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危机案例全集
世界历史上的六次经济危机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1929年大崩溃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无数的人陷入了痛苦。
2008年金融危机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和对次贷危机的估计不足终酿苦果。此次金融危机迅速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遭到重创,堪比1929罗斯福执政时期的经济大崩溃。
❷ 求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案例
金融危机 人民币升值 导致 中国3.6W个中小型企业倒闭
2000W人失业。。去查查这方面资料 太多了
案例太容易找了
❸ 金融危机 案例分析
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营销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营销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所反映的优势和劣势展开分析,指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营销的误区,并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提出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国际化营销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生产规模不大、运作能力有限,因此活跃于国际市场的主要是大企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市场加速全球化,使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中小企业在国际营销活动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每一个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而且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的内部优势
1.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的比较优势。尽管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并不具有规模、人才、管理和前沿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但国际化经营中,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组织结构简单高效,这使得它的信息传递比较及时、准确、快捷,从而形成对市场灵敏的反应能力。而对大型企业来说,大部分层次和级别繁多,造成信息传递速度减慢甚至失真。特别是我国原有许多国有大型企业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产权不明晰、管理不科学,经济效益普遍不好。
2.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中,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是企业经营优势中的很重要的方面。以纺织行业为例,我国纺织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仅占美国的4.8%,法国的4.4%,意大利的4%。土耳其、墨西哥等国的劳动力成本也高出中国许多。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决定了我们的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
3.健全的专业市场的促进作用。以浙江为例,据统计,浙江省目前拥有各类专业市场4347个,年成交额3606亿元人民币,其中超亿元的专业化集群有400多个。专业市场汇集了商品供求的大量信息,在信息的积聚和交流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使中小企业能在较短时间里了解到商品行情的变化,降低了搜索市场信息的成本。同时,专业市场形成了一个可供共享的销售网络,中小企业依托市场分享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在营销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并依靠专业市场的知名度和整体营销宣传战略来开拓市场。
二、中小企业国际经营的劣势
1.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结构雷同,缺乏品牌意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在产品结构上的“三多三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品牌观念不成熟,没有意识到品牌对消费者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没有意识到品牌代表着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没有意识到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更没有将创名牌与企业利益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由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有限,表现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还反映在产品开发能力弱,升级换代艰难。劳动力密集是中小企业得以发展的一大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产出周期较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短,但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果不进行产品开发和升级换代,必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涉外经营人才。小企业家族式的管理,企业管理者不具备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不能做出正确的外销决策。此外,企业内不少涉外项目的工作人员不懂基本的国际贸易、际技术标准、WTO规则、国际财会和税收知识,外语水平低,不熟悉当地的社会和法律环境等这些知识的匮乏也为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多直接和间接的损失。
三、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营销的误区
