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托交易 » 交易所人物专访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交易所人物专访

发布时间: 2021-06-14 11:41:42

⑴ 万融交易所简介

万融交易所现阶段存在诈骗嫌疑!想要挽回损失,现在我们就实时分析一下这个公司。
现在阶段的是让全体会员交525元平台费等待出金,其实大家都清楚,这是最后一轮的掠夺,本人在此平台本金70多万,从19年8月开始就不再让出金了,心里备受煎熬,那都是血汗钱啊!
其实在平台上的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怕追缴不回来,全部损失,有的人想到了报警,可是现在经侦对这一类的案件侦破率实在是低,大家觉得报警也是死路,所以有的人就抱着侥幸的心理交525元,可是你去问他们心里怎么想的?盲目的只是觉得应该对此抱有希望!
我所在的交流群,全都是盲目的乐观,(有反对质疑言论的人都已经被踢出群聊了)每天都在说“相信平台,相信领导”可是他们内心的苦楚谁知道!朋友们,在这里看我说话的人大都是受骗者,我呼吁大家掌握你们领导人的动向及时在此发布,我们要维权,要要回我们的血汗钱!
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我需要你们及时发布领导人的动向及信息,必要是邀请警署干预追缴!最怕的就是他们现在洗钱阶段已经接近尾声,准备卷款潜逃,到那时才是血本无归啊!
大家,拜托了,这事关全员5亿资金的安全,大家共同砥砺前行,相互扶持,必要时控制核心人物(不要采取任何违法拘禁方式,切记!)。
另外此公司和最近传出爆仓的普顿事发节点时间吻合度极高,有勾结嫌疑!

⑵ 王团长那个交易所是不是叫WTZEx

哎呀 这个正好我知道 王团长是个牛逼人物 炒币100万到900万 又跌倒200万 面不改色心不跳 英雄也! 每天实盘操作 连续几个月 不断更 牛人也! 电台我就不知道了 好像有个电视台吧 牛人专访的

证券交易所的成员

会员包括股票经纪人、证券自营商及专业会员。
股票经纪人主要是指佣金经纪人,即专门替客户买卖股票并收取佣金的经纪人。交易所规定只有会员才能进入大厅进行股票交易。因此,非会员投资者若想在交易所买卖股票,就必须通过经纪人。
股票自营商是指不是为顾客买卖股票,而为自己买卖股票的证券公司,根据其业务范围可以分为直接经营人和零数交易商。直接经营人是指在交易所注册的、可直接在交易所买卖股票的会员,这种会员不需支付佣金,其利润来源于短期股票价格的变动。零数交易商是指专门从事零数交易的交易商(零数交易是指不够一单位所包含的股数的交易),这种交易商不能收取佣金,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低于整份交易的价格从证券公司客户手中购入证券,然后以高于整份交易的价格卖给零数股票的购买者所赚取的差价。
专业会员是指再交易所大厅专门买卖一种或多种股票的交易所会员,其职责是就有关股票保持一个自由的、连续的市场。专业会员的交易对象的其他经纪人,按规定不能直接同公众买卖证券。在股票交易实践,专业会员即可以经纪人身份、也可以自营商身份参与股票的买卖业务,但他不能同时身兼二职参加股票买卖。 交易人进入交易所后,就被分为特种经纪人和场内经纪人。
特种经纪人是交易所大厅的中心人物,每位特种经纪人都身兼数职,主要有:充当其他股票经纪人的代理人;直接参加交易,以轧平买卖双方的价格差距,促成交易;在大宗股票交易中扮演拍卖人的角色,负责对其他经纪人的出价和开价进行评估,确定一个公平的价格;负责本区域交易,促其成交;向其他经纪人提供各种信息。
场内经纪人主要有佣金经纪人和独立经纪人。佣金经纪人上文有述,此外不再作介绍。独立经纪人主要是指一些独立的个体企业家。一个公司如果没有自己的经纪人,就可以成为独立经纪人的客户,每做一笔交易,公司须付一笔佣金。在实践中,独立经纪人都会竭力按公司要求进行股票买卖,以获取良好信誉和丰厚报酬。 在股票投资与交易活动中,客户与经纪人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下列四方面:
(1)是授权人与代理人的关系。客户作为授权人,经纪人作为代理人,经纪人必须为客户着想,为其利益提供帮助。经纪人所得收益为佣金。
(2)是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这是在保证金信用交易中客户与经纪人之间关系的表现。客户在保证金交易方式下购买股票时,仅支付保证金若干,不足之数向经纪人借款。不管该项借款是由经纪人贷出或由商业银行垫付,这时的经纪人均为债权人,客户均为债务人。
(3)是抵押关系。客户在需要款项时,须持股票向经纪人作抵押借款,客户为抵押人,经纪人为被抵押人,等以后股票售出时,经纪人可从其款项中扣除借款数目。在经纪人本身无力贷款的情况下,可以客户的股票向商业银行再抵押。
(4)是信托关系。客户将金钱和证券交由经纪人保存,经纪人为客户的准信托人。经纪人在信托关系中不得使用客户的财产为自身谋利。客户若想从事股票买卖,须先在股票经纪人公司开立帐户,以便获得各种必要资料,然后再行委托;而经纪人则不得违抗或变动客户的委托。

