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什么公司制造的,上市公司的代码呢长征五试飞成功将带动航天、军工、电子信息版块上
长征五号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研制,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没有整体上市,其旗下有一些上市公司:
长征五试飞成功应该会带动航天、军工、电子信息版块上涨。
㈡ 长征五号推迟验证发射近两年,到底是媒体所说的发动机的问题吗还是另有其深层次的技术问题无法解决
中国青年报:长征5号遥2火箭失败原因曝光:涡轮排气装置结构异常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7-26/doc-ihytcerm6503365.shtml
2019年10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运抵海南文昌。装配和测试工作后,将择机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发射任务。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9/10/27/032203069.shtml
Speaking on a launch-related panel at World Satellite Business Week in Paris Sept. 10, He Xing,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of the China Great Wall Instry Corp., a CASC subsidiary, said that he expects the Long March 5 toprobably return to flight this year, but was not sure exactly when.
by Andrew Jones — September 11, 2019https://spacenews.com/chinese-space-station-core-mole-passes-review-but-faces-delays/
译文:9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何星在巴黎世界商业卫星周刊大会上表示,长征五号有望于年内恢复发射,但未确定具体时间。
分析:长五遥一和遥二从天津制造出厂整体海运到文昌的报道,到发射,往往耗时要两个月时间呢,尚无动静报道,几年仅余3个月了,实现难度大哦。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仅是对外国际商业合作机构(创建于1980年,是中国政府授权的经营商业发射、提供卫星及开展国际空间技术合作业务的唯一商业机构。),级别低于上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而之前2019年01月30日人民网:“胖五”7月复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29日在京透露,长征五号遥三火箭计划在2019年7月中下旬完成复飞 】http://sc.people.com.cn/n2/2019/0130/c345529-32593447.html
十月国庆70周年啦,长征五号无音讯,人民网预告的X时代7月梦 已确证是白日梦一场
十几年前,长征五号火箭一开始研制将实现中国人的“大火箭”梦,让中国的火箭运载能力第一次进入到世界第一阵营中,一举摆脱了“毒火箭”和“运力小”的诟病。已经发射的两枚长征五号火箭表现均不完美。首先是2016年发射的长征五号遥一火箭,尽管载荷进入了预定轨道,但火箭二级发动机YF-75D提前关机导致飞行异常,最后还是依靠“远征二号”上面级的补充燃烧才让载荷顺利入轨。但长征五号一些经验的不足让研制也走了不少弯路,原本2012年的首飞,一直推迟到了2016年。2017年7月2日海南文昌第二次发射长征5号失利令中国航天时间线推迟2年 6大任务被耽误
一、“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
二、“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
三、“长征五号乙”(CZ-5B)运载火箭;
五、“萤火二号”火星探测器(预定2020年发射,由于火星轨道原因,一旦不能发射就得再推迟两年。一旦出现任何瑕疵,任务将被推迟到2年之后的2022年。);
六、大型巡天望远镜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24/doc-ihrfqzka0519485.shtml
2019年1月央视新闻联播“胖五”复飞、嫦娥五号登月.....今年中国航天发射将超30次http://tech.gmw.cn/2019-01/30/content_32441764.htm
㈢ 中国研制长征五号成功 带来了什么启示
1、长征5号它研制成功后将改变目前中国火箭大幅度落后于世界运载火箭先进水平的局面。
2、长征5号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是里程碑式的跨越,以前是别人有20吨左右的重型火箭我们根本没有,大型空间站想都别想。现在我们由大幅度落后变为触手可及了,现在主要解决成本、可靠性等进一步的问题。
3、国家运载火箭综合性能指标将比肩美欧等航天强国,但火箭发动机特别是氢氧发动机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前面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㈣ 长征五号创了哪些“中国之最”
中国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11月3日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开始它的首次太空之旅。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到底创造了哪些中国纪录呢?