1.观念误区。(1)中小企业不适宜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只要中小企业在人力、财力以及产品特点上符合国际市场营销的要求,采取正确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中小企业不但适宜进行国际市场营销,而且能够不断壮大。(2)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容易被国际大型企业打败。虽然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比不上国际大型企业,但国际市场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只要中小企业避免与大型企业作无谓的竞争,采取有利于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策略,中小企业肯定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3)国际市场已被竞争对手占领,现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太迟了。国际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市场。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开展国际化经营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策略误区。(1)我国加入WTO后,有些中小企业还缺乏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人才,盲目进入国际市场,结果受骗上当。所以,企业既要有熟悉WTO的专门人才,又要有熟悉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人才。另外,在国际市场上,中小企业不要为了抢占国际市场而出口一些适销不对路的产品。(2)采取“薄利多销,打价格战”的策略。很多中小企业希望通过低价策略进入国际市场,获得一定的市场分额。实际上,低价策略不但容易引起竞争对手的报复,而且容易引起贸易对象方采取各种贸易壁垒抵制其产品,最终导致失败。(3)由于受到资金、人才等问题的限制,有的中小企业干脆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市场营销策略。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国际市场上,企业应积极寻找和创造市场机会,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中小企业国际化营销的策略
1.转变观念,通过灵活的品牌运作推进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效益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对于那些在行业中的某一市场领域已经具备相当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抓住入世后其他WTO成员国对我国降低市场和贸易壁垒的契机,尽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另据有关资料统计,某些著名跨国公司的品牌溢价高达500%以上。可见,作为产品品质和企业声誉标志的品牌的重要性。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缺憾,它们可通过合作或合资经营的方式利用国际知名品牌,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利用国际知名品牌,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利用国际知名品牌等。
2.在跨国经营区域的选择上应注重对普惠制待遇的延续使用,并借助跨国经营突破区域经济集团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此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选择在某些可享受免税待遇的最不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绕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另一方面又可利用当地更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进一步降低成本,享受免税待遇。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化了成员国企业的要素配置,满足了成员国企业对于市场扩张的需求。然而,由于贸易转移效应的存在,非成员国企业面临失去原有市场份额的风险。因此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到区域经济集团内的成员国境内投资设厂,实施跨国经营,已成为突破区域经济集团对非成员国贸易壁垒的必然选择。
3.调整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注重应用非价格竞争手段进行国际竞争。丰裕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价格优势,再加上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品牌产品,所以被业内人士称为“割喉”式的价格战便从国内蔓延到国外,成为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之一。因此,中小企业应加快调整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摒弃以低质廉价取胜的传统观念,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尽快开发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同时配合灵活的品牌运作,事先告知产品的高溢价销售,从而彻底走出反倾销的阴影。
4.灵活运用虚拟化经营推进中小企业规模效益的提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较小的经营规模无力于规模效益的取得,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利用虚拟化经营策略,通过构建一个强大的虚拟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虚拟经营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虚拟研发、虚拟生产和虚拟销售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是特别值得重视的虚拟化经营方式。
5.构建多维的立体信息网络,积极推进企业的网络化经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成功实施国际化经营,就必须充分发挥其能够及时顺应市场需求变动的优势,这有赖于其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因此,构建多维的立体的信息网络在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便利分布在不同国家公司或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
