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史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1-06-14 08:48:54

『壹』 投资银行学的其他版本

作者:赵智文,马晓军
ISBN:10位[7030208048] 13位[978703020804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1
定价:¥30.00 元
内容提要
全书共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投资银行概述、股份制改组和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公司融资债券的发行与承销、基金的发行与交易、公司并购、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风险投资、金融工程与投资银行。 本书在写作方法上力求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内容上尽量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紧跟我国经济改革实践的步伐,做到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融会中西、实用性强。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亦可用于相关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日常培训。
编辑推荐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灵魂。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而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就会对投资银行产生强烈的需求。 本书侧重于介绍投资银行的业务,除第一章外,每章分别介绍一项业务,包括股份制改组和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公司再融资、债券的发行与承销、基金的发行与交易、公司并购、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和金融工程,全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投资银行概述
第一节 投资银行的基本情况
一、投资银行业务的含义
二、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三、投资银行的内部结构
四、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比较
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基本经济功能
一、媒介资金的供求
二、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
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节 西方的投资银行
一、美国的投资银行
二、欧洲大陆的全能银行
三、英国的商人银行
四、日本的证券公司
第四节 我国的投资银行
一、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
二、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特点
三、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第二章 股份制改组和首次公开发行
第一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一、公司的概念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第二节 企业的股份制改组
一、企业股份制改组的内容、程序和模式
二、股份制改组的资产评估及产权界定
三、股份制改组的财务审计
第三节 首次公开发行与股票上市
一、证券发行制度
二、投资银行的发行准备工作
三、股票发行的审核
四、股票发行的方式
五、股票的上市
第四节 股票发行定价
一、股票的发行价格
二、我国股票发行的定价制度
三、影响股票发行定价的因素
四、股票发行的定价方法
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折价现象
第三章 上市公司再融资
第一节 上市公司发行新股
一、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再融资的方式
二、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条件
第二节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一、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基本概念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的基本条款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四、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
五、再融资的承销风险
第四章 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第一节 债券的基本知识
一、债券的概念和特征
二、债券的种类
三、债券的价格与收益
第二节 国债的发行与承销
一、国债的概念
二、国债的发行方式
三、国债的承销程序
四、国债的交易
五、国债的一级自营商制度
六、国债承销的风险与收益
第三节 公司债券的发行
一、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二、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与发行条件
三、我国公司债券发行的申报与审核
四、公司债券发行与承销的一般程序
五、公司债券的发行定价
六、公司债券的信用评级
第四节 金融债券
一、政策性金融债券
二、金融企业债券
三、商业银行次级债券
第五节 短期融资券的发行
一、短期融资券发行的条件
二、短期融资券发行的程序
三、短期融资券的特点
第五章 基金的发行与交易
第一节 基金的特征及种类
一、基金的基本概念
二、基金的种类
三、一些特殊的基金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行的监管制度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程序
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上市交易与赎回
一、封闭式基金的上市交易
二、开放式基金的申购与赎回
第六章 公司并购
第一节 公司并购概述
一、公司并购的含义及主要形式
二、并购的主要类型
三、公司并购的动因
第二节 投资银行的公司并购顾问业务及其操作程序
一、收购方案的设计
二、收购方案的执行
三、并购风险的提示
第三节 杠杆收购
一、杠杆收购概述
二、杠杆收购的具体程序
三、杠杆收购的融资体系
四、风险控制
第四节 反收购策略
一、预防性反收购措施
二、主动性反收购措施
第七章 资产证券化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一、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行机制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作用与风险
一、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二、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三、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形式
一、按照基础资产分类
二、按照现金流支付方式分类
第四节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
第八章 项目融资
第一节 项目融资的含义和参与者
一、项目融资的含义和特征
二、适于融资的项目
三、项目融资的参与者
第二节 项目融资的基本结构
一、项目的投资结构
二、项目的融资结构
三、项目的资金结构
四、项目的信用保障结构
第三节 “产品支付法”或“产品购买协议”模式
一、“产品支付法”融资模式
二、“产品购买协议”融资模式
第四节 BOT模式
一、BOT模式的基本概念
二、BOT的运作程序
第九章 风险投资
第一节 风险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一、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
二、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三、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第二节 风险投资的主体,
一、风险资本提供者
二、风险投资机构
三、风险企业
四、政府机构
第三节 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
一、项目筛选
二、投资协议
三、投资管理
四、投资退出
第四节 投资银行与风险投资
一、投资银行参与风险投资的目的
二、投资银行参与风险投资的方式
第十章 金融工程与投资银行
第一节 金融工程概述
一、金融工程的含义
二、金融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三、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
四、投资银行在金融工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金融远期合约和金融期货
一、金融远期合约
二、金融期货合约
三、金融期货与金融远期合约的比较
四、期货合约和远期合约的定价
第三节 金融期权
一、金融期权合约
二、金融期权的分类
三、金融期权的定价
第四节 金融互换
一、金融互换合约
二、金融互换的基本类型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作者:王长江编著
出 版 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9-1
版次:1
页数:322
字数:518000
印刷时间:2010-9-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305076145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该书共分十二章,从理论到实践详细阐述了现代投资银行业务的最新发展,主要内容包括:证券承销、证券交易、私募股权投资与风险资本投资、并购业务、资产证券化、金融工程、资产管理等。
该书适合作为有关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在投资银行业与金融市场方面的专业参考书。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投资银行概述
第二节 投资银行盈利模式与经营原则
第三节 投资银行发展模式
第四节 投资银行家
第二章 风险、风险管理与投资银行治理结构
第一节 投资银行风险及其管理
第二节 投资银行股权结构
第三节 投资银行董事会制度
第四节 投资银行激励机制
第三章 证券承销
第一节 证券发行制度
第二节 股票承销
第三节 债券承销
第四节 证券承销收益与风险
第四章 证券交易
第一节 证券经纪业
第二节 融资融券
第三节 自营业务
第四节 做市商业务
第五章 私募股权投资与风险资本投资
第一节 私募股权投资
第二节 风险资本投资
第三节 二板市场
第六章 并购业务
第一节 公司并购概述
第二节 公司并购操作
第三节 杠杆并购
第四节 反并购
第七章 资产证券化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概述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运作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
第八章 基金管理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理论基础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第三节 投资银行在证券投资基金中的操作
第四节 证券投资基金业务风险管理
第九章 项目融资
第一节 项目融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
第三节 投资银行在项目融资中的具体操作
第十章 金融工程
第一节 金融工程基本原理
第二节 投资银行与金融工程的运用
第三节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第十一章 资产管理
第一节 资产管理概述
第二节 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操作
第三节 资产管理业务收益与风险
第十二章 投资银行监管
第一节 投资银行监管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投资银行监管体制
第三节 净资本监管
主要参考文献

