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精准扶贫融资方式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精准扶贫融资方式

发布时间: 2021-03-18 19:58:57

『壹』 央行在云闪付精准扶贫五万个数字货币是真的吗

央行在云闪付精准扶贫方面有5万个数字货币,这是真的,因为他,确实有这个项目。

当然,对金融的这种一般性定义可能过于抽象,这些例子又好像过于简单。实际上,在这些一般性定义和具体金融品种之上,人类社会已经推演、发展出了规模庞大的各类金融市场,包括建立在一般金融证券之上的各类衍生金融市场,不外乎是为类似于上述简单金融交易服务的。金融交易范围从起初的以血缘关系体系为主,扩大到村镇、到地区、到全省、到全国,再进一步扩大到全球。
构成要素
金融的构成要素有5点:
1、金融对象:货币(资金)。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具有垫支性、周转性和增值性;
2、金融方式:以借贷为主的信用方式为代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一般是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
包括直接融资:无中介机构介入;间接融资:通过中介机构的媒介作用来实现的金融。
3、金融机构: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4、金融场所:即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
5、制度和调控机制: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等。

『贰』 什么叫精准扶贫对象

精准扶贫对象就是指享受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人员。

精准扶贫对象的相关要求(各地政策略有差异,实际以当地规定为准):

首先精准扶贫的对象优先为贫困户,贫困户以符合2015年末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

家庭成员长期居住破旧泥砖房(茅草房)优先、家庭成员有残疾人或长年患重病的农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等原则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程序申报。

在筛查贫困户的过程中,主要坚持“四看”、“五优先”、“六进”、“七不进”原则。

“四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五优先”即:五保户和低保户优先、无房户和危房户优先、重大疾病和残疾户优先、因病返贫和因灾返贫户优先、因教和因老致贫户优先。

“六进”即:

一是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孩子未成年的农户要进;

二是不符合五保条件的孤寡农户和单亲家庭要进;

三是家庭主要劳动力长期生病、不能从事基本劳动的农户要进;

四是家庭人口有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口的农户要进;五是住房不避风雨的农户要进;六是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户要进。

(2)精准扶贫融资方式扩展阅读

“七不进”即:

一是近三年内新建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或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农户不能进;

二是子女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农户不能进;

三是家庭拥有小汽车或大型农机具的农户不能进;

四是直系亲属有属于财政供养人员的农户不能进;

五是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不能进;

六是对举报或质疑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农户不能进;

七是有劳动能力但好吃懒做、打牌赌博导致贫困的农户不能进。

『叁』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

一、坚持以产业发展扶贫

坚持以产业发展扶贫,要求准确摸清本地各个乡镇、村的总体底数,了解当地贫困地域的范围、贫困人口的数量、贫困程度、具体致贫原因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规划当地贫困人口的扶贫计划方案,科学制定未来五年内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指标,使扶贫工作的开展透明化,且使得扶贫成果有数据可依。

对于部分贫困程度严重的地区,扶贫工作可能需要先“输血”,以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政治经济大环境,改变贫困者的思想理念,为吸引产业投资做好铺垫,为产业引进等“造血”措施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扶贫前期应注重“输血”,中期力争“输血”、“造血”两手抓,到后期以“造血”为主。

二、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

随着扶贫政策执行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救助对象需求的多元化,社会工作将成为我国农村扶贫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和必要补充。现代扶贫问题和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受助对象上具有相通性。现代扶贫问题和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受助对象上具有相通性。

三、坚持“提升内生力、提升益贫性”战略机制

在精准扶贫中应坚持“提升内生力、提升益贫性”的战略机制。“提升内生力”,就是以贫困地区自力更生为主,外部力量帮扶为辅。“提升益贫性”,就是开发等一切经济社会活动要有益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一方面,依靠自身努力改变劣势。贫困地区应扬长避短,立足本地特色生态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创新特色“造血”方式。这就要求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本地区的资源型工业、劳务经济、特色农业、民族和地区特色旅游等。

(3)精准扶贫融资方式扩展阅读:

精准扶贫如何助推社会公平:

一、通过“对象精准”有利于实现起点公平

精准扶贫通过合理有效地确立识别指标,创新识别方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可以有的放矢,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有效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真正提高扶贫资源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也即通过再次分配减少资源禀赋的初始差距,最大限度地保证起点状态下每个公民所拥有的要素禀赋是相近的,从而实现起点公平。

