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GDP增速、通胀压力、金融监管、IPO发行……一行两会领导说了这些
6月10日10时,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2021),在上海开幕。最新议程显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将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易纲演讲要点如下:
易纲:货币政策要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 坚持稳字当头
易纲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对于来自各方面的通胀和通缩的压力均不可掉以轻心,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潜在的产出水平附近,物价走势整体可控,货币政策要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
易纲:预测CPI全年平均涨幅在2%以下
央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判断我国今年的CPI的走势前低后高,预测全年的CPI的平均涨幅将在2%以下。
易纲:预测我国GDP增速将接近于潜在增长率水平
易纲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观察到人口结构、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对潜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产生影响。去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但如果从去年和今年两年平均来看,我们预测我国GDP增速将接近于潜在增长率水平。
易纲:促进商业银行加快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继续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部门政策合力,引导银行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与企业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强贷款风险防范。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强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推广随借随还模式,促进商业银行加快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易纲: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
央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要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要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促进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易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对通胀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近期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今年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但对通胀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
易纲:推动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披露气候变化相关信息 并研究推广至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激励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研究直达实体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建立气候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动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披露气候变化相关信息,并研究推广至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未来,将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
郭树清演讲要点如下:
郭树清: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宽松程度
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宽松程度,短期内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稳定人心的作用,但是相伴而来的负面效应,需要全世界各国来共同承担。
郭树清:现阶段最突出的任务是加大直接融资比重
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现阶段最突出的一项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在去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已经达到了37%左右,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债券市场还有很大潜力。
郭树清:切实防范金融衍生品投资风险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切实防范金融衍生品投资风险。在前期发生风险的金融衍生品案例中,有大量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从成熟金融市场看,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非常不适合个人投资理财。道理在于,受不可控制甚至不可预测的多种因素影响,金融衍生品价格波动很大,对投资者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具有很高要求。普通个人投资者参与其中,无异于变相赌博,损失的结果早已注定。那些炒作外汇、黄金及其他商品期货的人很难有机会发家致富,正像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样。
郭树清:时刻警惕各种变换花样的“庞氏骗局”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时刻警惕各种变换花样的“庞氏骗局”。当下,各种以高息回报为诱饵,打着所谓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旗号的骗局层出不穷,其实质都是击鼓传花式的非法集资活动。大家一定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宣扬“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要自觉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远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郭树清:严密防范影子银行死灰复燃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严密防范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我国高风险影子银行与国外不同,具有典型的“体系内”和“类信贷”特征。经过整治后,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较历史峰值压降20万亿元,但存量规模依然较大,稍有不慎就极易反弹回潮。要防止金融机构再次通过交叉性金融产品无序加杠杆,对各种“类信贷”新花样必须遏制在初期阶段。要认真落实资管新规,确保存量资管产品整治任务顺利完成。
郭树清:坚决整治各类非法公开发行证券行为
郭树清: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很快就达到了创纪录的高水平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普遍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特别是股票市场很快就达到了创纪录的高水平。经常爬山的人都知道,越是陡峭的山峰,上去不易,下来更难。
易会满演讲要点如下:
