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

发布时间: 2021-06-16 15:04:46

『壹』 中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企业的筹资成本为什么会上升

要紧缩~~~~就要抬高利率~~~~
抬存款利率,鼓励存钱,抬贷款利率,抑制投资~~~~
利率高了~~~企业借钱成本就高了~~~~

同时~~权益投资风险比债务的大~~~~自然要求比债务更高的回报率~~~~于是筹资成本上升~~~~

不知是否解决了你的困惑~~~?

如果大家都存钱,都不投资~~~那么钱不都是在银行里而没有流出到市面上了~~~~故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量减少——即【紧缩货币政策】~~~

『贰』 货币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影响

1。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市场中流动的货币量减少,从而提高利率。而使得企业的借贷成本提高(因为利息增加了),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2。令一方面,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物价p下降,而工资w具有刚性,不可下降。从而实际工资w/p,是上升的。导致企业的支出增加
反之,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生产经营成本减少
1。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较低的利率,银行放大货币供应量,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筹资成本降低,相应的产品的成本也会降低,单位产品所赚取的利润上升。
2。同时,由于货币供应量增大,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就会出现实际利率低于名义利率,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名义工资没变,但实际工资减少,企业利润增加。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

『叁』 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就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吗

不能
实施货币政策总量宽松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常见做法,但我国存量货币规模已较大,整体经济的杠杆率不低,潜在债务风险不小,不宜推行一刀切式总量宽松政策。同时,经济金融结构性矛盾突出,推行总量宽松货币政策既不适宜,效果也可能有限。因此,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应该在结构上下功夫。
首先,应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适度宽松和基本稳定,为银行资金成本下行进而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造条件。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源于银行对自身负债成本上升的转嫁。在现行融资体系中,商业银行往往是直接的或最终的资金供给方,银行负债成本对于企业融资成本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利率市场化与金融深化提高了银行负债成本,在高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存贷比考核机制作用下,银行资金运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继续大力发展股票债券融资,拓宽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除少数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满足部分资金需求外,绝大多数企业发展所需的中长期资金基本上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降低权益融资门槛,创新债券融资工具等,对拓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意义重大。
第三,也是更关键的是,应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近段时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包括运用开发性金融手段支持棚户区改造、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定向降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等,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差别化的政策,目的在于引导金融资源向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特定领域倾斜,切实降低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在调结构中稳增长。
除了在资金供给上下功夫之外,可辅以结构性的需求调控,坚决控制不合理资金需求,允许违约风险可控释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总体看,“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应从结构上下功夫。如果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可供货币当局选择的手段还包括:定向放松贷存比等监管约束;在限定银行资金运用的基础上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由央行直接或间接开展资产购买计划提供定向流动性支持;推进保障房建设等重要基建领域的“非标”转标;继续推动专项债券发行等。

『肆』 20分求助!!!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企业理有什么影响 最好联系实际说说 明天就要考试了T_T

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保持利率等的稳定 这样企业的融资成本得以控制 可以从长期规划企业发展 就像现在有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期的话 银行 民间的借贷利率会上升 融资成本不断上升 但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减少原材料等的成本 积极的财政政策则是政府增加购买 转移支付等来扩大赤字 以此来刺激就业 增加企业生产规模

『伍』 影响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筹资基本来源有,债权,股权,留存收益
最基本的来说
影响债权资本成本的有,筹资费率,债券发行价格,票面利率,所得税率,银行利率
影响股权资本成本的有,筹资费率,股利发放率,股利增长率
留存收益成本就是不考虑筹资费率的的股权资本成本

当然还有什么经济环境啊,金融环境啊,法律环境啊,风险啊,通货膨胀啊等等因素~~~~`
你问得太广泛,不知道从何答起......

