上升了171個基點。(中國證券報)
預期推動 人民幣升值奏出最強音
161個基點的單日漲幅、7.7615的中間價、7.7548的盤中價、7.7585的收盤價。2月份的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幾乎在每項重要數據上都創出了匯改以來的新紀錄。
對於新年以來的人民幣匯率來說,創新高已是司空見慣。截至昨天,在今年已經結束的21個交易日中,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已經是第九次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了472個基點,幅度達到了0.61%,匯改以來的累計升幅也達到了4.49%。
多數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昨天的大幅上漲雖然有著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歸根結底,預期才是推動人民幣升值的最強動力。
創新高已成習慣
新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創新高幾乎已成為習慣。算上昨天,在今年已經結束的21個交易日中,人民幣匯率9次創出了匯改以來的新高,幾乎每隔一個交易日就要創一次新高。期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連續突破了7.80、7.79、7.78、7.77四個整數關口,盤中價更是在昨天首次突破了7.76。
即便如此,人民幣匯率單日升值幅度如此之大、在各項重要指標上都創出紀錄,這在匯改以來十分罕見。
更為重要的是,人民幣匯率不但中間價強,交易價更強,在中間價首破7.77的情況下,盤中價和收盤價更是首次突破了7.76關口。在詢價交易中,人民幣匯率最高達到了7.7548,報收於7.7585,在競價交易中,最高達到了7.7550,報收於7.7561,都大幅提升了此前的最高紀錄。
這說明,投資者對於人民幣的後續走勢仍十分樂觀,因此在交易過程中大量拋空美元做多人民幣,不少接受記者采訪的銀行外匯交易員也都證實了這一點。
預期是人民幣最強推動力
對於昨天人民幣大幅升值,從消息面上可以得到如下幾種解釋:首先,受美聯儲會議聲明以及美財長保爾森講話的影響,周三紐約匯市美元走軟,昨天的亞洲匯市上美元也出現了大幅動盪,這直接導致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創新高。
其次,從內部因素看,昨天有消息顯示,今年我國外匯體制改革將有大動作,今後我國匯改有望多方面出手,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理順外匯供求關系、緩解高順差壓力、抑制流動性過剩等舉措均可能出台,在人民幣升值已成大趨勢的背景下,消息面的上述變化進一步提振了短期內市場做多人民幣的信心。
申萬研究所研究員梁福濤認為,上述消息面的變化可以說是刺激人民幣匯率走強的最直接因素,但從根本上來看,預期才是推動人民幣今年以來快速升值的根本因素。
梁福濤認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後,抑制外貿順差的過快增長和外匯儲備的快速增加已經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在追求外貿平衡的過程中,人民幣匯率無疑是重要手段。如果增加人民幣匯率在調節外貿平衡中的作用,必要的快速升值必不可少。
另外,剛剛公布的2006年經濟數據也進一步提高了人民幣的升值預期。由於去年我國GDP增速遠遠快於預期,這就從基本面上對人民幣走勢形成了支撐,這同時還進一步打開了人民幣升值的空間。
其實市場本身已經對這種預期做出了最好詮釋。今年以來,即便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回調的幾個交易日中,其交易價總是遠遠強於中間價,顯示不管中間價如何變化,卻並不能改變市場看多人民幣的現實。正如一位銀行外匯交易員所說的,當整個市場都預期人民幣將快速升值時,又有誰敢冒險買入美元呢?(中國證券報)