6.中小企业在其国际化经营进程中必须重视对东道国本土人才的利用。我国中小企业应重视对东道国本土人才的利用。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方面的相对短缺,另一方面是由于东道国本土人才更加熟悉本土市场,因而能更快地对本国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
希望对您有帮助。
❹ 历史上跨国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的案例
政府的支持
争取银行 财团的支持
要不只有申请破产保护了
❺ 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并购实例
这次的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并购实例:IBM并购SUN公司
❻ 金融危机的例子
阿里巴巴股价缩水超八成 杭消失数千"百万富翁"
华尔街看淡互联网企业
“以前来我们这里推销的汽车一般都是10万左右的经济型,后来上市后,马上变成了奥迪,而最近推荐比较多的是20万左右的中级车”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说。
覆巢之下无完卵。即使是一直被视为具有高度成长性的阳光行业——互联网,如今也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伤痕累累:曾经的“港股明星”阿里巴巴的股价和最高值相比,几乎只剩一折多一点;创造奇迹的美股巨人网络,股价则惨遭“腰斩”;而另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网龙股价更是只剩下当初的零头了。
可以肯定的一个事实是,目前这场由房贷市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了“相隔十万里”的互联网行业,而这一事件目前在杭州的影响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使这个城市少了数千个“百万富翁”。
网络股跌幅惨不忍睹
回顾一年前诸多科技股上市的风光,眼下这些股票的价格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股价最惨烈者只剩下最高时的近就十分之一。
2007年11月6日上市的阿里巴巴,一度成就了中国互联网的市值之最。但上市以来,股价不断下滑,阿里巴巴的股价从上市之初最高的41.8港元跌至昨日收盘时的4.80港元。而创造了网游传奇的巨人网络也未能逃脱市值大幅缩水的命运。巨人的股价从上市初最高的20.46美元下跌至如今的 6.045美元。
另外,2007年10月9日上市的金山软件的股价也从上市初最高的6.4港元跌至如今的1.81港元。2007年11月2日登陆香港创业板,随后又转至主板的网龙,股价则从最高的19港元跌至如今的3.05港元。
进入10月以来,尽管美国终于通过提升至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但由于整体市场持续低迷,中国概念股在近几个交易日里屡次全线下跌。空中网、携程网、中华网投资集团、正保远程教育等几家公司股价均创出52周新低。
上周三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和其他几家央行联手降息,但这对扭转股市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由于投资者担心美国信贷危机恶化将导致全球经济进一步衰退,美国股市在上周五全天震荡剧烈。受此影响,在美国股市跌势的带动下,上周五中国概念股普遍下跌。其中中华网、新浪、携程网跌幅靠前,分别下跌13.53%、5.60%和6.06%。
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网络股价由前一周的222.37美元跌至213.75美元;搜狐由前一周的每股55.04美元跌至48.36美元;新浪由每股32.10美元跌至30.69美元;网易由每股20美元跌至18.68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已开始在新经济(行情论坛)中有所体现,中国上市公司的海外军团也难以独善其身,连续高增长的势头或将在第三季度被改变。
华尔街看淡互联网企业
受整个金融危机的拖累,搜索、电子商务、软件等与全球经济市场关联较大的中国概念科技股跌幅较大。“中国市场并不是独善其身的,美国金融危机,势必会对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瑞银证券分析师本·舒克特在10月9日全面下调了互联网公司股票目标价,预测疲弱的经济前景将令显示广告和搜索广告业务遭受重创。舒克特不仅下调了谷歌、雅虎、eBay和ValueClick的12个月目标价,同时对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期持谨慎态度。
根据舒克特预计,第四季度乃至明年美国公司将开始全面削减广告预算。唯一的亮点是,虽然宏观经济环境走软必将对在线和离线广告都造成影响,但广告商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日益转向在线广告。
“金融危机不但削减了IT产业的开支,还客观上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将给IT产业带来无法想象的冲击。”Forrester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Andrew Bartels表示。据悉,各大调研公司已重新调整了未来IT产业预期,普遍认为IT产业增长受金融危机将增长放缓,未来几个季度IT支出增长不超过 3%。
而据国外媒体报道,有消息人士称雅虎将在明天召开的财务状况电话会议上宣布大规模裁员消息。据悉,雅虎拟定的计划施行日期为12月10日。由于第三季度预期业绩不佳,雅虎可能需要裁员3000名左右。业界认为,雅虎此时宣布裁员计划说明形势已经非常吃惊。
拥有“爱国者”品牌的北京华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军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国内外股市环境都非常不好,公司已经暂时搁置了上市计划。冯军介绍,华旗在此之前已经做好了上市方案,计划运营“爱国者”品牌的公司在国内上市,爱国者音乐网在国外上市,“现在爆发金融危机,股市不景气,我们决定搁置延后,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启动上市计划。”
杭州一夜“蒸发”数千“百万富翁”
差不多一年前,也就在阿里巴巴上市首日,在其杭州总部,一大帮年轻人以舞狮来庆祝胜利,“人人都爱IPO”的海报被贴得铺天盖地——阿里巴巴的上市,一次性造就了4900个百万富翁。
阿里巴巴B2B的高层表示,集团约7000余名员工当中大约有65%的员工获得了公司期权,持股人数约4900人。而在阿里巴巴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目前阿里巴巴持股的4900名员工及董事在内,总共持有4.04068311亿股股份、3919.1742万股认股权以及25.0767万股受限制股权,合计4.435亿股,平均每名员工持股9.05万股。
按平均持股以及32.60港元每股的现价计算,这4900人的人均身家超过了280万港元!而且在将来的一年内,这些股票将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因此有人戏言,今后你走进阿里巴巴,随便在楼梯口或者卫生间见到一个员工,说不定就是一个百万富翁。
而到了今天,由于股价的大幅缩水,曾经的这些百万富翁,如今身价都被打了折扣。“至少有一半大量持股的员工现在都够不上百万富翁了。”阿里巴巴B2B买家服务部的一位主管在私下对记者说。也就是说,阿里巴巴集团里曾经几千个“百万富翁”,目前少了一半。
