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鲜电商 融资a轮b轮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一个刚起步的小公司或者小团队,如果资金不足想对外融资的话,融资的轮次顺序,一般为天使投资→A轮(1轮)融资、→B(2轮)融资、→C(3轮)融资等。这里的A、B、C其实指的是,创业公司过了种子期,从发展早期开始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融资。可能还会有D、E、F、G轮,但也可能只有A轮就上市了。
关于在哪个阶段融资,每一轮应该是什么情况开始融资,融资金额大概为多少,投资圈里有一个大概约定俗成的这么一套规则。当然,刚开始创业的,很多初创团队的创业者并不清楚。其实当你分别融A轮、B轮、C轮时候,公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下面就简单和大家说说:
1天使轮融资
天使轮阶段呢,有的也叫种子轮,是创业者一开始已经选定创业的投资项目,看好市场的发展前途,各方面都调研的差不多了,这时准备进行投资创业。天使轮融资,可能只有一个概念什么都没开始,或者刚开始运营,还没有出来产品,或者出来了产品却没有大规模开卖。此时浇浇水,种子会长大,这个时候呢,谁投资给你,谁就是一个天使。
投资这个阶段的你,显然风险很大,所以业内有3F的说法--就是当你第一次开始创业,一般只有Father,Friend,Foolish会投资给你,其余的就是真的是奇迹诞生、天使下凡了。
2A轮融资
有一些初创公司起步的家底和社会资源还可以,通过自己出马就搞定了天使轮,真正向VC拿大钱的时候是在A轮,A轮公司特征是已经有了产品的原型,可以拿到市场上了,但基本还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小;这个时候投资人还是会看创业者背景,但也会看些市场的前景,以及公司的愿景了。
这个时候,公司产品一般打磨的相对完善了,正常运作一段时间并有完整详细的商业及盈利模式,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地位和口碑,可能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资金来源一般是风险投资机构。
3B轮融资到
B轮的时候,公司就相对成熟了,有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但要是盈利其实还是比较少的,这时候VC机构更会看中你的模式、应用场景等,以及你的覆盖人群。B轮时候的公司,一般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商业模式,已经做过了一次融资,而且公司经过一轮烧钱后,获得较大发展。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商业模式、盈利模式都看起来还不错。可能需要推出新业务、拓展新领域。资金来源一般是大多是上一轮的风险投资机构跟投、新的风投机构加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加入。
⑵ 生鲜电商的有哪些困局,如何突围
高成本与低附加值:生鲜本质上属于农产品,毛利率一般只有20%~30%,个别进口水果、肉类等附加值高一点,一般也不超过50%。典型的某水果B2C成本结构如下:仓储费用5%,分拣包装费用8%,物流配送费用20%,管理及人力费用12%,市场推广引流费用25%。各项费用加起来占比70%。显然,毛利率无法抵消各项费用,账面总是做不平,导致大多数生鲜电商企业都是亏损的。
不断融资与两线烧钱:放卫星式的创业思维GBF(GETBIGFAST)模式用于生鲜电商,是市场最受欢迎和竞争最激烈的商业模式。与标准品电商都是一线烧钱,而生鲜电商是两线烧钱,即线上烧钱——打市场、树品牌、拉用户;线下烧钱——控基地、做分拣、建冷链。冷链物流比起普货物流成本高40%~60%,一个标准化冷库建设成本需要1500~2000元/平米,相当于普通仓库的4~5倍。再加上分拣、包装和加工环节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成本,所以生鲜供应链总成本居高不下。一般来说,生鲜线下的供应链投入相当于线上投入的2倍以上,所以在相同体量下,生鲜电商比起其他电商烧钱多2倍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迫使生鲜电商不断融资,不断做规模,希望达到规模效应而降低边际成本。
