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直接融资比重低的原因;如何提高我国的直接融资比重
其实许多企业前期有私募性质的股权融资的,不过大多数是面向个人投资人,所以没有纳入直接融资的统计中。
官方意义上的直接融资,比重自然低,因为投资渠道太狭窄,沪市深市加上创业板中小板一共才多少家上市公司?即便加上各地的三板、产权交易又有多少?
其他资金需求只能采取间接融资的手段了,你看看光是银行贷款有多少?还有信托、票据、债券等等。。。。。。没法比的。
Ⅱ 目前在我国到底什么是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政府、企业等直接从社会上(如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筹资,一般来说,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商业信用等形式融通所需资金。间接融资是以金融部门为中介,由金融部门(如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储蓄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存单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贷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门(如企业等)提供资金。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又有紧密的联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融资一般是政府或企业以发行证券的形式在资本市场上公开进行融资活动,其发行的证券代表着一定的财产权(如股票)或债权(如国债、企业债券),这些有价凭证一般可以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筹资者发行证券往往是以自身的财产、信誉、盈利前景等为保证进行的,因此,在发行证券之前,必须进行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律师公证等工作,证券发行之后,筹资者必须定期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贯彻“公开、公正、公平”及“诚实信用”的原则,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直接融资具有筹资范围广、规模大、可以连续筹资而且具有社会宣传效应等特点。
间接融资主在是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间接融资具有聚少成多、短借长贷、分摊风险、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等优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且随着国际金融发展史的不断演进,也出现了交叉、融合的趋势。我国证券市场发育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尚不完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坚持间接融资为主、进一步发挥银行的资金服务功能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发展直接融资,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请参考:
http://cache..com/c?word=%D6%B1%BD%D3%3B%C8%DA%D7%CA&url=http%3A//www%2Ecnhlt%2Ecom/doc5/20040216173805%2Easp&b=0&a=118&user=
Ⅲ 我国如何提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我国总体 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制度尚不完善, 直接融资占比仍然偏低,宏观杠杆率高企的同时经济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十三五”时期,应着力加强多层次 资本市场投资功能,优化企业债务和股本融资结构,使直接 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显著提高。预计从2014年到 2020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将从 17. 2%提高到25%左右,债券市场余额占GDP比例将提高 到100%左右。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以充分 信息披露为核心,减少证券监管部门对发行人资质的实质 性审核和价值判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退市制度,切 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完善多 层次股权融资市场,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和场外市场为主发展债券市场,形成包括场外、场内市场的分层有序、品种齐 全、功能互补、规则统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Ⅳ 为什么说股市仍是我国直接融资主要短板
估计咱俩选的是同一个选修课,都在忙着找答案吧。。。 银行信贷管理 唉。...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导致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造成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在银行体系高度集中,金融体系缺少足够的弹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强烈影响。经过十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虽然直接融资比例在不断上升,但融资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仍不协调。融资主体结构不平衡,中小企业利用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融资十分有限。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就包括提高资本市场股票、债券直接融资比重,逐步降低银行间接融资比重,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直接融资是资金直供方式,与间接金融相比,投融资双方都有较多的选择自由。而且,对投资者来说收益较高,对筹资者来说成本却又比较低。
Ⅳ 为什么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
