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联系
金融危机主要是资本市场出现的问题 但是当前世界的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联系紧密
金融危机会蔓延到实体经济 就成了经济危机了
希望采纳
2. 索罗斯是怎样击败英格兰银行的
索罗斯击败英格兰银行的历程:
索罗斯经过冷静地分析,认为新德国由于重建原东德,必将经历一段经济拮据时期。德国将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问题,而无暇帮助其他欧洲国家渡过经济难关,这将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及货币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1990年,英国决定加入西欧国家创立的新货币体系——欧洲汇率体系(简称ERM)。索罗斯认为英国犯了一个决定性的错误。
索罗斯早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之时已预见到欧洲汇率体系将会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各自的国家利益而很难保持协调一致。
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欧洲国家便很难协调各自的经济政策。当英国经济长期不景气,正陷于重重困难的情况下,英国不可能维持高利率的政策,要想刺激本国经济发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索罗斯及其他一些投机者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却在不断扩大头寸的规模,为狙击英镑作准备。
索罗斯在这场豪赌中做空70亿美元的英镑,并持有60亿美元马克的多头头寸,同时,索罗斯考虑到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升值)通常会导致该国股市的上涨(下跌),又买入价值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并做空德国股票。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做空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下跌至2.80,虽有消息说英格兰银行购入30亿英镑,但仍未能挡住英镑的跌势。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英镑已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
(2)固定汇率对英格兰银行的影响扩展阅读:
索罗斯的个人收益:
索罗斯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曾被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
索罗斯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已接近10亿美元,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使他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其中索罗斯个人收入为1/3。在1992年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增长了67.5%。
参考资料:网络——索罗斯狙击英镑
3. 索罗斯是怎样做空英磅的
需要通过外汇交易市场,通过卖出英镑,买进美元,迫使英镑下跌,迫使英格兰银行放弃固定汇率,英镑暴跌,索罗斯再以低于卖出价买入英镑,回补空头。外汇是指以外汇专业银行,外汇经纪商,中央银行等为交易主体,通过电话、电传、交易机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实现交易的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既是一个有形的市场也是一个无形的市场,有形是指外汇交易市场有自己的地理位置,比如东京外汇市场、纽约外汇市场等,而无形则是表明市场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范围,个人、机构、银行之间发生货币转化也可以无形中形成外汇市场。 我们国内还没有外汇交易所。和外汇一样,国债和股指期货的操作只是袭击的手段,和获利的方式。根本原因是索罗斯看到了,英国经济的泡沫,和固定汇率的缺陷。
4. 英国脱欧对英格兰银行的预期后果是什么
毫无疑问,英国脱欧公投制造了不确定和市场波动。特别是对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造成的不确定。英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欧盟的跨境活动受限,到时候英国将不再是欧盟成员国。另一个问题是,英国脱欧会对银行业招聘造成不便,更进一步的问题是英国的监管规则会从欧洲规则中撤离。最后一个对银行业的影响是,在欧洲银行业的收益更广泛。
5. 打败英格兰并横扫东南亚五国 乔治·索罗斯凭什么成功
从四个角度来看待乔治·索罗斯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大获成功的路数
条件一:固定汇率制
索罗斯大战英格兰银行,攻击东南亚和韩国汇率市场,都不能缺少固定汇率制或类似固定汇率制这个前提条件。
条件二:开放的金融体系
索罗斯攻击英镑、东南亚货币到放空次贷债券三次较大的投机活动中,皆选择金融市场开放的国家及地区。开放的金融市场,资本容易自由进出汇市、期市和股市,资金及标的借贷也更为容易。
条件三:较庞大的坐庄资金