消费的高标准与产品的非标准:生鲜电商对于大众来说,有很高的期待,希望生鲜电商能改变食品安全问题,带来新鲜健康生活。消费者的标准非常高,包括新鲜、美味、绿色、有机、无污染、原产地直供、极速送达……然而,生鲜属于非标品、易腐品,导致以上高标准很难达到。比如,同一个品种的苹果,分别种植在山西和山东,不同产地的土壤、水肥、气候、光照、湿度都不一样,导致其酸甜口感、营养成分、形态颜色、尺寸大小等都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棵树上的苹果,月初和月末采摘的也不会完全相同。至于土壤是否污染,农药是否超标,面对上游高度分散的众多基地,生鲜电商无法一一去甄别与筛选。因此,在现阶段,生鲜电商无法从源头上解决产品是否绿色无污染问题,消费者的期待和需求并不能真正满足。总之,生鲜电商的投诉率显著高于其他电商,很难做到“所见即所得”,让图文描述与实物完全相符;即便描述相符,物流途中的损耗,也容易让实物面目全非。
供应链集约化与产业分散化:生鲜的品质受制于供应链,供应链受制于冷链储运体系的普及。冷链体系建设投入大,需要集约化、社会化、规模化,才能摊低高昂的成本。在生鲜领域来说,生产者、流通商到零售商的企业规模小,分散度高,以至于无法形成合力去完成冷链基础建设。生鲜电商带着使命和光环降生,接受了大量社会资本的注入,也背负了众多消费者的期望,因此必须推动行业集约化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完成基础冷链体系建设。这就让生鲜电商从诞生之日就背负沉重的枷锁,步履维艰。
高大上的外行与草根化的内行:生鲜行业传统的从业者,动辄有着20年的经验,才能摸透生鲜的脾性,将供应链效率提到最高、损耗降到最低。但是他们都是草根分散化经营者,无法承担产业变革的使命。这时候,生鲜电商团队杀来了,他们大多是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带着情怀和资本,涌入生鲜电商行业,但是毫无生鲜行业经验。于是,他们犯了很多业内人看来非常可笑的错误,交了大量的学费,才慢慢变成生鲜的内行。
⑶ 在2019年创投圈寒冬中,生鲜电商行业中有哪些“黑马”
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分析:竞争进入白热化,风口期尚未到来
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景气不佳
社区拼团这一个风口,仍不断有入局者。
腾讯投资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推出了每日拼拼,不过,上线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按下了“暂停键”。
2019年2月26日,每日拼拼公开发布致歉声明称,由于前期产品内测上线时间准备不足,部分功能不完善,导致出现下载注册、购买、分享功能不稳定以及预计收益不能及时呈现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及使用流程。
为此,从当日开始对产品进行修复升级,“期间每日拼拼APP暂时关闭商品购买等部分功能,每日拼拼微信小程序系统全面升级维护,暂停使用。”
每日拼拼方面工作人员在回复《证券日报》记者时也表示,由于2月25日内测阶段出现问题,现在技术部门正在加紧修复中,恢复消息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告知,对于恢复的时间问题,其称,“应该会很快。”
年初出师不利
此前,每日优鲜合创始人、总裁曾斌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拼多多的意外走红,让其意识到过去把中国市场看得太单一了。
而这次推出的每日拼拼似乎是每日优鲜对这一失误的“补课”。不过,效果似乎并不如意。
在APP商城中,《证券日报》记者并未发现每日拼拼APP,消费者想使用必须关注每日拼拼社区微信公众号,获得官方邀请码。
在介绍中,每日拼拼称是由国内生鲜电商独角兽每日优鲜全资打造的社交拼团电商平台,最快一小时送达。
每日拼拼内测时间为2月25日12时,苹果手机需要在浏览器中打开下载链接,2月26日,记者发现,每日拼拼“下午4时”以及“明天预告”栏目下的所有商品全部在页面显示“已抢光”。
在APP首页有一份关于每日拼拼修复升级暂停部分功能的致歉声明,称由于前期产品内测上线时间准备不足,每日拼拼APP暂时关闭商品购买等部分功能,具体上线时间将另行通知。
目前可以正常使用的功能有:内测链接下载每日拼拼APP;邀请好友推广功能(生成专属邀请码部分)。
对于商品定价问题,《证券日报》记者对比每日优鲜和每日拼拼商品差价发现,以加拿大北极虾为例,1kg在拼团上的价格是99元,开团赚7.92元,已经有439人成团,但在每日优鲜上200g的价格是12.9元会员价享受7.7折是9.9元按照1kg计算。换言之这款加拿大北极虾在每日优鲜上的价格还要低于每日拼拼。
在上述致歉声明中,每日拼拼承诺,对内测期间的商品定价进行全面复查。
