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摩拜单车E轮融资多少
摩拜单车2017年6月16日宣布完成一笔超过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E轮),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最高纪录。本轮融资由腾讯领投,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工银国际、交银国际、Farallon Capital等重磅投资人;TPG、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多家现有股东继续增持跟投。
㈡ 摩拜单车此次融资,或许是劣势开始出现的时候
近期,摩拜单车又进行了2亿美元的融资,这也是继其C+轮之后的又一次凶猛扩张。但融资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好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其出现劣势,摩拜单车这一路的野蛮扩张之后,其隐患开始出现。
单车经济的本质依然在于共享经济
单车经济的本质其实依然属于共享经济,无论当前如何凶猛融资,讲出各种故事,其最终的价值还在于将每一辆单车资源进行最多的重复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最终再从这一价值上赚取差价,寻求盈利。而无论摩拜单车还是ofo最终要想达到盈利,都必须做到这一点。
而此前阶段,ofo就采取了轻单车、低成本、低维修的扩张路线,其一开始就从共享经济出发,因此对于进军单车出行领域时,同样采取了低成本扩张的路线,因此更能够做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摩拜单车则恰恰相反,由一开始就采取重模式,将每辆车的成本抬高到了3000,这也意味着在获取相同用户的同时,摩拜单车需要花费更高的价格,一辆车看不出太大的区别,但是一旦达到某个规模,那么同样的融资情况下,摩拜单车烧钱的劣势就出现了,而此次急于融资,除了一方面需要继续占领市场外,另一方面同样反映了摩拜单车在资金上想必ofo有着巨大的压力。
高维修成本之下,摩拜的劣势正在出现
早期的点滴优势或者劣势,会在后期形成更强的马太效应,此前说过摩拜单车最大的问题在于获客成本远高于ofo,这是其一,但是更重要的是,随着规模的逐渐形成,摩拜单车的后期维护成本也在剧烈上升。
摩拜单车造价过高,其中涉及诸多硬件包括GPS、车锁、车座、太阳能板等等均成本不菲,根据此前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思维”的爆料,平均维修一辆摩拜单车的成本接近四五百,简直可以买一辆全新单车。
而此前摩拜公布过车损耗大概在10%左右,以北京地区投放1万辆单车计算, ??也就是说仅在北京地区几个月就有1000辆车需要维修,按单车400元的维修费用计算,需要花费40万。??再加上摩拜公开的100多名运营人员,按照每人5000元工资,每月则需支出50万。
而如果放到一个正常的商业环境下来看,维修成本必须要远小于收入,才能够达到盈利,而目前摩拜单车的各种维护成本依然是个天文数字,开工没有回头箭,最终这一切都需要投资人买单。
专车战争烧钱还有着正常逻辑,即烧钱可以培养市场,培养潜在用户与车主,但是平台却并不需要为车辆保养维修去买单,而摩拜单车的扩张却相反,其不仅需要比对手更高成本的获取用户,其还需要为更高的维修成本买单。
摩拜方面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也开始推出了大量轻版单车,也在缩减成本透支,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投放市场的重型单车,不可能全部替换,只能够维持更高成本的维修开支。
单车战争必将重回理性
还是回到之前说的,将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才是盈利的关键。
此前共享专车大战之时,尽管资本在风口的补贴用户与司机,但是当补贴消失,价格回归价值,最终一切回归理性时,市场被教育了出来,而闲置资源也开始被合理的二次利用,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供需开始平衡,没有一辆多余的车辆。
但是单车大战却有个问题,当前的资本一味的砸钱造车,最后一定会导致大量的闲置车辆出现在城市中,关键是每一辆车的维护成本还非常之高,尤其是摩拜单车,如果其生产单车的量与ofo相当,那么其必定要付出几倍的生产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但是增加成本并非意味着市场会买单,一切由市场供需决定,这是常识。在单车这个领域,由于租赁价格本身就低,用户对价格并不敏感,而很多用户更偏向于有一个更轻便的出行体验,更快速的解决骑行问题为主,轻单车一直是国内用户的主力。
因此未来很可能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当摩拜单车与OFO单车在城市的数量上达到相同时,这个市场将会出现高度的饱和状态,而注定有一部分单车资源是要被浪费掉的,但是摩拜单车的高成本则意味着,其将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与损失,同时还并不一定会受到主流用户的买单。
单车大战,最终一定会造成大量的单车闲置资源,这一点已经可以预见,但问题是,谁能够在扩张的同时,一边节省资源,一边又能捕获更多的用户,这将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
摩拜单车此次急于轮融资,表面上是在扩张,但实际上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持续的烧钱正在难以为继的困境。其高成本的扩张与维护,最终依然需要投资人买单。
这一轮的单车泡沫,开始越来越明显。
㈢ 摩拜单车和小黄车等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于以摩拜和OFO的共享单车们来说,因为人们的骑行需求是存在的且高频的,所以最基本的租车费就是最基本的盈利方式。
我没有骑过摩拜单车,也没有骑过OFO,因为这2家共享单车还都没进哈尔滨,但我骑过哈尔滨本土的两个共享单车:的拜单车和QFO。
除了用户侧,还可以向上游拓展,搞定供应链甚至成为供应链,然后做出口自行车的生意……
总之呢,赚钱的路子是足够多的,只要你有足够的钱烧,像滴滴一样先把这个市场烧下来,否则你只能被收购被整合甚至被淘汰出局。
㈣ 摩拜单车E轮融资多少钱
6月16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一笔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最高纪录。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称,新一轮融资将助力摩拜单车国际化进程,计划年底服务全球200座城市;此外摩拜还将携手全球领先物联网合作伙伴,推动移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实景应用;另外还将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领域加速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
㈤ 摩拜抓运营,ofo求规模 到底是什么左右着战局
其实都亏钱的,只不过是后面在融资而已
㈥ ofo小黄车正式宣布完成多少融资
记者今日从ofo公司获悉,ofo小黄车宣布完成超过7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资和中信产业基金联合领投,滴滴出行和DST持续跟投。易凯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据悉,2017年底,ofo小黄车计划投放2000万辆车,服务全球200个城市,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
ofo小黄车凭借其行业领军者地位及强劲的发展势头,赢得了战略及财务投资方的一致青睐,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融资总额行业第一,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共享单车平台。新一轮巨额融资将加速ofo的产品智能化进程,使其成为行业智能化标杆。
㈦ ofo和摩拜现今发展如何
摩拜和OFO单车的发展如何呢?