首破7.77元關口 人民幣升值主動性增強
今年以來人民幣第九次改寫新高在昨日出現,7.7615元的中間價令人民幣首次升破7.77元關口,也以161個基點創下了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升幅。人民幣匯改以來的累計升值幅度達到了4.49%,今年的累計升值幅度則攀上了0.59%。
觀察自去年第四季度至今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軌跡可以發現,人民幣快速走高與美元強勢同時出現的特徵不斷出現。專家指出,這說明人民幣匯率升值的主動性正在增強。但這也反映了市場對於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在增加,並不利於匯率彈性的增強。
"人民幣匯率的走高可能與前天美聯儲宣布繼續暫停加息和美國財長保爾森表示中國匯改應加快有關。"商業銀行交易員指出,前日美聯儲有關維持聯邦基金利率不變的措辭非常溫和,未給美元走勢帶來任何支持。此外,保爾森還向國會表示,將繼續敦促中國加快匯改步伐。
但是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人民幣昨日的沖高緊隨外部壓力的出現而至,這更多的是一種巧合,"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已經形成,這些事件只是增加一些細節的修飾,並不能影響人民幣升值的整體走勢。"
而支持人民幣整體上行趨勢的,還是在於其升值主動性的增強。"自從人民幣匯率破8以來,其升值就明顯趨向主動。"劉煜輝指出,匯改之後有很長時間人民幣的走強是由於美元的走弱而帶動,升值具有一定的被動性,但是從去年第四季度之後,人民幣走強與美元堅挺往往同時出現,這與兩個貨幣之間此消彼漲的一般常理相悖,人民幣升值的主動性在增強,"匯率這個變數作為宏觀調控和解決國際收支問題的手段,可能正在被貨幣當局更多地考慮。"
這一主動升值特徵在今年1月份表現得更為突出。數據顯示,美元指數從年初的83.7點左右一路穩步走高,最高時已經超過85點,但是在這期間人民幣也是一路上沖,破位多個重要的心理關口,屢次創下新高。
有銀行交易員分析指出,市場對於人民幣升值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預期,持有人民幣是一個比較安全的操作,因此美元拋盤一直規模較大,也就造成了匯率的步步走高。
但是這樣一致的升值預期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人民幣彈性的增強無形中製造了障礙。劉煜輝指出,任何金融產品的價格都只有在市場出現分歧的時候才會形成較大波動,"如果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是佔主導性的,那麼放寬人民幣匯率的日間波幅限制意義就不是特別大。"
從昨日交易市場的價格走勢來看,中間價高開之後給市場帶來的指引作用也令市場中對人民幣走高的預期激增,大量美元賣盤造成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在早盤一度快速下沖,1個交易日之內連破7.77和7.76元兩個關口,在詢價市場和撮合市場分別探至7.7548和7.7550元的低點;下午之後隨著美元買盤的出現才稍有好轉,最終分別收於7.7585和7.7561元,分別較前日下跌154個和171個基點。(上海證券報)

升值受益行業追蹤:
造紙行業 看好擁有上游和技術優勢的公司
流動性的增強在繼續推高公司的估值,以3.0%無風險利率測算公司估值可能對現階段的投資更具意義,但投資風險也可能相應增加。維持行業中性評級,並繼續看好擁有上游的岳陽紙業和塗布技術領先的太陽紙業。
流動性繼續推升估值
基於對長期無風險利率的判斷,我們在前期對紙業公司估值過程中一直採用4.0-4.5%。由於市場流動性的不斷增強,投資的預期收益率趨降,而7、10年期國債利率也維持在2.8-3.0%的低水平,這可能形成市場對無風險利率持續低位的預期,它進而推高了公司的估值。