心理医生建议应有良好的财富观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以前来我们这里推销的汽车一般都是10万左右的经济型,后来上市后,马上变成了奥迪,而最近推荐比较多的是20万左右的中级车。”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在一次朋友聊天时,笑着对记者说。
据说随着阿里巴巴这批财富新贵的崛起,敏感的商家们已经觉察到了其中的商机——阿里巴巴公司里开始出现兜售奥迪A4的广告;而由珠宝商周大福特制的纯金纪念吊坠,也开始在阿里巴巴杭州总部发售。一夕暴富也突然使这些原先收入不高的阿里巴巴员工突然成为豪宅购买的热门人群。
不过,巨额的财富喜悦感并没有让这些年轻的富豪高兴多久。相反,股价的大跌,让他们深感挫折和焦虑。“以为自己很快能过上优越的生活了,当初买车买房憧憬了多年的美好日子就要实现了,可现在几乎和以前没多大区别,依旧没多少钱。”上述那位员工说起这些时,明显感觉有点无奈和苦涩。
在江长旺眼里,这些曾经的百万富翁现在的失落感也是难免的。江长旺是杭州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拥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心理学专家认为,股市低迷所造成的这种沮丧感不应该去影响自己的生活。“这个时候,应该多把原因往外归结,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失落中,毕竟目前股市的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并不是你自己造成或是能左右的。”
虽然财富几乎在一夜之间被蒸发了,但江长旺医生认为,这些财富本来就是通过放大效果获得的,那也应该接受财富的缩水。“再说了,这些人至少还是没有亏本的。大家应该有良好的财富观。”
中国互联网危局求生
虽然现在市道低迷,但对于互联网来说,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同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风投已经在互联网行业全面收缩。而对于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来说,风投无疑是帮助其成长的最重要“奶源”。
来自投中集团的分析师潘金菊认为,单从数字上说,并不能认为风投在互联网大撤退。根据投中集团的分析报告,2008年互联网风投呈恢复性增长,一季度风险投资总额是8179万美元,二季度是2.41亿美元,第三季度达到了2.67亿美元。10月16日,和讯网与网络联合推出网络和讯全财经网站,也迈出了逆市扩张的一步。和讯网首席运营官陈剑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和讯网年初刚刚拿到几千万美元的投资,有足够能力过冬,在这个互联网的冬天,可能会有一批互联网企业倒闭,但能生存下来的企业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行内资深人士认为,越过漫长的冬季,肯定会有挺过寒冬的企业踏着遍地的尸骨复苏,也会有新的企业新的模式在春天萌芽。这就是互联网的生态,这就是商业社会的周期。
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老总田宁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在当前多重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的是更多中国人将使用互联网。“预计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提高到24%,广告主也会将网络广告支出提升20%。目前,网络广告仅占中国整体广告市场的3.5%,因此仍然可以对中国网络广告市场 30%的长期增长率存在信心。”田宁说。
❼ 企业通过降薪度过金融危机的案例
企业通过降薪,是不能度过金融危机的。
在金融危机里面降薪那点钱,说九牛一毛都不够。降薪只是在还没想到更好的应对办法的情况下,为了节省日常开支,拖延时间的,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金融危机中,企业为什么要降薪。很多的工人,并不是公司给他降的薪水,而是和公司业绩挂钩的,公司的业绩都下滑的,工人的工资自然就低 了,
❽ 金融危机中什么企业公司容易破产在中国的
金融危机,首先不是中国制造,但是中国制造的东西要出国,怕很难,尤其现在中小企业,主要针对外贸的,美元的贬值,相对来说我们制造的东西贵了,尤其经过金融危机的洗刷,他们会懂得不该花的不花,相对来说出口量减少了。
还有一种不是出口贸易的倒闭的, 是这么一种情况,他们认为,不断上涨的物价还要上涨,就在价格高的时候买进,存起来,但是危机一爆发,物价下跌,存的货相对想说便宜了,而有的公司没有买进存货。在这个时候打平价,高价买进的公司,就很可能倒闭,破产。
案例,都是些中小企业......
大的,我就知道一个。目前知名的大型企业只听说中国最大的玩具加工厂、位列全球第三的广东省东莞市合俊玩具厂于2008年10月破产!
❾ 急求中国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实例
中国装备与制造企业乐观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NEWS.C-CNC.COM 2008-11-7 来源: 阅读:49次
2008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昨天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从1999年至今,工博会已经走过10个年头,从第一届的1万5千平方米发展到今天12万平方米的展示面积和七大专业展,十年工博会记录下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成果。
参加今年工博会的海内外企业近两千家,其中境外企业占30%。展会共设重大技术装备展、能源展、信息与通讯技术应用展等七大专业展会,几乎涵盖了整个工业制造链的全部,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凸显。眼下金融危机笼罩全球,就在几个星期前,美国某跨国公司因企业自身困境,放弃6位数的定金无奈撤展。然而,今年工博会面积规模、参展企业等依然“逆市”创历史新高。作为本届工博会的承办方,上海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表示,眼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扩散,但是对于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大型装备企业上海电气带着世界最大的自由锻造油压机来到工博会。这一大型装备,突破了我国大型铸锻件长期依靠进口的技术瓶颈。上海电气董事长徐建国介绍说,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作为国内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上海电气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寒冬,但同时提出要在冬练中增强体质。
不少新能源相关产业的参展商认为,新能源企业只要熬过此轮危机,将在风暴后迎来春天。据悉,本届工博会在推出主题为“高效、节能”的能源展同时,还将进行“绿色能源技术与产业最新发展趋势与状况”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共同探讨能源装备发展的新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