古有中国的四大发明,今有现代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单车,网购,说起这4种,可谓现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啊,现在都已经离不开他们了,但要说起让我们出行方便的,一定是小单车,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但是现在的小单车可谓是五花八门啊,但说起最大的还要属摩拜和小黄车了,也最常见,但现在他们发展的怎么样啦?
摩拜单车的融资情况;
1月4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股权融资。腾讯、华平投资领投本轮,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携程、华住、TPG 等;红杉、高瓴等现有股东均跟投本轮融资。一年融资五轮
1,2015.10.30
A轮 数百万美元 愉悦资本
2,2016.08.19
B轮 数千万美元 熊猫资本、愉悦资本、创新工场
3,2016.08.30
B+轮 数千万美元 祥峰投资、创新工场
4,2016.09.30
C轮 1亿美元 红杉资本、高瓴资本
5,2016.10.13C+轮 未透露 高瓴资本、华平投资、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熊猫资本、贝塔斯曼、美团王兴
从2016年开始共享单车渐渐进入我们生活,以膜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公司为抢占市场没有间断的在全国各地入驻布局。以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理念向我们扑来,尽管单车发展迅速,但我们还是理性看待,最后也祝2家发展越来越好,也是方便我们。
㈧ ofo 和摩拜2017估值分别为多少
ofo主要是量多,但是单车体验和车辆都比较差。摩拜车辆美观,但是有点重和数量较少,其实还有个悟空单车不错!美观而且好骑,只是现在只在重庆发展起来了,真希望悟空单车也能来到北京投车!
㈨ ofo与摩拜,在营销和运营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营销策略:摩拜公关媒体,ofo猛打广告?
罗辑思维罗振宇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一个网红的时代,企业CEO要打破头奋力成为网红,这能省很多广告费。与ofo创始人戴威相比,媒体人出身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似乎更深谙“网红之道”,80后美女CEO,从0到100亿,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这些“励志”的标签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见诸于媒体端和社交圈,这给很多人留下摩拜很会搞公关的印象。
所以,当3月7日一篇《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的文章横空出生,迅速传遍了公关营销圈,再次引发广告效果几何与公关是否有用的大讨论,不少人津津乐道ofo和摩拜从营销之道上讲到底谁更胜一筹?
当3月21日苹果CEO库克拜访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紧接着召开发布会宣布启动颇有噱头的“红包单车”活动,摩拜与ofo的公关大战似乎随时随地都如影相随。以007粉丝们的聪明程度,肯定知道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广告,也几乎没有公司不做公关。区别只是在于每家公司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每个想用传统广告的形式打动消费者的互联网新兴行业,总是免不了要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单车领域第一家大规模投放线下广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战役,宣传共享经济和骑车出行的环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铁站台、写字楼电梯间……似乎哪里有骑车人的需要,哪里就有小黄车的广告,确实砸了不少钱。
至于摩拜单车,大家千万别因为创始人胡玮炜和CEO王晓峰频繁上节目、接受各种采访,便误以为摩拜只做公关。实际上,摩拜有在跟进ofo的广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广告,包括微博和客户端的信息流广告。不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广告后强劲的上升势头,摩拜的大规模广告也在线下全面出街。
至于两家公司还用了哪些营销手段来拉拢消费者,007同时搜索了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双方都发起了周末免费骑、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可见无论是重广告还是重公关,增加用户利益,优化用户体验都是一大杀器。然而,007仔细翻看了两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账号,发现“周末免费骑”和“充值返现”这两大活动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后,摩拜随后大规模跟进。而摩拜简单的跟随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紧随ofo在5月份推出的“给用户买保险”政策上。可见摩拜的跟随策略并不止于广告投放,在营销活动上同样似乎拜了ofo为师?
