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响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处置损益的有哪些
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持有 至到期投资、贷款 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 金融资产。
摊余成 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算法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㈡ 在用实际利率法计算摊余成本的时候,金融资产开始发生的交易费用,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无形资产的相关税
可供出售是要算的,两个非货币性资产不用,前者交易费影响的是利息调整,不影响成本即票面价值。而后者直接计入初始入账金额,贷银行存款
这么想,为什么要利息摊销!因为时间长,有时间价值,所以要折现,那么摊销按什么呢?当然是现值跟长期应付金额的差咯!你支付的直接相关税费当期就付了,没有时间的影响啦!为什么要摊销呢?
可供就不一样了,手续费不可能影响债券票面价值(固定的),那怎么办呢!只好记到利息调整,影响账面,然后对利息调整进行摊销,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样的。深层次的理论我也不清楚了!
㈢ 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
①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也就是付出的购买债券的价款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之和。正因为初始入账金额和债券的面值不一致,所以需要“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进行调整。
②付出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或者“应收利息”。
3、结合分录明确一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注意:交易费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3)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交易费用扩展阅读:
会计分录变化盘点
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科目。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新准则取消了“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4.“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5.“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
6.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7.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9.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0.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1.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2.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13.新准则取消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4.“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15.“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科目。
16.新准则中设置的“预计负债”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7.“盈余公积”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关的核算。
18.新准则增设了“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
19.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0.新准则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21.“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为“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2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3.“营业费用”科目变为“销售费用”科目。
24.新准则增设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25.“所得税”科目变为“所得税费用”科目。
26.新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会计分录
㈣ 练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核算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1)购入时
借: 债权投资-成本 100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30
贷:银行存款 1030
(2)18年12月31日
借: 应收利息 40
贷: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2.92(票面利息40-投资收益37.08)
投资收益 37.08(期初摊余成本1030*实际利率3.6%)
(3)19年1月1日收到利息时
借: 银行存款 40
贷: 应收利息 40
(4)19年12月31日
借: 应收利息 40
贷: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3.03
投资收益 36.97 (18年期末摊余成本1027.08*3.6%)
(5)2020年1月1日
借: 银行存款 40
贷: 应收利息 40
借:银行存款 1035
贷:债权投资-成本 100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24.05
投资收益 10.95
以上单位均为万元,小数点保留两位小数,如果题目要求不一致的,答案数字会有细微的差距。而且此题的实际利率,是低于3%的,但是在实际做题时,按照题干提供的数据,直接核算就行。
㈤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记在哪里是 债权投资----成本 这个科目吗
借方相加,贷方相减原来两个数字20000和837都在借方。
结合分录明确一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注意:交易费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5)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交易费用扩展阅读: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㈥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融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㈦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有哪些
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算法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7)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交易费用扩展阅读: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
㈧ 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中的摊余成本是否包含交易费用
期初摊余成本 = 购买时支付的价款 + 相关费用
本期摊余成本 = 期初摊余成本 - 票面价值X 票面利率 + 期初摊余成本X实际利率 - 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 已收回的本金 = 期初摊余成本 – 应收利息 + 投资收益 - 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 已收回的本金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 其帐面价值
你这习题明显是错的,都说了“实际支付价款为992.77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又说“期初摊余成本是972.7万元“,都前后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