⑷ 林劲峰的人物事迹

2003年6月,林劲峰从上海产权交易所拍卖获得了1200万贵州茅台法人股后,一直持有,截至2012年12月5日,盈信投资持有茅台368.33万股,市值7亿元,回报率57倍。
2013年1月29日,林劲峰宣布增持茅台(具体数额未公布),这是林劲峰投资茅台十年来首次增持茅台,也是近三年来首次在A股出手。

1989年,尚在读高三的林劲峰跟着父亲偶然走进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从此就没再离开过。上大学前,林劲峰就把有关金融原理的书都读了一遍。大一时,林劲峰瞒着家里,拿着6000元学费开始了他的第一笔投资。到大学毕业时,林劲峰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他于2003年创办的深圳市盈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后为盈信投资集团),在过去9年中净值增长超过20倍,年复合增长率42.04%,大幅打败市场。2011年,他将目光瞄向了资产管理领域,由盈信集团发起设立盈信瑞峰投资管理企业。
林劲峰投资茅台并不是偶然。在投资茅台之前,他研读了白酒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年报,甚至材料中很小的备注文字都没有放过。在茅台2001年上市之前,林劲峰关注了5年,同时期内还关注五粮液(当时最后追捧的白酒)、沱牌等白酒企业,当明确地锁定茅台为研究对象时,他做了很多工作:和茅台驻深办事处经理、茅台经销商等分别进行长达一天的座谈;进行消费者调查,在每个周末到商场去,访问调查所有买酒的消费者,包括了解为什么买红酒/黄酒不买白酒、为什么买五粮液不买茅台等等。
在调研过程中,一个‘消费者体验’给了他极大的投资触动:“喝过茅台的人对茅台的偏好度极高,而且会持续购买,但对其他酒的忠诚度则没有这么高”,这个在年报或任何材料上没有体现,而是源于对几百个消费者的亲身调研后所得出的。
正是出于这种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林劲峰决意买入贵州茅台,“当时几乎是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了”。林劲峰是最早买进茅台的投资人之一,从03年底购买到现在一直持有,回想第一次去参加茅台股东大会,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接到茅台的邀请,我从深圳到贵阳,再坐车走7小时的山路才到茅台镇,见到时任的季克良董事长、袁仁国总经理等一大批高层,他们很热情地接待了我。”
从2003年买入至今,贵州茅台给林劲峰带来丰厚的回报,9年来,林劲峰没有抛售一股,2003年,盈信投资是茅台的第六大股东,这些年来,各种基金公司来来往往,林劲峰始终不为所动,2012年10月,茅台2012年第三季度报发布,盈信投资重回十大股东。2013年1月,茅台第十大股东林劲峰宣布增持茅台。
2007年,林劲峰再次发力投资白酒企业,入股陕西西凤酒,位列第二大股东。
2009年9月中旬,深圳盈信创业投资公司正式收购安徽双轮酒业有限公司100%股份,据安徽蚌埠产权交易所的挂牌信息,此次交易底价为2.09亿元,实际收购价共计约4亿元。除2.09亿元的品牌及基础设施外,还包括近2亿元的酒类资产及其他资产。 2011年8月,林劲峰出任双轮酒业董事长。 2012年11月以来,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一出,白酒熊市不跌的神话破灭。关于塑化剂问题,林劲峰表示,在酒的生产过程中,有一些跟塑料制品接触的环节,有可能会出现塑料溶解,导致出现塑化剂超标的问题。
此外,对于当前投资者担心的白酒产能过剩、白酒拐点的问题,林劲峰认为:“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不可能再这样增长了。全国三万家白酒企业,最近的五年都在扩产,市场是供大于求。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但对于茅台等高端白酒,他仍然看好。“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有好的企业和差的企业,为什么我们还坚持持有茅台?因为茅台一直在创新,一直是白酒行业的领头羊,后面的潜力还比较大。”