中国“最高最壮”火箭一飞冲天
长征五号是中国最高、体积最大的火箭。到底有多高呢?首先可以看看它的芯级直径。据介绍,我国现役火箭之前都通过铁路运输,受铁路隧道大小的限制,芯级直径最大为3.35米。而长征五号的研制基地选在了靠海很近的天津市,长征五号火箭可以通过海运运送到海南文昌发射场,所以长征五号的直径达到5米。长征五号的高度在长征家族中也是最高的,竖立起来的长征五号高度约57米,足足有20层楼高,绝对算得上家族里的巨人。长征五号不仅高而且还非常“壮”,起飞重量达到878吨,所以被人们昵称为“胖五”。
凭借强大的新型发动机,长征五号也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运载能力提高了2.5倍,达到近地轨道25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级,使我国运载火箭的规模实现了从中型到大型的跨越。
“冰箭”是如何造就的
据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副院长李斌介绍,长征五号全箭起飞时总推力达惊人的1060吨。此前中国火箭发动机单台推力最大只有7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在长征五号上配备有三种全新大推力发动机,分别摘得我国“最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最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和“比冲性能最高的火箭发动机”三个桂冠。它的四个助推器上安装有8台全新研制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提供了起飞阶段的主动力。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形容说,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产生的最高压强达500个大气压,相当于把上海黄浦江的水打到5000米高度的青藏高原。
长征五号按照“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思路,通过与不同的助推器模块分别组合搭档,形成一个完整系列的6种构型。这种模块化组合设计,不仅使长征五号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而且因为运载能力强,可实现一箭多星,降低了单位质量的入轨成本。有了这些“硬本领”,长征五号火箭不仅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大幅提升了我国自主进入太空的能力。它为我国未来发展更大的运载器,包括载人登月用大型货运火箭及大型载人火箭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提及长征五号改写中国纪录的运载能力,就必然要说到它使用的动力系统。据介绍,液氢是火箭化学推进剂中能量最高的燃料,氢和氧燃烧所能获得的高空比冲最高能够达到465秒,比现有常规燃料发动机性能提高约50%,是当前已知推进效率最高的化学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氢氧推进剂的高能效、产生推力所需燃料少的特性,使火箭运载的推进剂重量大幅减少,对于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国内现役长征系列火箭,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面大量使用液氧煤油、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组合,成为名副其实的低温火箭。其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更是因为采用无毒无污染的零下183℃的液氧和零下253℃的液氢作为推进剂,因此它有个形象的称谓:“冰箭”。这些超低温的液态推进剂直到发射之前,才分别注入长征五号巨大的箭体贮箱之中。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5所长征五号型号副总师贺建华透露:“长征五号的低温加注系统为‘亚洲之最’,因为它是目前亚洲低温火箭中直径最大、发动机数量最多的火箭,为其配套的‘低温加注系统’具有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流程最复杂的特点。”
“数字化火箭”保证首发成功
国际上研制新型火箭时,采用新技术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而作为一枚全新研制的火箭,长征五号采用了247项核心关键新技术,新技术比例几乎达到100%,核心技术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就连长征五号的外形都重新设计过。尤其是整流罩采用了特别设计的冯卡门曲线外形,四个助推器头部都采用了斜头锥造型,目的是为减少空气阻力,让火箭获得更大运载能力。
火箭研制是一个高风险事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不仅块头大,而且技术新,这意味着它比以往任何一个型号长征火箭都要复杂,如何才能保证它的首次发射成功呢?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以往长征火箭使用零部件最多几万个,而长征五号使用零部件达十几万个。它的设计量是以往火箭的3.5倍以上。为此,长征五号在型号研制中全面推进先进的数字化设计手段,引进三维数字化设计工具,构建了我国运载火箭研制历史上第一个全三维数字火箭,细到每一个螺钉的大小和位置都能一目了然,开创了火箭型号数字化研制的先河。正是凭借这些新技术,长征五号虽然采用全新技术,研制复杂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型号的长征系列火箭,但它的设计可靠性却是最高的。长征五号的核心控制仪器普遍采用了三取二的冗余技术,通俗地讲就是有三个同样的仪器互为备份。据介绍,中国现役火箭设计可靠性最高的是0.97,而长征五号设计可靠性达到了0.98。
先进脉冲雷达“目送”长五入轨
为了保证大火箭成功首飞,中国还动用了很多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对长征五号的首飞保驾护航。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06所研制的高性能纳米气凝胶隔热毡产品,为火箭燃气管路系统提供了有效的隔热保温手段,为本次发射提供了有力保障。长征五号火箭使用的发动机是目前我国最新一代的大推力液体发动机,能够为火箭提供强大的推力。该发动机的燃气管路具有工作温度高、空间狭小、结构复杂等特点,其在工作中产生的大量余热如果不加控制,将导致管路周边的电子器件发生故障,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高性能纳米气凝胶隔热毡产品,能够将多余的热能有效限制在管路内,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㈤ 长征五号研制成功了会用来发射飞船吗 头几年可靠性还不敢说, 会不会继续用长征二号F
长5是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具备近地轨道25吨和地球同步轨道12吨的运载能力,可发射20吨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组件、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
神州飞船暂时还是用长2F发射,将来用长7。
长7是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具备近地轨道13.5吨和地球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当发射货运飞船时,在海南文昌发射场进行发射;当积累一定的可靠性用于发射载人飞船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
㈥ 火箭长征五号是那个院设计和完成的
长征五号系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 ,设计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思想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又称“大火箭” ,是我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 而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 ,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㈦ 长征五号B火箭,现在处于世界上的什么水平,最高
