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煤炭融资计划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煤炭融资计划

发布时间: 2021-06-14 12:39:39

A. 当前煤炭企业应该选择哪种融资方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指出
1、煤炭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煤炭企业由于资金短缺问题的影响,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目前尽管国家在对煤炭企业投融资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使企业的融资难题得到了一些缓解和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受有关法规政策的制约。由于煤炭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因此国家特别注重对煤炭行业的监管,分别从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等多个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这无形中就加大了煤炭企业的经营风险。但就目前我国的整体状况来看,虽然国家加大了对煤炭企业监管的力度,但是其整体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在行业内部严重存在恶意竞争的行为,从而影响了我国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煤炭企业处于这样的发展环境中,其融资问题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煤炭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由于受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煤炭企业要想实现融资,目前主要的渠道是银行贷款,而且实现的贷款的数额非常有限。现在由于受国家有关货币政策的影响,银行在减少了放贷额度的同时,还增加了贷款利率上调和存款比例等众多的限制性条件,给煤炭企业造成了较为沉重的财务费用负担。作为快速成长的企业,单单依赖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再加上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调控,增加了对煤炭企业贷款的限制性条件,因此煤炭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瓶颈”。
内部融资不能满足煤炭企业资金需求。靠自身积累和挖掘内部潜力的内源融资渠道,一方面从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资源整合结束后,煤炭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的过渡时期,资金需求量过大,单靠企业的内源融资已经根本上满足不了公司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融资需要;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现在不景气,公司利润微薄,甚至有的企业出现亏损,资金链面临断裂,内源融资的可持续性更无法保证。
硬性资金需求加剧了煤炭企业的融资难题。煤炭企业要实现项目建设、整合资源,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大型的煤炭集团,由于受行业限制等方面的制约,在目前全面缩紧的资金市场条件下,开展在建项目筹资的难度可想而知。安全保障、生产经营等一些项目对于资金的硬性要求,更加大了煤炭企业筹集资金的困难性。

2、煤炭企业融资风险的有效防范
增强煤炭企业的融资风险意识。煤炭企业通过融资,可以引起资本的供求、利率水平、资金结构和获利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变化,融资的结果也有可能和预期的设想产生偏差。可以说企业进行融资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承担相应风险的过程,因此,煤炭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增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融资风险意识,只有企业的全体人员认识到融资的风险,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融资的风险。
煤炭企业的融资结构要恰当。恰当的融资结构是指企业的各部分资本在综合资本中所占的比例结构处于最佳的状态,也就是说企业在承担一定财务风险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投入最低,实现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煤炭企业在融资的时候,首先应当核算企业的成本,确保企业资本的成本最低。如果一个企业的债务较多,就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煤炭企业首先要发挥财务部门的杠杆作用,确保在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比例保持在一定合理的范围之内,有效避免煤炭企业因负债过高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资金漏洞,有效减少融资风险的存在。因此,煤炭企业需要处于一个合理的资金构成状态,将经营融资所实现的利润和风险控制在一个恰当的范围之内,保障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增强煤炭企业融资风险的内部控制。在煤炭企业内部,要想有效加强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就应当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体系。
确定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控制点。煤炭企业可以选择融资的决策、决策的执行和监督审批等关键环节当成融资风险的防范控制点。
对风险防范的控制主体进行明确规定。在煤炭企业中,各项融资活动、具体工作都是有员工来实施的,因此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的员工就是风险防控体制中的主体,只有对控制主体进行明确,才能有效地控制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对融资风险防范中的控制目标进行构建。控制目标的构建能够有效引导企业进行有目的的融资活动。与此同时,煤炭企业还要把控制目标进行细化和深化,使其成为审批监督层的目标、决策战略层的目标、操作执行层的目标甚至是工作人员的个人目标等等。
确定合理的融资期限。煤炭企业要实现合理的融资,就要对融资期限进行恰当的安排,尽量避免还款的期限过于集中。企业在对融资风险和收益进行精确核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利弊权衡再进一步确定短期和长期融资的比例问题。通常情况下,为有效避免因融资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煤炭企业会用短期负债来填补流动资产临时性的资金要求,用长期借款和所有者权益来实现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资金需要,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激进型货币政策下给企业带来的融资高风险压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回避因稳健性政策下资金闲置而引起的资金浪费问题。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煤炭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煤炭企业对于资金需求量大幅增加的现状不容忽视,融资问题成为煤炭企业必须要积极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煤炭企业需要正确分析目前自身企业的融资现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形成的融资风险,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满足企业做大做强对资金的需求,为企业的长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B. 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案!