這種預期將持續多久我們難以判斷,但它確實顯著地影響著當前的公司估值,並仍可能延續下去。由於低長期利率仍可能持續一段時期,以3.0%無風險利率測算的公司估值可能對現階段的投資更具意義,但投資風險也可能相應增加。
繼續看好擁有上游和技術優勢的公司
在我們的紙業估值體系中,原料控制力和產業競爭態勢是高端的盈利能力決定因素。由於紙業過剩是長期趨勢,技術優勢成為享受不充分競爭以迴避市場過剩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繼續看好擁有上游的岳陽紙業(600963)和塗布技術領先的太陽紙業(002078)。
岳陽紙業(600963):在極少數採取林漿紙一體化的紙業上市公司中,岳陽紙業的上游盈利趨勢是最為明朗的。基於增發後業務的預期,我們測算公司當前的合理價值為13.2元,半年後和一年後的合理價值分別為17.0元和20.8元。
這個價值尚未包含對公司未來再融資和林地繼續擴大的預期:
在再融資方面,由於融資是企業必然行為,上述基於自然增長的估值屬於較低的水平,它在半顯性期的自然增長率由24.3%下降到8.0%。融資增長取決於融資額,而融資額無法預期。在假設年均增長率為20%的情況下,我們測算公司目前的合理價值為15.8元,半年及一年後的合理價值分別為20.4元和25.1元。
在新增林地方面,大股東泰格林紙集團規劃到"十一五"末建成65萬公頃(合975萬畝)林地,本次定向增發集團向上市公司轉讓持有的全部茂源林業公司股權及注入國有林地19萬畝,顯示了集團做大上市公司的決心,105萬畝林地預計不是岳陽紙業的最終權益林地面積。我們測算,公司每增加8.4萬畝林地,EPS將增加0.035元,價值會提高1.2元/股。
維持對公司股票"推薦"的評級。
太陽紙業(002078):太陽紙業憑借多年積累的塗布紙技術優勢,歷史上一直在市場上端享受不充分競爭,募集項目液體包裝紙將再一次提高產品檔次。隨著07-08年公司兩條漿線的投產,公司產品成本將下降,毛利率會得到提升,在高效經營下ROE仍將處於紙業高端。
公司目前的合理價值為26.1元,半年及一年後的合理價值為28.7元和31.4元。盡管我們長期看好太陽紙業的估值,但目前的價格並不具有明顯的吸引力,維持"中性"的投資評級。(國信證券)

造紙行業:2007年投資要點及建議 2隻股評級
紙的消費:目前接近6000萬噸,約佔全球的16%。00~05年的年均增長率11%,預計05~10年的年均增速為7%,基本與GDP同步。2010年的總量將超過8000萬噸,與消費量最大的美國目前的水平相當。
紙的供給:目前基本與消費量持平。00~05年年均增速13%,高於消費的增速;預計05~10年的年均增速為8-9%,略高於消費的增速。06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紙品的出口已經大於進口。我們的判斷是,這將演變為一個長期趨勢,可以持續10年以上。主要原因是,中國造紙企業已經開始具備國際競爭優勢。
競爭格局:市場分散與強者恆強。國內仍有3000多家造紙企業,還沒有1家企業佔全國總產能或總收入的市場份額超過7%。但是,在部分產品上,強者的特徵已經十分突出。例如,金東紙業銅版紙國內市場份額超過50%,華泰股份新聞紙的市場份額接近30%。隨著國內總產能供大於求,企業兩級分化的局面將繼續演變,行業兼並重組將加速。我們判斷,中國市場在2010年將出現千萬噸級的造紙企業,可以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大企業相提並論。我們認為,中國企業的優勢在於:1)擁有全球最好的造紙設備;2)相對較低的能源和勞動力成本;3)在大的經濟實體當中,中國仍將是增速最快的市場。
財務表現:行業毛利率水平基本維持在14%上下,凈利潤水平在5%左右,全行業的收入規模大約在3000億元(不含紙漿和紙製品)。全行業平均總資產負債率高達62%。行業表現出來的特徵是高負債進行的產能擴張和產品結構升級。我們預計,隨著產能增速的放緩,行業的負債比重將會降低,現金流狀況將會得以改善。