而对于双轮酒厂,作为董事长的林劲峰并不关心双轮短期能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能有长远的价值。“我们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酒,只要把品质做上去了,自然就会赚钱。” 在林劲峰看来,实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实业、企业家、创新才是国家的未来,而不是金融和资本市场。
在做投资多年的长期思考中,林劲峰总结了目前市场上的“两个浪费”——“太多的人把资金浪费在了投机上;年轻的企业家都认为投资好做而放弃了实业,是整个社会资产配置的浪费,也导致中国失去了实业的基础。”
2009年9月,盈信投资4亿元收购安徽双轮酒业100%股份,并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双轮酒业以安徽白酒企业速度最快、资产和遗留问题解决的最彻底的的方式完成了企业体制的转换。2011年林劲峰任双轮酒业董事长,全面参与双轮酒业的管理。
2012年是双轮改制的第三个年头,这家曾经的国营第一家酒厂,自1949年成立以来,与共和国共同成长,60多年来,几经沉浮:经过了挣扎的1999和2000年,双轮为破困局推出“高炉家”,在中国白酒舞台上演了一出绝处逢生的精彩大戏,自2001年始至2006年,单一品牌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连续6年位居安徽省第一,单一品牌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
盈信收购双轮三年来,双轮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在改制的大背景下,双轮通过新的规划在谋求新的未来:组建新的经营团队、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研制开发新产品、完善产品线……为双轮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从2008年到2009年,虽然遭遇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寒流,双轮酒业依然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6月,双轮重新调整产品结构,以“高炉”品牌为核心,打造高炉家和谐年份系列酒、高炉家系列酒、高炉系列酒。其中“高炉家和谐年份酒”作为新的主力产品孕育而生。2011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其中年份系列产品仅上市一年多,便实现了销售额3.5亿元。
这一切都表明:盈信对于双轮,其动机绝非一个“钱”字了得,而是借“资本”之手将双轮推向一个更高的起点。
林劲峰坦言,双轮与他投资的其他白酒企业不同,投资双轮是为了做实业,他会把双轮当成自己的孩子,扶持企业的发展,并承诺绝不卖出双轮。
林劲峰认为,做实业和做投资是一样的,要有长远的目标,并长期专注和投入。对于双轮,林劲峰一贯秉持其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他不关心双轮短期能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能有长远的价值,他经常给双轮的团队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是有长远价值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只要是对客户至上有利的事情,一定要去做。
林劲峰十分重视对双轮酒业的产品质量控制,双轮酒业拥有整个安徽白酒企业数量最庞大的品酒师团体,林劲峰强调质量是最根本的战略,今天企业为提升质量而做的每件事情,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并能体会到经营者们对生产管理能力的重视和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的诚意。
对于出任双轮酒业的董事长,林劲峰认为他对双轮最大的改变就是让双轮坚定地走在在正确的道路上,并且每天进步。“我相信做好每一件事,未来就会有好的回报。”这就是林劲峰的理念和坚持。

