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黄金 » 泛亚贵金属跑路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泛亚贵金属跑路

发布时间: 2021-06-15 17:22:20

⑴ 泛亚骗局事件

泛亚事件是由该交易所旗下一款产品“日金宝”所引发的。该产品是一款资金随进随出、年化约13%、每日结息实时到账的项目,丰厚的收益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然而从2015年4月开始,投资者的资金开始无法取回,泛亚逐步限制交易,到了2015年7月就连投资者存放在泛金所账户的个人资金也遭到“冻结”。随后,泛亚事件不断升级,其模式更暴露出庞氏骗局、不规范经营、挪用资金等质疑。

2015年12月2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通报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公安机关已依法立案侦查。

(1)泛亚贵金属跑路扩展阅读:

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子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参考资料:庞氏骗局-网络

⑵ 泛亚贵金属的钱提不出来怎么办

慢慢出吧,肯定丢不了。 我们都放在里面呢,中长期投资不用急。百分百货物抵押的。

⑶ AFC泛亚贵金属有限公司投资可以相信么

泛亚有色平台,在国内也算相对比较大的平台了,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⑷ 泛亚贵金属恶意操作贵金属市场是不是真实的事情

贵金属还是稀有金属,你没做怎么知道呢?存在必定有合法性

⑸ 泛亚事件,400亿元被套,股票亏本、贵金属被骗,还能投什么

投资要谨慎些好,不盲目追逐利益,还要考虑风险阿,我个人偏好P2P,虽然利益没有股票那么高,但比银行强多了,最近在安平贷投资利息还不错,项目也真

⑹ 泛亚有可能倒闭吗

最近咨询了客服,说资金链有问题,限制货物了结,每天只能了结1手,这样下去是有可能倒闭的。

⑺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争议事件

泛亚兑付危机持续发酵。众多投资者来到北京维权 。
2015年7月15日,泛亚有色交易所发布公告,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委托受托交易商近日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在委托受托业务合同期限内,部分受托资金出现了集中赎回情况。此后,涉及全国20余万投资者,据称总金额达400亿元的泛亚交易所流动性危机浮出水面,投资者已在位于昆明的泛亚总部等地展开多次维权活动。
根据其官网介绍,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2011年于云南成立,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中国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现货交易所。以保本保息、资金随进随出为特点的活期理财产品“日金宝”为代表,泛亚在过去四年时间里迅速膨胀。
新京报记者采访多位投资者了解到,他们投资的正是这款产品。简单来说,日金宝的委托方为日金宝投资者,借款者则是有色金属货物的购买方。投资者购买日金宝理财产品,也就是为借款者垫付货款,借款者则按日给投资者支付一定利息,并在约定时间购买货物偿还本金。
多位投资者表示,最早在4月份,泛亚资金链就已出现问题。河北的陈女士表示,3月17日开始买,一共存了3300万,但从4月13日开始,资金就转不出来了。“泛亚反复说市场在打新股,所以流动性不足,让我等等,但一直没有进展。”
8月31日,泛亚所停止委托受托业务。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泛亚内部文件显示,泛亚目前正在准备向投资者推出三种解决方案,其中一种是委托方将代持货物在交易所新系统现货盘面挂牌卖出,所得收益归资金受托方。
多位投资者表示,目前已对泛亚失去信任,希望政府成立工作小组,并邀请机构代表、客户代表及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到处理小组中,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 立案侦查
2015年12月2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情况的通报(八)》。
通报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兑付危机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昆明市和省有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昆明市政府迅速组成专项工作组,全力开展各项工作。经前期大量调查,判明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公安机关已依法立案侦查。
调查处理
2016年2月5日,昆明市人民政府通报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犯罪有关情况。昆明等地公安机关自2015年12月1日起,对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泛亚有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立案侦查,并对该公司密切关联公司和授权服务机构依法开展调查。
经初步调查:昆明泛亚有色于2012年4月擅自改变交易规则,推出“委托受托”业务,在未经相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与云南天浩稀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关联公司,采取自买自卖手段,操控平台价格,制造交易火爆假象,同时昆明泛亚有色统一印制大量宣传材料,通过全国各地授权服务机构及公司网电部将“委托受托”业务包装成“日金宝”、“日金计划”等产品,承诺10%至13%固定年化收益率且收益与货物涨跌无关,向社会不特定人群吸收存款,形成由其实际控制的“资金池”,套取大量现金。
犯罪嫌疑人
昆明泛亚有色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长单九良等1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与此案相关的一批犯罪嫌疑人被各地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公安机关依法查封、冻结、扣押了一批涉案资产,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开展调查取证、甄别涉案资产等工作,全力以赴追赃挽损。

⑻ 泛亚贵金属交易所客户不能出金是什么原因

网上找的一些资料,你看对不对!

