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浮动汇率制下经常帐户逆差会导致外汇供小于求,为什么会带来本币贬值
一国经常账户长期逆差,可以理解为这个国家总是拿外汇去买别国的东西。那么长期下去,这个国家的外汇市场上(比如该国的中央银行吧),本币的供应越来越多,而外币的供应则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本来1外币=10本币,那么这时央行拿不出这么多外币了,于是可能用1外币=15本币去交换,那么本币就贬值了。
说得好像不是很清楚,希望对您有帮助。
② 外汇供过于求,为什么会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下跌
如果外汇供过于求,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如果外汇供不应求,则外汇汇率下跌,本币升值。
外汇的流入加速了本国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量 导致的是国内货币供应增多, 导致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下降 也就是贬值。
③ 为什么国际收支顺差表明外汇供大于求
就是我们往国外汇款都要先换成美圆呢人民币不是国际市场的流通货币最早成为国际交流货币的是黄金,后来以美圆为主国家储备外汇就是为了国际流通
④ 外汇供给大于需求什么意思
完整方便可以如此理解: 国际收支顺差,就是出口的多,进口的少;可以考察一下出口和进口: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外汇"两字可以理解为就是美元,一国储备的国际货币) 出口是指中国人拿中国的货物到美国市场上去卖,那么在美国市场上卖出货物后收进美元,但是显然出口商拿着美元不能在中国流通,所以出口商要将这些美元到中国中央银行去换成人民币才可以,这时就是出口商把美元卖给中国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把人民币卖给出口商. 进口则是中国人需要美国的货物,但是进口商手里没有美元,那么进口商只有到银行用人民币去换美元,这时候就是进口商买美元,银行买人民币 这样就可以理解了,汇率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如果收支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就是出口商卖出货物得到的美元卖给中央银行 比 进口商去买美国货物需要从中央银行买的美元多. 这时候外汇(就是美元),出口商卖出美元(供给),大于,进口商买进美元(需求),美元供给大于需求,美元贬值,人民币就升值,最后得出 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本币升值.
⑤ 为什么经常账户逆差,会导致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小于求(不存在国际资金流动的浮动汇率情况下)
X-M>0意味着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国内外汇量减小,国内可用于支付的外汇量减少,所以供小于求。(中国的CNY还没进入外汇市场!!!)
⑥ 为什么逆差意味着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而顺差意味着外汇需求小于外汇供给
逆差,你卖得的外汇比你用来购买的外汇少,你手里的外汇在减少。
⑦ 为什么,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时,外汇供小于求
在外汇收支中,一国如果无法以现有支付手段清偿短期债务(“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则需要另外购买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获取流动债权),这构成了对外汇的需求,导致汇率上升。
⑧ 请问为什么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外汇供过于求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就是在一国贸易上出口大于进口,因为一般国际贸易都是通过美元结算的。比如中国和美国在贸易上中国对每个是出口大进口,之间的贸易活动又是通过美元结算的,这样持续下去,中国累计赚过来的美元不就越来越多,如果中国政府不通过一些投资来消耗这些美元,那不就是供过于求了吗
⑨ 为什么当外汇供给大于需求时,外汇汇率会升高
货币供给和需求是决定货币的价值以及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根据供求原理,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对于外汇汇率同样如此。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变得更有价值,通常银根紧缩,信贷减少是货币供给减少的信号,这些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的下降,因而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则过多的货币供给更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导致本国商品价格上升,同时单位货币能够购买到的商品减少,购买力下降,导致对外国商品和劳务需求增加,因而外汇供给增加,本国货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⑩ 为什么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就供不应求
国际收支逆差说明,一国的出口小于进口。出口业务挣的钱都是外汇,进口业务需要付出外汇,当挣的外汇不够支付进口业务所需支付的外汇时,说明外汇供应不足。
逆差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是在货币需求增量小于国内信用水平增量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过度货币需求应由外汇顺差弥补,而过度国内信用创造反映为赤字。
如果货币需求不变,则国内信贷水平的变化完全反映为外汇储备的变化。前者过量对产出和就业的长期影响完全为外汇储备的流失所抵偿。
正是外汇储备的变化而非国内信贷水平的变化弥补了国内货币需求和国内货币供给之间的差额,这就是货币主义关于补偿的原理,即当货币需求不变,减少外汇储备,必然提高国内信贷水平。
(10)为什么外汇供小于求扩展阅读:
国际收支逆差弥补政策:
资助政策由减少外汇储备和国际借款政策组成。资助政策仅适于短期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受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影响,而它们是由基础货币所决定的 基础货币由国内信贷水平和外汇储备组成。
采用资助政策时,金融当局一方面卖外币,买本币,使外汇储备下降,引起基础货币减少;另一方面尽量买本币资产,放本币,使国内信贷水平提高, 引起基础货币增加。这样,在弥补逆差过程中,基础货币的减少和增加互相补偿。
简而言之,资助政策通过提高国内信贷水平的补偿过程,平衡基础货币的增减量,使货币供给和利率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上,并不改变逆差产生的环境。
因此,它并不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提倡。但在具备外汇储备能力和国际借款可能性的条件下,资助政策的执行更加简易,代价和阻力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