⑸ 杭州叁点零易货交易所的IRTA国际互换贸易协会年会主角

IRTA(国际互换贸易协会)创建于1979年8月31日,目的是培育和发展美国及全世界商务易货业的共同利益并提高交易实务中的规则标准。该协会与国会、媒体、联邦及州政府机构以及外国政府一起工作来进一步实现这一目标。
IRTA第31届年会于2010年10月28至30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斯堡希尔顿酒店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现代易货,全球经济复苏的领头羊。本届年会邀请了业界著名人物做主题演讲,举办了有关易货销售,现代经纪,社会网络,媒体培训,技术,社区交易币/时间货币等专题研讨会。中国3.0易货交易所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IRTA执行董事罗恩·惠特尼开幕辞中提到:本次年会共有1500名来自106个不同国家的易货交易所专业人士出席,特别令人兴奋的是这次年会第一次邀请了中国3.0易货交易所出席。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制造业强国之一,借这次的年会希望在座的会员能和中国建立易货交易的友好联系,中国易货公司的加入将会对我们整个易货行业产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同时,创动国际(Active international)CEO艾伦·埃尔肯也提出:目前世界经济还是处于低迷期,我们易货的交易模式在这种经济环境中会有更好的机会和发展。中国具备大量的资源和产品,中国易货交易所的参与将会是世界易货的助推器。艾伦·埃尔肯坚信在未来的几年内,易货交易的数额会达到数万亿的水平,易货行业将会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尤其是来自中国易货公司的贡献。
中国3.0易货交易所参加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如下:
1. 3.0易货交易所代表中国易货行业,与美国国际互换贸易协会建立了友好长远的联系。
2. 3.0易货交易所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土耳其,法国,迪拜,新加坡,印度这些国家的主流易货公司建立了战略性前瞻性的合作,为今后3.0易货交易所在国内的发展,汲取到了知识和经验,也拓宽了业务合作渠道,有力的促进了易货全球化的发展。
3. 面对各国媒体,打出了中国3.0易货交易所的名声和声誉,是递向世界的名片,从此以后易货的大家庭里不但有了中国,中国还将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明确了3.0易货交易所的责任和义务,要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IRTA执行董事罗恩·惠特尼充分肯定了中国3.0易货交易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模式和经营概念,表达了非常希望能在中国杭州举行2013年IRTA年会的愿望。 以“现代易货,全球经济复苏的领头羊”为主题的第31届IRTA年会落下了帷幕,但是世界各地易货人士的激情犹存。在当前的经济状态下,本届年会将给易货行业提供了一个向商界租金金融界展示引导经济复苏的绝好机会。3.0易货公司作为中国唯一受邀参与此次盛会的公司也将迎来发展的高潮!