易会满:IPO发行既没有收紧 也没有放松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演讲中表示,IPO发行既没有收紧,也没有放松。年内有156家公司进行IPO,实现常态化发展,增速还不慢。“我们对企业上市地持开放态度,自主选择,有来有去是正常现象。”易会满表示。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谈如何看待企业赴境外上市的问题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一直以来,我们对企业选择上市地持续开放态度。选择合适的上市地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一些企业愿意到境外上市,一些赴境外上市的企业愿意回归,有来有去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总体都持支持态度。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无论在那个市场上市,都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都要树立公众公司的意识,敬畏法治、敬畏投资者。全球各监管机构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互相之间的执法合作,共同为市场提供良好的监管预期和环境,共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我们将切实处理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企业赴境外上市的前提,是要符合境内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易会满:呼吁相关国际机构 建立更加严谨科学的指数编制机制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经济复苏不平衡、供需缺口扩大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涨,总体看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同向而行,但期货价格涨幅小于现货价格。同时,相关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境内一批产业企业积极利用原油、螺纹钢、铁矿石、棉花等品种的期货期权工具,有效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对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的定价基准,还主要依赖于国际现货指数和场外市场报价。在这里,我们呼吁相关国际机构,建立更加严谨科学的指数编制机制,提高报价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共同提高大宗商品价格发现的效率,以更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
易会满:将丰富股债融资工具和金融期货品种 支持行业机构在上海落户展业
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继续从要素市场建设、支持行业机构做优做强、优化金融法治环境等方面积极参与。继续发挥好科创板改革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作用,丰富股债融资工具和金融期货品种,支持行业机构在上海落户展业,进一步完善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机制,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资本市场法治诚信示范区,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易会满:科创板运行平稳 换手率高于主板和创业板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两年来,科创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市场流动性水平与其板块定位、投资者适当性、交易制度安排等基本适配。从换手率看,今年前5个月,科创板日均整体换手率为2.56%,高于同期主板、创业板换手率水平。从定价效率看,科创板放宽了涨跌幅限制,优化了融资融券安排,市场博弈更为充分,有利于加快军情价格形成,与此同时,“炒新”现象明显减少。科创板公司上市后在公司治理和持续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初步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易会满:三方面因素为全市场推进注册制创造条件
对于市场存在的IPO收紧的感觉,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落实新证券法的要求,对中介机构的责任压得更实了;二是加强股东信息披露监管,明确了穿透核查等相关要求;三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完善了科创属性评价体系,强化了综合研判。这些为全市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也是处理好注册制改革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关系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有利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发行秩序。
易会满:科创板改革整体效果良好 符合预期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两年前的陆家嘴论坛上,科创板正式开板。两年来,证监会着眼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于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工作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理念,把握好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个原则,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从目前的情况看,改革整体效果较好,符合预期。
潘功胜演讲要点如下: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国际金融市场存在高位回调的风险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随着美国通胀水平和通胀预期升温,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压力的加大,将会对全球的外汇市场和跨境资本的流动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估值水平高企,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较强,存在高位回调的风险。
潘功胜:近期拟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部分地区开展外汇管理高水平开放试点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周四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近期拟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部分地区,开展外汇管理高水平开放试点,为外汇领域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累经验。
潘功胜: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做主题演讲中表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复杂,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潘功胜表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优于其他货币,汇率预期稳定,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货币政策处于常态化状态,国际收支运行稳健,外汇市场更加成熟,为汇率稳定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影响汇率变化的外部环境存在多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潘功胜: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总体稳定,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促进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继续处于合理区间,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外汇储备稳中有升。我国实施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一项适合中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安排,需要长期坚持。
潘功胜:未来几个月中国外汇市场上季节性购汇需求比较集中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做主题演讲中表示,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经济增长差距收敛。美国通胀和通胀预期升温,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调整压力。国际金融市场资产价格高企,脆弱性强。潘功胜表示,未来几个月中国外汇市场上的季节性购汇需求比较集中。降低企业汇率风险,需要企业、银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潘功胜: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取得长足发展 为企业汇率避险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周四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取得长足发展,为企业汇率避险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在汇率双向波动的环境里,如何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对企业尤其是国际业务较为活跃企业的财务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已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形成了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丰富的产品体系,以及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