连文案都要照搬,难道说“模仿”会上瘾吗?
广告和公关,绝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战场也从马路和用户们的手机,扩大到了广告和公关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欢让高层出来讲故事创造公关影响力,而ofo的广告规模打得更大、时间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么多,读者们肯定会问了:到底哪种策略更好?
刚召开完发布会的摩拜并没有宣布什么特别利好的消息,而ofo则在库克到访公司的同一天对外宣布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成为继淘宝、滴滴、美团之后,中国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从目前的战果来看,摩拜过度依仗公关做法暂时略输一筹,大打广告的ofo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一场战役上,为何公关输给了广告?几位资深业内人士这样回答:
资深媒体人营销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关营销是以CEO形象及故事为核心,从标题到内容,公关的对象更多的是媒体、投资人;实则对普通骑行者而言,他们不太关心什么情怀和故事,罗永浩的情怀高不高?故事讲的好不好?为什么他的锤子手机卖的并不理想?而且,讲故事讲情怀,一开始大家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非常容易审美疲劳,同时媒体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错。
88后新媒体小兵骏先生表示:我们这样的年轻消费者非常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的是自己的骑行感觉是否爽?摩拜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比较重不好骑,《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一文也曾推测,摩拜之所以主做公关,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产品体验不佳,所以转而打CEO情怀故事来提升品牌情感,但从长期来看,摩拜的公关对终端用户而言,似乎并不那么奏效。
原GE通用电气中国公关总监李国威表示:企业迅速扩张时期如果有资本支持,大量投广告是合算的,有人说摩拜公关占先,ofo广告猛烈。其实胡玮炜并非像马云那样妙语连珠,听她演讲反而有点着急,真心难为她了...
2.产品用户:摩拜首要考虑自行车本身,ofo以骑行体验为核心。
ofo和摩拜营销策略不同,背后是双方公司理念的迥异,这充分体现在产品和用户层面。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采访中说:摩拜首先考虑的是车辆的经久耐用,其次才是骑行的体验。也就是说,为了4年的长使用周期(节省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牺牲掉了部分用户的骑行体验。从智能锁,到GPS定位,摩拜单车噱头十足,
但沉重的车身、不好骑,智能锁不时失灵,也让用户体验变得不那么美好。摩拜对用户的不够重视,还体现在3月19日早上开始很多用户反馈出现充值bug,但截止当天晚上24点,摩拜官方都没有给出具体回应和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时候摩拜的公关怎么突然隐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现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是摩拜牺牲用户体验搞的bug营销”。
从两方官方社交媒体开始运营的时间点及创始人提出“共享单车模式”的记载,ofo其实是中国无桩共享单车领域的原创者,其创始人代戴威一直强调,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用户出行的问题,也正因为用户而来,小黄车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体验,车辆好骑、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这从小黄车轻便、座椅高度可调节,三角把手的设计可见一斑。不过此前ofo单车的耐用性一直饱受诟病,最近投放的小黄车越来越多,但是损坏的数量也是同步上升,这一情况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也许是意识到了产品本身的不足之处,其3月9日最新发布的ofo与700Bike共同研发的新车Curve,强调工匠精神极致体验,甚至承诺不受天气影响,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谁是共享单车市场的NO.1?
ofo宣称以52%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行业的引领者和老大,而摩拜则宣称自己的APP用户注册量和月活是第一,双方的数据公关战不绝于耳。
然而,到底谁家好,用户有话说!为此007于3月18日发起了关于“ofo与摩拜,你对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业调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结果显示:摩拜与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从产品到用户,ofo和摩拜展开了近乎“肉搏”,但从总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体验来看, 似乎ofo略胜一筹。
3.商业盈利:摩拜暂时还没有考虑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据第三方数据预测,未来中国50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容量高达5000万辆,这还不包括广阔的农村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市场规模超过几百亿,这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涌入,截止2017年3月,ofo与摩拜两家披露的总融资额达到70亿,其中ofo完成D轮融资4.5亿美金,而摩拜宣布E轮融资1亿美金以上。
对于各界最为关注的商业盈利,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说过“如果我们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还需要投资者干什么”,震惊整个互联网创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财经作家叶檀的采访时,再一次明确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点聚焦的方向,目前谈论盈利还太早,现在主要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扩张,同时对于20亿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谈。
而对于商业盈利,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经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经有了20%的净利润,表现最好的城市是已经达到了40%的净利润,今年很有可能实现全面盈利。虽然ofo没有给出具体的计划,但CEO面对媒体的发言已经给出了明确目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老先生曾说:经营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后一点。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经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区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无需交纳押金使用小黄车。这意味着ofo已经开始从“押金模式”转向推行“信用模式”。此举不禁让人想象摩拜将作何应对。当然,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一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无疑会让无数人开始怀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这一部分?那么,免押金是否会有些困难?
㈩ 摩拜单车是如何融资的
摩拜单车完成超6亿美元E轮融资,创共享单车行业纪录。
据统计,今年以来摩拜单车累计融资超 10 亿美元,相当于ofo三倍以上,超行业其余玩家总和,折射出摩拜不仅坐稳行业领军地位,其在资本市场认可度也稳居行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