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交易 » 早期货币海贝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早期货币海贝

发布时间: 2021-06-17 05:41:10

❶ 贝币是最早的货币吗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 在商代中期以前贝币价值很高,臣下若能获得商王用贝币的赏赐那可真是极大的荣耀。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币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度约1.2厘米至2.4厘米左右。在商代晚期又出现了铜质货币,形制也仿海贝形式。铜贝出土于河南安阳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年代约为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铜贝堪称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了,其中有一种表面包金的铜币是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的,现存世量极少。蚌贝因一出土就容易损坏,现保存完好的不多。 目前存世的普通天然贝币大多呈乳白色,表面无光泽,由于天然贝币出土很多,现基本上没人作伪,而用其它材料所制的贝币就有不少赝品了,集币爱好者在收藏时应小心谨慎。在钱币 交易市场里,一枚天然贝币的价格约10余元,石贝、骨贝的价格约20元至40元左右一枚,绿松贝和铜贝的价格要高许多,一些品相上好的铜贝要价上百元甚至更高。

❷ 西周的贝币是一种海贝,它的存在具有哪样的历史意义

中国商品交换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晚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商品交换行为逐渐发展起来,一些部落酋长聚揽了大量财富后开始使用珍贵的物品作为一般等价物与其它部落交换物品,这其中就有海贝。到夏商时期,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在漫长的交换过程中,于诸多的交换物中间逐步筛选出与交换相适应的货币形态,海贝具有便于携带、稀少、坚固耐用等优点,遂脱颖而出成为一种通用的一般等价物,又称为货贝、宝贝。

西周时期仍使用贝币,但相较于夏商时期已有所发展,在贝币形制、使用等各方面都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对东周时期异彩纷呈的货币类型和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周的贝币可以说是中国货币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西周以后时至清朝以后,贝币仍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云南、广西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作为货币继续使用。所以,西周贝币的来源、类型和使用制度有值得讨论、研究的意义。

贝币又称货贝、宝贝,具有便于携带、稀少、坚固耐用等优点,夏商时期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一种通用的一般等价物。西周初年承袭商代货币制度,仍然使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后来才始使用各种仿制贝币,并以青铜贝币为主。

西周初年贝币的通用单位是“朋”,是一个计数单位,十枚贝币为一朋。周孝王时期又发展出较为科学的计重单位寽,约相当于十二铢。西周贝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贮藏四种主要使用功能。作为法定货币流通了275年,东周时期虽然其他类型的货币逐渐兴起,贝币的地位受到冲击,但仍然在宋、鲁、楚等国流行,形成了贝币文化圈,对中国文字、货币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❸ 最早的货币是谁发明的

质疑:"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说
发布时间:2002-11-4 文章来源:学说连线 文章作者:佚名

三星堆遗址两个坑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东西就是海贝,据考古统计,一号坑出土有260多枚;二号坑出土则多达4600多枚。目前学术界一致看法是:海贝是作为货币流通所用的。由于四川处于内陆,内陆湖泊和我国近海都不出产贝类,而这些类型各异的贝类均产自热带或亚热带浅海区域。于是有人推测四川与东南沿海、尤其与古印度文明的文化交流关系,试图证明三星堆文明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所致。当然,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有利于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探索,最终达到较为统一的认识。但前提条件应当是正确的。就三星堆的海贝而言,上述观点均源自“海贝是作为货币流通”而来的前提条件。人们亦未深入地探讨海贝本身蕴涵的文化内涵,以及海贝本身透露出的信息价值与历史寓意。亦就是说,“海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原本就值得商榷。

较为系统地论述“中国最早货币是海贝”这一观点者为肖清先生所著《中国古代货币史》一书,作者在《绪论》中说:货币在我国很早就产生了,并发展为光辉灿烂受外来影响较少、长时期保持着东方独立体系特色的货币文化。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这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并不乏见。海贝在我国发展成为货币可以上溯到夏商时期,即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充做货币的天然海贝,产于南方暖海中,对于处在黄河流域夏、商国家中心地区而言,它是一种来自外来交换品。在它作为流通中主要货币最盛行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还出现了无文铜仿贝,成为我国金属铸币的滥觞。

此外作者还在该书《第一章:中国货币的起源》中说:从地下发掘出的实物来看我国货币起源可以明显发现,我国最早的货币海贝,是产于南方海中,对于北方的夏、商、周族来说,它是一种外来物品。在商品交换发展的早期,贝壳与金属比较起来,不用分割,本身即可成为天然的计算单位,是充作货币的良好材料,因而,贝是可能成为,最早的或最重要的实物货币的。