二、通过“方法精准”有利于实现机会公平

精准扶贫通过科学评估、创新扶贫资源配置方法,找准着力点,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确保扶贫扶在“点”上,有效解决“如何扶”的问题,真正发挥扶贫资源的效用,才能使贫困者真正享有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机会,才能生长出发展的自信,更公平地享有改革发展带来的机会,以实现机会公平。

三、通过“成效精准”有利于实现结果公平

精准扶贫通过创新扶贫措施,不仅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和地区,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而且通过可持续的扶贫方式,从根源上改变了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解决了弱势群体权益的弱化,有助于增强贫困者获取新的资本性资源的能力,从而有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实现结果公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时期精准扶贫四个要点

『肆』 什么条件才能是精准扶贫对象

贫困户的界定,可以参照下面标准:1.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2.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5.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6.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7.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8.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伍』 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拓展资料:

精准扶贫的原因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实际远远不止8000万,这个数据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不是很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陆』 互联网+精准扶贫怎么实现,涉及哪些方面

把贫困群众推向“互联网+创业”的风口
对于适合互联网创业的困难群众,政府要顺势而为,找准着力点,促使其走向“互联网+创业”的风口,实现增收。
激活贫困群众“网创”欲求。思想解放,理念与时代合拍,是干事创业的基础,也是脱贫致富的秘诀。政府可以通过邀请电商专家讲课培训,组织群众代表外出考察,组织本地电商团队座谈,培训本地“领头羊”、信息员,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类培训、会议、活动宣讲网上创业知识,介绍区域内外互联网创业成功脱贫典型等手段,激活贫困群众触网的主动性和网创欲求,有效营造“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有利环境。
搭建贫困群众“网创”平台。推动贫困群众网上创业,政府要努力搭建两个平台。就物质平台而言,要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融资的方式,大力改善交通及基础网络设施,统筹支持物流、快递公司分支机构或服务站点入驻乡镇、中心村,广泛推行无线网络覆盖城乡公共场所;大力推动电商安家工程,组建电商创业孵化中心,打造电商聚集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建政府主导的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培养本地运营商等。就虚拟平台而言,既要大力依托知名电商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分支平台,又要引导、支持创业者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商平台。
谋划引导贫困群众“网创”。贫困人口文化知识、技能水平普遍较低,资金积累少,创业动力不足。政府要将“电商扶贫”作为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项主要内容,精心部署安排。要根据贫困家庭分布现状,在光纤网络入户、电子商务农村服务站点建设时,尽可能地向贫困家庭所在地辐射;要将救助性活动与开发式扶贫相结合,推行“扶持+孵化+服务”,对贫困家庭电商创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扶持。通过举办互联网创业大赛、宣传身边的电商脱贫典型等方式,放大“互联网+精准扶贫”示范效应。
引导贫困群众搭乘互联网快车增收
对大多数困难群众而言,依托现有产业,搭乘互联网快车,增加既有产业附加值实现增收是更普遍的途径。为此,政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帮助上网销售。政府要重点引导解决上网销售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难点与问题,实现贫困地区农畜特色产品、民俗文化产品等上网变现。要支持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QS和“三品一标”认证等供应链监管服务,有效解决互联网销售的营销信用问题。要用互联网思维提前谋划产业主攻方向与产品销售渠道,以服务集成提高农产品线上转化率,并在此过程中培训引导贫困人群,实现“输血”与“造血”同步。
推动远程就业。针对相当比例的贫困人口无法外出务工或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政府可以通过“云服务”平台建设,将线下生产消费与远程线上服务结合起来。贫困群众可以按照线上订单要求进行来料加工或来样加工,为线上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也可以为线上企业提供售后、市场调查等线下服务。
提高支出效益。政府引导知名电商企业落地建立服务站、帮扶店,培养本地电商平台建设,在招募培训农村电商合伙人时向贫困人群倾斜,不仅可以解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而且能够通过“代买代卖”方式,提高支出的实际效益,间接实现增收。
带动相关产业。“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要将其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三次产业充分融合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升级,挖掘被低估的贫困地区产品潜在价值,开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局面。
以互联网思维提升精准扶贫服务水平
以互联网思维武装扶贫主导者的思想,利用互联网为政府赋能、为群众赋权,不仅可以引导群众知网触网,更可以为精准扶贫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畅通信息渠道。“互联网+”可以为扶贫对象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信息。设立扶贫对象数据中心,创新信息发布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率和信息化率,对接各方资源,实时更新情况,对单个贫困户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拓展服务维度。积极推动网上办事大厅及政府权力清单建设,推进网上办事反馈测评机制,以互联网信息透明倒逼政府简化办事流程,推进电子政务、电子村务、便民服务、电子农务、网上培训等,让群众享受远程办事及服务。
整合各方资源。通过互联网整合各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构建有利于消除贫困的组合机制。政府可通过创建本地的大数据中心,为精准扶贫提供基本数据分析材料;也可通过推进“互联网众筹扶贫”等,鼓励社会各方力量以不同方式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提供相关资助。
在做互联网加法的过程中,我们必将收获乘法效应的惊喜。但必须认识到,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也会遇到各种难以预计的困难,如政府资金整合管理机制不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系统浩繁、社会扶贫对接渠道狭窄等。精准扶贫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更大的胆略和气势,深入实施,大胆开拓,才能书写“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新篇章。