长征五号B火箭的运载能力和推力已经接近了俄罗斯的火箭,但是与美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中国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这也是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首次告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征五号B火箭全长达到了53.7米,直径有5米,4个助推器的直径也达到了3.35米,采用的是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其近地运载能力达到了22吨以上,也是当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上面这幅图中是各国的最强运载火箭的数据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最强的运载火箭是土星五号,其最大推力达到了3408吨,近地有效荷载为139吨,目前已经停运,显然,与土星五号相比,长征五号B完全不够看。再看前苏联最强的运载火箭能源号,能源号的最大推力大约3500吨,近地有效荷载为100吨,同样远远超过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美国现役的最厉害的运载火箭是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最大推力是2280吨,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推力的2倍。我们再看俄罗斯的现役最厉害的运载火箭质子-M,其最大推力为950吨,近地有效荷载为24吨,从这里来看,与长征五号B的各项数据基本相当。
因此,从运载能力和推力方面来看的话,中国的航天技术基本上与俄罗斯相当,但是与美国相比的话,差距可就相当大了,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追赶。
㈧ 长征五号的最大运力是多少
长征五号起飞最大重量870吨,起飞最大推力1000吨,有效载荷14吨(地球同步轨道)-25吨(近地轨道)。也就是说最大运力在14吨~25吨之间。
长征五号中国研制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系列,与欧洲阿丽亚娜5基本同级。其设计思想以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为重点。
初步定名为“长征五号”的中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已经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进入到实质性研究。
(8)长征五号研制上市公司扩展阅读:
在全世界的火箭运载能力排名中,第一名其实是美国宇航局研究出来的:“土星5号火箭。”在月球上的运载能力大约有140吨左右;第二名是苏联科学家研究出的:“N1火箭”这款火箭在月球上的承载能力,约为95吨。
这两款火箭都很厉害,但这两款火箭的使用寿命非常短已经退役了。在其他的一些火箭中,第一名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国家研制出来的长征五号B火箭。长征五号B火箭的承受能力大约是在40吨左右,虽然对比之前的两款火箭还是略微逊色了一点,但是与其他火箭相比还是很厉害的。
㈨ 长征五号1986年论证到2006年立项经历了20年。请问其中缘由是什么,中间有哪些具体波折。
长征五号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系列,与欧洲阿丽亚娜5基本同级。其设计思想以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为重点。可搭载两种专门为其设计的火箭发动机,分别为推力为120吨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推力为50吨的YF-77氢氧发动机。长征五号系列实行模块化设计,由直径为5米、3.35米和2.25米的三种模块构成,可以根据需要把不同模块组装成不同推力的火箭,以执行不同的任务。但这个重大的航天利好消息却是迟来的祝福。
中国大推力火箭的论证起始于1986年。当时的主要考虑是发展大直径、高可靠、无污染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以因应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和中国未来卫星发射、深空探测的更高需求。但正式批准研制却拖到了21年之后的2007年。2007年5月10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批准大推力火箭作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投入研制,这才正式对长征五号颁发了准生证。
实际上这一延迟21年之久的决定注定了我们的航天本可以启动得更早,提前服役更早些,至少应该与欧洲阿丽亚娜5同步进入市场,但是我们初始定的2015年(亦称2014年)已经足足晚了欧洲10年。
难道是我们的航天技术和工业基础不成熟才造成长征五号迟迟不能立项吗?这个理由并不太成立,我们的航天一直是我国的拳头“产业”(谈产业为时尚早),自主性很强,继承性也很强,在我们老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成果辈出,那时我们的工业技术更是薄弱,那时的计算机是打孔的纸带录入方式,但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确实老一代领导人高屋建瓴的杰作。我们的航天人有18个月研发一枚大推力火箭(长二捆)创造的历史,可是为什么面对老专家从1986年论证新一代大推力火箭时却“避而不谈”,迟迟不愿意立项呢?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立项与不立项(预研)资金使用量相差是天壤之别,如何能更好地发挥航天创新精神呢?
因此我认为技术不是迟滞长征五号立项的主要原因。
也许有人说,我们投入了全部精力全力以赴做好921工程,这个不假,但从公开报道里面来看,从921工程开始到实现载人首飞花费不过20多亿美元(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在载人飞船、火箭和其他相关设施的研制过程中,共花费180亿元人民币。其中,约80亿元是用于各种设施的建设,包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部分设施、航天员训练中心、北京航天中心等;另100亿元人民币则用于“神舟”飞船、运载火箭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建设。也就是说,我国在载人航天整体工程上的投入只相当于美国一年航天投入的1/10)。与此同时(921工程)同步并行启动长征五号研发工程并不矛盾,更是说明我们航天发展具有前瞻性的体现之一。
一般而言,一枚大型全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周期是6-8年(并非指的是继承性的改型),我们可以在一年半研发一枚继承性的火箭,为什么却在21年间却毫无建树,让我们在新型大推力火箭上落后于欧洲,甚至落后于日本的H2A、H2B呢?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不是我们的决策层出现了失误才导致重点工程的延后。试想想,如果我们费尽心思如同歼10一样“二十年磨一剑”在不晚于2007年之前打造出来匹敌于欧洲阿丽亚娜5了长征五号,那我们的载人空间站、大型飞船、无人和载人登月计划是不是都会提前呢,而不至于现在被日本和印度追着“难受”呢?
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决策的问题,既不是资金的问题(中国不差钱),也不是技术的问题,是我们的决策层有没有魄力和前瞻性的问题。如果大家还沉浸在“神舟飞船”的自豪中,希望大家冷静地想一想,“神舟飞船”坐乘的“长征2F”实际上极大继承和脱胎于70年代洲际导弹,快40年过去了,这不是一个最大的讽刺吗?相信航天人心里会有一杆秤,也希望国人能三思。
引用博文,求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