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6-14 06:01:57

1.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2. 财务预警与财务危机预警有什么区别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在市场条件下,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情况表明,财务危机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方法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有两种方法,即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

(一)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比率分析。财务数据与企业价值及财务状况密切相关,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量化表现,其中财务指标在某些方面反映的信息比企业财务报告中的绝对数信息更为重要,因而财务指标可以作为预测企业经济前景的计量指标。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种渐进发展情况必然会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要准确测度企业财务状况和预测警情,从大量的财务因子中选好财务指标是关键。

目前建立预警系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单变量模型。它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

根据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原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

(1)偿债能力。从偿债能力上来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是极为重要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丧失现金流上的支付能力,反映为资产的变现力差,现金总流人小于现金总流出,即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越大,其偿还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包括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

(2)获利能力。盈利是企业偿债和信用的保障,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企业只有经营前景和盈利能力良好,才会远离财务危机。一般来说,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对外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也越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从反映盈利方面的财务指标的变化来预测财务危机也是极为重要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

(3)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积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指标越大,反映企业资本越充实和越壮大,企业利用证券市场来融资的功能越强,财务危机越不易发生。这方面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建立的思路是:首先确定好以上三方面的财务指标,然后设定出这些指标的判别标准。设定判别标准时要考虑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性质、行业平均发展水平以及行业以往经验等因素,并据实际变化不断对之进行修正。当某指标达到判别标准时,可预示财务警情发生。但这种模式存在局限性,由于每一指标只反映财务状况的某一方面,容易导致不同指标判断的矛盾。

2.多变量模型。它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它利用会计系统固有的平衡特性,将相互联系的多个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情况,以消除个别指标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缺陷。目前国外实践中影响较大、较为有效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是Z指标模型。Z指标模型是1968年美国学者奥特曼(Altiman)采用统计学中的判别分析法构造的用五项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数的预测破产的量化模型。判别函数为: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X1=营运资产/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的帐面价值,X5=销售额/总资产。

当Z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Z值在1.81与2.675之间,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极不稳定,Z值小于1.81时,则表明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Z指标模型预测企业未来一年内破产的准确性约为90%,两年内的准确性约为80%,但对于两年期以上的破产预测作用不大。

多变量模型中几乎包括了所有预测能力很强的指标,舍弃了一些不重要的因素,并且应用十分方便,克服了单变量模式需要很多指标和需对比分析,并要求分析人员具有很高专业水平的缺陷。但其变量和判别标准的确定却很困难。

(二)定性分析法

利用一些财务指标直接分析或构建模型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只是整个财务预警系统的一个方面,由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财务危机预警中除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相关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更好地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宏观环境。一般地说,国家稳定,政策优惠,经济繁荣,会有利于企业的经营。而经济环境变化、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产生影响。如通货膨胀时期,利率提高会增加借款企业的利息负担,不利于其经营。此外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变化也会对企业经营发生影响。

2.行业特征。行业不同,财务风险是不同的。例如,有些行业与其他行业联系紧密,其市场需求易受其他行业的盛衰影响,财务风险就较大。又如有些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特点,同时也存在高风险的不利之处。此外,同一行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财务风险也不会相同。处在行业成长上升阶段的企业,风险小些,而在成熟和衰退阶段,风险就大些。

3.市场状况。企业的产品价格、技术、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对路热销或竞争对手少,风险就小。反之,风险就大。

4.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经营品种单一,经营范围狭窄,一旦市场情况有变,企业难以适应,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大。

5.企业管理水平。缺乏管理经验、管理素质低下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各项制度健全,系统运转良好,功能充分发挥,财务状况良好,因而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此外管理上如能对外界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调整,企业往往能成功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二、积极推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我国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主要在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从目前的情况看,结合国情对单变量模式的理论研究比较多而深入,而在多变量模式预警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很少。如前所述,单变量模式具有局限性,多变量模式是较单变量模式更适宜的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方式,目前在国际上应用较广,我国今后的研究趋势也将是多变量模式研究。考虑到我国和西方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相关也不健全,所以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不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简单机械地在我国运用。但由于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相同的经济内核,因此,奥特曼的模型虽然是以美国公司为样本分析得出,其思想应该可以为构建我国企业破产预测模型所运用。可以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对之加以改进。