㈡ 央行直接融资的手段
央行不是融资,而是吸收多余的流动性。
手段一般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正回购这三种方式。
㈢ 央行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中国央行(PBOC)周五(4月3日)在货币政策委员会2015年第一季度例会上表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中国央行还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中国央行称,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央行还称,当前中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形势的错综复杂不可低估。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中国央行认为,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进一步分化,美国积极迹象继续增多,欧元区仍面临通缩风险,部分新兴经济体实体经济面临较多困难。
中国央行指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博弈等非经济因素对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加大。
㈣ 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是个啥 有什么好处
央行宣布从2016年起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
MPA体系的主要构成:重点考虑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评估体系的核心
MPA关注广义信贷,将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等纳入其中,以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各类腾挪资产、规避信贷调控的做法。同时利率定价行为是重要考察方面,以约束非理性定价行为。
MPA按每季度的数据进行事后评估,同时按月进行事中事后监测和引导。
当前混业经营以及金融创新使得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显得捉襟见肘,无论是今年股市的大调整以及2013年钱荒,实质都有监管不力的因素。次贷危机的爆发实际上也是监管者不重视宏观审慎监管而引发的。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区域性及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加强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更要加大宏观审慎监管的力度,MPA体系的建立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体来看,MPA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效率,更好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果,同时更有力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后续需要关注的是:MPA体系涉及的七大指标体系的细化及后续监管;广义信贷替代狭义信贷之后,对全年信贷额度、M2增速目标的影响。
兴业宏观:关上歪门,开了个正窗
央行开会部署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我们觉得以下几点比较有意思:
1) 提出“广义信贷”,加强对银行资产端的监管;
2) 强调“利率定价行为”,在存贷利率作为政策利率指示意义下降背景下,加强对银行负债端的监管;
3) 指出“加强逆周期调节”,进一步理顺信用派生过程,在加强对银行资产、负债监管下,推动银行表外转表内。
扩大信贷概念,加强对银行资产端的监管
银行资产在金融机构中占大头,各种各样的加杠杆、逃避监管的融资方式,都或多或少跟银行资产有联系。此次会议扩大信贷的概念范围,提出“广义信贷”,把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等都包进来,可以规范那些借道这些资产加杠杆的行为,加强对银行资产端的监管,防止信用风险的过度积累。
关注银行利率定价行为,加强对银行负债端的监管
由于完全放开了存贷利率的上下限,存贷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指示意义下降,同时银行对银行负债端的影响也减弱,央行面对如何去有效影响实体经济利率的问题。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需要做改变,一种可能是像欧美等的成熟央行那样用银行间的短期利率作为政策利率,这就需要市场去形成各种期限的利率,并完成短端利率向长端的传导。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利率市场化的过程,银行做为当前这个利率形成的主要参与者,强调其“利率定价行为”,一方面加强了对银行负债端的监管,另一方面也是对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的准备。
进一步理顺信用派生过程,推动银行表外转表内
从整体上来看,外汇占款增长下平台、对表外融资的监管也加强,这就导致在一段时间内贷款在社会融资里的作用上升。虽然接下来直接融资的比重会逐渐上升,但当前贷款仍占主要地位。无论从稳定经济还是从防止爆发系统性信用风险来看,信贷都需要保持宽松力度。今年取消贷存比限制、央行逐渐转向投放长期资金等,都是不断理顺信贷派生的过程。会议中提出的MPA体系强调了“加强逆周期调节”,也是为宽信用创造进一步松绑。而且,前面提到的对银行资产端、负债端都加强监管,也会推动银行表外转表内,信贷渠道的顺畅,也起到了“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的作用。
整体上看,央行倾向加强对银行资产、负债两端的监管,进一步压缩不规范融资的空间,同时,又进一步理顺了信贷派生渠道,让宽信用发挥更大作用。
㈤ 考虑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各自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
一、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一)货币供应
1. 货币供应量的内涵和外延
根据传统的定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在现代的意义上,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某一时点上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和执行货币职能的金融资产的总和。从统计上看,货币供应量包括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和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现金具有绝对的流动性,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的流动性较低。
货币层次的划分:世界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便中央银行控制有所侧重,具体为:
M0=现金(通货)
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M4=M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M5=M4+政府短期债券和储蓄券
M6=M5+短期商业票据
其中,对M1到M3的监测和调节被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用,比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最看重M2,英格兰银行则注意M3,而日本银行强调的是M2+CDs。
2.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主体:传统和现代货币理论有的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有的认为是内生变量。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货币供应量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决策,也取决于作为货币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决策,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出来。因为,第一,现代的现金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个别国家由财政部发行)。第二,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存款货币的创造能力;第三,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受中央银行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银行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