成本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不仅是生产单位,还涉及到辅助后勤单位和机关科室。因此为了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就必须对成本管理所涉及到的所有部门进行细化管理,将成本费用落实到每一个相关的基层单位中,才能充分体现成本管理中的责、权、利关系。成本核算与实际业务的发生存在较大的时间间隔,因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属于事后核算。为此,应该建立如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制定定额→计划→核算→考核、分析→修正定额和计划,……,如此循环,逐步优化和完善成本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和网络技术,做到事中控制、事后反馈,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目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难点和问题如下:

1.定额的制定费时、费力;

2.成本管理难以细化;

3.统计的时效性差。

成本管理需求分析

成本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煤炭企业的现状,即从实际出发,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同时也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考虑到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系统可以覆盖集团公司级到矿级各种业务,完全满足煤炭集团公司的应用需求,具体表现在:

1.利用信息系统建立起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2.满足集团化集中管理和控制的需要;

3.获取最新的成本信息,便于日常管理;

4.加强了业务的监控,使业务协调、有序地运行;

5.方便查询各种业务单据和报表,以便对工作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完善;

6.便于对各级单位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考核;

7.具备完善而严密的权限管理体系;

8.支持组合查询和模糊查询;

9.查询结果可以导出到Excel表中,方便报表数据的使用。

成本管理解决方案

成本管理系统按照成本管理的业务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成本基础信息、成本定额、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

基础信息维护:维护成本管理基础数据信息,数据统一录入,无需重复输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多路径查询。

成本定额管理:根据生产历史情况和往年成本定额信息针对不同的工程情况制定较为准确的成本定额(如:材料费、电费、租赁费、折旧费、工资等),并以此作为以后考核的依据,通过生产实际数据的对比,逐步修订成本定额,使定额信息更加准确、更接近实际。定额可以调整,系统会自动记录其调整情况,可以随时查询各种定额。

成本计划管理:依据年、月生产计划中包括的工程项目指标和其相应的工程定额相结合进行成本测算。根据工程生产计划和成本定额并结合历史成本实际发生信息,辅助企业制订年/月成本计划。依据成本计划的各项指标跟踪控制工程消耗,将成本控制体现在业务处理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际成本发生情况和企业管理要求的核算方法对实际发生成本进行核算,以便各级管理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企业的动态生产成本发生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计划调整的功能,系统自动记录调整情况。提供各项成本费用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对比。

成本核算管理:录入相关的数据,核算成本。可以核算矿成本、集团公司的成本、生产单位的成本和工程项目的成本。

成本考核管理:以成本核算和定额为依据,对集团公司各个部门和各责任人进行定期考核,根据实际完成情况给予必要的奖惩,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成本分析:可以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成本趋势分析、成本定额趋势分析。系统提供多方位、多视角的成本分析功能,能够从当期成本、工程成本等不同的角度,将实际发生的各种成本考核指标和期间费用与目标成本、预算成本进行各种差异的考核分析,并给出盈亏分析报告。通过差异分析使考核由定性变为定量,量化分解到每个基层单位,提高了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费用的数据来源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手工录入,也可以直接从财务系统、物资供应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子系统中直接取数。

成本管理系统有机地整合了成本基础信息、成本定额、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业务,形成了涵盖企业成本管理整个流程的管理系统。

方案优势

先进的管理体系:将先进的ERP管理思想导入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对生产中涉及到的成本消耗的各个环节严密地实时监控,保证集团公司各种资源在内部合理地调配和使用,控制资源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系统实用性:“管理需要基础、效益在于应用”,西部世纪公司管理专家、信息化专家深入国内煤炭行业各企业,对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分析,构建出了适合国内煤炭企业管理基础及发展阶段的一整套优化的成本管理模式,融入西部世纪公司成本管理系统,为国内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一个逐步优化、完全适用的支撑平台。系统从业务模型、功能设置、人机界面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对国内煤炭企业有针对性的实用性。