目前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实际的财务危机预警多变量模型的条件基本具备,一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破产法》的颁布及破产机制的健全,发生破产的企业越来越多,为我国各行业的企业数据库提供了大量建模所需的数据。二是随着企业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会计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逐步成熟和会计实务的规模化,企业公布的会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性也将大为提高。建立我国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基于不同行业的数据库,选取大量的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按Z指标模型的建立思路构建我国不同行业的危机预测模型。随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模型变量的构成和系数值、判断标准会随时间而变化,应定期重新估计模型方程,以确保反映的是最新情况。除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无法用数据揭示的社会因素来进行定性分析。

此外,还应说明的是,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在指标选择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未考虑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财务危机的有效变量,也没有体现出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量如利息率、失业率等,影响了预测的准确性。这些在构建我国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应该引起注意。

还有,上面介绍的定性分析法也很重要,各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并加以认真地分析研究,以作为对模型结论的修正和补充,以使所得结论更加正确和更加。
希望采纳

3. 求毕业论文提纲以及写的方法,有哪些资料可供参考~~题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研究》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4. 如何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论文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在市场条件下,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经常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情况表明,财务危机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而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时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方法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有两种方法,即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

(一)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比率分析。财务数据与企业价值及财务状况密切相关,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量化表现,其中财务指标在某些方面反映的信息比企业财务报告中的绝对数信息更为重要,因而财务指标可以作为预测企业经济前景的计量指标。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种渐进发展情况必然会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要准确测度企业财务状况和预测警情,从大量的财务因子中选好财务指标是关键。

目前建立预警系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单变量模型。它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

根据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原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

(1)偿债能力。从偿债能力上来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是极为重要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丧失现金流上的支付能力,反映为资产的变现力差,现金总流人小于现金总流出,即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越大,其偿还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包括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

(2)获利能力。盈利是企业偿债和信用的保障,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企业只有经营前景和盈利能力良好,才会远离财务危机。一般来说,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对外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也越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从反映盈利方面的财务指标的变化来预测财务危机也是极为重要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

(3)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积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指标越大,反映企业资本越充实和越壮大,企业利用证券市场来融资的功能越强,财务危机越不易发生。这方面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建立的思路是:首先确定好以上三方面的财务指标,然后设定出这些指标的判别标准。设定判别标准时要考虑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性质、行业平均发展水平以及行业以往经验等因素,并据实际变化不断对之进行修正。当某指标达到判别标准时,可预示财务警情发生。但这种模式存在局限性,由于每一指标只反映财务状况的某一方面,容易导致不同指标判断的矛盾。

2.多变量模型。它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它利用会计系统固有的平衡特性,将相互联系的多个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情况,以消除个别指标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缺陷。目前国外实践中影响较大、较为有效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是Z指标模型。Z指标模型是1968年美国学者奥特曼(Altiman)采用统计学中的判别分析法构造的用五项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数的预测破产的量化模型。判别函数为: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X1=营运资产/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的帐面价值,X5=销售额/总资产。

当Z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Z值在1.81与2.675之间,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极不稳定,Z值小于1.81时,则表明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Z指标模型预测企业未来一年内破产的准确性约为90%,两年内的准确性约为80%,但对于两年期以上的破产预测作用不大。

多变量模型中几乎包括了所有预测能力很强的指标,舍弃了一些不重要的因素,并且应用十分方便,克服了单变量模式需要很多指标和需对比分析,并要求分析人员具有很高专业水平的缺陷。但其变量和判别标准的确定却很困难。

(二)定性分析法

利用一些财务指标直接分析或构建模型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只是整个财务预警系统的一个方面,由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财务危机预警中除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相关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更好地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宏观环境。一般地说,国家稳定,政策优惠,经济繁荣,会有利于企业的经营。而经济环境变化、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产生影响。如通货膨胀时期,利率提高会增加借款企业的利息负担,不利于其经营。此外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变化也会对企业经营发生影响。

