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托交易 » 2017信托管理规模排名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2017信托管理规模排名

发布时间: 2021-06-16 08:52:50

㈠ 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租赁,信托哪个行业的发展

银行理财现状与定位:银行理财在经历了长时间高速增长后,2016年增速开始放缓,主要是因为监管的不断严格。银行理财偏离资产管理本质在于其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力军,净值型产品冷清;“通道为王”,影子银行盛行;产品单一,风险层次不明晰。要回归本质就要发展净值型产品,收缩预期收益型产品;合理配置理财资金,减少期限错配;提升投研团队,增强资管能力。
券商现状与定位:我国券商资管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数量在行业内还是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券商资管偏离资管本质主要是通道业务占比过大,券商主动管理能力弱。要回归本质就必须压缩通道业务占比,积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保险资管现状与定位:2016年-2017年,保险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保费收入保持增长,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保险系资管子公司的运营比较健康,偏离资管本质的成分比较少。未来保险资管应该丰富保险资管产品,发展主动投资;拓展第三方业务,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增加另类投资,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稳步推进全球资产配置的竞争布局。
基金公司现状与定位:目前我国基金公司的特点是先发优势明显;销售渠道对基金规模贡献大;中小基金公司收益率出色;大公司净利润高,权益基金对净利润贡献更大。由于基金公司成立初衷就是资产管理,即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基金行业的发展一直没有背离资产管理的本质。
信托资管现状与定位:近年来,我国信托行业在资产管理行业的管理规模仅次于银行理财,不过依然面临基金、券商等机构的不断追赶。总的来说,信托业务中的资管业务并未脱离资管实质。未来信托资管应该适当收缩通道业务和委外业务,减少监管套利;转变经营战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强自律与风险管理,规范经营管理。

㈡ 五矿信托靠谱吗

记得四年前跟一个朋友聊天,说到五矿,对方表示:还有名字这么奇怪的信托公司?
他可是理财师啊……可见五矿之低调。
但仅仅过了三年,情形就大有不同。就在5月底,五矿信托控股股东五矿资本(600390)公布了80亿元的优先股发行计划,准备对子公司五矿信托增资55亿。
同时,三大股东五矿资本、青海国资、西宁城投会进行同比例增资,这意味着三股东共同增资可达70.5亿。如果增资全部进入注册资本的话,五矿信托注册资本将达到130.5亿,位列行业第三。
五矿从低调神秘的央企选手到剑指前三的野心毕露,“扩张”是绕不开的主题。
增资不断,五矿系“现金牛”
五矿信托自2010年10月完成重组以来,注册资本共进行了4轮上调,从最早的 3.28亿增加到目前的60亿。前几轮主要由央企股东五矿资本进行。
五矿资本的频繁增资,原因估计还是在于信托这个牌照创收和盈利能力确实很强。
从年报来看,虽然信托业务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22.35%,但是57.7%的毛利润,使得信托创造了母公司一半以上的净利润。看表:

举个例子,五矿资本发1块钱给五矿信托,能收回来1.6元;发给证券公司,能拿回来1.1元;最惨的是期货,几乎不赚钱。
这一点,跟之前写过的爱建信托颇为类似,都是上市公司的利润扛把子选手。
2019年五矿信托净利润21.05亿,归属五矿资本部分利润为16.42亿。而2019年五矿资本合并报表中归母净利润为27.35亿亿,相当于五矿信托创造了母公司60%的净利润。
说是“现金牛,不为过吧。
四年六倍,五矿信托的快速扩张之路
我整理了2013年以来五矿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以及主动管理规模的数据。
如果忽略掉通道类,单纯从管理规模上来看,2016年之前,五矿的主动管理规模在1000亿上下浮动。从2017年就开启“扶摇直上”,从2016年末的969.33亿到2019年末6500.22亿,占比上升到近四分之三

2019年末,五矿信托以8849.76亿规模,位列行业第四,仅次于中信、建信和华润信托。
而在几年之前,五矿排名还在20名之后的中位水平,重点就在2016年。
2016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就在次年,五矿信托母公司——五矿资本借壳*ST金瑞上市了。作为上市公司旗下最主要的资产之一,上市后更开阔的资源和更紧迫的业绩压力,可能都促成了五矿规模上的迅速增长。
此外,从报表里看,五矿信托主动管理规模中,变化最大的是“融资类”:从 2016年的 729.6亿,到2019年5009.13亿,增长近6倍。光2019年当年,融资类就比前一年增加了3000多亿。
扩张好不好?
对于几年内快速登顶的信托公司,市场比较倾向于谨慎地看待它的扩张行为。原因也好理解,步子迈大了,路还能不能走好?
说白了就是:
你的管理能力跟不跟得上?
项目团队有没有搭建好?
市面上有没有这么多好资源被你拿到?
你又会不会为了迅速扩大规模而降低风控准入呢?
以史为鉴,曾经的几匹“黑马”,前几年的新华,近些年的中江和安信;最后都各自出了幺蛾子和烂摊子。
五矿信托针对个人投资者的业务目前没有公开违约信息;从年报披露中,其实可以看到诉讼信息,大部分是地产类和工商管理类。其实管理规模大了,涉诉倒也算正常,至少从年报里面的“坏账准备”(5亿)和“资产减值”上来看,占比还是很小的,目前算比较“稳”。
最后,一个迷思:尽管信托牌照是公认地尊贵,盈利能力也强;但似乎上了市的信托公司,正股股价表现都不太好……希望央企背景的五矿,能跳出这个“上市怪圈”吧。