较为庞大的坐庄资金是必要的。无佣网认为,虽然任何一个资本无法真正长时间的控制一国货币币值,但在众多机构自由兑换交易的汇市中,遇市场信心极度脆弱之时,一股庞大的资金流足以撼动它的价格变动方向和趋势,就像股市中庄家一样带动跟风盘造市。
条件四:制造恐慌的辅助手段
此外,还要能够有效的引导舆论的导向,让更多有影响力的机构与专家来扒解各种消息,撼动市场信息,达到制造恐慌的目的。
6. 1649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可是为什么说后来法国巴黎银行的倒闭对他产生很大影响
首先纠正一下,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而不是1649年。
其次,对英格兰银行产生重大影响的应该是“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而“密西西比泡沫事件”也是通过南海公司泡沫事件间接影响英格兰银行的。
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当时牛淖伯爵成立了南海公司,由那个时代的一些商人给予经济支持(这个公司的正式全称是“促进大不列颇商人在南海及美洲其他地区渔业发展管39公司”)。公司得到1000万英镑的英国国债支持,年息确保6%,并且垄断和拉丁美洲的贸易往来。
公司成立不久,有关它生意上的极高的、难以置信的盈利能力的传言四起,当时英国商品可以和秘鲁及墨西哥的金银直接进行以贷易贷交易,而秘鲁和墨西哥的金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实际情况是,西班牙殖民当局每年只允许一轮英国船只停靠,以四分之一的利润和5%的货物作抵押。在股票交易所,南海公司股票的表现平平淡谈,价格经常是每个月只有两三个点的波动。
1717年,英格兰国王建议国债可以再次“私有化”。国家的两个最大金融机构英格兰银行和南海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经过国会的热烈讨论,最后表决允许南海公司更多的负债经营,其年息为5%。
但是,1719年发生在法国的一件事对这个英国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个极其聪明的叫做约翰•罗的人,在巴黎成立了一家名为“西方协会”的公司,从事北美密西西比州的拓殖开发和往来贸易。对该公司的投机炒作使得它的股价很快从1719年8月9日的466法郎因升到12月2日的l705法郎。买家除了法国人外,还有疯狂的外国人,以至于英国公使请求女王陛下的政府采取措施禁止英国资金流人法国证券交易所的“密西西比泡沫”。密西西比泡沫于1719年12月2日见顶,随后的崩盘引发大量资金回流英国,寻找下一个操作目标。
密西西比事件给英国南海公司股票持有者提供丁一个绝妙机会,他们现在愿意接受英国的全部债务。1720年1月22日,英国下议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考虑这个建议。尽管有很多警告的声音,但2月2日下议院还是通过了上交国会的议案。该议案建议进一步推进南海公司的资本化,投资者对此欢欣鼓舞,几天时间股价升至176英镑,这其中还有法国资本的贡献。当议案还在辩论之中时,新的传言又开始流行,公司的利润好得不得了,股价进一步涨到317英镑。1720年4月7日,议案最终获得通过.但是,第二天,投资者获利回吐,股价从307英镑下跌到278英镑。
即使在这个价格水平上,公司的创始人和合伙人仍然能够获得投资收益,这个收益以那个时代的标准来衡量是巨大的,更何况这是一个事实上已经停止活动的公司。但是,这更加刺激了他们的胃口,4月12日,新的传言又开始出现,要以每股300英镑的价格发行100万英镑的新股。这次新股发行经过两次公开认购.几天后股价涨到340英镑。公司随即宣布,无论新老股票,每股都可获得10%的红利,而母公司将以每股400英镑的价格再发行l00万英镑的新股。这次同样获得超额认购,但公司自身还是处在停顿状态。
在1717一1720年间,南海公司泡沫大大刺激了创业精神,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股票提供新的“概念股发行”。有很多类似“西方协会”和“南海公司”的公司,什么都不干,仅仅出售计划、概念和希望。这些公司在登记成立时完全没有实际业务,由所计划的业务领域的新手管理。人们抢购股票,价格直线上升。股票投机不仅仅是富人的游戏:所有人都加人进来.无论男女老幼。这些公司很快获得流行的名称“泡沫”,因为公司的创立者在股票上市几天或几周内就卖出他们持有的股份,以牟取暴利。剩下可怜的投资者套牢在高高的价位上,而公司名存实亡。
尽管政府努力抑制泡沫.但新的泡沫每天还在产生,投机活动持续升温。1720年5月28日,南海公司——这个最早最大的泡沫——的股价达到550英镑。这个价格已经超出入们的想像,6月份价格超过700英镑,这段时间股价变化特别神经,大起大落。6月3日中午,价格跌到650英镑,下午又涨回750英镑。很多大的投资者利用这个夏天的高价位卖出股票,转而将获得的利润投入到其他各行各业.包括土地、商品、房地产及其他股票。但是,另外一些买进南海公司股票的投资者,这其中包括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南海公司股票早期价格上升阶段,他就卖出所有股票,获利5000英镑。但是,在盛夏期间,他又买了回来,这笔交易使他亏损了20000英镑。
6月初,南海公司股价再创新高,经过一阵短暂的令人眩晕的变化,1720年6月24口,南海公司股价达到每股1050英镑。只有极少数人明白,离投资者逃顶的时间已经不远了。那些明白人是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局成员,他们利用这个夏天高高在上的股价成功甩绰自己手中的股票。到了8月初,公司的真相已经开始在普通投资者而前败露,股价逐级盘跌。
8月31日,公司管理层宣布将连续12年每年支付50%的红利。这将完全伤空公司,但是这并没有减轻投资者与日俱增的紧张和不安。9月1日,股价继续下跌。两天后,股价跌到750英镑.崩盘由此开始。股价在这个月的剩余交易日飞沉直下,9月24日,南海公司银行宣布破产,股价开始加速下跌。该月的最后一天,股价为150英镑.一个月内下跌了85%。