生鲜电商亟待破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仅达130亿元,同比增长221%。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到了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增长至1402.8亿元。截止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了1051.6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851.4亿元,同比增长23.5%。预测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2000多亿元。
2013-2018年H1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5年交易规模增速为86.9%)
随着新零售的到来以及社区团购迎来的新风口,电商巨头们纷纷布局生鲜电商。与阿里的盒马鲜生,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步步高的鲜食演义等同一赛道角逐的还有,美团的小象生鲜、顺丰优选、易果生鲜、天天果园、大润发优鲜、钱大妈等中部平台,生鲜电商平台可谓一片混战。
如何寻找到生鲜电商的突破口?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就在各界热议拼多多渠道下沉、获客奇效的时候,“社区团购”悄然井喷,融资额高达40亿元,巨头也开始入场布局,S2B2C的模式悄然站在了风口:通过“团长(社区店长)”,将小区用户与平台深度链接,以“单品爆款+预售”的轻资产方式,满足社区用户高频、快消刚需,以兴盛优选、美家优享等玩家为例,微信小程序用户规模快速突破200万。
融资方面,你我您和食享会分别融资额均高达上亿元,巨头也在纷纷入局,例如苏宁推出苏小团,美团推出松鼠拼拼,京东推出有家铺子等等,一时之间社区团购已然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社交拼团与生鲜产品高度的契合性,让每日优鲜也加入到这个战局中来,去年4月份,每日优鲜上线“每日一淘”,不足一年,每日拼拼亮相。据每日拼拼官方公众号介绍,每日拼拼是每日优鲜的全资子公司,而每日一淘则是每日优鲜旗下孵化的社交电商平台。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生鲜行业标准化程度低、损耗率高、品控难度大的难题,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并非每日优鲜一家企业嗅到了社交、拼团、返利的风口。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使得这一风口行业进入混战局面,目前大多数的拼团平台均以返利为吸引点,但这类靠社交佣金获取流量红利的窗口期并不长,需要企业不断深挖自身特色,来达到持续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在曹磊看来,此前的社区团购已经把生鲜电商行业推上了浪尖,但真正的风口并未到来,构建核心竞争力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靠烧钱补贴市场,虽可获一时之利,但其模式却不可持续,尤其是在生鲜电商的风口尚未到来之际。
⑷ 国内首家生鲜电商已申请破产重组,具体的企业名字叫什么
易果生鲜申请破产重组随着互联网电商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商品采取了网上售卖的模式,从最初的的日常生活用品,到售价昂贵的电子数码产品,甚至连汽车也可做到网购了。在这场因互联网带动而引发的消费模式变革中,连最讲究新鲜及时的生鲜类产品,也无法幸免。从最早的易果生鲜,到好果云,再到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生鲜,再到包括各大超市的线上达,生鲜电商竞争得如火如荼。
但是商场如战场,同样逃不过自然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国内首家生鲜电商——易果生鲜,已经申请破产重组,旗下的子公司云象供应链和安易达也进入了破产重组。
⑸ 生鲜电商著名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在国内,至今还没有生鲜电商成功的案例。虽然阿里和京东先后有对生鲜电商很重视,单依然没有什么大的紧张,所以未来还有待观察。
在国外成功的电商案例有:
FreshDirect(生鲜直达):FreshDirect(生鲜直达)成立于2002年,为纽约市及周边地区提供生鲜在线订购服务;
PeaPod:PeaPod成立于1989年,是最早利用电子商务售卖食品杂货(包括生鲜)的公司之一,总部在美国芝加哥以北不远的小镇司考基(Skokie);
RelayFoods:RelayFoods成立于2008年,原名Retail Relay,2010年改为RelayFoods,总部位于美国维吉尼亚州的夏洛特维尔;
Ocado(奥凯多):Ocado(奥凯多)于2002年1月正式商业运营,是一家英国的B2C网站,除了售卖生鲜外,也卖其它食品、玩具和医药产品等。