技术适用性:本产品采用先进的基于框架(Framework)的构件化软件技术,应用B/S结构,具有高灵活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适用于煤炭企业地域广、应用分散的特点,为煤炭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快速发展提供长期支撑,实现远程管理、移动办公。

运行经济性:数据的集中式管理,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集成度,同时降低了由于分散管理带来的人员、设备和维护的成本,降低实施的难度,节省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投入。

信息效益性:信息的效益性和好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定义和收集标准化;2.建立离散信息的关联性;3.成本信息流动的及时性,避免贻误和疏漏;4.灵活、快速的成本综合信息查询;5.多角度的成本信息统计与分析;6.全面的信息流管理,优化的信息模型,实现信息对管理优化的充分支撑。

C. 煤炭行业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在经过多年讨论后终于启动,却在实施的第一年,就遭遇了尴尬。

每逢夏冬两季,“跑煤”就成为许多电厂的第一要务,有些电厂的管理人员几乎倾巢出动采购电煤。即使这样,很多时候依然解决不了电煤紧张。为此,许多电厂,尤其是南方电厂多次上书,希望国家建立煤炭储备机制,以缓解电煤的季节性瓶颈。

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工作会议,部署了第一批国家煤炭储备工作计划,确定2011年第一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计划为500万吨,争取在5月底完成第一批实物储备。根据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下称方案),神华等10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和秦皇岛港、黄骅港、舟山港、广州港、武汉港、芜湖港、徐州港、珠海港等8个港口企业,成为国家第一批应急煤炭储备点。

此方案主要由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固定资产投资司与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牵头,意在通过建立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缓解高峰时的供需矛盾,同时预防各类天灾或突发事件。

“工作已经开始了,但是目前的储备方式对于缓解高峰时期的电煤紧张仅仅是杯水车薪。”进入试点的一家南方电厂燃料部负责人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需要我们储备的煤炭量仅够用三天。”

煤炭应急储备计划是否有助于缓和或解决电煤紧张,参与企业能否找到好的盈利模式,避免最后成为国家财政的长期包袱,这都是该计划面临的考验。

补贴方案胜出

早在2003年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就曾经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由于技术不成熟,这一计划迟迟未能实现。直到2008年,南方五省遭受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煤荒问题集中爆发,相关部门加快了煤炭储备体系的研究步伐。

也是在2008年雪灾过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钱平凡开始思考并着手研究煤炭储备体系。2009年5月完成了草案,6月正式上报国务院。钱平凡专注于煤炭行业已有数十年。

“当时研究煤炭储备体系,国家发改委和煤炭运销协会都参与了。”钱平凡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钱平凡提出的方案是:借助数字化配煤系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煤炭储备体系。在这套方案中,有两点尤为重要:一是配煤,二是供应链管理。

配煤,是将不同热量的煤调配到一起,达到电厂所需要的不同热量值再提供给电厂。而且,要保证储备量在30天-60天,每天都要流动,保证煤质新鲜。供应链管理,是将煤电双方的买卖关系变成由第三方进行服务,提供一个信息服务平台。

“当时设想的煤炭储备体系和目前出台的并不一样。”钱平凡表示,配煤和供应链管理都能增加煤炭储备基地的附加值,有很好的盈利性,因此无需国家投资,可以是完全的市场行为。“从目前出台的方案看,储备基地仅仅承担了简单的煤炭进出,是一个中转站。虽然可以实现战略储备的功能,但增加了运行成本,也很难形成盈利。”

为了弥补企业为战略储备增加的成本,现在的方案又明确表示,储备点新建、改扩建所需资金,可从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安排投资补助;对煤炭应急储备贷款给予利息补贴,对场地占用费和保管费给予定额补贴。