2.行业特征。行业不同,财务风险是不同的。例如,有些行业与其他行业联系紧密,其市场需求易受其他行业的盛衰影响,财务风险就较大。又如有些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特点,同时也存在高风险的不利之处。此外,同一行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财务风险也不会相同。处在行业成长上升阶段的企业,风险小些,而在成熟和衰退阶段,风险就大些。

3.市场状况。企业的产品价格、技术、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对路热销或竞争对手少,风险就小。反之,风险就大。

4.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经营品种单一,经营范围狭窄,一旦市场情况有变,企业难以适应,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大。

5.企业管理水平。缺乏管理经验、管理素质低下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各项制度健全,系统运转良好,功能充分发挥,财务状况良好,因而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此外管理上如能对外界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调整,企业往往能成功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二、积极推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我国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主要在借鉴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从目前的情况看,结合国情对单变量模式的理论研究比较多而深入,而在多变量模式预警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很少。如前所述,单变量模式具有局限性,多变量模式是较单变量模式更适宜的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方式,目前在国际上应用较广,我国今后的研究趋势也将是多变量模式研究。考虑到我国和西方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相关也不健全,所以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不适合我国国情,不能简单机械地在我国运用。但由于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相同的经济内核,因此,奥特曼的模型虽然是以美国公司为样本分析得出,其思想应该可以为构建我国企业破产预测模型所运用。可以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对之加以改进。

目前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实际的财务危机预警多变量模型的条件基本具备,一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破产法》的颁布及破产机制的健全,发生破产的企业越来越多,为我国各行业的企业数据库提供了大量建模所需的数据。二是随着企业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会计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逐步成熟和会计实务的规模化,企业公布的会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性也将大为提高。建立我国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基于不同行业的数据库,选取大量的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按Z指标模型的建立思路构建我国不同行业的危机预测模型。随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模型变量的构成和系数值、判断标准会随时间而变化,应定期重新估计模型方程,以确保反映的是最新情况。除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无法用数据揭示的社会因素来进行定性分析。

此外,还应说明的是,奥特曼的Z指标模型在指标选择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未考虑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财务危机的有效变量,也没有体现出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量如利息率、失业率等,影响了预测的准确性。这些在构建我国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应该引起注意。

还有,上面介绍的定性分析法也很重要,各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并加以认真地分析研究,以作为对模型结论的修正和补充,以使所得结论更加正确和更加。

5.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依据

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中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6.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简介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7. 企业财务预警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对本课程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

企业财务预警的目的意义:

  1. 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客观需要;

  2. 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3.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

  4. 提升企业反应能力的需要。


国内外对本课程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

  1. 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很短,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破产作为一种解决企业财务危机问题的手段,更多的是受到政机构的非市场行为的影响。而且,上市资格一直受到证监会严格控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炙手可热,所以即便有上市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也会有各种力量将其完整地吸收。因而无法获得可供破产预同地区和行业的限制:在样本的选取时间上,也会受到数据的完整性和研究区间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证券市场的日趋成熟,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现象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如今国内对财务预警系统的重视程度一直在提高,并且不断在研究。

  2. 在国外,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已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60—80年代,形成了一些以统计方法为分析工具的预警模型,即利用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判断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的财务状况;20世纪90年代后,学者们开始探索如仿生技术、神经网络等新方法,利用非统计方法来创建财务困境预警模型。

8. 财务分析与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又称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给出财务危机的统一定义,通常公认有两种确定的方法:一是法律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危机最常用的标准,也是最准确和最极端的标准;二是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财务危机至少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第一,从企业的运营情况看,表现为产销严重脱节,企业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明显下降,多项绩效评价指标严重恶化;第二,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产品库存迅速上升;第三,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第四,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2、所谓企业财务预警,即财务失败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 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而且,作为企业经营预警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也可为企业纠正经营方向、改进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9. 财务风险预警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知道的帮忙分析下~