產品趨勢:從消費量的增速來看,00~05年,增速最快的是白紙板(17.6%)、箱紙板(16.9%)和新聞紙(16.4%),而包裝用紙(1.8%)、特種紙(7.3%)和瓦楞原紙(9.1%)的增速相對較慢。從消費量的比重來看,新聞紙(比重6.0%)、塗布紙(6.1%)、白紙板(14.6%)、箱紙板(18.8%)、書寫印刷紙(18.2%)等主要品種的比重在上升,而瓦楞原紙(17.5%)、生活用紙(6.9%)、包裝用紙(8.7%)、特種紙(1.9%)等比重有所下降。我們判斷,未來5年,塗布紙的比重仍會有所上升,新聞紙、書寫印刷紙的比重將會有所下降,但國內消費的增速都會下滑。
價格變化:02~06年,原材料價格處於上升周期,國內進口軟木漿價格上漲超過30%;但是,由於國內紙品產能擴張較快,新聞紙、輕塗紙、銅版紙、白卡紙等主要品種的價格都有不同程度下降(4~10%)。我們的判斷是,07年白卡紙和新聞紙價格有反彈的可能(產能已釋放完畢),而輕塗紙和銅版紙仍有下降的壓力。而紙漿的價格趨勢是,針葉將保持在高位(美元相對加幣貶值、新增產能有限),預計2007年的平均價格為750-770美元/噸;闊葉漿的價格將會小幅度下降,預計2007年的平均價格為600美元/噸,亞洲和南美有不少新增產能是主要原因。
總體評價:2007年將是出口大於進口的一年,出口將會演變為大趨勢;國內產能的擴張步伐將會放緩,行業整合將會深化;原材料的價格總體來講預計將會是向下的趨勢(廢紙價格短期有一定壓力),而紙品價格下降壓力將緩解,部分紙品價格有上升的可能。
投資建議:
短期繼續看好華泰,主要理由:1)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聞紙企業;2)出口銷量大增可帶來盈利可持續增長;3)目前估值水平並不高,07年的市盈率僅13倍。關鍵點:新聞紙的價格不再下降。
長線看好晨鳴,主要理由:1)有可能成為世界級的中國造紙企業之一;2)07年業績存在反轉的可能;2)如果業績能夠達到股改時的承諾,對應的07年市盈率水平不到10倍。關鍵點:07年1季度的業績能實現大幅度增長。

(二)A股聚焦
反彈力度明顯弱於前期
階段調整帶來局部投資機會
對於周三市場的暴跌,市場總體反應明顯過激,一旦這種殺跌動力得到有效釋放後,大盤將會重新回到相對平穩的運行軌道上來。事實上,從昨日盤中超過半數股票上漲、30多家個股漲停的總體表現看,當前市場仍然蘊藏著較強的做多動能,總體強勢格局仍然難以動搖。
階段性調整序幕已經拉開
不過即使如此,大盤階段性調整的序幕還是就此拉開,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作為本輪行情風向標的大盤藍籌股群體已經進入全面修整階段,從工商銀行、中國人壽為代表的金融股,到萬科A、保利地產為代表的地產股,再到中國石化、寶鋼股份為代表的石化、鋼鐵股,均出現了短期見頂回落跡象,最終決定市場進入全面的修整期。
二是來自管理層對"泡沫"擔心而採取的一系列調控,包括限制資金流入、融資融券以及股指期貨延後推出等等,直接抑制了投資者繼續大舉做多的信心。
三是來自市場內在調整的要求,截至目前,本輪行情自2006年初啟動以來已經基本完成了從成長股、價值股再到投機股、補漲股的一輪完整牛市上升行情,雖然當前市場仍有內在上升動力,但已經很難引領大盤繼續出現明顯的上攻。隨著年報業績的逐步披露,越來越多公司股價將逐漸迎來真正的考驗,而調整通常也是該階段最主要的特徵。
平穩應是調整期主基調
大盤並不具備深幅調整的動力和基礎。
首先,從估值角度看,雖然當前關於市場"泡沫"的爭論明顯增大,但如果仔細分析,結論仍然比較樂觀。以滬深300為例,按照2007年20%相對保守的增長預測,動態市盈率在22倍左右,並不存在明顯高估,如果再考慮到宏觀面繼續向好、人民幣升值、稅改以及股指期貨帶來的套期保值等多重利好因素,部分品種仍有較大的吸引力,這在客觀上堅定了機構投資者的持股信心。
其次,隨著基金等機構資金規模突破萬億,A股市場總體上已經逐漸演變成機構主導的市場,最終導致當前市場的穩定性大大提高。從市場博弈角度看,當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市場預期依然良好、流動性泛濫格局短期難以有效解決的背景下,機構採取主動性減倉的風險可能遠大於按兵不動。最終管理層的調控可能會降低機構資金的投資沖動,但導致其產生大幅減持操作的概率卻是微乎其微。另外,從管理層角度看,雖然由於擔心"泡沫"不希望股市暴漲,但同樣也不希望暴跌,因此在股指經歷了短期大幅振盪後,平穩將是調整期最主要的特徵,而圍繞個股進行的結構性分化或將成為市場主導。
