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合同里有明确的,一般的证券投资信托计划,合同里面都会有这样的条款,管理人有权提前结束项目,并终止清算。
至于清算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管理人不看好未来的市场,想获利了结,保住投资人目前账户里面的收益。
『贰』 想参考一些有关股权投资信托计划的案例 有风险提示,收益测算,流动规划,期限设定就好
看来是想偷懒了,呵呵。
股权投资信托计划的案例可以在信托法律网(TrustLaws.Net)找一找.
股权投资信托计划的核心要素是入股比例、财务控制、投资对价、退出方式、权益测算、章程修改等。
『叁』 信托资产中长期股权投资 有什么特殊的规定
、对投资方而言,对外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属于资产类,从账务处理时的会计分录就可以看出来,不论通过何种
『肆』 谁能讲解一下股权投资信托计划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区别在哪
股权投资信托计划:
把募集来的资金投资于股权项目。管理人是信托公司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把募集来的资金投资于股权项目。管理人是私募基金公司
只要管理人合规使用资金。两者是没有区别的。重点就在这。信托公司的公信力比较强、对于资金的使用投资人比较放心。但是对于私募基金公司来说。公信力以及资管能力有可能比不过信托(但是其实现在做股权基金最强的是私募基金)
『伍』 设立信托计划进行股权投资要不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股权转让收入作为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三条“关于股权转让所得确认和计算问题”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第五条规定,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第五条“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的税务处理”规定,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相当于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减少实收资本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其余部分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
『陆』 简述房地产投资信托股权投资模式下,附加回购股权投资与真实股权投资的主要区别
当然是理财产品。不是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没有预期几个点,几个点的收益,都是浮动的。同时股权投资风险也是最高的
『柒』 信托为主体做股权投资 IPO有障碍吗
作者:周永信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6499891/answer/335625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但以信托制做股权投资,真正发展起来起始于2008年。
2008年6月25日,银监会印发了《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这使得以信托计划的方式进军股权投资领域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之后出现了很多信托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可惜好景不长。
很快,证监会就表示,公司上市前存在信托计划持股的,必须进行清理,否则不予放行。
有人认为这是部门博弈的结果,但应该也存在以下原因:
一是信托持股突破了《公司法》对股东人数的限制,违反证券法对公开发行证券的有关规定;
二是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要为受益人的相关情况保密,这与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原则有冲突;
三是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信托公司作为企业上市发起人股东无法确认其代持关系。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反正此路不通了。
不过信托制的确成就了一批基金(其中有几家现在已非常知名,也非常成功),因为他们当时以信托方式募集来资金后,投了一批很不错的项目。后来不能IPO了,就将股权转到了关联公司,基本没有影响退出。
2012年4月,银监会和证监会众多创造高层通过洽商,对重启信托计划开设证券投资账户达成了共识。同时,两部委也对放行IPO前信托计划持股空间的可行性进行了沟通。可惜,最后没有结论。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信托计划作为主体做股权投资,IPO仍有障碍。
再说下信托计划嵌套有限合伙。
2009年建银国际就曾做过迅速类似腾飞的尝试,即其设立的建银医疗保健股权投资基金(不过不是嵌套有限合伙,而是嵌套公司制,但原理相通)。后来未见该基金有项目以IPO的方式退出。
2010年9月底,天津成立了4家所谓的“信托计划嵌套有限合伙”的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其中有三家是由中信信托牵手上海华岳投资设立的。分别是博道信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华辰佳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御道元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另有一家是由西安国际信托和江西鄱阳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天津大石洞稳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这四家企业的运作模式是,信托公司先成立信托计划,然后将募集信托资金以有限合伙人方式设立有限合伙制企业,并以有限合伙企业的身份参与到投资当中。
从理论上来讲,这种信托嵌套有限合伙的方式,可以规避信托计划参与IPO的政策限制,因为在PRE-IPO的公司股东中,信托计划将以有限合伙企业的身份出现。
『捌』 信托计划作为主体做股权投资,IPO 会有障碍吗
以信托计划为主体做股权投资,在2005年就曾出现过(当年12月30日渤海银行成立,引入了境外投资者渣打银行和天津信托通过募集民间资金成立的集合信托计划,这一创新做法在当时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以信托制做股权投资,真正发展起来起始于2008年。
2008年6月25日,银监会印发了《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这使得以信托计划的方式进军股权投资领域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之后出现了很多信托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可惜好景不长。
很快,证监会就表示,公司上市前存在众多穿在信托计划持股的,必须进行清理,否则不予放行。
有人认为这是部门博弈空间的结果,但应该也存在迅速腾空以下原因:
一是信托持股突破了《公司法》对股东人数的限制,违反证券法对公开发行证券的有关规定;
二是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要为受益人的相关情况保密,这与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原则有冲突;
三是信托登记制度的缺失,信托公司作为企业上市发起人股东无法确认其代持关系。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反正此路不通了。
不过信托制的确成就了一批基金(其中有几家现在已非常知名,也非常成功),因为他们当时以信托方式募集来资金后,投了一批很不错的项目。后来不能IPO了,就将股权转到了关联公司,基本没有影响退出。
2012年4月,银监会和证监会高层通过洽商,对重启信托计划开设证券投资账户达成了共识。同时,两部委也对放行IPO前信托计划持股的可行性进行了沟通。可惜,最后没有结论。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信托计划作为主体做股权投资,IPO仍有障碍。
再说下信托计划嵌套有限合伙。
2009年建银国际就曾做过类似的尝试,即其设立的建银医疗保健股权投资基金(不过不是嵌套有限合伙,而是嵌套公司制,但原理相通)。后来未见该基金有项目以IPO的方式退出。
2010年9月底,天津成立了4家所谓的“信托计划嵌套有限合伙”的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其中有三家是由中信信托牵手上海华岳投资设立的。分别是博道信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华辰佳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御道元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另有一家是由西安国际信托和江西鄱阳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的天津大石洞稳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玖』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信托计划区别在哪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信托计划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依据法律主体不一样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目前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伙企业在运作基金;信托公司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运作信托计划。
第二:管理机构不一样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后,在发改委或金融办(各地不一)办理备案;信托公司则接受银监会的监管。
第三:业务审批机制不一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事后在相关政府部门备案,接受监管;信托计划有些则要事前报备,如现行的房地产信托计划等。
第四:人数限制有差别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限制人数不超过50人;信托计划除限制50人外,但对于合格机构投资者人数不做限制。
第五......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你。
『拾』 股权类的契约型基金可以投资信托计划吗
契约型基金可投资的资产或标的包括以下几类:
证券类:股票、资管计划、衍生品;
类固收类:非标资产(如:应收账款);
股权类:通过嵌套有限合伙间接投资于上市、未上市公司、地产股权。
如果是股权类的契约型基金,则只能投资股权类和证券类,信托计划不在可以投资的标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