『陆』 稳健货币政策意义

“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让非常时期的非常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并非是银行信贷的全面收紧,并让信贷增长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增长水平(如1998年-2007年)。既要管理好泛滥流动性、挤出房地产泡沫及稳定物价,也要以信贷促经济增长,及以信贷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包括了有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要加快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包括汇率制度)及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通过有效的价格机制及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这样才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及风险管理、弱化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挤出房地产的泡沫,并让物价水平回归到正常水平。

当然,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不是货币政策全面收紧,而且管理层可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条件及环境下灵活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既要挤出房地产市场泡沫、保证物价稳定、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也要提供经济增长相应的融资条件与环境。如果把稳健的货币政策仅仅理解为货币政策收紧是片面的。

『柒』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与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贷款难的问题却一直未能解决。事实上,中小企业的经营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与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是不适应的。许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正规的资产负债表,更不用说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报表。这样的企业想要得到商业性贷款确实很难。从根本上讲,这与宏观调控或货币政策的松紧无关。
由于中小企业倒闭的概率较高,风险较大,按照商业上高风险、高收益原则,中小企业要想取得贷款,就须支付比大企业更高的利率。这似乎又与支持中小企业的初衷不符。从央行来讲,愿意看到更多的银行通过信贷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但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如果没有利益驱动,要商业银行自觉提供高风险、低收益的贷款也不现实。近来的利率自由化措施,为商业银行通过收取更高的利率来向中小企业放款提供了更好条件,只要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获得风险溢价的方式弥补其风险,保持稳健经营,就会有一批商业银行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
另一方面,可以考虑设立像日本的中小企业金库那样的政策性小金融机构,或对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进行财政贴息等。这些都是可以试验的方式。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则应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向他们投资,并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能得到多种融资机会和渠道,保持经济活力与社会稳定。

『捌』 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频繁出台对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难易程度有何影响

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传导政策的影响主要包括对货币供给变动以及货币传导渠道的影响两个方面。其中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层次界定、外汇存款、融资贷款以及基金等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货币传导渠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货币的供给受到金融创新的影响明显

(1)金融创新产品的增多降低货币供应的可预测性。金融创新产品的增多使货币层次变得复杂,加速了不同层次货币之间的转换,提高了其流通速度,因此必须对货币及其分层进行重新定义明确货币层次之间的界限,尤其是对流通中的准货币,如活期存款与准货币之间的界限等,以提高货币供应和流通的稳定性,提高政府以及央行对其的控制力度,使其及时准确的了解金融数据。在现实金融创新中,活期存款与流通资金之间的界限不明确,银行等金融机构常将其作为结算甚至支付工具。金融机构在进行创新的同时对其负债状况的计算方式不明确,如信用卡的大量出现导致一些银行的金融风险增加,但是金融机构并未降低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很容易导致无法区分投机性货币与交易性货币,导致货币供应层次之间的划分较为混乱。(2)外汇存款的增加改变了货币供给结构。随着国家政策的开放,外汇存款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外汇存款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兑换为人民币进行流通,这样给金融创新带来了方便,拓宽了其途径。但是就目前我国关于外汇存款的法律法规来说,其尚不属于货币统计范畴,因此造成了货币供给结构的改变,为金融机构的创新带来了较大的挑战。(3)票据融资业务的出现。票据融资业务是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货币传导的重要因素。其在货币供给和传导渠道两个方面都对货币政策传导造成影响。此外,票据本身的流通性和支付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流通性与支付性,如贴现或再贴现等方式。这样对我国的货币流通统计造成一定的影响。(4)贷款融资业务改变了资金供给结构。近年来,银行系统拓宽了业务范围,融资范围扩大,如个人公积金贷款、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等方式。但是,这个过程中的所产生的存款尚未纳入货币供应范围之内,影响货币供给计算。(5)债券的发行改变了资金核算范围。在广义货币流通统计中,常由于无法进行合理的统计而造成货币供给量的重复计算,同时对于短期债券来说,政策性银行向金融机构发行的期限低于1一年的金融债券,并不能全部纳入广义货币的统计,这样也造成了广义资金统计的重复计算。而对于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应作为一种银行存款,但是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尚不能将其列入货币供给。总之,在债券发行过程中,资金核算的方式尚不明确,导致许多货币资金计算不准确,出现重复计算和没有计算的情况。