8月初,当人们知道公司董事会主席以及其它一些董事已经卖掉了自己原本持有的南海公司股票的时候,投资者开始不满并变得警觉。整个8月份,公司股价一直在走下坡路,到9月2日时,股票的价格只有700英镑,而且继续下滑。
9月12日,在秘书长克拉格先生的撮合下,南海公司董事和英格兰银行的董事召开了几次会议。由此而来的传言宣称英格兰银行愿意为南海公司融通600万英镑的债务。这个传言使得南海的股票上涨到670英镑,但是就在当天的下午,一切的传言被证实为空穴来风,股票价格应声而落,并一直跌到了400英镑每股。事态的发展引来了恐慌,人们希望英格兰银行能够为南海公司提供一些帮助以缓解这次危机。英格兰银行非常不愿意惹祸上身,但是在公众众口一词的要求下,不得不被迫进场试图挽救大局。经过双方的协商,英格兰银行同意为支持公共信用预购300万南海公司的债券。然而这样的努力仍然未能够挽救南海公司。人们对南海公司的债务缺乏信心,南海公司的股票继续滑落,甚至引发了大量的银行挤兑的现象。英格兰银行抵住了挤兑风暴的冲击,但南海公司却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股票价格跌落到了150英镑,几经动荡后跌到了135英镑。英格兰银行在恢复公众的信心,阻止毁灭性的潮流方面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南海泡沫事件令股民猝不及防,成千上万的股民惨遭重创甚至倾家荡产,在这次事件中损失惨重的科学家牛顿惊叹道:“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辉格派领导人罗勃特·沃波尔授命于危难之间,担任财政大臣,并在他的倡导下议会通过了“泡沫法案”(Bubble Act),即“取缔投机行为和诈骗团体法”,该法案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提出了许多限制条件,从而也窒息了英国股份公司的发展。
7. 英格兰银行的产生对中央银行发展史的意义
英格兰银行是最早成为政府的融资者和国库代理人的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具有“政府的银行”职能的银行。到 1746 年时,英格兰银行已借给政府 1168.68 万英镑的款项。
8. 英镑、欧元、美元哪个更值钱
我们可以将这三种货币兑换成人民币来比较哪个更值钱
根据银行汇率显示,1英镑等于8.7595人民币
1欧元等于7.5351人民币
1美元等于6.7164人民币
综合比较可知,英镑最贵,欧元次之。
9. 为什么美国降息意味着我国加息空间进一步缩小
对投资者而言,把美元按1:7.5兑换为人民币后储蓄,到期后再兑换为美元有利,有2%左右的额外收益(不考虑手续费用,手续费用对大规模资金而言估计<0.5%),这种情况会引起国际市场抛售美元抢购人民币,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到7.5×(1+4%)/(1+2%)=7.647,人民币升值1.96%。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加息,会更加导致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依存度高的经济模式是致命的,高币值的人民币会使我国的出口行业(纺织,鞋类,玩具,小五金,小家电)遭到严重打击,很多企业利润下降,亏本,倒闭。进口增加,很多人会失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赞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所在。
现在美国降息了,人民币要想保持汇率就应当降息,如果不降就会升值,更不要说加息了。
10. 英国的货币单位是什么
英镑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
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发行。辅币单位原为先令和便士,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
1971年2月15日,英格兰银行实行新的货币进位制,辅币单位改为新便士,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纸币有5、10、20和50面额的英镑,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镑、2英镑的铸币。
5£正面
伊丽莎白二世
(10)固定汇率对英格兰银行的影响扩展阅读:
英国的货币单位是英镑,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
流通中的纸币有5、10、20和50面额的英镑,另有1、2、5、10、20、 50新便士及1英镑的铸币。英国于1821年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 7。32238克纯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废除金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英国停止兑换黄金。
1925年5月13日,英国执行金块本位制,以后又因世界经济大危机而于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弃,英镑演化成不能兑现的纸币。但因外汇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规定英镑含金量为3。58134克。
到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趋于衰落,逐渐被美元所取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