参考地址:http://www.boce003.com/zdxhgg/bohai-churujin-shi.html

⑼ 泛亚贵金属交易中心是骗人的吗

不是啊,是个正规的平台,我就在这里做,有一阵子了,也没出什么状况。

⑽ 中国之声在线收听泛亚报导

泛亚风波引行业思考 大宗商品交易监管难题待解
2015-09-28 09:42:00 来源:南方日报
9月23日,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再度成为舆论中心,23日,泛亚官方发布公告显示,泛亚拟通过部分品种退市了结和债务重组这两种措施,化解泛亚目前存在的流动性危机。
这一事件至今仍在发酵当中,引发了市场对大宗商品交易领域规范与监管问题的关注。
引发全行业反思
泛亚事件之所以引发关注,与平台本身影响力有关。
据海通证券分析,由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更是中国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现货交易所,在铟、锗、镓、铋、钨等稀有金属方面有一定话语权。其投资者大多是以100%稀有稀土金属货物资产质押,此次事件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各品种产业链上供给端的抛压风险大。
海通认为,如果本次事件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最终结果为负面,那么大批的库存将成为供给端的施压因子,尤其是钨、铟、锗、钴,这些金属的库存大约占全年我国产量的20%以上。其中铟占比大,目前全球90%以上的铟在泛亚平台上成交,交易所现在铟库存量超过3600吨,接近中国6—8年的产量、全球5年的产量,如果局面失控,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有贵金属交易平台行业高管告诉记者,尽管贵金属交易与稀有金属交易是两种不同的市场,行业问题也不同,但贵金属市场仍难免受泛亚事件带累受到影响,导致投资者对贵金属交易产生负面印象,因为其中的区别“不仅仅是投资者,经验浅的业内人士可能都分不清”。
交易监管规则尚待完善
尽管有业内人士认为泛亚的危机只是个案,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泛亚这边一波未平的时刻,贵金属交易平台“中色金银”一波又起。据媒体曝光,一家贵金属交易平台——中色金银贸易中心有限公司9月也曝出老板跑路新闻,而中色金银本身也涉嫌高杠杆投资诈骗。据公安方面透露,其实际控制人帅百华已将交易平台上的部分资金抽逃跑路,即基金虽然显示在交易平台上,实际大部分资金已被中色公司实际控制人帅百华非法转移。
泛亚、中色金银两家平台接连出事,让市场很难不把两件事故一起对比思考。为什么“泛亚危机”和中色金银此类案件会发生?违约深层原因是公司本身的,还是对于行业来说共有的?
贵金属领域专家朱志刚表示,从公司角度讲,泛亚实质上并没有在做贵金属投资,更像是在经营一场和投资者的“对赌”。朱志刚表示,一方面,近年来贵金属交易投资行情火爆,投资者在缺乏投资经验的情况下难免受到诱惑,做出不少高风险投资,另一方面,尽管一些地方政府意识到了风险,也会出于对市场整体的考量希望风险缓释。现在,行业内交易和监管也在成熟,交易规则在发生改变。
贵金属交易平台业内人士向南方日报透露,泛亚事件曝出后,8月下旬,证监会发布了一份《贵金属类交易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包括11点具体措施,涉及贵金属交易场所的外部宣传推广、自身管理经营、平台交易软件提供、银行居间服务及交易场所审批、完善监管体系等多个方面,措施更为严格。
不过,上述人士也表示,尽管贵金属交易平台与泛亚此类稀有金属交易在行业内属于两个范畴,但贵金属交易平台也存在着监管不成熟的问题。他表示,大宗商品顶层设计缺失是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希望国家对这一领域出台指导意见,由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落实细则。
朱志刚表示,很多交易平台前期会投资理财产品或者做高风险投资,但目前A股市场并不乐观,很多理财产品和投资项目风险也在加大。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贵金属投资领域尚且年轻,投资者投资经验也有待积累,建议投资者在参与的同时充分考量风险,警惕允诺无风险对应高收益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