2.金融创新与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和基础货币的关系

货币乘数的公式为K=Dd/B=1/(h+r+e+f+p)(Dd、B、h、r、e、f、p分别代表活期存款额、基础货币、实际提现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财政性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和邮政储蓄占活期存款的比率)而货币供给公式为M=K*B(M、K、B分别代表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通过公式我们可以分析金融创新对货币乘数的具体影响:①由于金融创新对货币的流动性有所提高,所以现金的持有量明显减少,那么提现率就将随之下降,货币乘数被放大了②法定存款准备金由于金融创新的影响提取次数以及金额逐渐减少,法定准备金比率就会降低,货币乘数被放大了③金融创新会产生强流通性的金融工具,直接减少货币的交易性、预防性需求,相反增大了投机性货币的需求,所以货币市场是资金补充的理想平台,金融机构也就没有必要再中国银行存放超额准备金,降低了超额准备金比率,货币乘数被放大了④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广使货币流通性更强,银行类似活期存款的货币量增大,所以财政性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以及邮政储蓄占活期存款的比率都会下降,货币乘数被放大了。货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乘数都存在不确定性,所以金融创新间接影响了货币当局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公司理财有什么影响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增加财政支出会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其内容包括: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税收政策,分批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有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推进“费改税”改革,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增加大江大河治理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投资;提高公务员工资、增加对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支出等。这些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拉动了社会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既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又确保币值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一种货币政策。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中央根据造成物价连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失衡,而非货币供应不足的实际情况,提出扩大有效需求、控制物价连续下降的着力点应放在调整经济结构上,而不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为此,中央银行在逐步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包括取消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多次降息等)的同时,及时制定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并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稳定(包括配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全面整顿各类金融机构,帮助化解地方金融机构支付风险等)。从实践看,上述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2002年,5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平均每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1.4%和0.8%之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这一经济奇迹的取得,是在中国经济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背景下取得的;是在面临着国内产业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等等不利局面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抵御了1998、1999年连续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取得。国际社会纷纷评论说,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是一个奇迹,一点也不过分。

当然,这一经济奇迹的取得,其原因是很多的,即使是从经济上分析,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这些因素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调整收入分配,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当时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其现实背景的:第一是社会总供求关系的逆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逐步摆脱了经济短缺的阴影,第一次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尽管这一社会供应总量的过剩是初级的、低层次的,但供求关系的这种转变,第一次把需求不足的问题推到了经济运行的前台,没有足够的需求,生产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增长将难以实现;第二是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标志,一直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出口受阻,出口增长速度回落,国际需求不畅;第三是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一个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其经济的增长,也不可能长期依赖国际市场的需求。以上三个原因,导致了中国以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角--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这次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功不可没。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共发行国债66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2万亿元,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到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0万个。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得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格局下,呈现出一枝独秀的繁荣景象。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当经济处于萧条(即内需不足)时,在财政政策上举债支出(尤其辅之以相应的货币政策)不会排挤投资(即没有挤出效应),它的影响是提高收入和储蓄,因此赤字是有利的,能大大促进经济增长。美国克林顿执政十年的经济繁荣时期就是得益于这个政策。

但是,上述的分析决不是问题的全部。经济学原理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辅以相应的货币政策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谓货币政策就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一般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总结出来的四项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二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是执行金融稳定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四是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第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稳定的币值,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提供前提条件,为财政性投资提供精确的计量标准,准确预计财政政策刺激、拉动需求的作用;二是利率基础。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具有基础利率的作用,服从于稳健货币政策需要的银行利率水平,不仅决定了财政发行国债的筹资成本,也决定了国债的市场需求,即国债能否顺利出售出去,财政能否取得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足够资金;三是货币供应基础。中央银行是基础货币的供应者,其供应量的多寡,决定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松紧。目前,商业银行是国债的最大持有者,其雄厚的资金实力,给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显然,这与中央银行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四是二级市场基础。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对象一个是本外币的买卖,另一个就是各种债券的买卖。在各种债券中,国债是中央银行的主要操作对象。中央银行通过国债的买卖,引导国债二级市场上国债的走向,进而对一级市场上的国债产生影响。

第二,信贷支持作用。6600亿元的国债资金,拉动了3.2万亿元的社会投资,这3.2万亿元社会资金的大部分,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人们常用通俗的语言称国债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实际上,这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乘数效应。但是,这个乘数效应能够实现,是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的。

第三,消费支持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为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手段,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是目的。通过扩大政府直接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从而扩大需求,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积极的财政政策所带来的投资需求的扩大,需要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积极的财政政策所带来的消费需求的扩大,同样离不开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不仅仅使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应落到实处,更是直接扩大了内需。 总之,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3-5年的预期,以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近期也在放慢,预期近3年国际经济尚未见到复苏的迹象。因此,建议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在3-5年内可以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利大于弊的。至于5年以后,这个政策是否调整,那要看那时的国内和国际经济状况而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财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