国外研究现状 (1)一兀判别法Fitzpatrick在1932年用单个财务比率,研究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股东权益/负债和净利润/股东权益f=}l;此外Secrist在1938年只利用资产负债表比率(balance-sheet ratio)这一个指标,比较倒闭银行与正常银行之间的差异的研究Beaver在1966年以Mann-Whitney-Wilcoxen在30个原始财务比率中寻找出最具区别能力的财务比率及其分界点,他选用了二分类法,突破性的发现了对财务失败的定义不仅仅限十破产,还包括债券拖欠不履行,银行超支,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等;离经营失败口越近,财务指标的信息含量越高,误判率越低,预见性越强。 (2)多兀线性判别法1968年Altman利用线性多兀区别分析法(LMDA)建立区别函数,即Z计分模型。克服了单变量模型中不同指标对同一公司分析得出不一致预测结果的现象。对进一步研究财务风险预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Logistic模型1977年Martin认为Z计分模型,只能判断样本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失败危机,无法衡量其发生危机的概率。目_假设条件多,难以满足。为此他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最后发现25个财务比率中只有6个指标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4)类神经网络模型Odom&Sharda1990年在Z模型5个变量的基础上,使用类神经网络构建模型预测企业破产。研究表明训练样本有100%的判别正确率,保留样本失败类企业为81.75%,保留样本正常类企业为78.18%,可见类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财务预测能力。 (5)其它统计分析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研究方法外,有人尝试使用新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也有人尝试使用新的变量进项研究,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如Ohlson在1980年构建了Probit模型; Kim和 McLeod,Jr在1999年通过专家决策的方式构建了线性和非线性的破产预测模型,研究发现非线性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2000年Fan和Palaniswami也对企业破产进行预测,利用的是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同年Ga lindo和Temayo利用统计学和机器学的方法对银行信用风险进行评价等等。 外国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和预防研究建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但外国预警方法的定量研究是缺乏定性分析。此外,由于法律的国家,如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是不同的,他的一些发现可能不适用于我国的企业,所以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发展现状、行业特点的预警方法,如修改,形成了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2.2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财务风险理论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开始进行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余绪缨教授编写的《公司理财》一书,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差异造成的企业支付本息能力的风险,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财务风险就会越大。如果企业没有负债则认为不存在财务风险。学者们把这种风险称为筹资风险或债务融资风险,也将其看做狭义的财务风险。汤谷良教授在《论财务风险管理》著作中对财务风险的定义,认为“财务风险发生在企业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会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发生负偏离的可能性”。人们将这一定义可看做是对狭义财务风险的拓展。财政部的向德伟博士(1994)细致全面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向博士认为“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 2、关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与模型运用 吴世农、黄世忠第一次提出了分析企业破产的指标和预测企业破产的模型。1996年周首华等提出了F分数分析模型,融入了现金流量指标,弥补了Z模型的不足。陈静在其一篇实证研究论文中使用27家被特殊处理和未被特殊处理的公司为对比样本,分别对这些企业进行了线性回归研究和单变量研究。单变量分析中,在负债比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这4个财务指标中,她发现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的判定准确率最高。陈静在多兀线性判定分析中,发现在公司被处理的前3年能较好地预测公司财务困境的是由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营运资本资产率、总资产周转率6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宁宇之则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指标分析法,通过计算企业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预警企业财务风险:另一种是概率法,通过计算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来预测风险的大小。肖艳(2004)将传统财务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结合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这样的预警指标提高了Logit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率。 2001年中国证监会北京证券办针对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有关信息设计了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提出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公司风险程度并将其做为分类监管的依据。定性指标中包括管理层人事变动及抵拆担保事项等五项风险;定量指标主要包括资金风险、投资项目风险、关联方占用风险、对外投资风险等五类风险。此风险预警系统根据上市公司年报中的相关信息及以上指标,对监管的上市公司得出风险程度并划分成A, B, C三类。但是该风险预警系统中同类重复指标较多,导致较大复计算量,目_该预警系统中所给出的风险判断标准过多依赖主观经验;而且此风险预警系统不适用十非上市的国有企业风险预警的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