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计算人均GDP时候,按“购买力平价”和“国际汇率”表示,分别意指什么
国内生产总值GDP,除以全国人口,就等于人均GDP。
目前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是已国际汇率计算的,即真实的统计数据!例如2013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568845亿元人民币,人均6767美元。
国际上还有一种评估一个国家总体经济规模的评估方法,就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评估的!关于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例如:中国一斤大米2元人民币,美国一斤大米假设是1美元。那么购买力就是1美元=2人民币!
按照此种算法,568845亿元人民币=284422.5亿美元;而美国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8万亿美元。那么我国人均GDP按购买力计算=(284422.5亿/13.6亿)美元=20913美元。
当然,上边例子只是一个举例!人民币的购买力还没那么夸张能达到美元的一半。国际评估2013年中国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为接近1万美元
综上所述:我国2013年人均GDP为:
上述的6767美元就是国际汇率的人均GDP
上述的10000美元就是按照购买力平价估算的人均GDP
②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汇率的区别
购买力平价汇率是指按国内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同等数量的产品,实际汇率也叫有效汇率就是长期相对稳定的汇率中间价,名义汇率就是处于波动的汇率价格,因为各国之间贸易一直波动的,所以对各国货币的需求是波动的,所以各国之间的汇率也是波动的,购买力平价本质上没有太大意义,越是落后的国家购买力平价一般越高,所以去落后的国家购买原材料劳动力比较划算,因为名义汇率很低,名义汇率低是因为该国没有科技工业产出,反之科技工业发达国家的名义汇率很高普遍和购买力平价一致,因为落后的国家需要低价卖原料给发达国家才要,不然发达国家买自己国家的原材料
③ 购买力平价下的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
我认为应该是写错了。
12应该是1:2
18应该是1:8
16.8应该是1:6.8
即实际上在美国1美元能买到的东西在中国不是用6.8元去买,而是2元就能买,商品价格远远低于美国。
只有这么解释才能解释通。
④ 如何理解购买力平价
人们愿意买进外币,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在这两国的购买力之比。
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将等于原先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虽然可能出现背离这个新的名义汇率的情况,但汇率的变动趋势始终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
因此,必须把用上述方式计算出来的汇率,看作是两种货币之间新的平价。这一平价即购买力平价。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该理论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期,是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产物。当时各国相继从金本位制改行纸币流通制度,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此时提出该理论是适时并有一定道理的。具体表现在:
1.该理论较令人满意地解释了长期汇率变动的原因。
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物价剧烈波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具有相当的意义。因为它是根据两国货币各自对一般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比率,作为汇率决定的基础,能相对合理地体现两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另外,从统计验证来看,相对购买力平价很接近均衡汇率。
3.该理论有可能在两国贸易关系新建或恢复时,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均衡汇率。
4.它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唯一的传统汇率决定理论。为金本位制崩溃后各种货币定值和比较提供了共同的基础。
5.理论基础的错误: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但货币数量论与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不想符合的。
6.把汇率的变动完全归之于购买力的变化,忽视了其他因素。如国民收入、国际资本流动、生产成本、贸易条件、政治经济局势等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也忽视了汇率变动对购买力的反作用。
7.该理论在计算具体汇率时,存在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物价指数的选择上,是以参加国际交换的贸易商品物价为指标,还是以国内全部商品的价格即一般物价为指标,很难确定。
8.绝对购买力平价方面的“一价定律”失去意义。因为诸如运费、关税、商品不完全流动、产业结构变动以及技术进步等会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化从而使一价定律与现实状况不符。
⑤ 绝对购买力平价下汇率决定
绝对购买力平价下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
⑥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能够用购买力平价确定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吗 为什么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的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⑦ 关于汇率和购买力平价的问题
这个感觉不难理解啊。汇率是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购买力平价是用来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的。西方国家生活水平高,彼此也比较接近,因此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差距不大。而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民生活质量也和西方国家有差距。因此在人民币升值,汇率上升之后,购买力平价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差距依然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差距讲有待缩小。
⑧ 如何看待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的差异
汇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在金本位时代,货币之间的汇率由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除了货币含金量决定汇率之外,还有官方汇率,也就是一个国家制定的汇率,前苏联就硬性规定卢布和美元的汇率是1:1。
除了以上两种汇率,还市场汇率,市场汇率是根据两国物价,以及对外贸易情况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来计算。
如果向前苏联一样硬性规定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1:1,那么中国经济将会崩溃,绝大部分人会破产,社会失业率会很高,情况可能比现在的委内瑞拉还惨。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的,美国GDP比中国GDP大,美国的资产比中国的值钱。两个国家的货币发行上,中国的是180万亿人民币,美国的货币发行总量换成人民币的话只有100万亿左右(14万亿美元)。
在GDP比美国小,货币发行量比美国多的情况下,硬性规定汇率是1:1,那么人民币的价值远远高于真实的价值。
从理论上讲,这时候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上升,但问题是你这种上升属于单方的提价行为,别人是不会接受的。所以别想着用人民币在世界上购买东西,人家才不会接受人民币结算,所以进口会受到影响。
在出口上受到的影响更大。
按照人民币于美元的汇率7:1,原来价值100人民币的中国产品,到美国市场换成美元标价大概是14美元不到。
如今规定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是1:1,那么这件100人民币与产品,在美国就直接成了100美元。
这个价格还不算运费什么的,人家美国人会接受吗?原来14美元的东西突然涨到了100美元。傻子都不会要呢。
由此在出口上基本是不可能的,做出口贸易的企业除了破产还是破产。再加上中国出口产品大多数是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一破产不知道多少人失业。
更严重的是这么多人失业,中国原有市场失去了这么庞大的消费群体支撑,所有行业都会跟着萎缩,跟着裁员。那么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更多的人跟着失业,更多的人跟着破产
这时候就是市场上有很多商品,但问题是失业的人买得起吗?
买不起怎么办,让厂家降价?
原来的生产成本已经无法改变,厂家再怎么降价空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他降到成本价,大量的消费者依然买不起。继续降价他破产,不降价东西卖不出他同样破产。
假如按照当前的中、美经济现状与货币发行量硬性让汇率变成1:1,整个经济都会全面崩溃一轮,然后物价快速上涨,货币严重贬值。
当然如果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由市场汇率上升到1:1的话,情况是不一样。
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在市场汇率中,汇率的升降并不是单方面的,中国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加大出口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来达到让汇率上涨的目的。美国通过也可以操控利率,以及改变贸易来左右其他货币与美元的汇率。
但是不管怎么说,只要中国在科技领悟没能超越美国,或者和美国持平,没有制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没有完成出口都是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且这类产品出口总额没超过美国之前,与美元的汇率是1:1,都不是好事,都是在自我崩溃。
⑨ 实际汇率怎么理解在购买力平价中的那个关于实际利率的公式又该如何理解求解释下,谢谢。
实际汇率是指名义汇率乘以外国的物价指数,再除以本国的物价指数。是指将现实汇率经过相对物价指数调整后得到的汇率,是按外国与本国物价指数之比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用来反映剔除两国货币相对购买力变动的影响后,汇率变动对两国国际竞争力的实际影响。
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通常情况下购买力平价的汇率,与两国之间的实际汇率会有很大的差别。
⑩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如何决定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各自在发行国的购买力决定的。
购买力平价说(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称PPP理论,起源较早,后来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书中加以系统阐述,是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假设前提。
该理论认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及变动,说明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的变动率之比。实际上,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考虑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