(二)基础货币
1. 基础货币的定义
指流通中的现金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表现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是货币性负债总额。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对应的是,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净额+政府债权资产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金融资产净额。
中央银行资产总额增减带动基础货币量增减:在中央银行的资产中,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基础货币量的变化则取决于各项资产增减变动相互抵消后的净值。基础货币是社会各金融机构创造信用的基础,因为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变动制约着银行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动;中央银行可以借创造基础货币的多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性负债,并对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资产。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和负债。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其他因素。其他资产与基础货币量反方向变动。
中央银行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对外资产负债取决于经济中各部门对外的经济活动,如商品的进出口、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等。财政的收支活动与国家预算及财政政策的执行紧密相关,对于这两个因素,中央银行只能借其他的政策措施间接控制。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决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增减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
(三)货币乘数
1.货币乘数的定义
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 m =ΔMs/ΔB 其中, m表示货币乘数,ΔMs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ΔB 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化值。
货币乘数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即使在短期内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和控制影响这些被观察和预测到的因素。
2. 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
包括 通货比率或现金比率c、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t以及超额准备金比率re,其中,现金比率c的变化对货币乘数有两方面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t以及超额准备金比率re上升,则导致货币乘数变小,反之则反是。
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的因素:现金比率c要受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现金购买或用支票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多少,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地下经济规模的大小,社会的支付习惯,银行业即信用工具的发达程度、社会及政治的稳定性、利率水平等。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受公众的资产偏好,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低,以及公众通货膨胀预期。超额准备要受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即生息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借入准备金的成本,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法定准备金率为中央银行决定。所以货币乘数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以及个人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同方向正比例的变动关系。只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个人等的经济行为较为稳定时,货币乘数值的变动幅度和变动趋势才能保持相对稳定。
二、货币政策标的
(一)货币政策标的含义
所谓货币政策的标的,即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中为考察货币政策的作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设立的一些过渡性指标。这些过渡性指标的预期实现值,一般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二)货币政策标的选择及其原则
货币政策标的的选择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适宜的货币政策标的,一般要符合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和适应性五个原则。
(三)可选择的货币政策标的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稳定币值之间的较高相关性:基础货币数量变动会直接改变借款主体的金融资产总量及其结构,致使货币供给总量发生波动,从而影响市场利率、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的预期及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对比关系,拉动物价水平上升或抑制物价水平下降,从而把物价水平稳定在货币政策目标的均衡值域以内。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作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基础货币的发行要受资产负债表上各科目变动的影响,如资产方的中央银行对财政和商业银行贷款,以及黄金外汇占款;负债方的中央财政金库存、邮政储蓄存款等项目。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影响对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央银行未必能完全控制财政借款,因为财政的先支后收、支大于收透支方式,迫使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货币发行,但可以预测财政借款的变动趋势。所以,人们一般认为,基础货币是较好的货币政策标的。
2.利率
选择利率作为标的的考虑:经济货币化程度较高国家主要盯住以国库券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国库券是纽约、伦敦等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交易对象。政府对它的买卖可以传导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短期利率的另一个代表是再贴现率,它是一种官定利率,反映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由于中央银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观察到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及其结构,而且再贴现率、国库券利率以及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等本身都为中央银行自主决定,因此利率具有很好的可测性、可控性。同时,利率为经济运行所决定,也反过来影响经济的运行,所以与经济运行的相关性也很好。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标的不足之处:影响利率的因素很多,除货币政策调节外,资本收益率、企业和居民行为预期,甚至某些重大政治事件都可能成为市场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所以,人们很难准确判断和区分利率的变动是金融政策的效果,还是其他偶然外生效果;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能够观察和控制的是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之间又有很大的背离,这就降低了利率作为观测指标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其他指标来弥补利率的不足。