⑹ 张民耕的人物专访

张民耕:大资管时代,房地产私募基金“借船出海”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2013年注定是房地产基金年。随着6月份《新基金法》的正式实施,房地产私募基金终于从“地下”走到“地上”获得了参与资产管理公平竞争的合法身份。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房地产基金白皮书》显示,从2006年到2012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298起针对中国房地产企业或房地产项目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涉及投资总金额为186.67亿美元。
然而在上有监管层对房地产行业的严厉调控,下有“大资管”时代各路金融诸侯群雄逐鹿的夹击,房地产私募基金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9月13日,在清科集团举办的“2013中国房地产基金高峰论坛”上,全国房地产投资基金联盟会长张民耕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各个资产管理机构纷纷以房地产基金的形式进入房地产金融领域,这对房地产基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各类金融机构都在挤压房地产基金的市场份额时,我们不妨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渠道优势、税收优势进行银企合作,也就是所谓的“借船出海”。
中国房地产报:从2010年起,房地产私募基金在我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轨道,请对目前房地产私募基金的现状做一总结?
张民耕:按照清科的统计,中国房地产基金存量规模到2012年超过了120亿美元。但是我觉得由于中国房地产基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收集数据非常困难,这120亿美元当中肯定有许多没有统计进去,这几年的发展规模应该在120亿美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40亿美元,相当于1500亿人民币。而今年房地产基金会有一个飞速的提高,由于进入全资管年代,房地产基金的人民币计量估计可以突破3000亿元。
中国房地产报:大资管时代,房地产私募基金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哪些挑战?
张民耕: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针对资产管理市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政,主题就是放松管制,旨在给其他金融同业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松绑。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公募基金等持牌金融机构进入“全资产管理时代”,并且纷纷向房地产投资基金渗透,抢食房地产基金蛋糕。
最大的挑战是挤占房地产基金的市场份额。金融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汇集资金,这一点恰恰是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劣势。
另外,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私募基金的项目选择、资金募集、人才聘用、技术技巧等方面都会产生全面竞争。譬如, 经过半年多时间,基金子公司的资产规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基金专项子公司2013年6月底的规模为1500亿元,7月底已突破3000亿元。当然这些资金不会完全进入房地产领域,但是如果进入了一半,这个资金量也是极其巨大的。所以我对今年房地产基金可能会有三千亿规模是非常确信的。
中国房地产报:那么房地产私募基金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张民耕:与其单纯地把这些看成是挑战,倒不如说是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进入全资管年代,对于房地产私募基金来说,也就带来了“银企合作,借船出海”的可能性,房地产私募基金可以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渠道优势、税收优势,有竞争有合作,创造双赢的局面。
房地产私募基金应该发扬产业基金的核心竞争力,以房地产专业投资管理技术技巧扬长避短。因为许多房地产私募基金都是开发商出钱,掌握房地产的整个链条,这是我们的优势。对于开发商来说,房地产基金应该成为金融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对于合作的金融机构来说应该是金融执行方案的提供者,金融机构一般都是信贷形式,信贷形式往往是外部监管,房地产基金可以深入到内部去监管,提高它的收益性和的安全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市场当中找到我们应有的市场份额。
另外,房地产私募基金因受规范制约较少,可以发挥制度创新的能力,在创造新型投资产品方面实现突破。金融创新、产品创新可能是私募房地产基金的一个生命线。
而且房地产基金可以将长期开发投资中积累的经验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打通海内外资金渠道,借助借鉴海外资金和经验,在日益国际化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应有的份额,这也是我们在尝试的。
房地产基金完全是房地产金融中的一个新的门类,现在金融行业的各个机构都一窝蜂地涌进来,看似很热闹,或许应该提醒大家:投资有风险,进入需谨慎。
中国房地产报:有没有考虑过向公募基金转型,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呢?
张民耕:拿到公募基金的牌照很难,但是可以努力。当下能做的还是跟他们合作,尤其是跟有了牌照的基金子公司的合作。年初,我们跟嘉实基金子公司嘉实资本联合推出的嘉实资本盛世美澜园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虽说是首单,但只是个尝试,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今后我们可能会做一些更加有示范性的,带领联盟的会员企业到北交所、深交所、上交所的平台上交易。
中国房地产报:房地产私募基金自诞生起就一直充当着开发商融资工具的角色,而且现在大多以“真债假股”的模式存在,什么时候能真正实现纯股权投资的模式?
张民耕:这个趋势现在挺明显的,一方面房地产基金本身在逐步成熟,开发商本身也在逐步成熟。开发商可能在某个阶段宁愿给你多点的收益,帮它渡过难关,但是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的加剧,他需要的不光是共分利益,还要共担风险。另外投资人也渐渐成熟起来了,以前是宁愿收益低一点但是要保险,慢慢地通过几年培育,开始偏向股权投资,到最后就是纯股。
国内的房地产基金也在学习美国式的股权基金。一类是在开发过程中,通过股权,利益均享,风险共担。另一类就是将持有型物业做成REITs,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
三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实现从债权向纯粹股权的转变。当然这会不会成为以后主流的形式,还需要时间考验。

⑺ 有人知道奇迹交易所这个交易所的吗这个新的交易所怎么样

奇迹交易所获得了美国合法运营的MSB牌照,奇迹交易所由高盛前员工创立,意图填补MtGox倒下后日本比特币交易市场的空缺,目前已获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三菱UFJ金融集团旗下的三菱UFJ资本有限公司。

⑻ FTX交易所的创始人很厉害吗是谁

FTX交易所的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他还创立了Alameda Research,是一家数字货币二级市场量化公司,曾经在 Jane Street 担任国际 ETF 柜台的交易员,交易各种 ETF、期货、货币、股票,并设计了自动 OTC 交易系统,还是麻省理工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创立公司是在Jane Street 离职之后了,是币圈的风云人物了

