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分期付息债券的估值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分期付息债券的估值

发布时间: 2021-06-17 04:32:15

❶ 分期付息的债券发行

更正一下:实际年利率=(1+5%)^2-1
另外必要报酬率和到期收益率没有关系,债券票面利率是根据等风险投资的必要报 酬率确定的,也就是说他们两个如果相等的话就会平价发行

❷ 分期还本债券怎么核算

分期还本债券核算方法如下:
1、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应付债券按(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时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2、例:企业于上年12月31 发行债券(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关),面值20万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8%,市场利率10%,该债券每年付息1次,到期还本,则:
债券价格=20万元×O.62092+20万元×8%×3.7907
=184835元
如果按上述方法确定价格,则无论是溢价发行,还是折价发行,债券发行人实际支付的利息(即票面利息加上折价或减去溢价)和市场利息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际利息就是市场利息。
2006年2月和2006年10月财政部分别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含附录)(以下简称新准则)。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就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根据新准则有关规定的字面意思,除个别会计科目不同外,两种类型债券(即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

❸ 关于分期付息(1年2次付息)的债券价值

其实我没看懂你的问题
只是,如果这份债券是每半年计息一次的话,那其现值计算当然也是要按每半年的入息现金流的和利率来折算现值了

❹ 债券如何估值

交易所债券估值及查询方法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每日发布的中债估值数据中已包含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估值。目前,对于仅在交易所交易上市的债券,用户可通过交易所债券代码或债券简称查找;

对于跨市场上市交易的债券,用户可通过该券的银行间代码(或债券简称)及相对应的流通场所查看该券的交易所估值。

债券估值的基本原理就是现金流贴现。

(一)债券现金流的确定

(二)债券贴现率的确定

债券的贴现率是投资者对该债券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也叫必要回报率:

债券必要回报率=真实无风险利率+预期通胀率+风险溢价

(4)分期付息债券的估值扩展阅读

基本要素

1、债券面值

债券面值是指债券的票面价值,是发行人对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后应偿还的本金数额,也是企业向债券持有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计算依据。债券的面值与债券实际的发行价格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发行价格大于面值称为溢价发行,小于面值称为折价发行,等价发行称为平价发行。

2、偿还期

债券偿还期是指企业债券上载明的偿还债券本金的期限,即债券发行日至到期日之间的时间间隔。公司要结合自身资金周转状况及外部资本市场的各种影响因素来确定公司债券的偿还期。

3、付息期

债券的付息期是指企业发行债券后的利息支付的时间。它可以是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个月支付一次。

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付息期对债券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有很大影响。到期一次付息的债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单利计算的;而年内分期付息的债券,其利息是按复利计算的。

❺ 会计中财 为什么对于分期付息债券而言,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则债券必然按面值发行

因为,债券的价值是和未来现金流相关的,按照实际利率进行折现得出的。这是前提。
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一致,而且是分期付息,不涉及复利,所以债券面值=债券价值。

❻ 应计入分期付息债权投资入账价值的有

应计入分期付息债权投资入账价值的有初始投资成本,还有就是手续费。分录为债权投资—成本,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❼ 债券估值

你的回答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具体如下:
每年利息7元,价格=7/(1+8%)+7/(1+8%)^2+7/(1+8%)^3+7/(1+8%)^4+7/(1+8%)^5+7/(1+8%)^6+7/(1+8%)^7+7/(1+8%)^8+7/(1+8%)^9+7/(1+8%)^10+100/(1+8%)^10=93.29元

❽ 债券价值是怎么计算的,比如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还有每年付息,各种情况都该怎么算啊

债券价值=未来各期利息收入的现值合计+未来到期本金或售价的现值,债券价值是指进行债券投资时投资者预期可获得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债券的现金流入主要包括利息和到期收回的本金或出售时获得的现金两部分。当债券的购买价格低于债券价值时,才值得购买。

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债券面值×(1+债券期限×票面利率)×(P/S,r,n)-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所得税率×(P/A,r,n)。

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发行价格×(1-筹资费用率)=债券面值×(S/P,票面利率,n)×(P/S,r,n)-各期利息抵税现值之和。

(8)分期付息债券的估值扩展阅读:

债券投资注意事项:

1、了解债券投资的风险所在。价格变动风险:债券市场的债券价格是随时变化的,所以投资者要谨慎把握债券的价格。

2、转让风险:当投资者急用资金而不得不转手债券时,有时候不得不压低价格。

3、信用风险:这个主要发生在企业债券中,因为由于各种原因,企业优势不能完全履行其责任。

4、政策风险:由于政策的变动到这债券价格的变化。

5、如果债券的卖出净价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投资者任何时候买入都没有差别。买卖有差价,当天买当天卖投资者会亏,因为银行的买入价低于卖出价,相当于投资者而言,买价高于卖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债券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次还本付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复计利息

❾ 持有至到期投资 分期付息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各自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分期付息的债券现金流包括多次现金流入,即每年付息现金流和最后一次还本付息现金流,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其收益是分期实现的,所以要把溢价或折价的部分按实际利率分摊到各期,而一次还本付息只有一次现金流,直接按实际利率计算每期收益就可以了。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9)分期付息债券的估值扩展阅读:

如何界定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都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一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提前处置的情况

企业将某项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后,可能会发生到期前将该金融资产予以处置或重分类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表明企业违背了将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意图。

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予以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内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则企业在处置或者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且在本会计年度及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1.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如到期前三个月内),且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2.根据合同约定的定期偿付或提前还款方式收回该所有初始本金后,将剩余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类。

3.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所引起。此种情况主要包括:

(1)因被投资单位信用状况严重恶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2)因相关税收法规取消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税前可抵扣政策,或显著减少了税前可抵扣金额,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3)因发生重大企业合并或重大处置,为保持现行利率风险头寸或维持现行信用风险政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4)因法律、行政法规对允许投资的范围或特定投资品种的投资限额做出重大调整,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5)因监管部门要求大幅度提高资产流动性,或大幅度提高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的风险权重,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