3.货币供应量
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标的的考虑:首先,现代信用社会,社会经济活动可以抽象为实物运动和货币运动两个过程,货币运动与实物运动的不相适应就会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其次,货币供应量的各层次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进行测算和分析。第三,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标的比较便于操作,所以它具有相关性、可测性和可控性。
4. 存款准备金
选择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标的的考虑: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能够容易地从自身的账目中计算汇总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总量,也能够从商业银行的定期报告或特别报告中计算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数据。中央银行有权制定和更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以该指标可控性和可测性很强。
存款准备金为标的的局限:商业银行保有多少超额准备金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行为决策,中央银行对其只有间接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同时,货币乘数很不稳定,难以准确估测。其可控性和相关性不足。
5. 股权收益率
选择股权收益率作为货币政策标的的考虑: J·托宾等经济学家认为,应当以股权收益率替代利率。所谓股权收益率是指投资于企业股票所获得的收益率。他们认为,货币供给增加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水平,这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主要途径。现有投资品的价值与股权资本在证券市场中的价格以及股权收益率的变动密切相关,以股权真实收益率的变动作为一个指标的明显优点,在于它的变动可以随时捕捉和观察。方法就是将股权资本的市场价格指数与新投资品的价格指数相比较,如果货币政策能使前者的增长幅度大于后者,则说明中央银行采取了鼓励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过,由于股权收益率作为货币政策标的本身还存在许多未澄清的问题,而且也只适用于以直接融资为主体且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因此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基本问题
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否有效地贯彻中央银行的意图、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但取决于货币传导机制自身的构成和规范程度,也取决于传导机制所处的外部环境。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货币政策作用或传导过程包括经济变量传导和机构传导。经济变量传导的主线是:货币政策工具____货币政策标的____最终目标;机构传导的体状况是:中央银行____金融机构(金融市场)____投资者(消费者)____国民收入。这两条链条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即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或间接调节各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和金融市场的融资条件(数量、利率、政策等),进而控制全社会货币供应量,使企业和个人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整个国民收入也随之变动。
四、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
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控效应,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确定适宜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标的,最后作用于与货币政策目标相应的实际经济变量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而实现的。
(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在其作用空间对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促进程度。其一,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及其变动与宏观经济总量调控和结构优化之间的相关程度,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实质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所起的作用是大是小;其二,中央银行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住货币供应量。
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紧密相关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规范、顺畅,货币政策应该是有效的。但从实践来看,货币政策仍具有局限性。
一般认为,导致货币政策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1.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主要包括认识时滞、决策实时滞和效应时滞。时滞是客观存在的,其中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可以通过各种措施缩短,但不可能完全消失;效应时滞则涉及更复杂的因素,一般是难以控制的。时滞的存在可能使政策意图与实际效果脱节,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货币流通速度变动是货币主义以外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限制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他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性表现在,货币流通速度中的一个相当小的变动,如果未曾被政策制定者所预料并加以考虑,或估算这个变动的幅度时出现小的差错,就有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使本来正确的政策走向反面。从而给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带来限制。
㈥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的区别
企业是否借助金融机构为媒体获取社会资金,可将筹资方式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直接筹资:直接与资金供应者协商融通资金,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
特征:直接从社会取得资金——社会公众直接将资金使用权让渡给企业;可筹集股权资金或债务资金;手续复杂、筹资费用高;筹资领域广阔,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资信度。
间接筹资:借助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包括银行借款、融资租赁;
特征:金融机构发挥中介作用;主要形成债务资金;手续简便,筹资效率高,筹资费用较低;容易受金融政策的制约和影响。
㈦ 直接融资在我国金融发展的意义
我国直接融资发展的若干理论分析
[摘要]根据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进程实际,我国已确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金融发展战略。为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直接融资发展的目标和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1、质的指标重于量的指标。2、发展直接融资不是取代间接融资,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紧密联系。4、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5、直接融资的发展必然体现在整个社会信用格局的变化上。6、直接融资的发展必将要求相应机构的发展,由此引起整个金融体系的变化。7、直接融资的发展快慢应取决于企业成为真正主体的进程。
