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军人李长江
李长江,中共党员,研究员。1958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专业, 2004年获国防科技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
历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科技部科研生产处副处长、北斗一号卫星副总指挥、五院项目管理部总工程师、五院总体部北斗二号卫星副总指挥等职务。2008年至今,担任五院北斗二号卫星总指挥兼导航卫星项目办公室项目经理。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在型号首飞工作中荣获一等功;被集团公司直属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2010年度航天功勋奖。
身为北斗导航卫星总指挥的李长江,似乎天生为航天而生。从小立志投身航天,大学专修航天器控制,毕业进入五院工作至今,横跨设计领域与管理领域。在30余年的航天征程中,他用敬业和热爱书写了一曲不凡的人生之歌。
❷ 北斗三号首次应用于高铁建设,会提升高铁的什么技术
可以提升高铁轨道位置及达到更加精确的严格标准,能够提升高铁轨道的里程、水平、高低等高效的测量,保证高铁建设的更加快速及准确
❸ 北斗三号首次应用于高铁建设意味着什么
北斗惯导小车在京沈高铁建设上的成功应用,标志着自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后,首次工程化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该小车全部核心传感器实现国产化,对北斗应用和高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在京沈高铁朝阳枢纽至顺义段施工现场,来自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大学的工程技术人员,用一台北斗惯性组合导航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俗称“北斗惯导小车”)对该路段双线合计49.6公里的有砟轨道进行了多回合精测任务。
(3)北斗五院上市公司扩展阅读
两张国家名片融合
“‘北斗惯导小车’集成了支持北斗三号的国产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惯性导航系统,用于替换传统轨道精测手段,快速精准获取轨道的三维位置坐标、姿态和轨距,实现轨道中线里程、轨向、高低、轨距、水平等各项几何参数的高效测量。”铁五院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饶雄介绍。
同时,该项目也是今年6月份启动的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1+1+9”建设总体布局中首个现场实施的项目,将有效促进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发展,以及“中国北斗”与“中国高铁”两张国家名片的全面深度融合。
❹ "一箭双星"发射成功了吗
11月5日 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一、二颗卫星。此举标志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式拉开了的全球组网序幕。
据了解,北斗三号在北斗二号性能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升1至2倍的定位精度,达到2.5米-5米的水平,在保留北斗二号短报文功能的前提下,提升相关性能。
全新“北斗”更灵活、更准确、更可靠
全球组网相比境内组网难在哪?谢军说,在境外,建设地面站将会受到一定制,为此,该院相关研制人员攻克了星座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也就是说,虽然“看不见”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卫星,但用北斗卫星的星间链路同样能与它们取得联系。
星间链路技术不仅实现了北斗卫星相互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能相互测距,自动“保持队形”,减轻地面管理维护压力。
谢军介绍,北斗三号设计了全新的网络协议、管理策略和路由策略,解决了不能全球布站进行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成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的一大特色。
另外,星载原子钟是确保导航定位精度的关键设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介绍,为提高服务的精度,北斗三号配置了新一代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通过提升原子钟指标来提升卫星性能、改善用户体验。
同时,北斗三号卫星还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大于10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以保证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
❺ 北斗全球组网“战幕”已经拉开了吗
11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
建设高性能、高可靠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2020年全系统建成后,北斗性能将与GPS相当,到那时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服务“一带一路”,北斗在路上。缅甸的农业、林业、土地规划,老挝的精细农业和病虫灾害监测管理,文莱的智慧旅游……目前,北斗系统已覆盖巴基斯坦、沙特、缅甸等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❻ 北斗导航是谁发明的
谢军是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技术系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历任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4所副所长、所长,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现任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2019年度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发展特色
北斗系统的建设实践,实现了在区域快速形成服务能力、逐步扩展为全球服务的发展路径,丰富了世界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模式。
北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
二是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
三是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❼ "北斗三号"首组卫星发射拉开全球组网序幕吗
11月6日消息,11月5日 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一、二颗卫星。此举标志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正式拉开了的全球组网序幕。
全新“北斗”更灵活、更准确、更可靠
全球组网相比境内组网难在哪?谢军说,在境外,建设地面站将会受到一定制,为此,该院相关研制人员攻克了星座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也就是说,虽然“看不见”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卫星,但用北斗卫星的星间链路同样能与它们取得联系。
星间链路技术不仅实现了北斗卫星相互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能相互测距,自动“保持队形”,减轻地面管理维护压力。
谢军介绍,北斗三号设计了全新的网络协议、管理策略和路由策略,解决了不能全球布站进行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成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的一大特色。
另外,星载原子钟是确保导航定位精度的关键设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介绍,为提高服务的精度,北斗三号配置了新一代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通过提升原子钟指标来提升卫星性能、改善用户体验。
同时,北斗三号卫星还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大于10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以保证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
蓝图:构建全方位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根据发射计划,到2018年,我国将要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前后,将发射30多颗卫星,向全球提供服务。
目前,中国北斗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全速推进,阔步走向世界。
❽ 我国一箭双星又一次发射成功,这对航空方向有何意义
11月5日,在世界的瞩目中北斗再度雄起,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建设战幕正式拉开,按照2018年前后完成18颗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实现35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具备服务全球能力的目标全速推进,中国北斗正在阔步走向世界。
新技术实现卫星长寿命
“北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中国发展卫星导航技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为全人类提供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基础设施,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十分重要”,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介绍说,就像停水停电影响城市生活一样,卫星导航服务一旦中断,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卫星导航的可靠性、连续性提出了苛刻设计的要求。
北斗三号卫星控制分系统增加了卫星至少60天的完全自主运行能力,保证了在地面测控站出现故障期间,北斗卫星在轨仍能够正常工作,这样大大减少了对地面站的依赖,成就“可视”范围外对卫星的控制,并大大降低系统的运行管理成本。
此外,为了提高卫星在轨服务的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为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
新“武器”让服务“零误差”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介绍,星载原子钟是确保导航定位精度的关键设备。为了提高服务的精度,北斗三号配置了新一代原子钟,通过提升原子钟指标,提升卫星性能、改善用户体验,频率稳定度较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提高了10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铷钟的技术进步,直接推动了我国新建设的全球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由之前区域系统的10米跨越到后续全球系统米级分辨率,测速和授时精度同步提高一个量级。
我国北斗卫星采用铷原子钟,同时还配置了性能更高的新研国产氢原子钟。氢原子钟虽然质量和功耗比铷原子钟大,但稳定性和漂移率等指标更优。相对于铷原子钟,我国起步更晚,2015年我国研制的氢原子钟首次在轨应用验证,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进行了技术探索,至今功能、性能十分稳定。星载氢原子钟的在轨应用,对于实现北斗导航定位“分秒不差”,将发挥作用。
❾ 北斗三号首次应用于高铁建设,它有何独特之处
北斗三号可以更加快速准确获取轨道三维坐标,姿态和轨距,能够更加高效测量轨道的高低轨距水平等各项参数。在快速高效完成高铁轨道的建设有非常大的帮助。提升建设高铁的效率、保障列车运行稳定性。北斗3号首次应用建设高铁,可以服务于轨道精调,确保轨道的位置和平顺性,严格达到标准,保持练车高速平稳运行,此次北斗三号用于高铁建设,不仅能够让高铁轨道的测量时间显著缩短,还能让轨道精度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