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实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第一类融资平台公司是政府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名义上是公司法人,实际为事业体制,隶属于政府某一职能部门,较多采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组织结构。
第二类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土地运作、储备、开发及国有资产划拨,整合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主营业务集中于各类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其他衍生资源。
第三类融资平台公司,随着开发业务发展及管理成熟,路桥等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和水电气公交等民生产品供应等更多的资源被划入成为子公司,多元业务板块逐渐形成母子架构,主营业务重心也逐渐由总部下移至子公司。同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积累一定的融资渠道和投资管理能力,但主营业务发展仍呈现自发性与被动性,缺乏战略层面的业务整合和市场化运作的能力。
第四类融资平台公司,对公益性项目、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开始建立区分机制,形成几大核心业务板块,总部管控能力有所加强,主要负责战略投资、产业监控、资源整合、人才培育与服务支持。这类公司各业务板块分别由不同的子集团进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融投资运作经验,但对政府信用资源和银行系统性融资的依赖度仍然较高。
Ⅱ 林军:投融资平台问题何在 下一步的趋势往哪里走
林军:谢谢巴老师。我是做实际工作的,我就说一点我们在实践当中的一些体会。投融资平台应该这样定位,作为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但是同时又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国资的市场主体。我们重庆八大投,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们重庆的八大投,是重庆政府在建设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创举,这个创举到底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都是我们在工作当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你是有这个定性,你不是一般的市场主体,你又是一个市场主体,到底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这是我们在一线中的企业领导、国资委的领导、政府的领导反复思考的问题。我觉得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我们一直是这么定位的,政府的目标市场化运作,就是你作为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肯定是要积极履行政府应该做的事,要完成这些职责。所以这个当中,应该说前一些年,我们投融资平台主要的工作的领域是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前是这么做的。因为重庆前一些年的发展当中,我们最缺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这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打造硬环境,这是我们政府必须要做的。但是这个信号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其他的资金是不可能做这一块的。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有一个叫做相对超前的建设,这个地区的经济是没有办法发展的。所以我们的八大投或者我们的投融资平台在前一些年,它的主要精力都是用在这方面。有这么一个数字,重庆这些年我们八大投基础设施建设有2500亿,投入2500亿,年均大概400多亿,占重庆基础设施建设的70%。这是投融资平台完成的。所以应该这么说,重庆的城市市容市貌,重庆是三个月就要换一个版图,我觉得我们的投融资平台功不可没。
Ⅲ 课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快构建国企投融资平台
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郭励弘
文章认为中国的投融资改革严重滞后 ,其原因不仅因为受到国资国企延误改革的拖累 ,而且还因为它既秉承了传统计划经济最核心的内容 (即政府配置资源 ) ,又在渐进改革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特色”。投融资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其根本措施是完善出资人制度 ,将投融资管理的重点从项目管理转向资本市场管理 ,从“投”转向“融”。文章指出 ,中国投融资改革的总体目标应该是 :建立起针对出资人的资信评价体系 ,以资信等级为依据 ,实施对出资人融资能力的宏观调控。放弃项目的行政审批 ,形成投资决策、资本决策、信贷决策三权鼎立 ,相互制约各负其责的投融资格局。严格金融监管、放松金融准入 ,严格市场清除、放松资本管制 ,培育财务投资者与战略投资者之间良性互动的资金供求机制。厘清企业制度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