国内没有生鲜成功的原因:
模式没法把配送费挣出来;
生鲜是个严重非标的行业,品质稳定性很不好,重复消费的体验差异大,直接降低复购;
生鲜O2O不是刚需,这个服务不具备非它不可的迫切性。
⑹ 拿到业内最大融资,易果生鲜到底是什么商业逻辑
导读:3月28日,全品类生鲜电商易果生鲜宣布完成C轮融资,该轮融资阿里领投,KKR集团成为新的财务投资人。易果生鲜方面并未对外正式披露具体融资金额,据第一财经报道,此次融资金额大约2.4~2.8亿美元,是目前生鲜电商产业最大一笔融资,易果生鲜并未证实该融资额,但易果生鲜表示,本次融资是国内生鲜电商行业迄今最大的一笔融资。
3月28日,全品类生鲜电商易果生鲜宣布完成C轮融资,该轮融资阿里领投,KKR集团成为新的财务投资人。易果生鲜方面并未对外正式披露具体融资金额,据第一财经报道,此次融资金额大约2.4~2.8亿美元,是目前生鲜电商产业最大一笔融资,易果生鲜并未证实该融资额,但易果生鲜表示,本次融资是国内生鲜电商行业迄今最大的一笔融资。
KKR深度入股易果生鲜聚焦食品安全和消费升级
KKR集团(NYSE代码:KKR)是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管理多种资产投资类别,过去几年已在食品安全方面做了不少投资布局,分别与国内众多食品行业领军企业达成战略投资合作。
KKR 全球合伙人、亚洲私募投资联席主管兼大中华区总裁刘海峰表示:“此次和易果的合作,深度契合KKR致力于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的长期投资主题。”
品质标准化、作业工厂化、服务区域化
易果生鲜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金光磊说:“本轮融资将有力推动易果生鲜扩展和增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通过一体化品控、体系化运作和区域化运营,我们将为更多家庭提供有品质的服务。”据金光磊介绍,2016年易果生鲜将继续拓展地域,扩大规模,通过与各细分领域里最好的公司进行合作来丰富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旗下生鲜冷链平台“安鲜达”的投入。
据悉,2014年底,阿里巴巴千万美元级投入易果生鲜。易果在早前就扎根生鲜领域,从低门槛水果再到高门槛全品类生鲜,无不精耕细作。经过十年的积累,易果生鲜拥有了自己的生鲜冷链管理公司——安鲜达,解决了生鲜电商生产、储存、物流等环节的难点。
易果生鲜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金光磊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2015年易果生鲜的用户达到500万,已在全国6地建7仓,服务覆盖全国27个省,配送范围覆盖全国310座城市。
“易果接下来会在更多地区布局仓储物流体系,在渠道方面也会做进一步的开发。除了易果本身的官网、APP,以及跟天猫合作的天猫超市生鲜,天猫超市旗舰店之外,易果还会与更多渠道方进行合作。”易果生鲜方面称。
记者:对生鲜市场的趋势有哪些见解?
金光磊:2014年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不到1%,100个买生鲜的人只有几乎1人在网络上购买。但相信经过整个行业努力,我们预测2016年整个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会加速增长。对于易果来说,我们在整个供应链已经做了长期的布局及充分的准备,经过多年经营,已初具规模。
生鲜电商不光是要在营销端能够获取单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完完全全保证送到客户家里之后的品质。易果是以安鲜达的一站式全程冷链的物流平台作为支持。
倚重仓配优势
记者:目前,由安鲜达负责的后端多温区仓储及物流配送体系的运转情况是?
金光磊:配合天猫超市的开办计划,安鲜达目前在6个城市开设了自己的加工工场和仓配中心。每个中心都设置了3个温层,6~8个温区,来分别存放各类温控需求的生鲜产品。
此外,安鲜达还在全国101个城市实现了“次日达”的宅配部署。力争以最低廉的方式,将全程温控的生鲜美食送达每一位天猫超市客户手中。配合天猫超市2015年的双十一,安鲜达在当天完成了一万多单“当日达”生鲜配送。
记者:安鲜达也是菜鸟物流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如何配合?
金光磊:作为菜鸟主要的生鲜配送伙伴,安鲜达除了承接来自天猫超市的生鲜订单,还与菜鸟网络一起推出了“仓配一体”的物流服务。为淘宝“喵鲜生”、天猫“每日鲜”,以及各生鲜专柜企业,提供了专业服务。利用安鲜达现有的仓配优势,让商家的产品更贴近消费地,配送时效更高,质量更稳定。
海外与国内基地直采打造供应链
记者:现阶段,易果与合作伙伴下厨房展开了哪些对接?怎样进一步拓宽生鲜品类的宽度,有效打通物流和供应链?