⑼ 大家有谁知道ftx交易所的创始人是谁吗

ftx交易所的创始人是数字货币行业中的元老级人物Sam Bankman-Fried(SBF),SBF同时也是Alameda Research的创始人,他创立的二级市场量化公司 Alameda Research,后来成为了数字货币市场上最大的流动性供应商与做市商之一,为头部加密交易所提供流动性,ftx交易所的创始团队也来自 Alameda Research 团队。

⑽ 中国期货市场十大悲情人物盘点

1、传奇人物:逍遥刘强
中国期货界传奇人物,因在2015股灾中在高位满仓,做多期指和配资买股票,最终导致破产,于2015年7月22日在北京华贸中心酒店顶楼平台跳楼自杀。
刘强生前为瑞林嘉驰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期货大作手风云录》作者,北京逍遥投资工作室创始人,有着近20年的期货股票投资经验,曾供职于股票私募、报社记者、期货私募,其自创的多点共振操盘系统曾创下在一年中资金账户增长20倍的辉煌记录,在期货圈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
不过在其自杀事件后,一位刘强的师兄和朋友透露,刘强自杀不是因为亏损破产,而是因为其患有抑郁症,逝者已矣,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刘强的抑郁症是否又能和他的交易撇清关系呢?
2、折翼的“证券之王”:管金生
作为债券市场交易的主导者,1995年“327国债”事件发生的那一周,万国超卖债券期货的情况非常严重,因为公司预计财政部将下调“保值贴补”——提供“保值贴补”是为了提升国债发行的吸引力——这会导致市场大幅下挫。但万国后来又获悉,财政部将提供另一份保值贴补,提高的比例比下调的幅度更大。这一信息令公司惊恐万分。管金生别无他法,只好在2月23日这天休市前的8分钟里,做出避免公司倒闭的最疯狂举动:大举抛售。这一举动,造成了债券期货市场崩盘,以致中国证监会下令将这8分钟内完成的交易全部取消,这结束了他作为中国证券业伟大试探者的生涯。
3、亿万富翁:袁宝璟
1996年秋天,袁宝璟向汪兴提出,自己在四川成都炒期货时损失九千余万元,怀疑是刘汉与证券交易所修改规则所致。汪兴便提出安排人去打刘汉,得到袁宝璟的认可。后袁宝璟出资16万元让袁宝琦交给汪兴;1997年2月1日晚9时许,受袁宝璟等人指使的李海洋(己判刑)在四川省广汉市发现刘汉,李海洋向刘汉近距离连开两枪,但未击中刘;1997年以来,因汪兴多次向袁宝璟借钱未果,便开始以打电话、写信以要举报袁宝璟的违法犯罪事实相威胁;袁宝璟向袁宝琦提到了汪兴的恐吓威胁,袁宝琦提出:“不行找人给他办了,花两个钱呗。”袁宝璟表示说:“行”,并提供30万元资金。袁宝琦找到袁宝福,让他把汪兴做掉。后袁宝福向袁宝森提出此事,袁宝森主动提出去做;2001年11月15日,袁宝森刺汪兴数刀后逃离。汪兴被扎伤后,不断威胁、恐吓袁宝璟,袁宝璟对袁宝琦说“不行就办了他”。之后,袁宝琦向袁宝福说“把尾巴活干完”,并交给他人民币18万元;2003年10月4日23时许,袁宝福与袁宝森携猎枪来到汪家附近,袁宝森对汪连开二枪,汪当场死亡。
4、财通基金:刘增铖
2014年10月22日,刘增铖错判了聚氯乙烯(PVC)期货品种将要大跌,对其进行了全面做空,不成想10月23日PVC却走出了明显的反弹行情,触及到产品的止损位,最终清盘。
据知情人士对媒体透露,刘增铖本打算做空PVC,但PVC出现了较大的期现价差,主力多头开始逼仓,几番博弈下来,不见多头泄气,无钱可撑,无奈之下只有砍仓,导致当天PVC跌停板打开并最终翻多。在一些期货从业人士看来,出现这种结果也并不让人意外,刘增铖虽负责运营一家公司,但更多的是用公司模式去运作资金,完全是一个人在战斗,操盘自己说了算,风险控制也是自己。
操盘手不计后果的、孤注一掷的押注PVC空头,最终导致爆仓,这一行为明显违背了以程序化套利、组合策略为主,力争实现计划资产的稳健增值的原则。
5、中国版利弗摩尔:侯庆华
初中文化,1969年出生于江苏武进,祖籍浙江金华,刚出生即被遗弃,三天后辗转于山东临沂尚无子女的养父母家中,养父母已经相继去世。16岁初中学业的他,当年以30元起步踏上外出打工路,先后历时12年,在东北建筑行业打拼,血雨腥风中完成原始资本积累,至26岁于人生第一个颠峰时期全身退出建筑管理行业,并转战实业投资;28岁投身期货行业,至31岁经历暴仓,累计亏损本金1000万;31岁开始期货交易步入正常稳定的操作轨道,前期亏损补回,并完成了一定的本金积累,至35岁的期货事业基本进入稳健发展阶段。2005年成为亿万富翁,奠定期货江湖地位。之后经历离婚,而后又爆仓,最终自杀,是中国的利弗摩尔。