『贰』 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资产证券化,通俗而言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主要为信贷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其最大作用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作为一项金融技术,资产证券化在发达国家的使用非常普遍,目前美国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车贷款是靠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提供的。在我国,由于银行有“短存长贷”的矛盾,资产管理公司也有回收不良资产的压力,资产证券化因此得到了国内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市场参与各方的积极响应,也是它迅速发展的原因。

资产证券化通过其巧妙的设计和独特的运作方式,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机联结,一方面实现银行信贷风险“减压”,另一方面,在为资本市场增添交易品种的同时,为市场输送源源不断的资金“血液”。有业内专家指出,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化解银行业的长期贷款风险,在目前背景下更是如此。因为在前些年,国内银行贷款多为中短期贷款,但随着住房贷款规模的不断增大,银行贷款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长期贷款拉长至20年甚至30年,信贷结构“短存长贷”的矛盾使得银行业潜伏相当大的风险。

而化解这一风险或者分担这一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资产证券化,即将中长期贷款打包证券化后出售给投资者,这样银行业可使贷款成为具有证券流动性的贷款,有利于增加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

从资产实体上看,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资产,包括住房抵押贷款、项目贷款等。从产品的形式上看,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不具备流动性的资产转变为信用风险较低、收益较稳定的可流通证券,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储蓄替代型投资工具。从可交易的平台看,它即可在银行销售体系内以银行客户为对象进行发售,也可在证券交易系统进行交易买卖。

从投资群体看,它即可是机构投资者,也可是社会大众投资者。投资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来获得证券化了的贷款收益率,在认为其被低估时可以买入,进而获得投资收益。

『叁』 简述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机制

次贷证券化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过程中普遍展开的一种金融市场现象,它是将缺乏流动性但未来有着稳定净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真实销售、破产隔离、信用增级和有限追索等机制,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债券的金融行为。

美国的次贷危机,并非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也非次级债危机,它的全称应当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危机”,仅从字面上就可看到,理解这场危机的关键不仅在于“次贷”,而且在于“证券化”。

扩展知识:

资产证券化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美国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运用到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注意,“次级”(sub-prime)指的是借款人信用,低于“主级”(prime),也就是FICO信用评分不足640的借款人。

资产证券化运作是一种杠杆操作,通常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从抵押贷款公司到投资银行及其他相关金融机构)都有着较高的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特别是发行抵押债务债券和信用违约掉期的金融机构,通过这些来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和定价存在着严重缺陷。机构在对次级抵押贷款实施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因为技术难度、市场和人文因素,造就出了没人看得懂的、晦涩、不透明的衍生品“怪胎”。

危机爆发后,当时的美联储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说,“Nobody knows who owes whom what”(没人知道谁到底欠了谁多少钱)。

『肆』 美国资产证券化中的FASIT载体是什么

这个具体我不太清楚,记得炎黄财经的一期视频有提到过说:最后的FASIT立法提案产生了金融资产证券化投资信托,资产范围扩大到多种金融资产,标志着资产证券化制度趋于完善。

『伍』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如何

资产证券化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投资者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获得较大的流动性;能够降低投资风险;能够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能够突破投资限制。