D. 煤炭营销计划方案

你这个问题好大,我学市场营销的,有时间可以一起讨论讨论,给我信息。

E. 如何为煤炭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保障

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我国煤炭工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创造了条件。该规划还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列为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同时在保障措施中明确提出“支持企业走出去”。
一、煤炭企业“走出国门”基本概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开始走出国门。2004年,兖矿集团开始跨国并购澳大利亚的南田煤矿(澳思达煤矿),2009年,兖州煤业以33.3亿澳元资本并购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与格罗斯特公司合并,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007年,神华集团开始着手在蒙古、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开始投资,这些投资包括煤矿勘探和开采项目、煤电项目等;2009年,开滦股份注册成立加拿大中和投资公司,开发加拿大优质焦煤资源,为其参股、并购提供运作平台;2010年8月,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进入澳大利亚,实施煤炭资源开发;2010年10月,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与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合作勘查开发澳大利亚煤炭资源项目。
有数据显示,2011年的能源矿产资源收购中,海外煤炭收购案数额仅次于石油之后,位居第二。而且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山东能源集团、江苏徐矿集团、河南义马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相继在澳大利亚进行煤矿项目投资或收购,拿矿热情依然不减。这与兖矿、神华、中煤等企业是在煤炭市场行情较好情况下实施“走出去”战略不同,山东能源、河南义马、江苏徐矿等企业是在国内煤炭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需求疲软、煤价下滑等多种不利局面下做出的。可见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煤炭市场低迷的时期,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煤炭资源的趋势亦没有受到影响。
二、煤炭企业“走出国门”主要动因
煤炭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我国能源供求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煤炭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成为必然趋势。
一是我国短期煤炭供应宽松与长期总量不足的矛盾突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最近一次讲话中提到: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在48~53亿吨左右,在2011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3~18 亿吨左右。按有关部门初步估算,提出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55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5%左右,经测算煤炭需求也将在51亿吨左右,即使考虑进口3.0亿吨,国内煤炭供应量还将增加到48亿吨左右。从资源储量、环境容量、煤矿安全等多因素分析,仅靠国内再增加10多亿吨产量,存在较大难度。因此,煤炭企业走出国门找资源是必然选择。
二是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总量很大,但稀缺煤种严重不足。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全国炼焦类煤储量2803亿吨,占煤炭资源储量23%。炼焦煤品种虽齐全,但多以气煤和1/3焦煤为主,肥煤、焦煤为特别稀缺资源。其中气煤和1/3焦煤1282亿吨,占炼焦类煤查明储量45.73%;其次为焦煤,占23.61%;瘦、肥煤各占炼焦类煤储量15.89%和12.81%。加之,我国煤矿资源回采率低,部分大矿采肥丢瘦、小矿乱采滥挖现象十分严重,且近年来稀缺煤种资源勘探几乎没有新的发现,炼焦类煤缺口越来越大。虽然通过进口解决一部分需求问题,但是考虑到稀缺资源获取的稳定性和价格的合理性,单纯依靠进口很难满足国内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煤炭企业走出国门通过投资或收购稀缺煤炭资源项目,以直接或参与开采生产更具保障性和可靠性,提高我国对稀缺煤炭资源的控制力。
三是煤炭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企业发展内在要求,更是煤炭企业壮大的内在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生产资料的配置已经超越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作为煤炭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然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来获得资源和开拓市场。另外,地质成矿规律造成了全球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也造成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拥有实现发展所需全部矿产资源或实现全部供给。还有消费的不平衡性,也推动了能源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流动,从而使得煤炭企业获取资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因此,我国的煤炭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壮大,必须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跨国收购来发展壮大自己。
三、煤炭企业“走出国门”机遇