根据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进程实际,我国已确定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金融发展战略。为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直接融资发展的目标和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质的指标重于量的指标。发展的含义包括量的扩张与质的改善。两者是紧密相连又有区分的。在我国直接融资发展的初级阶段,量的扩张是首要的,到了一定阶段后问题不断出现,就要求注重质的改善,就是要规范发展。我国当前直接融资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质的问题:国债发行期限结构不合理、发行没有制度化;企业债发行控制过死、交易停滞;股票市场主体不成熟等等。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的干预过多,市场的力量随着量的扩张日益要求显现,否则就表现为市场的扭曲。因此,发展的重点是极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干预,疏通各种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保证投融资主体可以在市场中自由选择。
发展直接融资不是取代间接融资,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各有优缺点,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可相互完全替代。应该说,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直接融资的地位是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但它的最终发展也不会取代间接融资。首先,网络的运用并没有消除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其次,从资金的需求方来看,其微观主体是企业,梅耶斯的新优序融资理论已经证明,企业的融资顺序是先债务融资后股权融资。在成熟的市场中,股票融资面临分红的压力,所筹的资本金因动用决策需经股东同意也缺乏流动性,而债券融资的成本又略高于银行融资,所以不可能完全排除间接融资。第三,从资金的供给来看,除了政府、企业为了应付支付需要而在银行存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外,企业资金为了保持流动性也要存入一部分,公众为了资金安全也要存入一部分。因此,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间接融资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尤其是在有着传统紧密银企关系的我国。象我国这样放开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在初期应该是会有一个迅猛的提高,但到了某个阶段后随着企业的成熟会略有下降直至稳定在某个水平上。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紧密联系。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简单地视为对立发展,此消彼长的关系是不妥的,两者是互相支持、互相影响、紧密相连的。首先,间接融资支持着直接融资的发展。银行是金融市场上最主要的参与者,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和股票在市场上筹资,通过购买证券和直接投资于企业向市场提供资金,对券商融通资金,开展商业汇票承兑与贴现业务,为整个市场运作提供交易清算服务。其次,直接融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间接融资的发展,灵活多样的投资工具不但为银行资产的运用提供了新的场所,而且可以吸引更多外资流入或更充分地挖掘社会储蓄潜力从而可以导致银行存款的增加。第三,两者效率的提高会使整个社会效率提高,这反过来又引致各自效率的提高。第四,直接融资规模过大,管理不当,会迫使银行扩大信用规模,影响银行信用规模的有效控制,如通过固定资产项目投资逼迫银行流动资金供应的增加。而历次大危机已经证明,股市风险极易引起银行风险。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即直接融资可以转化为间接融资,而间接融资也可以转化为直接融资,这是一种相继转化过程,如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就是直接融资转化为间接融资的相继过程。另一种情形是两种融资方式的相互转化为同时并存的行为过程,如有价证券持有者将所持有价证券到二级市场流通转让,然后将所得资金存入银行;同时,储蓄者将资金从银行取出,进入二级市场购买有价证券。从现实生活看,随着金融创新的兴起,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已经逐渐模糊,比如以贷款为基础发行证券(贷款证券化或资产证券化)、共同基金等,很难将其明确归类,两者出现了融合。这种融合结合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势,连接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对金融市场各个局部和整体的深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这种融合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强,成为未来金融市场的主流。
可以断言的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共同发展共同补充,紧密连接及适当比例将提高整个融资体系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
直接融资的发展必然体现在整个社会信用格局的变化上。银行信用的比重及影响不可避免地要下降,由此决定整个社会的信用调控方式的变化。首先,两者对社会可借贷资金总量的影响有重要区别。间接融资是扩大货币存量,用扩大货币存量的方法形成储蓄与投资;而直接融资不扩大货币存量,它是用转移和动用货币存量的方法进行投资,动用的结果是货币存量减少,贷款收缩。其次,从调控效应看,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非货币金融资产量增加,经济金融化的程度将不断提高,原有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效应必将减弱。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放弃贷款规模限制,预计随着金融化的深入,货币供应量这一操作目标需要随之调整,诸如利率之类的间接工具应日益受到重视。
直接融资的发展必将要求相应机构的发展,由此引起整个金融体系的变化。直接融资的发展与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资本运作、财务管理紧密相连,由此要求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的发展,这正是我国目前所欠缺的。投资银行的发展,可以有两条道路,由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或发展独立的投资银行。此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融合发展的趋势必将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加速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步伐,由此引起相关监管体系的变化。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的形成在整个市场统一后将顺势出现。
直接融资的发展快慢应取决于企业成为真正主体的进程。如前所述,发展直接融资应坚持市场化原则,因此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放开不必要的管制,为各个市场的发展提供规范的法律保障与政策引导,而不是人为地去设定某个目标与发展速度。直接融资的发展必须与规范化股份制度的推进相配合,否则,将重演由财政融资向银行融资转变中及转变后出现的大多数问题。
㈧ 00年到04年 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其对股市的影响
2000年财政政策适度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上升,实体经济的平均利润率下降,储蓄倾向上升,投资意愿减弱,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直接原因。不断加深的通货紧缩将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因此,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中长期政策衔接起来。
2000年货币政策 ●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管理体制 ●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实施储蓄实名制
●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创新 ●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资金流向●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建设
●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引导规范民间信贷 ●积极支持金融企业上市
2001年货币政策 (一) 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二)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合理确定本外币利率水平 (三)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有效发挥信贷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