『柒』 什么是精准扶贫对象

一是要精准扶贫对象。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完成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
二是要精准扶贫措施。应打破县、乡、村行政界限,把基础相同、条件相近、地缘相接的贫困村组成小片区,统一扶持政策,统一布局项目,统一安排资金,统一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实现整体脱贫,分类施策。
三是要精准资源配置。创新建设地市一级的“扶贫投融资平台”,政府出资与企业合作,力争形成一定授信规模,用于扶贫开发;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把贫困乡村的教育基础设置完善好;推进资源整合,在用好扶贫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整合住建、交通、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

『捌』 如何实施精准扶贫

“十三五”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完成。

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贫困人口分布在20多个省(区、市),扶贫脱贫必须因人因地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提高扶贫实效。

1、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支持贫困地区科学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合理有序开发优势能源矿产资源。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实行中央、省、市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政的政策;对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中央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政的政策。

2、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进入家政、物流、养老等领域就业。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政策支持。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有序实现市民化。

3、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编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搬迁安置。初步统计,“十三五”时期需异地搬迁的贫困人口约1000万人。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6000亿元资金,促进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4、实行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把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医疗救助等结合起来,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力度。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二、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

我国贫困地区多处于中西部、山区和边陲地带,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薄弱,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

1、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和互联网建设。对连接贫困地区的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要加快推动。对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和中小水利项目要强化建设。对贫困地区水电开发、农田改造升级、光伏发电工程要大力推进。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快实现贫困村宽带网全覆盖,实施电商扶贫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工程,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力度。推进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农户改厕、村庄绿化,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山、水、田、林、路建设及小流域综合治理。

3、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对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一些项目形成的资产,考虑折股量化给贫困户。

三、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贫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必须着力缩小。

1、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扶贫需扶智”。要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向基础教育倾斜,“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贫困地区率先实行普通高中免学费,建立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2、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以及残疾人关爱体系。对农村“三留守”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帮助特殊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加快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3、丰富贫困群众文化生活。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重点是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等。支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资源。文化事业经费向贫困地区倾斜。

四、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

贯彻扶贫开发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关键在落实责任。

1、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人口规模500万人以上或贫困发生率15%以上的9个省区,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实行扶贫工作“一票否决”。同时,强化督察和问责,完不成年度扶贫任务的对领导干部进行约谈。加强贫困村党支部建设。

2、强化扶贫开发投入保障。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每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涉及民生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鼓励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发挥互补作用。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并给予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保障扶贫开发用地。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贫困地区创业创新和服务的人员,在薪酬待遇、公务员录用、职级调整、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3、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东部地区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启动实施东部强县与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加强并改进党政军群部门和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落实企业和个人扶贫捐赠税前抵扣政策。扩大扶贫国际合作。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玖』 什么是精准扶贫 如何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拾』 精准扶贫“特惠贷。要经过些什么手续才办理啊

一是要精准扶贫对象。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完成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
二是要精准扶贫措施。应打破县、乡、村行政界限,把基础相同、条件相近、地缘相接的贫困村组成小片区,统一扶持政策,统一布局项目,统一安排资金,统一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实现整体脱贫,分类施策。
三是要精准资源配置。创新建设地市一级的“扶贫投融资平台”,政府出资与企业合作,力争形成一定授信规模,用于扶贫开发;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把贫困乡村的教育基础设置完善好;推进资源整合,在用好扶贫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整合住建、交通、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