作者围绕这一观点所引用最有力的文献证据,则仅限于《盐铁论》所云:“弊(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并以此下结论说:“恒宽在《盐铁论》中,认为'币与世易',并且指出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而最初发生货币的时代则为夏代。”紧接着又引出土文物发掘中有大量贝的发现,以及殷墟甲骨文、传世的殷彝铭文中有关贝的记载,进一步论断“从地下发掘出土的实物来看我国货币的起源,可以明显的发现,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在这里姑且不论《盐铁论》的记载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对甲骨文金文所记贝的理解是否准确,仅就作者论点来分析,其本身就存在着两大致命的缺陷。

其一,倘若谓海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而“它是一种来自远方的外来交换品”,则我国能“长期保持着东方独立体系特色的货币文化”,从开始起,其“母体”就是“舶来品”,何来“东方独立体系”可言呢?事实上,我国最早的货币并非是贝,而是金;其起源时间亦不是夏商时代,而是在“三皇五帝”时期。
据《尚书·尧典》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朴作教刑,金作赎刑。”可见唐虞时代我国已具有较为成熟的天文历法、音律、度量衡及礼仪制度。而金已用作赎刑,则明显具有为社会所采用的计量标准。按《禹贡》曰:“淮海惟扬州……厥贡惟金三品。”即言金分为黄金、白银、赤铜三品。又《尚书·五子之歌》曰:“关石和钧,王府则有。”据《说文》曰:“钧,三十斤也。”四钧为石,即一百二十斤。则知夏朝时已有标准的计量单位,其“金”的计量亦应有相应的标准来匹配。据《尚书·吕刑》明确地记载:“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鼻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罪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此乃著名的“五刑罚金”标准。锾即计金之单位,一锾为古制之六两。《管子·小匡》曰:“小罪入以金钧,分宥薄罪入以半钧。”又《管子·乘马》曰:“黄金者用之两夜,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侈俭则百用节矣...黄金一镒,百乘一宿至尽业。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经瀑布,百两当一镒。”镒,古制为二十四两(一说十二两)。按《淮南子·齐俗》曰:“故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均也。故汤入夏而用其法,武王入殷而行其礼。”《吕刑》虽为西周穆王时代之制,然夏商周三代均承袭"三皇五帝"之法,亦可视为"金作赎刑"之标准根据。故《管子·国蓄》云:“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则正反映出“金”作为社会生活通用之货币应始于唐虞时代。而金的最先被使用,据《管子·揆度》云:“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则知应始于炎帝时代的蚩尤其人也。
由此看来"金"的被发现和利用,至形成独立体系的货币文化,从一开始起"母体"就是具有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其二,倘若海贝在商品交换时期就成为货币而流通使用,那么,在南方印度洋周边诸国之商人,可随处信手拈来,不远万里之遥来到四川或中原地区换取极为珍贵的珠玉布帛。中国商人亦可不惧千里之遥去获得这种无本之币。这对他们来说,比造假币来搅乱市场还更为安全、毫无成本风险。试想,这样一种不对等、违反相等价值货物交换原则的蠢事,竟然会被聪明的华夏先祖奉为珍贵的宝货而极力想获取,岂非咄咄怪事?更何况当时社会根本没有剩余财富允许有如此的交易状况存在。如《国语·周语下》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时曰:“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若匮,王将用有所乏,乏则将厚取于民,民不给将有远志,是离民也。”就因为周景王要铸大钱,都要加重人民负担,而致人民流离出走,若用不值钱而又随手可得的天然海贝来做货币,换取马匹与玉帛菽粟,恐怕整个中国都将崩溃。这种海贝能为当时中原各国和四川地区的王公诸侯作为流通的货币所接受吗?这一点明显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按《管子·国蓄》曰:“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野。东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管子·小匡》又曰:“桓公知诸侯之归已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使天下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齐以良马报诸侯,以缕帛布鹿皮四分以为币。”春秋时代的管子都没有言及海贝而只言珠玉、黄金、刀布是社会流通的货币,海贝并非流通的货币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了。