(四)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五)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继续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2002年财政政策
第一,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政策目的是保持必要的投资拉动力度。
第二,继续利用国债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进行贴息,发挥一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银行贷款投入企业技改。
第三,根据情况继续提高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第四,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第五,继续坚持强化税收的征收管理。自1998年以来,强化税收征管取得明显成效。 第六,继续稳定和完善税制。基本稳定税制,适时适当地微调税制;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在条件成熟时推进出口退税体制的改革。
2002年货币政策
(一)适时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二)继续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调节基础货币投放 (三)加大信贷政策的指导力度 (四)规范和加强再贷款管理,收回再贴现
(五)进一步推动货币市场发展 (六)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引导社会的合理预期
2003年货币政策
2003年可谓货币政策大有作为的一年。这一年,央行货币政策手段之新、力度之大,可谓前几年所罕见,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贷款增速过快直接导致了2003年央行四大货币政策措施的出台。
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功能面临转型
2004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8.5%左右。2004年,宏观调控政策将在保证积极财政政策功能转型的同时,适度微调货币政策,以维护好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并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内在动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2004年货币政策取向:一是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二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挥利率调控作用;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四是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五是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六是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资金支持工作。2004年货币供应量增幅和新增贷款规模应低于2003年的实际水平。预计M1和M2分别增长17%左右,人民币贷款增加2.6万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积极从事金融调控方式的改革,加快从直接调控转变为间接调控的步伐,逐步建立灵活有效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新机制。目前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币值,保证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从长期看,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有利于为股票市场创造一个宽松和良好的环境,从这一点讲,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没有任何利益冲突。
但是,货币政策传导,说到底是资金流动和经济主体在收益对比的过程中形成的,而股票市场也依靠自己相对独立的资金周转体系维持运行,投资主体对利益的争夺更为激烈,因此在这方面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交汇点。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证券市场吸引储蓄分流的力度越来越强,它甚至已经影响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如货币供应量等指标,例如,1997年上半年股市活跃时,流通中现金M0增长率一度接近20%,为经济软着陆以来的最高点。2000年上半年股市活跃时,银行储蓄存款出现了净下降,导致当期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只有12.3%,为多年来的最低点。
因此,央行要想更好地把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不得不关注金融资产价格。1997年和2000年,我国曾经两度清查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导致了市场头部的出现。而1999年央行允许股票抵押贷款,并同意证券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都导致当时市场增量资金的出现。可见,由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存在天然的“近亲”关系,任何货币政策的出台,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股票市场运行,只是有时显著,有时不显著罢了。
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大小,关键就看这项政策是不是导致上市公司资金周转和投资者资金周转发生了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大小。例如,央行宣布利率下调,一方面上市公司降低了财务费用,权衡资金成本后扩大了投资,导致效益和业绩提高,并使金融资产价格上涨,然后企业再筹资用于投资,如此循环反复使产出成倍增长;另一方面,投资者在降息后权衡资金成本把储蓄转化为股票投资,市场资金供大于求,股价上涨,这样投资者收益增加,扩大消费,进而带动产出增加。然而,在商业银行资金大量存差情况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并不一定导致商业银行放贷减少,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行为都不受到影响,则股市对这项货币政策的反应就会比较迟钝。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是大是小,关键要看上市公司业绩以及投资者行为是否因此发生变化。这是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第一定律。此外,货币政策效果犹如一根绳子,在拉紧时效果显著,而放松时则未必见效,这一点对股票市场亦然。股市运行的历史反复证明,收缩银根对股票市场的下调作用,远远大于放松银根对市场的促进作用。这是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第二定律。
2003年初,中央银行制定全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计划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都是16%,此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中央银行在4月份调整货币供应量增长计划,将M2和M1增长率同时调整为18%,但是截止到5月末,M2增长20.2%,M1增长18.8%,再次超过了调控目标。究其原因,商业银行放贷的高速增长是导致货币供应量超速增长的根源,其中建筑业贷款又以41.3%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部贷款21.7%的增速,同期全国房地产价格也上涨了7%。在这一背景下,央行提高了房地产贷款的有关条件,限制了房地产企业乱铺摊子,但对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不会有影响。
有人认为有企业通过房地产贷款进行股票投资,因此这项政策将收缩股市资金供应,但相关证据很不充分。因为今年以来新入市的增量资金都是规范的机构投资者,除此之外增量资金寥寥,就算有一些资金因此将退出,也必然是一些老的庄股资金无法借拆东墙补西墙进行护盘,蓝筹股价值投资的资金供应链条应该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此外,03年中央银行通过发行票据,进行正回购等回笼货币,以及加强对国债回购交易的监管等措施,也让一些投资者感到惴惴不安,认为一些市场资金供应将欠缺。
㈨ 为什么随着经济的发展,直接融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直接融资,毕竟风险较大,其地位是无法与银行间接融资相比的。只能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