尽管煤炭行业现阶段正面临产能过剩压力、需求趋缓、价格下滑和消费总量控制等严峻问题,但是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信心,及其水能、太阳能、核能等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未来一定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因此,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和收购海外矿产资源的步伐依然强劲。加之,有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煤炭企业“走出国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分别或联合制定了多项政策支持“走出国门”企业,涉及财税、金融、保险、外汇和出入境等诸多方面。这些政策立法大多政策以优惠和鼓励为主,为我国企业特别是矿山企业到海外争取市场和抢占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煤炭境外投资专项基金。国家将为煤炭企业“走出去”收购境外煤炭资源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保障措施中规定:国家支持优势煤炭企业参与境外煤炭资产收购,并研究设立煤炭境外投资专项基金。设立煤炭境外投资专项基金,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内煤炭企业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为企业境外煤炭投资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三是外汇储备增加和人民币升值。根据央行《201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3.31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不仅会给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也会面临国际汇率波动所带来的价值减损风险。我国煤炭企业进行海外矿产资源收购,不仅能够降低外汇储备水平,而且能够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储备必需的原材料,符合我国外汇储备使用的方向。再者,由于人民币升值对于那些准备“走出去”投资收购境外煤炭资源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不仅增强了我国煤炭企业海外收购的支付能力,也有效降低了收购国外煤炭资源的成本。
四是国际煤炭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造成资源、能源产品的需求下降,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以及美国页岩气应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煤炭行业景气不再,国际煤炭价格和煤炭销量持续走低,导致国内外许多煤炭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甚至现金流出现问题,资产负债率增高,急需出售资源获取现金,这为我国煤炭企业到国外以较低价格收购煤炭资源项目提供难得的机遇。有实力的煤炭企业可以借此机遇期,果断加大“走出去”的力度。通过投资或收购等方式增加自己的资源储量,为下一轮的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增长做好准备。
四、煤炭企业“走出国门”挑战
由于社会制度、国家安全、历史文化、舆论偏见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和收购也遇到了诸多挑战,总结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到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挑战。首先,许多国家政府出于国家经济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都对跨国收购活动进行管制和干预,涉及能源等方面的收购更要经过极其严格和繁琐的审批。而且,由于我国海外收购的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其国有背景与收购对象的战略性容易引起外国政府和民众的警惕和不安。因此,有的国家会对外国企业制定较为苛刻的法律规定;在税收制度上会更加严格,容易引起企业的财务问题、成本问题和收益问题等;国外会遇到更严格在劳工法和用工制度,尤其是强大的工会组织;煤炭企业海外开采煤炭,还将会遇到项目所在国非常苛刻环保法规限制,以及环保组织的阻挠等。
二是被收购资源信息不全面的挑战。由于我国煤炭企业在海外收购的煤炭资源中有许多属于尚未完全开发的资源,有的是还处于前期勘探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对该项目了解,主要通过被收购方提供的资料信息,或购买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书面信息,较少利用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而这些关于公司状况、资源储量、赋存条件等信息,很多时候避重就轻只说优点、几乎或不说缺点,因此很难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从而无法合理地对被收购项目公司及其资源进行准确评估定价,导致收购价格超高或后期探勘开发时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还有的被收购项目公司负债率过高,导致新成立的公司即使正常运转起来,投资方也很难获得收益甚至陷入财务困境。
三是会遇到与被收购项目公司整合的挑战。由于国内煤炭企业的治理模式与国外煤炭企业存在很大差异,而且我国煤炭企业才刚开始国际化之路,在国际化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尤为不足。当煤炭企业在收购国外矿产公司或项目后,将面临的不同公司制度、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和企业文化等等诸多问题。收购交易的完成仅仅是“走出去”的第一步,随后的业务整合才是关键。既怎么协调好国内业务与国外业务共同发展,如何有效地处理与政府、公众、媒体等方面的关系,与海外子公司及其员工打交道等,与收购对象尽快完成整合是我国煤炭企业面前无法回避的挑战。
四是国际化人才管理方面的挑战。几乎所有“走出去”的企业都面临着国际化人才缺乏的问题,由于煤炭企业对矿建、安全、技术、环保等方面的专业要求较多,那些既懂得专业又懂管理,还能熟练使用外语的国际化人才更是稀缺难觅。而国内派出的管理、技术人员短期内很难融入到新公司内,而被收购企业的员工同样也无法立刻适应中国的管理模式等。由于这种原因,很容易造成公司管理的混乱,进而影响资源项目的开发进度。因此,我国煤炭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之前,要做好人才准备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我国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也要勇于实行人才资源本土化,特别是争取被收购项目公司中那些熟悉情况和和能力过硬的人员继续留任。
五是来自企业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的挑战。煤炭企业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将面临着政治、文化、法律、财务、人才、环保和安全等多重风险的考验与挑战。煤炭企业在健全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和提高投资决策管理能力方面要亟需加强,防止出现拍脑袋做决定的现象出现。我国煤炭企业在投资和收购境外资源项目时,应严格履行境外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出相应预案,尽量避免境外投资和收购决策时的盲目性。

