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上市公司微软诉讼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微软诉讼

发布时间: 2021-06-15 16:48:51

Ⅰ 为什么公司要把WORD更换为WPS,理由是什么公司上市,不能用盗版的东西

公司上市之前最好不要留下未决诉讼,因此拟上市公司不宜留下使用盗版软件的把柄,因此换成wps,这是许多公司的惯例。很可能在你们公司公示开始上市辅导之后,微软公司对你们公司进行了示警~有些公司也不缺那点钱,很多公司就范了,但多数民营企业小气一点就要换wps了

Ⅱ 1998年微软被诉讼的英文报道

wholesale slaughter, sometimes by

Ⅲ 美国政府和微软公司的诉讼案有什么关系

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就是美国的反垄断法。
美国联邦第一个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 干预经济的法案, 是1890年国会制定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因由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而得名,正式名称是《保护贸易及商业免受非法限制及垄断法》。

Ⅳ 如何应对微软的版权诉讼

1、如果是公司有计划的,风险是非常高的,建议还是不要这么博,而且公司的事情个人负担不起。
2、如果是小公司,微软一般看不上,赔钱也没多少。
3、如果是大公司,如果想省钱,建议还是看一下WPS,代替OFFICE也是有可能的。

Ⅳ wind有法律版块么具体说的话wind可以查到上市公司的诉讼情况及结果么急!!谢谢大家了!

不需要查询的,因为上市公司有因为披露的。

Ⅵ 收到微软正版软件事业部的信函,要求自查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公司上市3年了才被盯上,前面已经买过30套XP

呵呵,又遇到一个和我们公司之前差不多处境的公司了。

如果你们公司的电脑数量少于100台的话,那么还是比较安全的,据我所知,微软要想专门盯着你们 要你们掏钱的话,通常都是针对那些用户数量超过200台电脑的公司提起诉讼,如果公司电脑数量比较少的话,那么他们就不会优先找到你们,单位时间内的经济效益比较低,划不来啊,社会上用户超过200台的公司数不胜数,他们才不会这么无聊找中小规模企业来搞这个事情。

我们公司在北方、西部、上海各有一家公司,不过是生产型企业,公司里大部分都是生产工人,只有少量的商务人员和销售人员,他们只占总人数的极小比例,但是在企业注册资料上显示的是总人数好几百,那么微软就会认为我们公司使用的电脑数量不会少于几百台,这样一来,微软就会向我们企业发出一个函件,要求我们重视微软的版权,要求我们购买操作系统和office的版权,如果企业负责人胆子小,一步一步跟着他们的步骤走下去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花钱买版权,注意:只是买版权,也就是几台电脑的正版授权,而不是给你正版光盘,哪怕你买的是正版的XP、Win7、office光盘,也为此花了好几十万了,他们一概不承认,公司要使用这些软件,必须另外购买版权(我个人认为这个行为有点无赖了)。

我们的对策就是,一开始比较和气的婉转的表示公司是小型企业,实际用户不多,电脑也都是预装了正版系统的品牌机,暂时不需要多余的电脑,但是效果不大,到最后我们索性不接微软的电话,对于他们的要求一概不予理睬,最后的结果就是很太平,一直到现在 快一年了 都没什么额外的事情发生。

所以呢,如果你们也是比较小的公司,那么完全可以不予理睬他们的,当然,方法上要婉转一点,就说你们买的电脑大部分都是品牌机,而且出厂时就带有正版系统的,所以你们不需要另外购买版权,其次,你们公司的办公人员比较少,也就二三十人,要买也买不了几百套微软的软件,最后,你们用的office软件是国产WPS的,老板比较支持国产软件,要买也只是买系统版权,office不会购买的。

Ⅶ 微软告企业侵权请问有没其他公司收到类似的电话或邮件

微软现在是在中国对企业打击盗版力度最大的。对个人用户暂时不使用强硬的方法,最主要是企业从事盈利性质,有义务并且有必要使用正版的。不过你最好确认是微软公司给你们的警告,如果是真的,你们公司是完全没办法斗得过微软的,毕竟人家的产品是拥有知识产权和版权的。