由此看来,恒宽《盐铁论》所云:“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币。”所谓“玄贝、紫石”,应指珠玉类上币,其中包括有贝,但不能以此而定"贝"就是当时社会流通之钱币。按《说文》曰:“弊(币),帛也。”泛指丝织玉帛类,《尚书·召诰》载成王委派周公营建洛邑期间,“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复入赐周公。”即以各诸侯之玉帛赐周公,以示诚敬。又《尚书·顾命》记成王死后,各诸侯参加丧礼时,“宾称奉圭兼币”就是奉献珍贵的玉帛。可见各地诸侯贡敬天子极为珍罕的珠玉龟贝。在周成王丧事礼仪陈列中就有各地贡献的珠玉、弓箭、文贝、大贝等物。所谓“古者货贝而宝龟”之说,乃是帝王财富资产的象征,并非一般意义上百姓作为货币流通用的钱币。故《管子·侈糜》曰:“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狗马,百姓藏布帛。”在殷周时代的甲骨文或殷彝铭文中有“囚贝”、“赐贝”、“取贝”的记录,恰好印证珠贝类财富,正是诸侯、天子上层社会有“名器藏宝”的传统习俗,以示国家的财富多寡。如《管子·极言》曰:“国有宝,有器,有用,城郭险阻蓄藏宝也。圣智器也,珠玉未用也,先王重其宝器而轻其未用,故能为天下生而不死者二。”《国语·鲁语上》曰:“鲁饥,臧文仲言于庄公曰:'……铸铭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铭器籴于齐'……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就是讲鲁国发生饥荒,派文仲携鲁之钟鼎财宝、往齐国籴粮。同理,夏后以玄贝,周人用紫石进行交易,这种现象是有的,就如今人用祖传之宝在文物市场进行交易一样以合乎情理。倘若以此为普遍现象推定夏周社会就是以贝币、玉币作通用货币流通,则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之嫌。何况前文论及当时社会已实行三品金、锾、镒、钧、石作为货币计量标准,故后世造字时,多以"贝"为财富类字根的象征,而"金"字则成为钱币的专用字符。
“贝”又有什么寓意呢?今三星堆出土文物或许能给我们做出合理的解释。如三星堆二号坑出土海贝多达4600枚,且多装于青铜礼器之中,这种情况正是“铸铭器,藏宝财”之意,也是殷墟甲骨文和殷彝铭文中记载青铜器物中有贝的缘由。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号坑中出土有带图案的玉璋(见图一),玉璋上分为上下两组对称的人物图案,由于柄部极窄且有孔,只有两个人物(见图二),此组人物为头戴平冠,耳系铃形物(见图三)。下面一组的三个人物,则头戴“几”形冠,两耳所系圆形之物(见图四)。从两组人物的冠、鞋和耳饰来判别,两人组为男性,三人组为女性。从同坑出土的铜贝、铜铃来看(见图五),其男性耳系之物为铜铃,女性所系则为铜贝。盖,铃为阳性,贝为阴性也。三星堆出土之青铜人头像,其耳下均有穿孔,但所戴何饰物不得而知。今从玉璋所刻人物之耳饰中则找到答案了,贝则为女性性别之标志也。

在殷商甲骨文及铭文中多以“朋”为贝的计量单位,如“贝朋”,“贝十朋”,“贝六百”“贝廿朋”,《诗·小雅·箐箐者莪》云:“赐我百朋”。这些记载,亦是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贝”是用作通用货币的重要理由,实际上,这些名器中的“贝”应理解为女性数量的纪录。因为在三代时,天子诸侯就有畜妾赐妾之习俗,据《管子·小匡》曰:“昔先君襄公,高台广池,湛乐饮酒……惟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千,食必梁肉,衣必文绣。”《晏子春秋》卷七载景公有“女子发簪者以数百”,同书卷八又曰:“婢妾,东郭之野人也,愿得入身,比数于下陈焉。”可见诸侯王公都有数量不少的姬妾,而赏赐婢妾,也是显示资产富有的表现。所谓“赐贝”、“赏贝”、“取贝”,正是财产富有的真实记录。至于“一朋”具体指多少“贝”,有谓“一朋十贝”或“十朋五贝”之说。揆之情理,甲骨文“贝朋”之较符合“十朋五贝”之说,即“一贝两朋”。否则,诗云“赐我百朋”,以“一朋十贝”计,则要赏赐一千个女子,这亦不符合实际情况;按《尚书大传》卷三“洛诰传”曰:“古之处师,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家不盈三口者不朋;由命士以上者不朋。”故知“一朋为三”也。今三星堆出土有“三贝一朋”之铜贝即为实证也(见图五)。若以此计,则“赐我百朋”即三百贝,“贝六百”即二百朋,似较合情理也。因此,《尚书·皋陶谟》记丹朱“朋淫于家”,同书《洪范》曰:“无有淫朋”。按《晏子春秋》卷八曰:“婴闻之,去老者,谓之乱;纳少者,谓之淫。”所谓“朋淫”,正谓与婢妾群淫之事也。由此看来,殷商卜辞殷彝铭文中之“贝”,并非货币也,而是女性的标志。三星堆出土的海贝亦应是当时社会女性人数的真实数量。