金光磊:下厨房的优质内容将被用于易果生鲜及以易果为供应商的天猫超市;在易果全品类、多SKU一站式购齐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美食社区用户标签和数据,可以很好地推出批量定制,精确匹配多元化个性需求。
除了通过当地市场自采和品牌供应商合作之外,易果还通过海外和国内基地直采共同打造供应链。通过信息的分享和优势互补,不断加强和优化生鲜品类的宽度和深度。
记者:易果最新的仓储部署情况与商品的品类设置是怎样的?对于2016年天猫超市重点发力华南市场,易果在此方面会做出哪些支持与协同?
金光磊:借助天猫2016年重点发力华南市场,商管全面开展和加强了当地水果市场直采力度,联合质检团队在市场直采环节做到质检前移,即监控到直采品质。
同时掌握市场信息,确保及时供应高新鲜度、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进一步与品牌供应商在商品质量标准和包装前置等方面加强合作,保证商品稳定供应的同时,不断加强和丰富商品线。
将全品类进行到底
记者:易果如何展望2016年?
金光磊:在2016年,包括今后更长时间,我们会把全品类的工作进行到底,让品类结构更适合中国都市家庭的消费需求。同时我们会在安鲜达这个部分,从产地源头保障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尝到来自大自然的真实口味,这也是我们未来几年会不断下功夫的地方。
未来消费者可以从很多地方买到来自易果的产品,以及体验易果的服务。比如消费者不经意在信用卡兑换积分的时候,突然发现银行商城里面是有易果的专门区域,所以这也是我们在渠道方面做出的努力。因此,我们会在商品、供应链、渠道方面,进一步按照原有的策略导向进行细化发展。
⑺ 关于生鲜电商政策,政府都做了哪些
生鲜电商的发展虽瓶颈众多,但并不是说明生鲜电商就没有发展前景,为了做好生鲜电商,政府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将产品规格化精细化。目前的生鲜电商卖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服务。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推出规格化精细化产品使自己的产品形成了差异化,区别于大多数传统农贸市场和网站,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其次,建立专业的冷链运输团队。发展生鲜电商最大的挑战就是运输问题,生鲜类产品具有损耗大,难保存等特点,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把产品送到顾客的手中,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一直都是广大生鲜电商企业研究的重点。
在互联网+农业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生鲜电商是一个大趋势,大潮流。生鲜电商想要走的更久更远,必须要有战略性眼光,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在互联网经济的潮流中,利用集采分销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⑻ 生鲜电商不断亏本,为什么都往里面钻
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三季度生鲜电商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在国内生鲜电商市场中,天猫喵鲜生和京东到家分别占据了市场两成以上份额,而包括天天果园、中粮我买网、本来生活等一众垂直类生鲜电商企业占据了另外的半边市场。据BCG《2016中国生鲜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生鲜品类线上销售增长将持续保持迅猛势头。从2012年到2016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已从40亿元人民币猛增至95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00亿元规模,而渗透率亦将达到15%-25%。2016年,本来生活、天天果园、美菜、每日优鲜、U食管家等生鲜电商平台纷纷成功融资、融资金额更是达千万、亿元。2017年资本对生鲜电商的热情还在持续蔓延。纵览2016年的生鲜电商市场,抢鲜购、美味七七、青年菜君、壹桌网等倒闭,还有多家裁员、被收购和缩减业务的,趋势可谓越来越明显。然而业内分析指出,硝烟弥漫的生鲜电商战场上,盈利的企业终究是少数。有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7%更是巨额亏损。生鲜电商“渗透率低”直接导致生鲜电商的需要化肥更多的营销成本和运营成本,以便推动用户爱上“网购生鲜”。生鲜的高频购买习惯远未形成:一周买一次(或更多)的用户占12.4%,半月买一次的用户占11.1%,偶尔购买的用户占高达65.8%。可见,生鲜的高频次消费并非通过电商渠道产生,“有需求,无购买”将继续成为生鲜电商难啃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