Ⅷ 微软有打电话说要起诉你们公司吗

肯定是骗子。微软北京的号码开头是5896;另外微软也不可能针对小公司做诉讼——成本比可能获得的赔偿还要高。

Ⅸ 企业选择IPO却不上市的原因 论文

2011年,山东某制造企业(“A企业”)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申报后,企业将其利润完全释放,2011年净利润冲到了6,000万元。但在处理多轮反馈即将上会之际,中国证监会陡然停止审核。随后2013年初,中国证监会发起财(shang)务(shan)自(xia)查(xiang)运动,全民财务自查。偏偏此时,A企业外部环境不景气,企业利润稍微下滑了。以往还可以通过财务技巧调节利润,但财务自查及抽查后,谁也不敢轻易触碰红线。企业自身现金流又较为紧张,思来想去,A企业只能忍痛撤了。
分析: 时至今日,京东仍无法持续盈利,而创业板企业盈利持续增长的要求不可谓不高。如今回看这个要求,实则可笑。报告期三年,再加上申报审核时长不定,熬过2013年的企业确实都是好企业。 二、企业经不起折腾 案例: 某福建服装企业(“B企业”)历经多年沉淀,其于2011年正式申报了企业上市资料。在经过多轮证监会反馈,再顺带处理了N轮举报(求不告密、不揭发)后,终于通过了初审会。初审会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按理来说,发审会通过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偏偏此时,B企业也赶上了2012年中国证监会停(xia)止(ji)审(ba)核(gao)这摊事。停止审核就停止吧,2013年初中国证监会又开启财务自查运动。这回B企业傻眼了,企业自身3000家门店,客户无数。就不说这企业能否通过财务自查,财务自查的经济成本以及所需人力物力就可以把B企业压得3个月啥事都不干。再者,虽然B企业2012年利润过亿,但B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敏锐的感觉到行业的寒冬期即将到来。 B企业一比划,咱们就算了,不趟国内上市这趟浑水,撤材料转道香港上市去了。
分析: 财务自查及抽查本是针对造假企业的,但其结果却是全体申报企业来了一把折腾运动。不过话说回来,在遭遇近年种种折腾后,仍不屈不挠坚持在会的企业,绝对都是货真价实的企业。
三、规范企业税务成本巨高 案例: 广东某专门制造手机外壳、零部件企业(“C企业”)。C企业一直有上市的雄心,2009年创业板刚开闸之际,C企业也请来了券商把脉。企业在没有准备上市之前,多有闷声赚钱之技艺。在中国万岁之时,企业要生存就只能修炼一身如何少缴税的绝活。但企业要上市就不得了,报告期是三年,要想上市报告期三年都得承担起该承担的税收。 C企业在2009年之前,企业都是藏着利润,基本只将一小半收入做了入账处理。解决方案是C企业从2009年开始还原财务数据,在2010年基本实现规范。但企业控制人犹豫了,因为从2009年开始缴税,2011年才能申报,心理不踏实。结果一拖再拖,到了2010年中还没有开始规范。后来竞争对手上市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分析: 企业要上市,有时候就是要先下血本,之后才能申报。这些血本不是新增的,而是你该还的债。我们不评论国家税收政策如何,但偷税、漏税肯定不是企业正常的状态。想从股票市场融资,就得向国家交税(baohufei)。
四、假洋品牌 案例: 2012年初,某家俱企业(“D企业”)即将上会。结果上会前夕,网上铺天盖地都说D企业是假洋品牌,其卖的家俱都在国内某二线城市生产。然后主流媒体还在二线城市现场发现很多“外型”与D企业产品类似的家俱。
然后D企业就哭了,哭的一塌糊涂。各种发布会,说创业不容易,做企业有难处。可惜啊,网民不买账,于是企业上市就这样了。
分析: 其实许多企业都存在假洋牌子的问题。这能怪别人吗?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买外国货。不说别的,大家一走进商场,衣服都是英文品牌,仔细想想,有几个是真正的外国货?实质上D企业并未违反任何法律法规,只是大家不能接受罢了。
五、诉讼缠身 案例: 还是2012年初,某企业(“E企业”)申报没多久,E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前公司就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E企业的核心技术侵权,声明E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实际控制人在前公司的职务发明,应归前公司所有。 接着微软又起诉了,称该企业提供服务器的系统都是盗版Windows系统。
接着供应商又提起诉讼了,说该企业采购货物没有及时支付货款。 接着竞争对手又提起诉讼了,说E企业产品侵权。 接着,E企业就撤材料了。
分析: 公司如果不申请材料,可能很多诉讼都不会找过来。但一旦申报,该还的债都得还。还是老话,专业的中介机构在申报前都会提出很多建议,很多都是有其独特理由。大的事情,咱们尽可能在申报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