陈湛匀指出:对于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风险隔离,风险较低,主要是资产证券化有一个资产转移的过程,原始权益人将证券化的资产转移给SPV,将证券化资产与原权益人经营风险进行隔离,包括原始权益人的债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从而实现资产和主体的风险隔离,投资者只需考虑证券化资产的质量。

陈湛匀教授

以下是陈湛匀的部分观点实录:

对于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风险隔离,风险较低,主要是资产证券化有一个资产转移的过程,原始权益人将证券化的资产转移给SPV,将证券化资产与原权益人经营风险进行隔离,包括原始权益人的债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从而实现资产和主体的风险隔离,投资者只需考虑证券化资产的质量。再者,由于资产证券化后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市交易,因此证券化的产品流动性增强,且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

『陆』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中美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有何不同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的过程。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陈湛匀指出:资产证券化就是出售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融资的一种直接融资的方式。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于1970年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在首次资产证券化成功发行后,资产证券化成为了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此基础上,风险证券化产品又被衍生出来。

陈湛匀教授
以下是陈湛匀的部分观点实录:
资产证券化(securitization)是以基础资产(underlying assets)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一定的结构设计和资产转移,对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分离和重组,在资本市场将基础资产转换成可以出售或转让证券进行融资,并以基础资产本身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偿付的一种过程或技术。其中基础资产就是未来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是资产组合。原理就是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如应收账款、汽车贷款等预期未来现金流出售给一家有着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SPV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SPV将这些资产全部汇聚到资产池内,用资产池中所产生的现金流为证券市场上融资的证券作为支撑,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为所发行的有价证券进行清偿。
简单来说,资产证券化就是出售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融资的一种直接融资的方式。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于1970年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在首次资产证券化成功发行后,资产证券化成为了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此基础上,风险证券化产品又被衍生出来。
全球证券化市场目前大约有十万亿美元的规模,主要有住房抵押贷款类、企业贷款类、个人消费贷款类,其中个人消费贷款类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款和学生贷款等。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证券化市场,规模占全球总量的85%,美国使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十分普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车贷款是靠发行资产证券提供的。而我国近几年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规模在不断增长。截至2018年底,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规模为人民币2.67万亿元,同比增长34%,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资产证券化市场,仅次于美国。
著名经济学家、全球共德CEO陈湛匀教授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

『柒』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它和美国2009经济危机有什么关系通俗点的,不要粘贴复制。

今年经常提到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债转股,很多国有企业负债累累,并且没有偿还能力,然后就有金融公司把国企的不良资产收购过来,然后变成股权卖给其它公司,买这些烂账的公司通常都是上市公司,他们也知道那些国企还不上债务,但是他们可以把这些股权增发到股市上,让投资者来消化掉,很多投资者不明白其中的内幕,买了这种股,轻则不挣钱,重则被深套
你可以看一下《大空头》这部电影,讲的就是金融危机的事,影片最后就提到了类似的操作方式

『捌』 美国什么时候出现信贷资产证券化

20世纪70年代后期

『玖』 结合美国次贷危机,谈谈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从整个金融体系的角度来考察,采用资产证券化这一融资方式,银行可以将缺乏流动性的贷款转换、分割为标准化、单位化的有价证券,将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分散到众多投资者的身上。贷款类信用衍生工具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转移贷款所蕴含的信用风险,在不影响客户关系的情况下灵活地改变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承担状况,且不用改变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构成。作为美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如此,在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产证券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毋庸置疑,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级贷款的证券化。但资产证券化是否必然会制造风险?到底是资产证券化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资产证券化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命运,也决定了其未来的中国之路。
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人对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产生了怀疑,认为是资产证券化制造了巨大的风险。但实际上,引发这场金融危机的关键不在证券化,而在于证券化背后的信贷资产,正是因为次级贷款的大量发放导致了金融体系承担的信用风险总量显著增加,而次贷证券化又导致这些信用风险由信贷领域转移到资本市场。
由次级贷款证券化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促使我们对其功能、风险以及未来的发展作进一步的反思。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基石。正是资产证券化改变了风险的生存状态,使风险由存量化变成了流量化,而风险从存量化到流量化的转变是金融创新的巨大成就,是金融体系由传统迈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资产证券化在金融体系的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资产证券化是实现现代金融体系风险配置的工具。资产证券化正是通过风险定价和转移技术实现了风险配置的功能,成为金融功能从资源配置到风险配置转型的有力工具。
但是资产证券化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会加速风险和危机的传播和扩散,而这显然有可能加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从而有可能使局部性金融危机或个案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
我们注意到,在美国金融危机后大部分金融创新产品受到重创之时,贷款交易作为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前端产品却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势头。其主要原因有二:贷款交易本身属于资产证券化初级产品,只是将风险在不同的机构投资者之间重新配置,并没有放大原有风险或增加新风险;美国贷款交易市场是相对集中的场外交易市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美国银团贷款与交易协会(LSTA)作为这个市场的行业组织,在市场交易流程的规范性和交易协议的标准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设计了对进入交易的贷款的逐日盯市制度,使得交易品种、交易价格和清算结算都具有较好的透明性。这对于我国现阶段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