㈢ 中国信托规模已降至了25.61万亿吗

据报道,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5.61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为近两年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增速较2017年四季度末的29.8%进一步放缓至16.6%。

分析人士表示,下一步在防风险、严合规、稳转型、提质效的指导思想下,传统房地产与政府融资平台信托业务合规风险提高,展业难度增大,信托公司的展业范围将逐渐从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扩展至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等新兴领域。

㈣ 什么是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

《资产管理蓝皮书·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大资产管理时代的信托业》是首部由资产管理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的人士所编著的蓝皮书,全面见证中国信托行业"黄金十年"的成就和问题。《资产管理蓝皮书·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3):大资产管理时代的信托业》全面跟踪、反映中国信托行业自2002至2012这十年间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现实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2013~2017年间中国信托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讨,为信托行业以及更大层面上的资产管理行业指明可行的方向。

㈤ 长安信托实力如何,有获得什么奖项吗

近年来长安信托大力发展信托主业,取得了较大发展。长信托行业业绩横向对比来看,按照信托资产规模口径计算,长安信托在全国信托行业排中上位,其营业收入及利润在信托行业的佼佼者,实力非常强。
据了解长安信托获得的奖项有以下:
长安信托荣获2016领航中国“杰出服务创新奖”
长安信托荣获“2017年度优秀慈善信托计划”奖
长安信托荣获“2017最具发展潜力信托公司“奖
长安信托荣获“2018年度中债优秀ABS发行机构奖”
长安信托荣获“2018-2019年度值得托付信托机构”称号
2019年长安信托荣获“十佳家族信托管理创新奖”等奖项

㈥ 2017中信信托理财产品怎么样

中信信托国内最大的信托公司,具体看单个信托产品的资金用途、还款来源抵押物等风险控制要素。

㈦ 用支付宝理财的同时,先看看信托和私募基金有什么区别

一、投资者人数的限制:
私募基金:契约型基金投资者人数不超过200人,有限合伙型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型基金均为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型基金为2人以上且不超过200人

信托:100万-300万的投资人数不超过50人,300万以上的投资人数不限制。
二、管理人资质
私募基金从13年开始爆发式增长,高峰时期私募基金管理人总数3万多家,经过几轮新规,目前中基协(监管主体)备案的管理人总数不到2万家,总体管理规模超过12万亿,18年中的数据,没有信托行业的刚性兑付潜规则,有不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倒闭。
信托管理规模从本世纪初开始增长,当前银监会(监管对象)备案的信托公司共计68家,截止2017年末,管理规模超过21万亿,长期维持刚性兑付的潜规则,2018年开始打破。
三、资产选择:
越优质的管理人总是选择最优质的资产,尽管资金成本很低,但是不会出现倒闭的情形,例如:银行、信托、保险等,私募基金选择的资产相对前三种相对low一些,且资金成本高一些,体现在给到客户的收益高一些,当然风险高。
刚性兑付打破的大监管时代来临,愿好的理财师常随,顺祝投资顺利。

㈧ 信托贷款2017年半年的增量创下了7年之最吗

据报道,8月21日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日前表示,整治市场乱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它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时间跨度也较大,信托贷款2017年半年的增量创下了7年之最。

根据央行7月社会融资统计数据,当月信托贷款新增规模为1232亿元,而在去年同期为210亿元,同比暴增近五倍。

业内人士表示,通道业务回流、保险资金加大非标资产配置是信托贷款规模大增的重要原因,信托公司接纳保险资金,也要受到额度限制。

㈨ 中国信托业发展历史有哪些

中国的信托业始于20世纪初的上海。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专业信托投资机构——中国通商信托公司,193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信托总局。新中国建立至1979年以前,金融信托因为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信托没有能得到发展。

1979年10月,国内第一家信托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宣告成立,此后,从中央银行到各专业银行及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纷纷办起各种形式的信托投资公司,到1988年达到最高峰时共有1000多家,总资产达到6000多亿,占到当时金融总资产的10%。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几起几落有其客观原因:

诞生时缺乏基础,一是缺乏一定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基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的基本功能,因此信托生存的首要条件是有“财”可理。建国以来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的是高积累、高投资、低工资、低收入的政策,民间基本上无可理之财。二是缺乏健全的社会信用基础。

信托“以信任为基础”,信任关系的确立和稳定是信托赖以生存的土壤。我国社会信用关系尚缺乏刚性,信用链条十分脆弱,契约意识较差;总体而言,信用基础仍十分薄弱,制度建设滞后,不完备。


直到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施行,我国的信托制度才初步确立。在此之前没有一部专门的信托法,也无其他明确信托关系的法律规范。这使信托机构的活动长期缺乏权威的基本准则,令信托业的发展陷入歧途。这些年来,信托公司主要从事银行存贷业务、证券业务和实业投资业务,没有集中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主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