6、顶级慈善家:裘德道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杭州道远集团董事长。依靠5000元钱起家,自1998年末进入化纤行业以来,短短几年时间,裘德道就积累了数十亿的资产,并在2005年和2007年两次买下私人飞机。2006年,裘德道宣布捐资1亿元成立道远慈善基金,2008年又以个人名义给汶川灾区捐款1000万元,成为打破国内多项纪录的顶级慈善家。后来进入期货行业,在橡胶期货上赚得数亿,后在PTA期货上巨亏20亿,由于患肝癌,又加上期货巨亏给其身心造成巨大打击,在2010年圣诞节前夕因肝移植手术失败去世,终年54岁。
7、白糖分析师:陈树强
1982年出生,生前为中证期货软商品期货研究员,在上海工作。陈树强于2011年加入中证期货,此前在长城伟业期货任白糖期货、股指期货研究员。陈树强参与工作时间不久,却获得了不少奖项:2010年首批郑州商品交易所高级分析师(全国总共不到20人)、2009年证券时报第二届优秀期货公司暨最佳期货分析师评选最佳白糖期货分析师第二名 、2010年带队承担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功能课题任务,统稿全文,并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却在年满三十岁之际选择了跳楼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家属称其患有忧郁症,自杀前曾对于几次行情的判断屡屡失手。
8、亿万富翁:侯宝顺
侯某本是一个加工厂的小老板,在2000年以后,他开始钻研炒期货,到了2006年,侯某炒期货赚了竟达1亿多。在当时,这个数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可惜暴富的侯某贪心不足,在期货走下坡路的时候越亏越多,一下子回到了原点。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最怕曾经拥有,最终爆亏的他选择了自杀,却留下了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为了生活,在他人的帮助下,他的两个儿子将欠了父亲钱款的8个债务人告上法庭。之后,在法官的强制执行下,侯某的两个儿子拿到了近30万元执行款。
9、政协委员:谢贵华
广东乐山市夹江县政协委员、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长,44岁的时候跳楼自杀,据一些熟悉谢贵华的知情者透露,谢的自杀与当年植物油期货价格暴跌有关,因为当时的他已经把所有家当亏尽,谢贵华跳楼前还在联系银行,希望能再获300万元贷款,以杀入期货市场“抄底”翻身。
10、糖业大佬:庞贵雄
46岁,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人,当地知名的糖业老板,广东中谷糖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湛江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在2005年-2006年榨季里,中谷集团在湛江以及广西属下6间糖厂共生产白砂糖20万吨,酒精约2万吨。中谷糖业是湛江制糖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广东民企100强企业。据熟悉庞贵雄的人士介绍,庞曾经操作"期糖",亏损金额巨大,可能是这个原因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于2008年跳楼自杀。 据称当时中谷公司债务估算总额高达10亿。
类似于这样带血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期货交易是一条艰辛而坎坷的路,希望每位投资者在期货市场都能够自律、自知、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