局部投資機會仍存在
由於大盤藍籌、金融、地產等領漲板塊紛紛進入修整,市場熱點將進入一段缺乏主流品種的相對匱乏期,但由於市場總體強勢格局仍然難以動搖,一些具備主題投資特徵的機會將逐步顯現。從最近兩日的市場熱點分布看,部分參股券商股、網路傳媒等科技股開始脫穎而出,海欣股份、保定天鵝以及電廣傳媒、上海梅林等紛紛漲停。顯然,在當前市場主流熱點陷入修整階段時,那些具備主題投資機會的品種有望迎來全面上漲的契機。包括3G、航天軍工、高成長小市值股,以及那些具備整體上市、優質資產注入的品種有望得到資金的追捧,值得關注。(北京首放)

箱體震盪取代主升浪
江蘇天鼎 甘丹
未來A股市場走勢將出現兩個新特徵,一是主升浪被箱體震盪所取代,二是個股機會代替板塊行情。
縮量小陽暗示多頭能量衰退
對此,分析人士有喜有憂,喜的是A股市場在昨日出現了止跌的技術信號,而且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目前多頭並未到四面楚歌的時候,止跌企穩意味多頭仍有掌控大盤趨勢的能力。憂的是,A股市場昨日的止跌企穩並未見到量能的持續放大,反而出現典型的量能大幅萎縮特徵,量能的急劇萎縮,意味昨日A股市場的止跌動能更多來源於空方拋盤力量的減少,而不是大量場外新多資金的進場。
更為重要的是,在前期A股市場也暴跌過,但隨後就會引來多頭資金更為猛烈的反撲,從而形成幅度更大的漲升行情。但昨日A股市場只是縮量止跌企穩,這顯示出多頭能量的確有所衰退。正因為如此,分析人士認為A股市場的運行格局將改變,即從原先的主升浪行情變成箱體震盪行情。也就是說,昨日的止跌企穩可能並不會帶來本周五的繼續報復性漲升行情,而極有可能繼續窄幅震盪走勢。
新格局能否帶來新機會
由此可見,未來A股市場走勢將出現兩個新特徵,一是主升浪被箱體震盪所取代,尤其是那些長期活躍在證券市場中的主流資金們有一個經驗之談,那就是跟著政策導向走,往往可以獲得超額投資收益率。所以,在目前估值爭論中權威人士的聲音越來越強烈的背景下,敏感的主流資金們自然會降低做多激情。
二是個股機會代替板塊行情。箱體震盪格局必然會帶來熱點軌跡的變化,因為以往的A股市場經驗顯示,只有不斷的板塊行情才會帶來主升浪行情,而在箱體震盪中,往往只有個股機會或細分板塊、小板塊的投資機會。也就是說,在前期主升浪行情中的銀行股、鋼鐵股、房地產股等主流熱點將暫時隱身,而一些題材性質的個股或細分板塊的投資機會則會顯現,這正好切合當前箱體震盪走勢格局特徵。當然,在箱體震盪中,還有一個熱點演變特徵,那就是同一板塊內的個股也會出現分化。
由此可見,箱體震盪中也會出現投資機會,只不過投資機會主要局限在小范圍甚至是部分個股行情中,而不是像前期主升浪行情中的投資機會。持續的板塊上升行情主要得益於基金等機構資金的推動,現如今機構資金都在思考著調控、嚴禁銀行資金違規入市等政策導向,所以個股機會主要在於游資以及小部分頭寸較為寬裕的機構資金所為。
關注三類個股投資機會
在此背景下,筆者建議投資者的操作思路可略作變化,一方面盡量不要空倉,因為目前只是短期趨勢的改變,而不是始於998點以來牛市行情的轉勢,因為支撐A股市場牛市基礎的人民幣升值、中國經濟增長、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以及資金的流動性泛濫等依然存在,因此,目前沒有必要清倉離場。另一方面則是目前A股市場的短期趨勢的確改變,所以,持續的守股策略似乎也不太明智。
建議投資者可以根據三個策略把握投資機會,一是年報公布業績中出乎市場預期的個股,包括業績以及年報分紅可能出乎預期的個股,此類個股極有可能在熱錢的追捧中而獲得超額收益率,比如說金陵葯業、建發股份、澄星股份等等;二是業績具有亮點的個股,近期行業分析師研究報告不時推薦2007年業績具有亮點的個股,包括雲維股份、海南椰島、維維股份等個股;三是注資題材預期個股,滬東重機、東軟股份已作出表率,所以具有注資預期的個股也可跟蹤,江南重工、金果實業、國電電力、通寶能源、東安動力等個股就是如此。