F. 什么是煤炭保理

所谓的煤炭保理其实本质上还是保理,只不过可能专注于煤炭行业。和其他的保理相比,可能金额更大一些。保理本身是个好东西,能帮助你解决很多资金方面的问题,类似于融资。现在专注于在煤炭行业做保理的公司也不多,我了解到的有黑金板报(目前是个小程序)、煤炭江湖等等

G. 求写煤炭项目类 “商业计划书” 和项目简介

有范文格式,因为你的项目基本情况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和了解,另外还要看你的“商业计划书”功能用于做什么,是筹资还是给股东看?针对性还是不一样的。以下是基本的格式可提供参考:http://www.rztong.com.cn/kw/xmjhs.asp

H. 现在国家对煤炭资源实施了哪些政策

由易煤网为您整理提供的资料:1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日前以联合令的形式发布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我国禁止新建煤矿及选煤厂建设永久性煤矸石堆场。

1月13日,国家能源局、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大型煤炭基地煤炭生产能力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95%左右;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到2020年,厚及特厚煤层、中厚煤层、薄煤层采区回采率分别达到70%、85%和90%以上;鼓励对“三下一上(建筑物、铁路、水体下,承压水体上)”煤炭资源、煤柱和边角残煤实施充填开采。到2020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5%;在水资源短缺矿区、一般水资源矿区、水资源丰富矿区,矿井水或露天矿矿坑水利用率分别不低于95%、80%、75%;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80%以上,排矸场和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1万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4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200亿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井下抽采200亿立方米,利用率60%以上。到2020年,原煤入选率达到80%以上,实现应选尽选;重点建设环渤海、山东半岛、长三角、海西、珠三角、北部湾、中原、长株潭、泛武汉、环鄱阳湖、成渝等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及一批物流园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燃煤发电技术和单位供电煤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在2013年基础上提高7个百分点,煤炭转化能源效率在2013年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低阶煤炭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研究取得积极进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实现高效、环保、低耗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1月2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政府将不再批准东部地区煤矿项目。

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调整铁路货运价格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规定,大秦、京秦、京原、丰沙大铁路本线运输煤炭(指发、到站均在本线的煤炭)运价率每吨公里同步提高1分钱,即由现行9.01分钱提高到10.01分钱。取消马玉等3条铁路本线及跨线货物运输、长荆等10条铁路跨线货物运输特殊运价,改为执行调整后的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
3月2日,由工信部、财政部共同推出《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初步设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节约煤炭消耗1.6亿吨以上。

3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深加工示范工程标定管理办法》为有序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化示范,进一步规范示范工程标定评价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提升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

3月2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对优化煤炭开发布局、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加强煤炭规划管理等工作,提出十条具体意见。

4月14日,发改委等六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煤矿违法违规建设生产情况核查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在全国开展煤矿违法违规建设生产情况核查工作。将切实维护煤炭生产建设秩序,促进供需总量平衡。

4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公告,对可享受税收优惠的衰竭期煤矿和充填开采置换煤炭的定义、减税方式、备案资料等进行明确。

5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全国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到2020年,原煤入选率达到80%以上;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标准煤/千瓦时,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

5月7日,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印发《关于严格治理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通知》和《做好2015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旨在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调整产业供需结构。

6月3日,发改委、能源局和煤矿安监局共同下发的《关于落实违法违规煤矿煤炭相关治理措施的通知》称,需落实多项违法违规煤矿煤炭的相关治理措施,其中包括建立电煤合同执行与发电量奖惩挂钩制度。

7月9日,为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优化纳税服务,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促进煤炭资源税管理的规范化,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煤炭资源税征收管理办法(试行)》。

此外,自2014年7月14日,发改委联合煤炭行业相关单位、企业、政府等召开脱困工作联席会议,到目前已经连续召开了31次,会议中都将依法依规限制产量,改善供求关系作为重点工作来布置和研究。旨在改善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价大幅下跌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