估计咱俩选的是同一个选修课,都在忙着找答案吧。。。 银行信贷管理 唉。...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导致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造成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在银行体系高度集中,金融体系缺少足够的弹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强烈影响。经过十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虽然直接融资比例在不断上升,但融资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仍不协调。融资主体结构不平衡,中小企业利用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融资十分有限。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就包括提高资本市场股票、债券直接融资比重,逐步降低银行间接融资比重,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直接融资是资金直供方式,与间接金融相比,投融资双方都有较多的选择自由。而且,对投资者来说收益较高,对筹资者来说成本却又比较低。
Ⅵ 2013年,我国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额的比例是多少请提供答案来源
占11.7%。
直接融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融资。
2013年这两项合计2.02万亿元,比上一年少4819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1.7%,比上一年低4.2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1.80万亿元,为年度历史次高水平,最高是2012年,2012年债券融资达到了2.2万亿元以上,所以2013年比2012年少453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219亿元,比上一年略少289亿元。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www.chinairn.com
Ⅶ 为何要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胡润峰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由一行三会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是个老话题。直接融资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本文重点探讨与股市的关系。 对此,悲观者认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意味着新股和再融资还将扩大规模;乐观者认为,为了完成更多融资任务,监管部门会“放水养鱼”,呵护股市。君不见,近期的股市低迷下,IPO审核过会已实际暂停。 监管部门有意提振股市,并不是秘密;目前为止,成效不彰。对于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意图,则需从更大的视角来观察。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较早由央行于1996年提出。彼时,商业银行从计划经济下转制未久,风控机制不健全,不良资产率较高。按照央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的说法,不良贷款相当一部分是各级政府干预所导致。 无论当时还是今日,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都是中国经济宏观层面最大的风险之一。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意在转移银行体系风险。 自那以后,尽管直接融资比重一直有所提升,由“十五”时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5.03%,到“十一五”时期年平均的11.08%。但总体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仍高度依赖银行信贷,且出现了商业银行借助资本市场融入资本金,杠杆放大信贷规模,反而导致间接融资规模不断增加的局面。 这里面有多种原因。监管的分业模式、新股发行的审批制、债券发行的门槛过高等问题都需要改革。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基本出自银行体系。不唯央行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领导也大多来自银行系统;四大行的负责人往往是中央候补委员;在十八大代表名单中,银行系统的人数远远超过证券系统。这与美国形成对比,作为直接融资大国,美国屡次从高盛这样的投行中选拔财政部长。 在经济转型之际,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有了另一重大意义,那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引领科技互联网产业,其直接融资占比长期在80%~90%的水平;德国、日本作为制造业大国,都是直接融资为主,其比重都在50%以上。 如果说中国过去发展制造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的话,经济转型就要求更多的直接融资了。 新兴产业往往孕育于中小企业当中。新兴中小企业往往是轻资产,波动大,与银行信贷重抵押、求稳定的要求不匹配。而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融资方式,显然更为适合。 如若着眼于转移银行体系的风险,则股市无非延续了其作为国企圈钱解困政策工具的使命;如若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经济转型,则股市将成为新兴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从这个角度来看,究竟是传统蓝筹还是新兴科网企业更有投资价值,股市已经给出了答案。
Ⅷ 企业债券为负数时怎么算直接融资比重
举例子的问题算的是地区规模的增长量,在增长量的基础上企业债券融资减少172 股票融资增加48, 直接融资比例减少了5.21%。 和企业债券正负没有关系。但是企业债券出现负利率,(企业债券融资也会有成本出现),就可能由于着经济环境不景气通货膨胀导致的收益小于成本。导致融资对ROE的影响是负的。
Ⅸ 直接融资在我国金融发展的意义
我国直接融资发展的若干理论分析
[摘要]根据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进程实际,我国已确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金融发展战略。为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直接融资发展的目标和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1、质的指标重于量的指标。2、发展直接融资不是取代间接融资,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紧密联系。4、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5、直接融资的发展必然体现在整个社会信用格局的变化上。6、直接融资的发展必将要求相应机构的发展,由此引起整个金融体系的变化。7、直接融资的发展快慢应取决于企业成为真正主体的进程。