調整未結束 謹慎對反彈
武漢新蘭德 余凱
經過周三大跌後,周四滬深兩市慣性下挫後出現了小幅反彈走勢,盤中個股活躍度出現了明顯回升,但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戰。一些前期主流品種,如鋼鐵、銀行、交通運輸等板塊繼續走弱,20日均線也對兩市股指構成了明顯壓力。同時漸趨萎縮的成交量表明,反彈動能並不充足,市場調整壓力仍需進一步釋放。
分歧嚴重導致劇烈波動
進入2007年以來,A股市場用劇烈波動來形容並不為過。1月份大部分交易日,上證綜指的波動幅度均超過100點,而兩市日均交易量在1100億元以上,參與各方對市場未來走勢產生巨大分歧。無論是市場指數還是交易量都創出A股交易歷史上的"天價天量"。與此相對應的是,經過去年以來的大幅普漲後,各個板塊估值都已不低,部分行業出現結構性泡沫,一些公司的炒作已有非理性成份。雖然尚未出現全市場泡沫局面,但中長期的基本面利好預期難以跟上短期估值的快速上漲和提前透支。
值得關注的是,截止到1月26日,全部A股動態市盈率已經超過30倍,達32.95倍,這一市盈率即使從全球角度看都已處於相對高位。與此同時,以績優藍籌股為代表的滬深300、上證180、上證50的市盈率也分別高達28.07、27.34和26.96倍,即使按照2007年預測,各大指數市盈率也已超過25倍。顯然,在這樣的背景下,估值壓力對市場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政策風險有所加大。從近期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暫停新發基金審批、節後嚴查銀行違規資金入市、督促國企防範股市投資風險、加大股市調整風險的輿論宣傳等系列舉措看,管理層意欲為股市降溫的意圖已十分明顯。同時,加大股票市場的供給力度,如中國人壽、興業銀行、平安保險的發行流程一個比一個快,國企整體上市的速度和力度也超過市場預期。雖然這些措施實際效果有限,不太可能改變市場中長線牛市格局,但在市場整體估值偏高、心態不穩的情況下,可能會成為短期多空方向性選擇的重要砝碼。於是周三A股市場大幅跳水,上證綜指和深圳成指單日跌幅分別達4.92%和7.62%,再創階段性單日跌幅記錄。
震盪調整仍將延續
市場短期在做空能量大量釋放後,在指標股止跌企穩的帶動下出現反彈,兩市漲停板個股有所增加,參股券商、重組等概念股出現活躍,地產、醫葯等近兩日跌幅較大板塊反彈幅度較大。而中國石化、中國聯通、工商銀行等權重指標股暫時止跌,但基本仍以反彈為主,繼續沖高能力有限。而成交量出現一定幅度的萎縮,表明整個市場持續反彈的底氣仍有不足。而題材股的活躍和主流品種的滯重則構成了鮮明對比,市場整體持續反彈的基礎並不牢靠。
另一方面,即使考慮到中國經濟的高成長性,和國際水平相比,當前近33倍的A股市盈率水平明顯處於高位,顯著透支了未來的業績增長,基本面因素對於市場進一步上漲的拉動力減弱。但由於資金面仍然寬松,上市公司年報整體業績增長將較前三季度繼續提高,市場大幅調整的可能性也不大,市場總體將進入震盪修復階段,並且這種調整將伴隨結構分化,年報業績高於預期公司的股價還可能進一步上漲,年報業績低於預期公司的股價所面臨的調整壓力將增大。結構分化、風險和機會並存,將會是春節前市場的主基調。
控制風險中需謹慎操作
在動盪市道下,由於短期市場波動風險的增加,這也意味著操作難度也在增加,因此,選擇在市場調整後的回升階段逐步降低持倉比例,將是一個較為穩健的操作策略,尤其對於那些階段漲幅巨大並且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強勢品種。而從長期來看,在我國經濟快速持續發展、資本市場制度變革和大擴容以及全球流動性聚焦中國的合力下,我國A股的長期發展仍然值得期待。
需要提醒的是,未來支持股市上漲的動力將會來自於2007年的業績增長預期,從行業市盈率比較發現,年報公布期間不同行業及部分個股仍然具有較好的投資機會,典型的如工程機械、有色金屬、電力、汽車和煤炭等行業,其中的一些龍頭公司在調整過程中值得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