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p2p融资现存问题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p2p融资现存问题

发布时间: 2021-06-13 00:26:16

❶ P2P网贷存在哪些风险

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特别是P2P网贷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
网络安全风险或技术风险
中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金融犯罪问题不容忽视。一旦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作会受到影响,危及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运营风险
平台不根据自身体量进行一系列违规运营。比如与羊毛党的引入,在羊毛党以爆发的模式进入的时候。平台没有及时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引导、防范,而是羊毛党进入之后运营亦或者掌权者被假象迷惑,其结果就是1-3个月之后出现的刚性兑付。

❷ 现在p2p理财跑路的虚假融资,这些负面新闻存在着,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很正常啊,最主要的是要选择实力强大的哪种,例如知商金融,门槛低而且收益还算可观,同时有防控措施

❸ 目前中小企业通过P2P融资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1. 额度问题:国家应该把选择权还给市场,融资难和融资贵是因为权力寻租有太大空间,效率与成本才难兼顾。很多银行年底没有额度了或者已经完成本年度任务了,就不给中小企业贷款了;另很多地方政府也要求银行给他们借钱搞BT,这是总额度大小的问题。

银行每年的贷款额度是有限的,遇到无贷可放的情况有以下几种:①地方政府要求银行放贷给他们进行基础产业建设或者关联企业,导致额度用完。②年初放贷过多,年末为了不放款过多影响第二年绩效判断,即停止放贷。

2. 环境问题:在金融环境不太发达的地区,不挂国字头或者没有硬抵的企业也很难融资成功。
国企央企或者已经非常成熟了的产业在银行贷款很容易,甚至有利率下浮;而小微企业甚至中型企业在银行拿贷款,利率上浮最高不说,也还要看银行脸色,有时2、3个月都批不下来拿不到钱是常见的现象。

3. 规模问题:银行由于人力和运营成本问题,千万甚至五千万以下的融资对于银行来说可能耗费同样的人力物力收入却有限,人都是要活着的,权衡利弊自然会有所取舍。
如果同样的要给人工花100元 是愿意做20000元的工程还是愿意做1000元的工程呢?

4. 成本问题:一些隐性成本如果加在基准利率上的话,银行贷款的整体融资成本绝没有想象中那么低。
隐性成本包括:企业要维护好放贷员,风控专员,业务主管及银行行长,公关成本不低,要么就必须找中介或担保公司;另外在成功贷款后要替担保公司缴纳风险计提金,很可能还要放一部分钱去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帮银行完成存款任务等。

❹ P2P贷款所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首先你的了解啥是P2P对吧,你网络一下,简单说一边是融资,另一边是房贷。
融资的客户是通过放贷获得利润的。懂了吧。
P2P平台有很多种,现在还不成熟也不规范,你选择需要谨慎。

❺ p2p融资端风控问题都有哪些

风控能力如互贷,收益稳定。

❻ 中国目前p2p贷款存在哪些模型及风险

一般来讲,资金在1万以下的利息都在2.0左右,本金越大,那么利息也就越低管窥之见

❼ p2p网贷中存在哪些相关法律法规问题

一、P2P网贷中的借贷“个体”包括不包括企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3号》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第八条规定“个体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因此,可以推论出,P2P网贷属于民间借贷,那么P2P网贷就应包括非金融企业与公民之间的借贷。
但是,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直接借贷,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所以P2P网贷不应包括企业之间的借贷。
二、“不得提供增信服务”如何理解?如何应对?
指导意见要求个体网络借贷机构“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这一点如果执行,那么P2P网贷平台自身对债权债务的担保将会被禁止。
但是P2P网络平台仍然还有其他方式变向“增信”。如通过第三方提供担保,通过借贷中提取部分风险准备金覆盖风险,向保险公司购买债务保险等等。甚至通过一定的法律设计,通过关联第三方担保一定程度上也能实现。
另外,《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中所禁止的“不得提供增信服务”的行为,在后续的立法中如何具体界定,还是一个需要多方调研之后才可能出台的细则规定。因此,在此之前,P2P网贷平台在法律上仍有非常大的可操作空间。
即使后续细则规定进行了最严格的规定,从理论上讲,无论如何,个人为个人合法担保都是法律应当允许的。因此,只要网贷平台设计的法律方案符合互联网金融政策的总体要求,符合“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要求,且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那耿某认为相关监管部门也不会予以禁止的。
三、P2P网贷平台如何应对第三方存管制度?
第三方资金存管制度会在央行制定细则后全面实施。届时,那些P2P网贷平台自融、发假标活跃平台人气、超过借款人借款金额的借款标,将难以继续。这方面,网贷平台需要密切关注央行细则的动向。
但是,央行第三方存管细则出台后,对于网贷平台是不是这些就真的不能做了呢? 耿某认为,即使央行细则出台后,上述这些行为仍然会存在。只是从网上转入网下。这好比融资担保公司规定的出台。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规定已出台几年,但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政府的“默许”下,仍然活跃地从事着高利贷业务,也并没有因为缺失融资性担保资质而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