据《禹贡》扬州贡“织贝”来看,说明当时在东南沿海一带亦有海贝生存,并非全是由南方印度洋而来。抑或数万年前海洋退到基本上与今天的海岸线相近时,或许在内陆的四川盆地会残留下数量不多的海贝。正因为其量少而珍贵,后又造铜贝代之,华夏先民取其像女性之生殖器官而珍视之。这种现象本身就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证实,有关女性为代表的文物极少,说明社会已渐转向父系社会。而代表女性标志的贝又装在极为庄严的青铜礼器中,更显示出女性的崇高和受尊敬的地位。这种礼仪,自三皇五帝时代沿袭至夏商周三代,至秦时则渐废矣。

❹ 中国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是什么

中国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是货贝,它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货币。

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都与“贝”有关。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4)早期货币海贝扩展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❺ 人类早期活动中的货贝是什么,和货币什么关系

货贝是一种小型的海洋贝类生物,它只有古钱币那样大小。在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期,货贝曾长期被作为货币来使用。

文物考古发现,商代墓葬中的随葬贝非常普遍,自一枚至数千枚者皆有。在商王武丁的诸妇之一妇墓中,随葬的贝有6680余枚之多。甲骨文(“卜辞”)中提到“贝”字的地方相当多,有些“贝”字的含义,几乎和现代的“财”字差不多。“朋”是贝的计算单位,“五贝一系,二系一折”(也有说一朋为二贝或五贝)。《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中有“既见君子,锡(赐)我百朋。”如果一朋是十贝,“百朋”则是千贝,可见西周用贝数量之多。

❻ 商周时期,海贝还是重要的货币,穷人们为什么不捡点海贝让自己发家致富呢

商周时期,海贝还是重要的货币,穷人们不捡点海贝让自己发家致富,是因为这些贝壳有严海贝是格地筛选条件,后期的开采还被人所管控。

海贝的挑选有要求,随便捡了也没那么容易富有。

还被生长于海洋的沿岸,是我国最早的货物,代表着财富和地位。海贝样子小巧可爱,便于人们数数,商代又比较擅长经商,让海贝成为重要的货币,风靡于市场。海贝虽然数量多,但是当时用的多为南海的小型齿贝,有着珍珠似的光泽,才会让那么多原始民喜欢并接受。因此普通海边捡过来的海贝,人们并不接受,而那些陆地的人根本捡不到海贝。人们最早的时候以物易物,海贝临时充当了一种中介物,比较轻巧,这也是普通海滩的海贝所无法比拟的。

海贝不再成为货币后,穷人们再捡点海贝,只能装饰用。

❼ 最早的五种货币分别是什么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❽ 哪个朝代的货币是贝壳﹖

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的原始货币。早在夏代末年,贝可能已经成为交换媒介。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

原始贝币产生于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钱币的始祖,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

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

它的产生,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原始物物交换阶段之后,可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此时贝币出现,成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中介。

(8)早期货币海贝扩展阅读:

钱币交易名称的由来:

1、以币面文字命名。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刀”、“即墨刀”、“安阳刀”、“明刀”,汉、魏、晋、南齐等时期的“五铢”以及唐朝以后的“元宝”、“重宝”、“通宝”等,都是因币面的文字而得名。

2、以币面图案命名。清末各省多铸银元,因钱币中央有蟠龙纹,故称“龙洋”。

3、以币体形状命名。春秋战国时期的“针首刀”、“圆首刀”、“三孔布”,汉代的“荚钱”,以及秦后的“方孔钱”,都是根据币体的不同形状而命名的。

4、以币体重量命名。秦始皇时全国统一铸币“半两”和开始铸于汉文帝五年时的“四铸”,都是以当时每枚钱币的实际重量命名的。

5、以流通地域命名。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豫鄂边区建设银行等发行的货币,都在本区内流通,故称“边币”。

❾ 为什么贝会成为最早的货币

【贝会成为最早的货币的原因】

在远古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也相对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的扩大,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便把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不知金属为何物的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了,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贝币的计量单位是“朋”,“朋”的古字本义是指一串或两串相连的“贝”,后来逐渐演化成计量单位。”一般多认为两串五个的贝或两串十个的贝为“一朋”。

原始贝币产生于距今三千年的商代,是钱币的始祖,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年代为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距今约3500年以上。经过加工的天然贝币形体一面有槽齿,贝币光洁美观,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这类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 它的产生,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原始物物交换阶段之后,可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此时贝币出现,成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中介。

在商代中期以前贝币价值很高,臣下若能获得商王用贝币的赏赐那可真是极大的荣耀。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币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度约1.2厘米至2.4厘米左右。在商代晚期又出现了铜质货币,形制也仿海贝形式。铜贝出土于河南安阳和山西保德等地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年代约为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铜贝堪称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了,其中有一种表面包金的铜币是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的,现存世量极少。蚌贝因一出土就容易损坏,现保存完好的不多。商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的扩大,中国北方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人们又想出了以其他材料防制贝形货币的方法,如陶、石、骨、玉、铜、金等,其中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