根据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进程实际,我国已确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金融发展战略。为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直接融资发展的目标和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质的指标重于量的指标。发展的含义包括量的扩张与质的改善。两者是紧密相连又有区分的。在我国直接融资发展的初级阶段,量的扩张是首要的,到了一定阶段后问题不断出现,就要求注重质的改善,就是要规范发展。我国当前直接融资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质的问题:国债发行期限结构不合理、发行没有制度化;企业债发行控制过死、交易停滞;股票市场主体不成熟等等。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的干预过多,市场的力量随着量的扩张日益要求显现,否则就表现为市场的扭曲。因此,发展的重点是极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干预,疏通各种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保证投融资主体可以在市场中自由选择。
发展直接融资不是取代间接融资,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各有优缺点,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可相互完全替代。应该说,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直接融资的地位是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但它的最终发展也不会取代间接融资。首先,网络的运用并没有消除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其次,从资金的需求方来看,其微观主体是企业,梅耶斯的新优序融资理论已经证明,企业的融资顺序是先债务融资后股权融资。在成熟的市场中,股票融资面临分红的压力,所筹的资本金因动用决策需经股东同意也缺乏流动性,而债券融资的成本又略高于银行融资,所以不可能完全排除间接融资。第三,从资金的供给来看,除了政府、企业为了应付支付需要而在银行存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外,企业资金为了保持流动性也要存入一部分,公众为了资金安全也要存入一部分。因此,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间接融资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尤其是在有着传统紧密银企关系的我国。象我国这样放开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在初期应该是会有一个迅猛的提高,但到了某个阶段后随着企业的成熟会略有下降直至稳定在某个水平上。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紧密联系。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简单地视为对立发展,此消彼长的关系是不妥的,两者是互相支持、互相影响、紧密相连的。首先,间接融资支持着直接融资的发展。银行是金融市场上最主要的参与者,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和股票在市场上筹资,通过购买证券和直接投资于企业向市场提供资金,对券商融通资金,开展商业汇票承兑与贴现业务,为整个市场运作提供交易清算服务。其次,直接融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间接融资的发展,灵活多样的投资工具不但为银行资产的运用提供了新的场所,而且可以吸引更多外资流入或更充分地挖掘社会储蓄潜力从而可以导致银行存款的增加。第三,两者效率的提高会使整个社会效率提高,这反过来又引致各自效率的提高。第四,直接融资规模过大,管理不当,会迫使银行扩大信用规模,影响银行信用规模的有效控制,如通过固定资产项目投资逼迫银行流动资金供应的增加。而历次大危机已经证明,股市风险极易引起银行风险。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即直接融资可以转化为间接融资,而间接融资也可以转化为直接融资,这是一种相继转化过程,如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就是直接融资转化为间接融资的相继过程。另一种情形是两种融资方式的相互转化为同时并存的行为过程,如有价证券持有者将所持有价证券到二级市场流通转让,然后将所得资金存入银行;同时,储蓄者将资金从银行取出,进入二级市场购买有价证券。从现实生活看,随着金融创新的兴起,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已经逐渐模糊,比如以贷款为基础发行证券(贷款证券化或资产证券化)、共同基金等,很难将其明确归类,两者出现了融合。这种融合结合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势,连接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对金融市场各个局部和整体的深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这种融合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强,成为未来金融市场的主流。
可以断言的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共同发展共同补充,紧密连接及适当比例将提高整个融资体系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
直接融资的发展必然体现在整个社会信用格局的变化上。银行信用的比重及影响不可避免地要下降,由此决定整个社会的信用调控方式的变化。首先,两者对社会可借贷资金总量的影响有重要区别。间接融资是扩大货币存量,用扩大货币存量的方法形成储蓄与投资;而直接融资不扩大货币存量,它是用转移和动用货币存量的方法进行投资,动用的结果是货币存量减少,贷款收缩。其次,从调控效应看,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非货币金融资产量增加,经济金融化的程度将不断提高,原有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效应必将减弱。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放弃贷款规模限制,预计随着金融化的深入,货币供应量这一操作目标需要随之调整,诸如利率之类的间接工具应日益受到重视。
直接融资的发展必将要求相应机构的发展,由此引起整个金融体系的变化。直接融资的发展与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资本运作、财务管理紧密相连,由此要求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的发展,这正是我国目前所欠缺的。投资银行的发展,可以有两条道路,由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或发展独立的投资银行。此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融合发展的趋势必将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加速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步伐,由此引起相关监管体系的变化。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的形成在整个市场统一后将顺势出现。
直接融资的发展快慢应取决于企业成为真正主体的进程。如前所述,发展直接融资应坚持市场化原则,因此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放开不必要的管制,为各个市场的发展提供规范的法律保障与政策引导,而不是人为地去设定某个目标与发展速度。直接融资的发展必须与规范化股份制度的推进相配合,否则,将重演由财政融资向银行融资转变中及转变后出现的大多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